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东京房价吓死人
穿堂猴仔2025-06-17 11:172,068

赵明诚问道:

“那我后边的事情呢?”

“不好意思,你在建炎三年二月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不算光彩之事。”

“这时候,你的夫人将写出一首和楚霸王有关的诗,叫《夏日绝句》,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

屋里的人沉默了。

“那你知道我们寿终几何吗?”

“当然,但我不能说,不吉利。”

虽然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不敢下结论,但李清照隐隐觉得,如果北宋真的灭亡,她真的能写出那样的诗句。

这很符合她的性格。

见屋里的气氛有点沉闷,曾湉插嘴说:

“对了,你刚才说调研房地产的事情,你问吧,我知道的都讲给你听。”

话题成功转移。

“我想知道东京现在的基本住房情况。”

“好吧。”

曾湉想了想,才从宋朝的都城说起:

“其实,都城共有‘四京’,分别是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

“其中,东京作为中心,是在唐汴州城及后周东京开封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据说人口有百万之众,也因此商业繁荣,市肆极为发达。”

“东京城内有一条河流:汴河;汴河从西向东横穿东京城,那里成百上千的大小货船,载来了各地的货物。”

“西京洛阳也不简单,设有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名相大儒云集洛阳……”

武大郎抬手示意曾湉暂停。

“谢谢,其他的就用不介绍了。”

“不过,说到洛阳,我想起来翰林学士李格非。”

李清照更加惊讶:

“那正是家父,你们认识?”

武大郎摆手:

“不认识,不过,学界流传着他的传说,也是关于房地产的,叫《洛阳名园记》。”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十年前,他当时在洛阳数十个豪华型住宅和园林进行取样分析,然后结合了数百年来洛阳地区房地产的走势,得出了一个看空的结论,这个结论会随着北宋的灭亡得到证实。”

的确,李格非当时完成这部著作时,李清照也看过,还批评老爹悲观了。

但结合刚才武大郎对北宋灭亡的说法,老爹的预见性还真强大。

战乱时期,别说洛阳,东京恐怕都不能保全。

李格非还得出了一个结论:愿景并不因为一时的繁华而走好,对于房地产,不能光考量地理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放长了考量,还要考虑到战争因素。

“说到这里,我就不明白了,既然北宋就不复存在,你为什么还要调研东京房地产业呢?”

武大郎笑笑道:

“不是还有十余年,我是想,还能不能抓住尾巴,赚一笔。”

又转向曾湉。

“曾先生请继续。”

“好。我所知道的东京房地产市场,还是很活跃的。”

“曾流传这么两句话‘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

“如此庞大的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了很多中间人,叫‘庄宅牙人’。”

“也因此滋生了很多放贷机构,以满足不动产抵押贷款。”

武大郎听得热血沸腾。

真想不到,大宋朝房地产这么活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那些乡下人,都想搬到豪华的赌城居住,自然,房子也就供不应求。

买不起,可以租。

但房子的基数增长,赶不上流动人口的增长,供需矛盾日渐尖锐。

“目前房价几何?”

武大郎问了一个实质性问题。

“据我了解,汴京的一套豪宅少说也要上万贯,有的高达十万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叫价1300贯。真可谓寸金寸土!”

曾湉感叹道。

“就像我这个宅子,因为靠着大街,旁边还有一条河流,故而要价更高;几经讨价还价,最后3500贯才拿下。也值,后边还有一个后花园呢,春暖花开时,可以约友人小聚,品茗吟诗,不亦乐乎。”

武大郎脑子里飞快旋转,折算了一下,宋朝的一套豪宅,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也要几千万元。

我的天!

“房子这么贵,那租房的一定很多吧?”

“当然,别说一般百姓,就是京城官员,很多也买不起房子,不得不租房住。”

“苏轼门下有四弟子:秦观、张耒、黄庭坚、晁补之,人称‘苏门四学士’,他们都在汴京租房子……”

“不过,租房子还是很方便的,一般民宅一月四五百文钱,一般官员和生意人都能承受;如果是高档住宅,那就贵了——每月从十几贯到几十贯不等……”

武大郎边听边记,两个时辰后,已经快把笔记本记满了。

调研快结束了,曾湉才注意到武大郎笔和本子很奇特。

拿过来把玩一番。

武大郎见他喜欢,就说每人送他们一套。

背过身去,唤出系统。

再转过身来时,手里已经有了三套。

每人一套,做个纪念。

李清照接过来,试了试,非常惊奇。

毛笔需要写几个字蘸蘸墨汁,这种笔,竟然可以连续写几个时辰。

她高兴地用这支圆珠笔,在刚写的诗词上签上名字。

然后送给了武大郎,做个纪念。

武大郎大喜过望。

但随即又高兴不起来了。

这确实是李清照的真迹,但回到二十一世纪时,拿到鉴宝栏目,一定会让专家们笑掉大爷。

大宋,一年多年前,有圆珠笔?

确定赝品无疑!

那个叫张刚的主持人,还不拿过来直接给撕了?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

这次调研还算成功。

至少知道了东京房地产市场的基本情况。

辞别曾湉和李清照夫妇,武大郎又带着武松,去了几户人家,了解租房的需求和价格。

看看记得密密麻麻的资料,武大郎觉得,可以了。

调研就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和大数据。

真要做起来,还要走一步看一步。

从一户人家出来,一抬头,天已经黑了。

果然是都城,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莺歌燕舞,夜色阑珊,意兴不减。

远处还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声音传来。

原来,今天是小年了。

“活干得漂亮,今天小年,哥带你去吃好的。”

继续阅读:第123章 我就是来找事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宋:我武大郎,开局玩死西门庆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