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派出去打探消息的老太监万公公回来了,原来是皇上让李凌旭修身养性,到御书房读书,他坚决不肯。“皇祖父,我不需要修身养性,我没有错,都被欺负到头上了,难道还不还手?您不是也严惩了刘家父子吗?”李凌旭气呼呼地说。
“旭儿,你是朕的长孙,朕曾答应过你的父亲,要把你培养做皇太孙……”“我父亲当时答应了吗?我答应了吗?”此言一出,皇帝又气又伤心,仿佛又看见了他最爱的儿子李长风,当年就在这御书房,跟他说:“父皇,我不做太子……”
“你不做皇太孙也行,我也没打算一定要你做!但那也要读书!你父亲也在太学读了很多年的书,他是文武双全,你也要……”“我知道,我要学他!但我在北陈也进太学读书了,你不是每年都考究我的功课吗?”李凌旭打断了他爷爷的话,他开始不耐烦了。
看着这个跟他痛失的爱子面貌十分相像,但是气质言行跟他的风儿完全不同的孩子,他心情十分复杂,他觉得他们父子俩骨子里是一样的倔强和骄傲,但是他儿子起码态度上是恭敬谦逊的,这个孙子却是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这让他很不满,毕竟他是君主,是祖父,这世上还没有人像李凌旭那样,敢直接拒绝他的要求。
他强忍着心中的怒火,“旭儿,朕知道你想去骠骑营历练,像你的父亲一样,祖父甚是欣慰,但你还是要多留在宫中,学习治国之道,不要像你父亲那样,只是志在沙场!”“你们不是老叫我学我父亲的吗?怎么现在又叫我不要学他?”李凌旭轻蔑不屑的态度终于激怒了皇帝。
“李凌旭,你给我跪下!”皇帝朝他怒吼着,李凌旭撇了撇嘴,很不情愿,但还是别别扭扭地跪下了。“父皇息怒,不要气坏了身子!”七皇子上去扶他微微发抖的父皇,“旭儿年龄还小,又在北陈长大,没有学好……”
“我在北陈学得很好,不劳七皇叔记挂!”李凌旭冷冷地说,他最不喜欢别人说北陈的不是,他心底里,北陈才是故乡,虽然北陈也不能真正接受他,但北陈有很多真正关心他爱他的人。
“你是南陈的皇长孙啊!你不要数典忘祖!”皇帝指着他骂到。“我也不想做南陈的皇长孙,是你们商量好了要我回来,我也便回来了,还要我怎样?我什么都不要,什么皇太孙,什么皇位,谁想做谁做去!我不做!”李凌旭的犟脾气又来了。
“滚到外面跪着去!不想见到你!”皇帝气得发抖,“父皇,父皇别生气,慢慢教,旭儿还小……”七皇子轻轻拍皇帝的背,给他顺气,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
李凌旭马上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大踏步走出去跪着了。
听完了万公公绘声绘色的描述,太后抚着胸,叹着气,“旭儿这脾气,像谁?没谁了!”“太后莫要生气,别气坏了身子……”老夫人亲自上前给太后揉背,“哀家不生气不生气,哀家还要好生活着,留着这口气,护着旭儿这小混蛋,我真的是不敢下去见他的祖母和父母……”太后老泪纵横,老夫人也跟着抹眼泪。
“小万子,传哀家的话,叫旭儿到哀家这里跪在他祖母和父母的灵前,向菩萨和他们请罪!”“太后英明!”老夫人冲口而出。太后笃信佛教,在她宫中做了一个佛堂,把静妃和李长风夫妇的灵位供奉在佛堂里。
太后深知皇帝需要一个台阶下,旭儿是不会给的,他的那些皇叔们不加把火就很不错了,她也不方便去御书房,这一招就最妥了。皇帝不是她亲生的,但当年她支持他争夺帝位,他们一直客客气气的,她也不向皇帝提要求,也不过问后宫之事,所以皇帝会多少给点面子。
于是万公公又去传太后懿旨了,果然皇帝有了个台阶,便也下来了,他叫了李凌旭进去,“旭儿,你去你祖母和父母灵前跪着,反省一下你错在哪里,明日再来太学跟师傅读书!”“我不去,我就在这儿跪着吧……”李凌旭话音未落,皇帝一个砚台飞过来,李凌旭也不躲,正中他的额头,顿时鲜血直流,他也不擦,也不动,就跪在那里,鼓着腮帮子,瞪着皇帝。
皇帝没有想到他不躲,他知道这个孙子武功不在他父亲之下,不可能躲不过,他又气又无奈,“去吧去吧,去你祖母和父母灵前跪着,跪到你知错,再来太学读书!”皇帝只好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来了。他要永远不知错,就可以永远不去了,皇帝发现对他真的没有办法,总不能打死他吧!
其实皇帝叫李凌旭去太学读书,并不是刻意要为难他,太学就在御书房旁边,南陈宫里的规矩,皇子皇孙在上朝议事前,都要到太学读书,与太傅论学。
现在除了已经上朝的五、六、七皇子,在礼部挂着闲职的四皇子,因为被母亲和同胞兄长谋逆所累,带着母亲到封地居住的三皇子,和在外面带兵的八皇子,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皇子和所有五岁以上的皇孙们都在太学读书。
经过二十年前废太子谋逆,次子宁王一家惨死的惨痛教训,皇帝现在对儿子们很严苛,没有再封王了,也不立太子,也不废参与谋逆的皇后,只是让她跟着三皇子到封地去,永远不得回京。
现在后宫位分最高的是六、七、八皇子的母妃德贵妃和九、十皇子的母妃淑贵妃,皇帝让两个贵妃一起统管六宫,若两人有分歧争议,则由太后定夺。这两人知道不能让太后夺权,所以多年来倒是和睦相处,从没有要找太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