张效先接着问姐姐说:“您回张家口后在做什么工作?”
张哈斯告诉说:“回张家口后,我成立了广告影视公司,演艺的活儿还在继续干,主要是到工地、社区和扶贫的地方义演,为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助力。广告主要是为新迁入的企业服务,也作一些扶贫的免费广告。影视在做专题片。刚做完了《京张铁路百年见证》。准备做的还有《凝心聚力迎冬奥》。这是要反应张家口各界迎冬奥会的情景。有《张垣人文面面观》。这是要讲述张家口的历史文化,突出讲述张家口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景观。还有《张家口人在全国》。这个片子要把在外地做出了突出成绩的张家口人表扬表扬,以激发张家口人干革命的精神。”
听了张哈斯讲的这些,张效先受到了鼓舞。他说:“我要以姐姐为榜样,到了村里的工作岗位上,一定拼力地干,不做出成绩来,绝不罢休,希望姐姐以后多指教。”
张哈斯称赞弟弟有志气,问弟弟准备什么时间到岗?她要送他。张效先拒绝姐姐送,说他要单枪匹马赴任。只需家里人支持,不需家里人到他工作的地方助威。
晚上回到了家里。张哈斯要弟弟吃过饭后再给父亲说,免得吃不好饭。可在吃饭的时候,张成问张效先说:“你大学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工作,有没有考虑?”
张效先回答说:“考虑了,我要从政。”
张成想的是叫儿子从政,听了很高兴,说:“公务员考试很快就要报名了。”
张哈斯瞪了一眼张效先,想让他先把话打住。可张效先不听姐姐的劝,接着父亲的话就说:“爸,我不报公务员,我去当村干部,已经定了去风源店。”
张哈斯赶快把弟弟的话拦过去,对父亲说:“爸,是我给弟弟出的主意。”她是想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父亲要生气就生她的气吧。
可张效先说:“不是姐姐给我出的主意,是我自己决定的。”
张哈斯担心地看着父亲。乌日娜也注意看着张成,怕他发脾气。赵奶奶听出张效先没有和家里人商量,也有些担心地停下了筷子。
张成冲赵奶奶笑了笑,给赵奶奶挟了些菜说:“您吃,您听明白了吧,效先大学毕业了,有主见了,自个做主去风源店当了村干部,很好。”
赵奶奶说:“是,孩子长大成人,就该自己做自己的主,选择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国强大学毕业后,就是自己做主去西藏支教的。我很支持他。我对国强说,去吧,好好在西藏为国效力,不要担心奶奶。国强去了西藏以后,干得很好,身体和品性也比从前好多了。”
张成说:“没错,这次国强回来,我从国强的言行看出来了,国强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张哈斯看着父亲跟赵奶奶说话,心想父亲可能是当着赵奶奶,怕影响赵奶奶的情绪才这样说的,父亲的心里一定不是这样想的。所以,吃完了饭,她把赵奶奶送回房间休息以后,就回来问父亲:“爸,你真的对效先的选择没有意见吗?”
张成说:“我不但没有意见,我还很高兴。不单高兴效先选择去当村干部,也高兴效先有了主意,有了胆量。还记得你偷跑去深圳吗?爷爷一开始很着急,也很生气。主要是担心你的安全。后来有了你的信息,知道你是安全的,是去闯事业的,爷爷就很高兴。爷爷当时说,哈斯是家里最有胆量最有主意的,一下跑到深圳去了,说你肯定会有出息的。爷爷果然说对了,你这不闯得很好嘛。今天轮到效先了,我才要当着效先说说鼓励他的话。我曾不看好效先,觉得效先文弱,男子气不足。这回的事,让我刮目相看了,他连招呼都没有给我打,已经有了工作了,好啊!”
张哈斯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她知道这是父亲有意在激励弟弟,就又逗他说:“只是村干部太小了,离老爸的希望太远了是吧?”
张成说:“自古宰相起于州县,猛将发于卒伍。效先是从社会的底层做起,这是很好的。从政是为民办事。从基层做起,了解民情民意,将来会是一个好官。我看好效先。”
张哈斯便对弟弟说:“效先你听清了吧,到了风源店好好地干,将来好当大官,最低也得是张家口这级的官员。”
张效先说:“我只想为民众做事,不想升官的事。”
乌日娜这时说:“以后谁也不许给效先施加压力,不准再说升官的话。”
张哈斯觉得她妈说得对,答应以后不再说升官的话,她要弟弟解除压力,只考虑做好工作。为缓和气氛,她问父亲:“爸,风源店这名字,会不会有什么故事呢?听起来就好像风都是从那里刮来的似的。”
张成说:“风源店是有个传说的故事,据说在张家口经常打仗的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有个将军带领部队打退了敌人,在风源店那个地方驻扎了下来。那里日夜刮风,且风特别的大。那将军就说,这地方怎么会刮这样大的风呢,好像人间的风都是从这里起源似的。就因他的这句话,那地方后来就叫了风源店。
“我分析,那时的张家口常年打仗,生态环境一定破坏得特别厉害。所以从西伯利亚那边过来的寒风,没有树木的阻挡,风就特别的多,特别的大。现在就不同了,风源店那里再也没有那么大那么多的风了。”
张哈斯听了父亲关于风源店的故事,又想到了自己要拍的片子《张垣人文面面观》,便提出请父亲做这个片子的讲解人。
张成听了说:“你们公司做的片子,我讲算什么事,别了。”
张哈斯说:“爸讲最合适。原定的是我讲。可这片子是讲历史讲人文的。我年纪轻轻的,肚子里装的知识又匮乏,一定讲不好。父亲是张家口有名的文化人,岁数、形象、知识和名气,都适合做这个片子。您就帮帮我吧。”
张成还是不答应。
张哈斯就说:“这是好事,不但是为张家口贡献力量,也等于是宣传了自己。好多人想上镜还上不了呢。”
她这样一说,张成更不愿干了。说:“我绝不能干这事,会让人说我借着闺女开影视公司,出镜捞名气,树个人的形象。不成,绝对不成。”
后来,在张哈斯、乌日娜和张效先的一直劝说下,张成才答应了。他刚答应下来,就急着做准备,问张哈斯做这片子的意图是什么,他们的面面观都想说哪些内容,拍摄哪些地方。
张哈斯把他们的意图、想说的内容和打算拍摄的地方说了一遍。张成补充了内容和拍摄的地方。
张成还问:“你们公司原定是由谁撰稿的?”
