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内只剩朱瞻基一人,帐篷还残留血腥味,哪怕冯公公奉上宫里上好檀香,也无法驱散。
而此刻,朱瞻基正在自言自语。
“太子仰仗文官,按理说我应该也去迎合那些儒家文人,和他们一起抱团,排挤武人功勋。
然后在第五次西征时,助父亲登基,我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
再然后,朱高炽病故,我又成为天子。
按照文官们的想法,将天下改成士大夫垂拱而治,他们在史书里为我歌功颂德,我也落得清闲,每天在宫中斗蛐蛐。
最后猝死在宫中。
接下来,天下武力尽废,便是土木堡事变了。
这与宋朝的靖康之变何其相像,文人只懂得君子之术,如何打败凶猛的游牧民族。
文官私心之重,又如何能保证不结党,不圈地。
历史上朱瞻基文韬武略,绝不会坐以待毙,而他却暴毙在宫中,就显得十分可疑了!
那土木堡之变更是可疑,勋贵皆丧身此役,从此朝中无人再制衡文官。”
噌,朱瞻基站起身。
过去,只是在书里和电视里感受永乐朝,如今身在其中,切身体会到天下有一张大网,正在向大明盖来。
不知谁织的网,不知网的另一头有谁。
凡是被网盖住的人,顺者活,逆者亡,哪怕皇帝也不行!
“我还是看不透这天下,但有一点很清楚,那便是文人不可信。
所以,我登上大位,不能靠文人,要靠我自己!”
朱瞻基仅仅握住拳头,目光再次回到了刺客头目那张没画押的供词上。
“汉王和赵王……”
他若有所思。
…………
朱瞻基回到金陵。
着实震惊了这座首善之地。
当幼军押送着长长的车队经过东门时,全天下都看到了百姓如何拥护西征。
十万两文银,一百辆牛车!
……
御书房。
朱棣拿着扬州那本万民册,笑得合不拢嘴。
“这件事做得漂亮。
咱家的大明,百姓和朕想得一样,驱逐鞑奴,恢复中华!
朕自不会辜负百姓期望,等西征结束后,朕要亲自坐镇北京。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踌躇满志,有了这封万民册,他可以拿册子扇那些担心国朝崩坏文官们的脸蛋子了。
而送给他这一礼物的人,便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的皇太孙。
“夏老抠呈上的富国之策,就是你扬州之行的目的吧。
着实惊了朕,难怪洪武帝死都要嘱咐,一定修通运河,是咱没有领悟其中用意呀。”
“当年洪武帝托梦给咱,说你是大明的祥瑞,有你在大明可国祚连绵。
所以咱才起兵,赶走了让帝。
今日就咱爷俩在,陪朕喝两口。”
听到朱棣的话,朱瞻基微微动容。
大明朝虽然皇帝一个不如一个,但始终都严守着祖训。
不投降,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哪怕最后一丝血脉死在吴三桂弓弦下,也都站着死,死不跪。
写在基因里的记忆,开始于永乐大帝。
“孙儿有爷爷这般千古一帝当帝师,也是孙儿的荣幸,与其说孙儿是祥瑞,不如说爷爷开千古之先河,恢复我华夏之荣光,征服草原,社稷在万年。”
朱瞻基郑重施礼道。
“哈哈哈,想不到这才一个月没见,说话越来越好听。来,为了大明咱们喝一杯。”
“为了大明!”
两个古朴杯盏碰在一起,发出闷响,朱瞻基一饮而尽。
大明虽然璀璨,但落幕太快,而且太悲惨了。
虽说后世历史都是满清所写,里面不乏夸大成分,但王朝更迭,绝非偶然。
大明还是崩溃了。
如果大明还在,那些欧罗巴人不敢开着军舰撬开古老华夏大门。
那些矮挫倭寇也不敢马踏卢沟桥。
既然我来到大明世界,就要扭转大明,这便是我的理想。
见朱瞻基一直沉思不语,朱棣擦了一把胡须,淡淡道:
“可还在想路上两次刺杀?”
