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桑桑见他拒绝,不由有些着急:“你是唯一可以证明戚无咎清白的人,算我求你了,你就帮帮我们吧。”
“李文东他们明显是陷害栽赃,你身为书院的学生,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李千石不为所动,语气漠然。
“这件事跟我无关,我也不想多管闲事,你们还是走吧。”
白桑桑咬咬牙,直接从兜里拿出几张银票,塞进他手里,语气恳求道。
“李公子,我求求你,就帮我们这一次吧,这几百两银票就当是我们的感谢费了,你只需要去知州府说几句话就行。”
李千石看着手里的银票怔了几秒,皱着眉还给她。
“我再说一遍,我不会答应你们的。”
“如果你们真想求人帮忙,还不如直接去找李文东或者知府大人。”
“是他们要害戚无咎,又不是我。”
“若是我去给戚无咎作证,到时候被针对的人,就是我了。”
白桑桑见他连钱都不收,不禁有几分绝望。
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可那些人明摆着要害戚无咎,就算她去求他们,他们估计也只会对她冷嘲热讽。
赵翊见状,不由气愤的揪住他衣领。
“我看你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明明知道戚无咎是被陷害的,你居然冷眼旁观,你跟李文东那群人没什么两样!”
“都不配在云麓书院读书!”
白桑桑急忙劝道:“赵翊,你冷静点。”
恰好此时,从宅子里传来一道声音。
“千石,是谁啊?你怎么一直站在门口不动?若是客人来了,你赶紧把人请进来啊。”
随着声音的临近,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
赵翊及时松开了手。
李千石有些慌乱,想要关门也来不及了,只好道。
“娘,只是两个不认识的人找错门了而已。”
他想趁机打发他们走。
谁知中年妇女看见白桑桑,顿时眼睛一亮。
“白小姐,是你啊,你怎么会来我家?”
白桑桑对这位妇女还有点印象:“原来你是李公子的母亲,李夫人,我们找李公子有点事,可否让我们先进去说话?”
李夫人满脸笑容,语气和善。
“当然可以,快请进。”
李千石惊讶于他们居然认识,只好让他们进来。
“娘,您怎么认识他们?”
李夫人一边给客人倒茶,一边解释道。
“这两位是开胭脂铺子的老板,我前段时间去街上,正好遇见他们店铺新开张。”
“见他们店的胭脂不错,就想买一盒。”
“可试过妆后,我才发现当时带的钱不够。”
“本打算改天再来买的,但白小姐知道后,二话不说就直接送了我一盒胭脂,我后来要去付钱,她也没要。”
“我还从来没见到过像白小姐这样大方的老板呢。”
白桑桑不好意思笑道:“李夫人谬赞了,我卖胭脂,当然是希望大家都用得开心。”
“店铺开张免费送一盒胭脂,也算是给我们店铺积攒声誉了,只要李夫人觉得胭脂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李夫人笑得一脸慈祥:“白小姐不仅聪明还很贤惠,恐怕在云洲城里也找不出第二个像白小姐一样的姑娘了。”
虽说当朝民风开放,对女子的要求不是很苛刻,可抛头露面出来开店铺的姑娘少之又少。
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都是直接让自家的仆人去管理自己的铺子,每年只需要按时收账就好了,偶尔兴致来了再去铺子里巡视一番,但她们根本不会在店铺里吆喝着卖东西。
受等级制度观念的影响,大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有失身份。
只有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才能豁出去脸面做这种事。
“白小姐,你们店铺里的胭脂真的很好用,擦在我脸上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又好看又好闻。”
“邻居家的几个大姐见我在用,都跟我打听胭脂是在哪买的。”
“你们店铺的生意将来肯定会越来越好。”
面对别人善意的祝福,白桑桑暂时压下心中急躁,笑着道谢。
“那我就承李夫人吉言了。”
聊了一番,李夫人才想起他们来的正事。
“对了,不知白小姐和赵公子找我儿子有何事?”
见她终于说到正题上,白桑桑便急忙开口道。
“是这样,我丈夫叫戚无咎,跟李公子是云麓书院的同窗。”
“戚无咎被人陷害偷了玉佩,只有李公子可以替他作证,我就想上门请李公子帮忙。”
白桑桑说着,神情有些无奈和黯然。
“我知道这件事对李公子来说有些为难。”
“可事关我丈夫一辈子的事,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前途尽毁。”
“他若是被知府大人定了偷盗之罪,那他以后就再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
“更何况我丈夫真的是被人冤枉的,李公子,我求求你了,就帮我们这个忙好吗?”
“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可以答应你。”
白桑桑面露恳求的看着李千石。
李千石的态度没有之前在门口那么坚决,都是因为他知道了白桑桑曾经对自己母亲的善意。
他是个孝子,自从父亲离世后,最在乎的人就是母亲。
孤儿寡母这些年不知遭受了多少人的白眼和非议。
若不是靠着外祖父家的扶持,他们母子恐怕早已搬出了云洲城。
难得有人对他母亲做出善举,李千石也不是不知感恩之人。
但他还是有些犹豫。
他若帮了戚无咎作证,李文东那群人肯定要找他的麻烦。
他很不喜欢应付这群公子哥。
李夫人见他迟迟不答应,皱眉拍了下他肩膀。
“千石,你在想什么?这么一个小忙,你怎么还不答应白小姐?”
李千石无奈道:“娘,事情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李夫人却似乎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没好气的训他。
“你是不是害怕你书院里的那些同窗找你麻烦啊?”
“千石,娘是怎么教你的?”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这些话你都忘了吗?你到底为什么读书也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