张哈斯说:“原定撰稿人是胡喜奎。有了爸,就不用胡喜奎了,爸,你顶10个胡喜奎也多。”
张成说:“还要胡喜奎,不是我要偷懒,是我的思想肯定比不上胡喜奎年轻,要撰好稿子不能没有胡喜奎。”
他告诉女儿,别告诉胡喜奎有了他,胡喜奎该怎么写还怎么写。到时候再看,或许他不如胡喜奎写得好呢。张哈斯佩服父亲考虑得周到。她想她早就应该想到父亲。做张家口人文历史的片子,怎么可以缺了她爸这个张家口文化教育界的名人呢。张成和女儿说完以后就进了书房,查资料,写提纲。
孙良强把投资的两个项目安排好以后,就对乔丰和古力说:“我来张家口还没有顾上好好看看张家口,接下来我要转转看看了。你们继续为我保密。我会定时给你们打电话,项目的运转有什么事可以对我说,我会回来解决。别的时候我不开手机,不要打手机找我。”
乔丰、古力答应孙良强的要求,把他送上了车。
孙良强驾车离开了崇礼。他路经白旗镇的时候,看到路边有个牌子上写着白旗两个字,感到很奇怪,心想为什么要起这么个地名呢?于是下车找人询问。
那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曾是入侵敌人驻扎的地方。被我们的军队包围了,敌人多次想冲出包围逃命,都未能得逞。最后弹尽粮绝,举起白旗投降了。所以后来这地方就叫成了白旗。
孙良强听得很有兴趣。他在镇面上转了好一会儿,就像在寻找那久远的战斗痕迹似的。当然,他没有找到任何战斗的痕迹,那个镇已经建设得很漂亮了。
出了崇礼,孙良强直奔张北。他一口气开到了狼窝沟。秦悍给他讲过,抗日战争末期,苏联对日宣战,苏蒙联军进入中国境内后,在狼窝沟打了第一个漂亮的胜仗,歼灭了日本驻张家口的军队,解放了张家口。日军从此溃败,直到无条件投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孙良强在这里转看了很长的时间,想象着当年激烈战斗的情景。
从狼窝沟出来,孙良强上了苏蒙烈士陵园。他怀着悲壮崇敬的心情,拾阶而上。在烈士纪念碑前边,低头默哀,随后下跪磕头。到了纪念碑跟前,他仔细看碑上牺牲烈士的名字。他默默地说:“他们都是苏联和蒙古的英雄啊。他们人虽然不在了,但他们的英名永远留存在这纪念碑上,后人们谁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离开苏蒙烈士陵园,孙良强驱车往北而去。他到了蒙古营,问询了一下蒙古营的历史,接着继续北上,看到路旁有个中都草原度假村的牌子,便顺着那牌子指引的路线,到了中都草原度假村。他问那里的人:“为什么叫中都草原度假村?”
那里的人告诉他,中都是中国人民的大英雄、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建立的一个都城。因为在蒙古和北京的中间,所以叫中都。北京有成吉思汗建的元大都。往北去的金莲川草原上有元上都,也叫元夏都。夏天的时候,成吉思汗去那里消暑。
孙良强到元中都遗址参观了一番后,来到一个蒙古包跟前。站在蒙古包门前身穿蒙古族长袍的蒙古族姑娘殷勤接待孙良强,给他献上哈达,送上下马酒,随后唱着动听的蒙古族歌曲,把他迎进蒙古包坐下后,又端上奶茶和丰富的蒙古族小吃请他用。孙良强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受到的最高待遇。他看着侍候他的几个姑娘,觉得都有点像张哈斯,高兴得不知该如何向她们表示。
在蒙古包里边的正中间,孙良强落座正上方,挂着一个老头儿的像。孙良强看到以后,问几个蒙古族姑娘说:“那个老头子是谁?”
姑娘们回答:“他是成吉思汗。”
孙良强被吓得立刻站起来,向成吉思汗像连连鞠躬说:“我不知道,太失礼了,对不起,对不起!”他随即用非常敬仰的眼光长时间地看这位大英雄皇帝成吉思汗的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