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证据确凿,段启珏同冯家通过气之后的第二天,被抓住的贼人就让段启珏送到了衙门口。
县令衙门里面的人见是段启珏,立马迎了出来,问所谓何事。
“这人半夜在我家酒庄投了黄连等药材,坏了我不少酒,他又没钱赔,所以我只能把人交给官府处置了。”
这贼人同段启珏约好了来府衙,只要他配合好,不需要他多做什么,最后段家都不会为难他。
那位衙役道:“原来如此,请二公子里面来吧,先到后堂初审以做呈堂公证,县令大人马上就到。”
段启珏将人带进来,王二哥战战兢兢,根本不敢看台上的师爷和官爷,但他要是不做,那么等着他的就是锒铛入狱,他只能一五一十的将幕后主使给供了出来。
听到对方有幕后主使,师爷明显惊讶了一下,看来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案子了。
很快县令大人已经准备好升堂,师爷走在前面儿,两个衙役压着腿软的贼人上了堂,县令大人一拍惊岸,声音正气凛然:“升堂!”
段启珏站在一旁不动声色,贼人头也不敢抬。
师爷将证词供上,那么事情就很简单了,人证物证俱在,贼人又亲口在朝堂之上供出董家,证据确凿董家脱不了干系,县令大人怒道:“传董家人,本官眼皮子底下岂能容忍这般恶意毁坏他人名誉的事情发生?”
午时已到,段启珏如约到了城门口,今天是段文书要上京城考试的日子,段家一家人都为其送行。
叶蓉虽然时长骂他顽皮,可到底是孩子年纪,段文书虽然成了大小伙,可从小就没见出过这么远的门,何况还是京城,天高皇帝远的。
“娘,你放心,这不有潼阳陪着我吗?咱们还有这么能干老道的马夫亲自送我们前往京城,哪里会有事?”
叶蓉哭笑说:“你这小子,就会油嘴滑舌,你一路上可要注意添衣裳,别等到了考试的时候,又伤寒生病了,耽误殿试知道吗!”
段文书少年心性,忙不迭点头:“是是是,知道了娘,你放心吧,咱们快马加鞭,不出一个月我就回来了。”
在叶蓉一番嘱咐下,段文书才辞别了家人,马车滚滚而去,只见黄沙,叶蓉一颗心就像丢了魂儿似的,看了许久,才被一群丫头伺候着回了府上。
除了阮娇和大哥,都没人有那心思顾及起今天董家的案子如何了。
把老夫人送走,阮娇马上关心起今天的案子:“相公相公!今天的案子怎么样了?”
她还从来没有见过审犯人呢,莫名有些好奇人间处置坏人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场景。
此时时候还早,阮娇远本该回店里照看着,段启珏便跟她边走边说着:“案子证据确凿,董家脱不了干系,除了给我们酒庄下药的事情,冯家也借此机会提供了他们漏税一事,原本事情该就这么结案解决了,可是…我在查董家底细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他们家与一桩命案牵涉甚深。”
“命案?这是什么意思?”阮娇一听,倒是大吃一惊,命案可不就是死人了?
“是,他们家仗势欺人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旁人不不好说话,他们家的下人又哭诉无门,这命案原是上个月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案子,官府还无从入手。”段启珏说道。
他决定报官,并且联合冯家绝心对付董家,也有这桩命案的缘故,那死去的不是旁人,正是同董家签了卖身契的大儿子房里一通房丫头。
“我竟不知道里面还有这种内情,相公既然一早知道才决定报官,怎么没跟我说过呢?”阮娇疑惑的问道。
说完,倒是有些不高兴的样子:“相公你不告诉我,是想故意瞒着我了?”
谁知相公反而叹了口气:“娇娘,不是为夫不愿意告诉你,我是怕你听了诸多担心。”
“那丫头年仅十五岁,是个贫苦人家,听人说倒是有几分姿色,被家人卖到董家做下人,谁知那董家大儿子起了心思,让人做了没名没分的通房…”
“通房是什么?”阮娇一脸疑惑,段家家风严谨,不管是老爷还是现在家里面几个儿子,都从来没有过通房丫头一说,阮娇自然不知道。
“通房…通房就是只在一起睡觉,没有名分,将来…也不好嫁人了的,就是通房。”段启珏想了想,只能如此解释了。
两人此时正走到他们新开的药铺外面儿,今天那被害的丫头家里,两位迟暮之年的老人家悲痛欲绝,那老妇人更是晕了过去,他就想着给两位抓上几副提气补药。
“而且那通房的,就是被推入井里淹死的丫头,据说那姑娘还怀着孩子,足足四月了。”
阮娇捂住了嘴巴,眼睛瞪得老大,里面有一丝惊恐不定。
段启珏忙握了她的手,他就说了,要是让娇娘得知,肯定得吓到。
“如果她怀孕的事是真的,那这就是所谓的一尸两命了,若不是我找这个借口出面报官,让县令大人顺着线索亲自去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丫头和那未出世的孩子,恐怕就白白丧命了。”
阮娇愣愣的开口:“这…这董家也太可恶了。”
她来到人世间,第一个遇到的人就是段启珏,他带她尝遍人间美食,看惯人间风景,段启珏的真心和爱意更体让她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
他教她识人,知人,阮娇一路走来也做的很好,甚至还治好了他的病,他愿意把一切美好的都给她,却不想让娇娘,看这些丑恶的东西。
拿了药,段启珏轻轻拍了拍阮娇的手,柔声细语道:“董家虽然有人烂了心肠,但也不是人人都坏,这件事我自会看着办,一定给那老人家公道,娇娘就别去看了,免得这些人脏了你的眼睛。”
“好,我听相公的。”
阮娇眼看段启珏走了出去,又朝衙门而去,她却没心情再去阮生堂了,就近在扶摇药铺拿了几位药材,回去捣鼓药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