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也对李秀才居然雇牛车来迎亲感到不悦。
男人到底是不会持家过日子,过了门以后,她一定要好好地将男人这大手大脚的毛病改掉。
过日子就该细水长流呀,这日子才能长久。
像这样只求一时的面子上好看,以后吃苦的还不是自己。
就这样,各人想着各人的心思,不觉间,牛车就到了跟前。
主持婚事的杨老爷,说了几句场面话,又将夏老太太和李秀才各夸赞了一番。
众人把带来的礼物放下。
李秀才似乎并没有因为王氏是一个寡妇,而降低礼品的数量和规格。
别人家娶亲该有的猪头、大雁、瓜果等物,一应都有。
花花绿绿的礼盒,看得夏荣的眼里都冒出了绿光来。
夏老太太此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也只有强笑着任由王氏上了牛车。
李家来迎亲,夏家这边该有一个送亲的人。
本来,这个人该是夏金贵,毕竟他是这个家唯二的男人里年长的那一个。
但是夏荣见识了李秀才的出手后,有意巴结这位未来叔叔,便提出自己去送亲。
夏金贵本就内心抵触这件事,弟媳出嫁,他的脸上可没有什么光彩。
于是便遂了夏荣的愿。
把个夏荣喜得合不拢嘴,一路上对迎亲的人不住地拱手作揖。
迎亲的人都说:
“看新娘子这个大侄子,真不错哈。婶子嫁人,他喜得什么似的。这得平时跟婶子关系多亲才能这样啊?”
两家横竖都在一个村里,也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李秀才的家。
只见三间半新不旧的茅屋,在这村里,本来是十分的不起眼的。
但今日,院子里装点了红绸,平添了些许喜气洋洋。
院子当中已经摆好了四五个大方桌,院子的角落里垒起了一个大大的灶台。
七八个妇人掌勺,正热火朝天地烧火做饭。
迎亲的队伍进门,宴席立刻就摆上了。
牛车停下,李秀才似乎想要伸手来扶王氏。
手伸到半空却又停住了,最后他走到那几个烧火的妇人面前,对她们说了什么。
便有两个妇人朝牛车走过来,扶着王氏下了车。
夏秋唯恐娘亲不适应,一直不离不弃站在王氏身边。
她看了一眼院子里围着的红绸,对身边一个妇人说道:
“婶子,可有多的红布头?”
那妇人看了一眼王氏,立刻明白了夏秋的心思。
“有,有。”
妇人立刻去拿了一块方形的红布来。
嘴里歉意地说着:“是我们考虑不周了。该早些准备好的。亏了闺女你提醒。”
夏秋表示不打紧,拿了那块红布就往王氏的头上盖。
“又不是大闺女出嫁,还盖这个?”王氏有些不好意思地推拒着。
“娘,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夏秋道。
这时,几个小孩子在地上跑来跑去,嘴里唱歌谣一般地念着。
“新娘子,新娘子……”
王氏听了,脸上便有些发热。
忙自己扯过夏秋手里的红布盖上了。
一群人哄笑着,簇拥着李秀才和王氏拜了堂,喝了交杯酒。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人群中最兴奋的那一个,却是夏荣。
“来来来,大家都吃好喝好!”
他高声地叫嚷着,仿佛自己是主人。
当然,他自己也没有少喝。
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这样丰盛的饭菜了,免不了借着喜庆,吃了个滚瓜溜圆。
临走,还拉着李秀才,一声声“叔叔”,叫得可亲热了。
“叔,我婶子,和我家秋妹妹就交给叔了。叔可一定要对她们好好的。尤其是我婶子,这些年,她一个人拉扯秋妹妹,可没少吃苦头。不过以后就好了,有叔你疼婶子呢……”
他嘴里喷着酒气,语气十分感人。
说得李秀才也十分的感动:
“大侄子放心,我一定对她们好。”
左邻右舍都议论:
“这么好的侄子,可哪里找去?”
于是,夏荣走的时候,提了满满的两手酒菜。
“这都是酒席上剩下的,大侄子别嫌弃。”李秀才不停地往他手里塞东西。
夏荣又怎么会嫌弃呢?李秀才家的这顿酒席,可比他们家过年吃的还要好。
他提着东西,一路哼着歌的回去了。
送走了夏荣,李秀才又将剩下的酒菜分成几份,送给那几个帮着烧火做饭菜的妇人。
还给她们每人包了一个红包。
“几位婶子、嫂子,今天多谢你们了。忙了一天,我也没什么可以感谢你们的,这红包是我的一点心意。还有这些酒菜,都是没动过的,婶子、嫂子,拿回去,热热吃吧。”
“李秀才真是太客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互相帮忙是应该了。怎么还给红包呢。李秀才平时也没少帮我们。这叫我们怪不好意思……”
双方推拒几次后,最终几个妇人收下了红包,提着酒菜,说说笑笑地走了。
待到客人们都走光了,留下一地狼藉。
夏秋和王氏忙挽起袖子,帮着李秀才一起收拾。
李秀才连忙上前伸手拦道:
“你们去歇着就成。这些交给我来收拾就好。”
王氏道:“你一个人要收拾到什么时候?横竖我和秋儿也是闲着,三个人做总比一个人做强。”
李秀才憨憨地一笑,不再说什么。
忽然,夏秋发现一个问题,问道:
“怎么没有看到……哲儿?”
李秀才和王氏猛然想到,今天一天,真的没有看到傻子的影子。
李秀才忙屋内屋外的找了一遍,都没有发现。
王氏见李秀才很是着急,忙安慰道:
“想必是在外面玩耍,一时忘了时辰。他不是个乱跑的孩子,横竖都在这村子里,不如我们分头出去找找。”
“也只好如此了。”
李秀才忙锁了门,三人出门,各处去寻找。
夏秋便往村子东头找去。
才走了几步,就见几个小孩,手里各捧着一个红彤彤的果子在啃。
这果子,很是眼熟呀。
这不是前日,她和娘去挖野菜,遇到李秀才送给她们的那种果子吗?
“小孩,姐姐问你们,你们吃的果子,是哪里来的呀?”
“哦,是秀才家的傻小子给我们的。”
哈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