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万国盛会
王者绣剑2025-07-21 19:003,342

  长安城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一幅被岁月摩挲过的鎏金画卷。东市的早市已喧嚣起来,胡商的驼铃混着小贩的吆喝,空气中弥漫着胡麻饼的焦香与胭脂水粉的甜腻。城南的长乐坊尚在沉睡,飞檐斗拱间残留着昨夜笙歌的余韵,而城北的玄武门,甲士们的盔甲在初阳下反射着冷硬的光。

  李白斜倚在一匹白马的鞍上,酒葫芦在指间晃悠,琥珀色的酒液随着他的动作轻轻荡漾。他白衣胜雪,墨发用一根玉簪松松束着,几缕发丝被晨风吹拂,掠过棱角分明的下颌。身旁的澜则像一道沉默的影子,玄色劲装紧贴身形,勾勒出利落的线条,腰间的匕首用暗纹布包裹,只露出一截冷光闪闪的刀柄。他垂眸望着地面,长睫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周身散发着与这热闹都城格格不入的孤冷气息。

  “我说澜,”李白忽然开口,声音带着酒后的慵懒,“这长安城虽好,却不如城外的山水来得自在。你看那朱雀大街,人挤人,味杂味,哪有江风清爽?”

  澜没有抬头,只低低“嗯”了一声,算是回应。他对热闹向来无感,若非李白这次拉着他来长安,他更愿寻一处僻静水泽,听流水潺潺,看云卷云舒。他的过去像被水浸透的墨,模糊而沉重,只有在安静中,才能感受到一丝属于自己的呼吸。

  李白挑眉,拿出一封信件。信封是寻常的素白宣纸,没有火漆封口,只在背面用朱砂笔写了个潦草的“狄”字。

  这是狄仁杰让云缨带给他的信件,还特意嘱咐要晚一点拆开。他晃了晃酒葫芦,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他倒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故弄玄虚。”

  长安城的日头总是走得飞快,像被人挥着鞭子的骏马。当暮色浸染朱雀大街的牌坊时,李白和澜已在城外一处破庙歇脚。

  篝火噼啪作响,映着李白俊朗的侧脸,他终于想起了袖中的信笺。澜安静地坐在火堆旁,擦拭着手中的匕首,刀刃在火光下流转着寒芒。

  李白展开信笺,上面是狄仁杰一贯刚劲有力的字迹,却透着几分不同寻常的凝重:

  “太白兄亲启:

  见字之时,某或已身不由己。长安将有大难,非天灾,乃人祸。事涉重大,暂不可宣之于口。望兄速归,隐于暗处,见机行事。勿信眼前所见,勿听片面之词。大理寺虽在,恐难周全。切记,切记。

  狄仁杰。

  短短数语,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李白心中激起千层浪。他皱紧了眉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长安有难?”他低声重复,眼中的慵懒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锐利的思索,“这老狐狸,走的时候不说,偏要等我们出城了才送信。事出反常必有妖……”

  澜抬眸,看向李白,眼中带着询问。

  “你看,”李白将信笺递给澜,“狄仁杰说‘勿信眼前所见,勿听片面之词’,还说‘大理寺虽在,恐难周全’。这说明他已经发现了什么,但可能没有证据,或者……有人在暗中阻挠,他不便明说。”

  他站起身,走到破庙门口,望着远处长安城方向那片璀璨的灯火。“他让我们‘隐于暗处,见机行事’,显然是希望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避开某些人的耳目。”

  李白内心:狄仁杰啊狄仁杰,你到底发现了什么?长安城看似歌舞升平,内里却不知藏着多少暗流。“非天灾,乃人祸”,这人祸,究竟从何而来?是朝堂之上的政敌,还是隐藏在暗处的组织?还有那句“勿信眼前所见”,难道连女皇……不,不可能。武则天雄才大略,治理下的长安蒸蒸日上,谁会想对她不利?

  澜走到李白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他不擅长揣测人心,但他能感受到李白语气中的凝重。“回去?”他言简意赅。

  “回去!”李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既然狄大人把这烫手山芋扔给了我们,那我们就回去瞧瞧,这长安城的水底,到底藏着多少条鱼。”他顿了顿,嘴角又勾起一抹自信的笑,“不过嘛,明目张胆地回去可不行。那些想搞事的人,说不定正盯着城门呢。我们得乔装打扮,悄悄潜回去。”

  一夜疾驰,当晨曦再次笼罩长安城时,李白和澜已换上了寻常商人的服饰,混在进城的人流中。李白梳了个普通的发髻,换上了灰布长衫,脸上还抹了点炭灰,遮住了过于出众的容貌,只一双眼睛依旧明亮锐利。澜则戴上了斗笠,压低了帽檐,遮住大半张脸,沉默地跟在李白身后,像一个忠实的随从。

  他们找了家不起眼的客栈住下,每日便在城中四处游荡,观察着长安城的动静。然而,几天过去了,长安城依旧车水马龙,繁华如旧。东市的商肆琳琅满目,西市的胡商讨价还价,朱雀大街上的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摩肩接踵,一切都显得那么井然有序,丝毫没有“大难”将至的迹象。

  “奇怪了,”李白坐在客栈二楼的窗边,望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眉头微蹙,“狄仁杰那老小子是不是弄错了?或者……他说的‘大难’,还没到时候?”