“爷爷您说笑了,宵小行为,岂能困扰于我。”朱瞻基赶忙道。
“哼,都是一些前朝余孽,还有居心托测之辈罢了,以为朕老了,刀不利了。好孙儿,朕已经替你出气了。”
见朱瞻基一脸疑惑,朱棣缓缓道来。
“那些宵小,朕本来想养他们钓大鱼的,一群不知好歹的东西。
对了,这件事与你二叔没关系,你叔脾气就那样,口无遮拦,被人当枪使还不自知。
朕罚他抄一年经文,应该可以消停一阵子了。”
连朱棣都这么说,本打算找汉王麻烦的朱瞻基,暂时也说不出什么。
不过,他制定的计谋,不管如何都要进行,哪怕朱棣说不,也不能阻止他。
汉王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孙儿晓得了,等拜见我父之后,然后亲自上门见皇叔,我想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误会。”
“孺子可教也,去吧,你那皇叔就是个粗人。”
……
之后,朱瞻基又去了东宫。
见到肥宅父亲那张堆满肉的脸,以及三个太监扶着才能起身的盛景。
朱瞻基不由担忧。
就这身子骨,能熬到第五次西征么。
“见过父亲。”
“儿啊,听说你在扬州干了不少大事,我和你娘都很开心,我儿总算长大了!
不过,你不该把事情做绝,那些大盐商与朝中重臣都有瓜葛,杀了他们,未来大臣们不支持咱们可怎么办。”
朱高炽一脸担忧的说道。
“算了,反正太子我也当腻了。若真有那一天,全都是为父之过,绝不让你去受万夫所指。”
还没等朱瞻基开口,朱高炽变得兴高采烈起来。
“你爷爷留你在宫中小酌,有这一却,那些御史言官也该闭嘴了。
儿啊,你是不知道,每天经过我这里的奏书至少一百本,有一半是参你的。
为父都不敢留中,全都发到你爷爷那边去了。
为此,你爷爷还臭骂我一顿。
后来,刺杀你的案子破了,你爷爷一连砍了十个大臣,仅仅家里有倭国供奉。
瞬间朝堂清净了。
你可知多少人受到牵连,一千八百六十四人……
金陵附近都见不到倭国人了,锦衣卫抓住一个杀一个。
唉,有多少无辜的冤魂。”
朱瞻基听后震惊了,卧槽,杀了千人!
果然还是皇帝戾气重,帝王一怒浮尸千里。
“皇爷爷肝火是有些旺,早知如此,儿臣该多劝劝的。”朱瞻基想起朱棣和自己说的话,淡淡笑了起来。
“……”朱高炽。
“唉,不是为父不向着自家人,咱们一家子如履薄冰,这个监国不好当呀。”朱高炽又变得沮丧起来。
朱瞻基对这位父亲,有许多话想说。
哪个太子像他这样,谨小慎微,活得累不累。
不知怎得,话却说不出来,心里还很难受。
因为他看见朱高炽眼神全是慈祥,那种久违的老父亲看儿子的目光。
于是他上前,轻声道:
“过去是您张开臂膀保护我,现在儿子长大了,该换我保护您了。
您也别太操劳,有空做做有氧运动,太胖对身体不好,容易三高。
我可就您这么一个父亲,还想让您抱大孙子呢。”
在这个世界还有亲人,挺好。
拍了拍父亲的肩膀之后,朱瞻基离开东宫,留下朱高炽落寞身影。
朱高炽愣住,一脸问号。
“啥是有氧运动,啥是三高?”
他自言自语,周围太监头摇得如同波浪鼓一般。
“抱大孙子?哈哈哈,看来瞻基总算想通了。快,扶我去见太子妃,我儿终于答应结婚了。”
……
离开皇宫,朱瞻基回自己府上。
换来属官,吩咐写了一封拜帖。
“明日孤要去汉王府,你准备一下。”
“殿下,您这时候去不妥吧。”属官吃惊的说。
“何来不妥?”
“呃,金陵是个人都知道,因为您,汉王才被禁足的。
若是您这时候去,以汉王的脾气,不打您一顿才怪。
汉王乃是勇将,下手没轻没重,属下怕伤着殿下。”
“无妨,皇上要我去的,量他也没那个胆子……”
朱瞻基从历史角度和记忆中,仔细研究过汉王,他觉得这次吃定汉王了。
……
第二天,汉王府。
呯。
铁山被两个浑身肌肉的府卫丢出大门。
“殿下!尔等敢动殿下,我和你们拼了!”
铁山死命嚎叫,然后大门咣当的一声关了。
“殿下,呜呜呜。你要挺住呀,我这就去东宫搬救兵……”
而汉王府水榭,一处文雅之地,汉王光着膀子,脚踩桌案,按着朱瞻基玩命般往嘴里灌酒。
“……咳咳咳,叔,你这就有些过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