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邂逅美女词人李清照
穿堂猴仔2025-06-12 10:032,085

在旁边的武大郎都惊呆了。

真是长见识了。

武松又在打呼噜,醒来后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人生本是一场梦,何必计较那么多。

此次留在定陶一天,倒是见识了宋江的智慧。

这果然是做大事的人。

破了盗墓案,又听了江湖传说,武大郎和武松辞别宋江,乘船来到东京汴梁。

这才是年前要做的唯一大事。

进城前,武大郎呼叫系统,用100生命值换取了一个笔记本和圆珠笔。

毛笔和宣纸只能室内用,在外边做调研,根本不行。

对于大哥“变戏法”的手段,武松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大哥的人身安全。

其他的,他真的不感兴趣。

只是,有一件事还是让他大吃一惊。

那就是东京的繁华。

“大哥,我们只是到了天宫吧?比梦中的京城还要豪华!”

武大郎嘴里应着,但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毕竟,一千多年前的城市,再怎么繁华,和现代北上广大都市比,都不值一提。

当然,和当时的欧洲一些城市比,还是出类拔萃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赵冬梅在其著作《人间烟火》中写道: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11~12世纪,北宋东京的人口在120万以上;而欧洲的中心城市巴黎在13世纪时,人口才刚刚达到24万;僻处一隅的伦敦在12世纪时的人口是3万,13世纪才达到了4.5万人。

为此,他还曾搜过欧洲当时的城市记载,比如伦敦:

街道非常窄小,大部分都未铺上石板,整天都挤满了人、狗、马和猪。街道两旁排满房屋和店铺,在缝隙处填着稻草。

这样看,宋朝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没有夸大其词: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武大郎带着武松,拿着笔记本,记下了东京的所见所闻。

当然,他走的最多的是民居、和数不清的茶坊酒肆。

这天,他们看到一座别致的小院子,很有点独特的风格,就拍打门环,想和主人聊几句。

一个仆人摸样的人打开大门。

随即被武大郎的身高和拿在手里的笔记本和圆珠笔来了兴趣。

“老爷,外面来了两个怪人,说要搞什么调研……”

“请进来吧。”

武大郎和武松走进院子,立即惊叹于院子的精巧布局。

院落虽然不大,但却像一个微型的园林,假山、长廊、水面、楼台、亭榭……

主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读书人,看到陌生人进院,迎了出来。

自报名字:曾湉。

“外面天寒,二位进屋喝杯热茶吧。”

武大郎谢过曾湉,跟着走进屋子。

屋子里的摆设一看就是书香世家。

还有两个人,一男一女。

正在书案上写字。

女人长相清丽脱俗,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武大郎走过去,看到女人写的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写到这里,女人停住了,抬头想了一下。

武大郎一惊,这美人,难道是李清照?

看李清照正在思索,武大郎清清嗓子,朗声颂道: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女人想好了,刚要写最后这句,忽听有人竟然读了出来。

手中的笔,差点惊掉。

“你是谁?为什么能知道我心里想什么?”

“请问小娘子是不是叫李清照?”

女子点点头。

“那就是了。这首词是《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直接傻掉了。

旁边的赵明诚也是一脸疑惑。

甚至还有点惶恐。

曾湉也紧张起来。

“你们是什么人?”

武大郎赶紧解释:

“别误会,我们不是坏人,来自阳谷,只是来东京调研房地产情况,看到小院很别致,就想进来问问造价几何?”

屋里的三人这才松了口气。

“我还是很奇怪,你是怎么知道我想到还没写出的诗句的?”

“我说我会读心术,你信吗?”

李清照摇摇头。

“这么说吧,我来一个遥远的地方,暂居大宋,能得以认识一代美女词人,深感荣幸。”

三个人来了兴趣。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那个地方知道我们的事情?”

“大事可以,小事不能。”

“能举例说明吗?”

赵明诚追问道。

武大郎点点头。

“比如,你们结婚时,李清照18岁,你,21岁。”

“再比如,你们都是官宦后代,在我们那边就是官二代,也算门当户对;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你的父亲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但你们虽出身官宦家,但并不像后来的官二代那样有钱。”

“尤其是你还在读书时结婚,忍不住思念妻子,初一、十五就会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

“回家前,你常典当几件衣物,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你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李清照打断了武大郎。

“这些京城很多人知道,你可能也听到过。能否说一些还没发生的事情,或者我还没写过的诗词?”

武大郎挺挺胸:

“当然可以。”

“据我所知,你们夫妇二人,现居住青州,这次应该是应朋友之邀,来东京游玩。”

“不过,即使这样东拼西凑的生活,也将消失。”

“你44岁那年,这个宋朝将结束……”

李清照皱眉:

“这个宋朝?什么意思?难道还有第二个宋朝?”

“是的,现在我们脚下这个宋朝,我们叫北宋;因为都城在东京,在北方。”

“而在你44岁那年,金军南侵,北宋朝廷崩溃。”

“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那一年,你的婆婆将去世于江宁……”

“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你十分不满,屡写诗讽刺,其中就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句。”

继续阅读:第122章 东京房价吓死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我武大郎,开局玩死西门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