  澜正在擦拭桌子,闻言动作一顿,抬眸看向李白,眼中带着一丝疑惑。

  就在这时,一阵喧嚣的锣鼓声从街上传来,伴随着人们兴奋的呼喊:“万国大会要开始了!四年一次的万国大会!”

  李白和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

  盛世长安,乃王者大陆的经济文化中心,海纳百川,气象万千。而这四年一度的万国大会,更是长安最盛大的庆典。届时,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艺人、奇人异士汇聚于此,带来各自的文化与宝物,进行交流与贸易。这是长安展示国力的舞台,也是整个大陆的盛会。街道被装饰得焕然一新,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欢乐与期待的气息。

  “原来如此,”李白放下手中的酒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狄仁杰所说的‘长安有难’,恐怕就藏在这万国大会之中。越是繁华热闹的时候,越是容易藏污纳垢,浑水摸鱼。”

  澜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人多眼杂,混乱之中,最适合阴谋的滋生。

  接下来的几天,长安城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来自西域的舞姬在街头表演着曼妙的舞姿,东瀛的商人摆开了琳琅满目的刀剑,南蛮的术士展示着奇异的蛊术,稷下学院的学者们则在茶楼中高谈阔论。

  河里泊满了花船彩灯,船上的花魁们抚琴唱曲,引得岸上阵阵喝彩。街道上,小吃摊、首饰摊、杂耍摊鳞次栉比,空气中混合着各种香味,热闹得几乎要将长安城的屋顶掀翻。

  李白和澜混在人群中,更加仔细地观察着。他们发现,最近城中多了许多形迹可疑的人,有的眼神闪烁,四处窥探;有的三五成群,低声交谈,身上带着若有若无的杀气。大理寺的衙役们也比往常多了几倍,神色严肃,巡逻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显然狄仁杰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在加强戒备。

  李白内心:看来狄仁杰果然不是空穴来风。这些外来者中,不知混杂了多少心怀不轨之人。万国大会,既是盛世的象征,也是危机的温床。但他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女皇武则天,还是长安的某个重要之物?亦或是想趁乱颠覆长安的秩序?

  澜则更加敏锐地捕捉着周围的气息。他曾是杀手,对危险有着天生的直觉。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正在长安城上空凝聚,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沉闷。他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匕首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终于,万国大会开幕的日子到了。

  这一天,长安城万人空巷。朱雀大街被清理出来,百姓们拥挤在街道两侧,踮起脚尖,想要一睹女皇的风采。皇宫的城头上,武则天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十二章纹冕冠,身姿挺拔,面容威严而美丽。她俯瞰着脚下的万千臣民,眼中是睥睨天下的气度。

  “诸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武则天的声音通过某种秘法传遍整个长安城,清晰而有力,“欢迎来到大唐,来到长安!我,武则天,代表大唐,欢迎你们的到来!”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长安,是开放包容的长安!在这里,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是何身份,只要心怀善意,便可在此经商、学习、生活!”武则天继续说道,“我大唐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愿我们在这万国大会中,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共同繁荣!”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在女皇身后,站着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位是身着紫色官服,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鹰的狄仁杰,他手按腰间的令牌,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下方的人群,仿佛要将所有潜藏的危险都揪出来。

  另一位则是身着金色铠甲,气势磅礴,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司空震。他站在女皇的另一侧,周身散发着强大的气场,双手负在身后,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守护着整个长安城的安危。据说,他掌管着长安的机关枢纽,那是一套由无数精密机关组成的防御系统,是长安最后的屏障。

  开幕仪式结束后,便是盛大的巡游。女皇在狄仁杰和司空震的护卫下,乘坐着华丽的步辇,沿着朱雀大街缓缓前行。街道两旁的百姓们山呼万岁,花船上的乐师们奏响欢快的乐曲,空中飘洒着五颜六色的花瓣,整个长安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李白和澜站在人群的暗处,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切。李白的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澜则握紧了袖中的匕首。他们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可能就在此刻。

继续阅读:第137章 司空震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王者荣耀之力挽狂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