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你也要抗击倭寇的份上,孤饶过你。
但,你引兵祸,置百姓于险地,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孤决定惩罚你。”
“殿下!老夫无罪!”方晟见所有事情都被皇太孙知晓了,越发嚣张,一副大义凛然模样。
“无罪?你可知倭寇有多少?”
“不会超过五千,下官从各个渠道得知的确切情报。”方晟昂头道。
“五千吗?”
啪,朱瞻基狠狠拍了下方晟脑壳。
“顶你个肺呀,五千人?孤在澎湖建的京观,足有三万多头颅。
你以为自己的三千民壮能抵挡住三万大军吗!”
咔嚓嚓。
朱瞻基的话,犹如惊雷一般,从方晟脑中掠过。
“怎会这样。”
如果三万倭寇大军,那他拆城墙岂不成了大笑话,三万倭寇足够席卷整个福建了。
那些倭寇会像蝗虫一般,血洗大明沿海。
而为一能阻挡他们脚步的泉州,却被自己经营成筛子。
“如此……老夫真得万死,死罪呀。”方晟捶胸顿足,眼眶红成一片。
“而且,孤告诉你,你那三千民壮,已经有一千人被剿灭,你还是小看了泉州三大家的渗透能力。
那一千民主全都是三大家的外围,站起来吧。”
“罪官甘愿受死!”方晟跪在地上。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发派你到鸡笼山为官,守好天朝土地。记住,大明领土一寸不能丢!”
“……罪官,罪官谢旨。”方晟嘴唇哆嗦。
作为讨伐大将军,皇太孙拥有低等官员的任免权利,所以他安排方晟去鸡笼山。
鸡笼山位置十分重要,一旦被外部势力夺取,大明将丢失远洋出海口。
他对后世的第一岛链,印象太深刻了。
就像锁死华夏的一根链条,阻碍着华夏崛起。
“去那儿好好干,与孤一样深知禁海坏处的官员不多了。”朱瞻基临行前,安慰道。
方晟本已涣散的目光,立刻来了精神,在地上邦邦磕头,大声道:
“谢皇太孙殿下,下官必会守得云开见月明,直至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定经营好鸡笼山!”
……
回大营的路上。
冯马凑到马车里,问道:
“殿下这是收了方晟?此人性格古怪,在朝中不受待见。”
“不知为何,孤就喜欢收集这些奇怪的人。”
扬州曹云德,泉州方晟皆是奇葩之辈,不知下一个是谁。
朱瞻基自嘲的笑了起来。
“老奴总觉得方晟办事太偏激,还是多盯着好。
对了,您打算高调回京,还是低调,老奴好去安排。”冯马问道。
“高调!自然要高调了,孤打了个大大的胜仗,难道不该叫所有人都高兴一下吗?”
朱瞻基笑着回道。
冯马表情很精彩,也笑道:“您的那个叔叔,听到消息后,估计笑不出来吧……”
……
十五日后。
幼军凯旋。
来时多少人,回去时还是多少人。
大军途径金陵东门时,大街上万百姓,发出此起彼伏的声浪。
“万胜!”
“大明万胜!”
这是一支为国除恶的精锐之师。
幼军步伐整齐,一片肃杀之气。
与之前幼军判若两样,若是以前的幼军,也只是气势上哄人,毕竟没经历过真正战阵,而现在的幼军眼神都能杀人。
哒哒哒。
为了保持步调一致,百夫长敲起了腰鼓。
城楼之上,金陵贵人们表情各异。
赵王很早便听说,沿海倭寇荡平的消息。
当然他还不知一休被抓,此刻正对幼军不屑一顾,沿海倭寇主力全都回倭国了,充其量一千人不到。
就算倭寇主力不回国,往多了说也超不过三千人。
上万朝廷大军还剿灭不了一千人?
“真是得瑟。”他看着朱瞻基骑马经过城门,吐言说道。
这时应该是他骑着高头大马接受全城百姓膜拜才对。
都怪朱瞻基,要不是这厮,荣誉全都是他的!
“区区倭寇而已,孤去的话,也能风卷残云。”
“三弟何出此言,瞻基这孩子总算长大了,你我像他那么大时,手里兵马可曾超过一千。
况且他还剿灭了倭寇,虽然倭寇属于匪类,但也不可小觑。
你看后面密密麻麻的战俘,少说也有一千人吧。
不知战场上,瞻基杀了多少人,才能有如此战绩。”
什么一千人?!
赵王伸长脖子看着后队,果不其然,全都是倭国人。
难道一休骗他,或者说倭寇太弱,一碰便投降了……
赵王总感觉哪里不对,心里有些恍惚,好像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于是也没了观看入城仪式兴致,匆匆回府。
傍晚。
御书房。
永乐大帝并没举办盛大宴会,迎接皇太孙凯旋。
一则,西征在即,皇帝打算西征后再举办个更大的宴会,犒赏三军。
另外一个原因,他许久没和皇太孙唠家常了。
两人一桌,摆着几道烹煮得冒着香气的羊肉,还有两壶酒。
这便是旁人羡慕不来的皇家盛宴了。
“此次沿海之事,做得漂亮,朕对那些倭寇痛恨久矣。”
朱棣笑吟吟的敬了皇太孙一杯酒。
这可是皇帝敬酒,天下莫大荣誉,朱瞻基赶忙站起身,轻碰酒杯,一饮而尽。
朱棣欣赏着皇太孙,看着皇太孙喝呛咳嗽,放下酒杯,笑着说道:
“这阵子别乱跑了,安心大婚,多生几个儿子,朕还想抱小重孙子呢。”
“皇爷爷放心,孙儿定会辛勤耕耘。”朱瞻基缩着脖子说道。
这与他在泉州打杀四方那副制霸模样,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
还别说,朱棣很喜欢现在的朱瞻基,他摆出一副我很看好你的眼神。
然而,下一秒,皇帝表情严肃起来。
“海洋对大明真得很重要吗?”
朱瞻基知道,正题总算开始了。
皇帝与他单独酒宴,除了唠家常,恐怕更多的是奏对。
于是他收起晚辈那玩世不恭的姿态,正襟危坐,眼神炯炯有神,说道:
“掌握海洋者,可开万世太平!”
朱棣一愣,深深皱起眉头。
早在半年前,皇太孙曾说过富国大计,他只是半信半疑,结果夏元吉真的在扬州实施起运河富国之策。
只半年时间,国库就有无数银两回流。
而那时皇太孙说出国策之时,也只是说确保国祚三百年……
如今,一提到海洋,皇太孙竟然说出万年字样。
不得不认真对待之后的每一句话。
“海的另一头有什么?”朱棣实际对海洋一无所知的。
朱瞻基觉得是时候给皇帝再上一课了。
“皇爷爷,你可知咱大明国土有多大?”
“我大明一百四十府,二百州,一千二百县,五百卫,五百所,一百八十万亩之地。”
提到这个,朱棣来了精神,经过两代人打拼,他们为大明打下了偌大的疆土。
不仅全盘接受了蒙元领地,还对外扩张无数地界。
这时候,皇太孙该献上掌声才对,朱棣等待皇太孙的彩虹屁。
哪知,等来朱瞻基不住摇头。
“嗯?”朱棣斜视皇太孙,我说得一百八十万亩之地不对吗,年初户部刚刚乘上的数据,应该没错呀。
“皇爷爷,咱大明还不够大呀,您可知世界全貌……”
说罢,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世界地图,当然这是他的手绘版本,轮廓大概对就行。
然后指着中心半个巴掌大一块地方,说道:
“咱大明就这么大。”
“恩?!”朱棣又皱起眉头,大明才这么点?
然后看着皇太孙将手指移动到两倍大明的一块海外孤土。
听他淡淡道:
“此地名为新尼兰德,当然我更喜欢叫它‘土澳’,这里全都是耕地,一年三季有之,试问我大明三季地有多少?”
“还有这等好地方?”朱棣仔细瞅着这块地问道。
“自然有,而且还是无主之地,您可知就在前不久,尼兰德人登上了这块土地,宣称此地为他们的领土,多么气人!”
“岂有此理,尼兰德人飘了吗,他们不在极西之地待着,跑来我大明家门口作甚。
这里距离大明如此之近,自然是我大明的财产!”
呯的一声,朱棣一拳砸到此处。
朱瞻基要得就是这效果,接着又将手移动到地图最下方。
“皇爷爷您再看这里,此地便是黑金之地,三宝太监曾经来过此处。”
“朕听说过这里,原来郑和走了那么远……”朱棣找到泉州,丈量着两地距离。
“可是,郑和说那里土人很穷,什么都没有呀。”
远洋对于大明而言,形如鸡肋,这在朝堂上几乎成为共识。
“皇爷爷,孙儿要是说,在这附近有一座可供大明百年香料的大岛,您信不信?”
“嗯??”
朱瞻基立刻睁大眸子,查看着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
如果说刚才拥有两倍大明的无主之地,只是撩拨帝王的争霸之心,那么能够提供大明百年香料的大岛,完全勾起了帝王的占有欲。
能使用一百年的香料呀。
无价之宝!
朱瞻基像看土包子一样看着朱棣,然后手指挪到美洲大陆。
“还有这里,皇爷爷可知这上面有两种农作物,能亩产三千斤,取来之后,我大明再无饥荒。”
哗啦一声。
朱瞻基站起身,带倒了身旁的酒杯。
“什么!你所言可是真的!”
这一刻,永乐大帝被震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