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正在睡觉的谭小苦被狗叫惊醒。他从床上坐起摸黑找衣,狗停止了吠叫,接着是发欢撤娇的声音。谭小苦松了口气,知道是银白元回来了。
他准备迎接、穿上衣服,银白元已然到了跟前:“买了十三担箩筐,够不够?”
“差不多吧。来了多少人?”
“十三个人,是很银外婆家的亲戚,已经安排在那边的村子里休息,随时可以叫过来。”
“得银呢?”
“一起过来了,他在把箩筐送往墓地。”
“很好,时间是得抓紧,必须在天亮前把东西装进箩里。”
谭小苦、银白元来到墓地,刘得银迎上:“小苦,怎么干我们听你的。”
“你留在外头,我去墓室。我在每担箩筐里放几件宝贝,银叔负责送出来后,你的工作是把只袋子半箩宝贝的箩筐用木炭填满。”
银白元问道:“邓老大呢?”
谭小苦:“我让他回家叫人去了。”
银白元:“我还以为他在墓室里呢。”
民国十八年冬,都梁及周边数县因接连下雪导致木炭价钱飞涨,最麻烦的是由于交通堵塞实际上是有价无市,一段时间下来,地方上冻死的老人不计其数。
在这个整要关头,城步蒋家坊传出好消息:邓家冲的邓老大在桎木山存有大量木炭,他不卖钱,有愿意者只须帮他送一担木炭到新宁金石镇,回来后可免费得到同等重量的木炭。
消息传开,人们争先恐去找邓老大。因人数众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最后邓老大附上条件:仅限邓姓家族男丁。如此一来,定下来的仍有六十余人。
邓老大用木炭换人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山洞里。如果说此前蒋兴和还可以淡定,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蒋兴和知道,回家搬兵的候洞猿不是不急,是急不来。老天爷好像是有意助谭小苦,雪是连续不断地下,路不好走,最麻烦的是骑马——上路积雪,马看不清路一旦失蹄后果不塂设想……
候洞猿确实是遇到,这种情况,回都梁的路上,他的坐骑在西岩镇失蹄伤了脚,不得不在路上多担搁了一天,加大雪走路慢,比平常又多了一天,如一去一来,足足慢了三天。
天亮了,桎木山披着淡淡的晨雾。
六十多担装满木炭的箩筐杂乱地摆在工棚前面。谭小苦见时间不早,山坡一株最大的松树观望,确识没有可疑人员及异常情况,这才告诉邓老大可以上路了。
邓老大自打前锋,他最亲的堂兄压后,六十人的送炭队伍浩浩荡荡上路了,场面十分壮观。看着他们离开,谭小苦的心并没有轻松,反而越来越紧张。
谭小苦的运炭队伍离开了桎木山,消息很快传到了山洞里,蒋兴和捶胸顿足之际,舒振乾带领十数名警员终于来了。
“对、对不起……路、路……路不好走……”舒振乾见到蒋兴和职忙解释。
蒋兴和生气道:“到了这个节骨眼说这些没卵用!”
“是是是……老板要我们干什么,只……只要一句话!”
蒋兴和:“你问我?我正要问你呢!”
舒振乾乾听明白了,转对罗国矮:“嘿嘿……矮哥怎么安排?”
罗国矮对舒振乾称他“矮哥”十分受用:“银白元带着大批宝贝离开桎木山已有多时,追是来不及了,但亡羊补牢,来为晚也。”
舒振乾:“如何补牢?”
罗国矮:“很简单,但也最难执行——去半路拦截!”
舒振乾问:“好,谢谢矮哥指点,请问他们的目的地在哪里?”
罗国矮:“新宁县金石镇。”
舒振乾:“为何是金石镇?”
罗国矮:“刘得银老家是新宁金石镇的,到他父亲一辈才搬到绥宁长铺子。”
舒振乾:“金石镇?那是湘军将领刘长佑的老家。”
“是的,刘得银的爷爷是湘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刘家在那里很有势力,出了不少武功高手。”
舒振乾:“我该去哪里拦截?”
罗国矮:“老山界。”
舒振乾:“明白。”
却说运炭的人虽然都是邓老大的族人,但其中不乏奸诈之徒,这些人认为,邓老大屯积了这么多木炭,如今老天助他,竟然连下大雪,炭价暴涨,眼下又是年关,家家户户都要买了过年,邓老大肯定是发大财了,趁着队伍拉得长,邓老大兼顾不到,于是趁机钻进密林把木炭拿掉一部分藏好做上记号。
有人带了头,其他人也跟着效访,如此一来,进度也慢了很多,原计划到老山界打尖吃午饭,结果离老山界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大家就饥肠辘辘,不得不停下来吃从家里带来的干粮。
吃罢干粮,随手从地上抓几把雪吃进肚里,很快大家又有了力气。重新上路时,邓老大发现每个人的担子有点不对,便叫堂兄在前面开路,自已压后。
由于担子不重,加上又吃了东西,不到一个小时前面接近老山界。
老山界在城步与新宁的交界处,此地山高林密,中间一条仅能过一匹马的小道。
在过小道时,前面突然停了下来,继而出现骚乱,邓老大大声问:“前面怎么回事?”
队伍里有人慌慌张张作答:“我……我们遇到好、好汉了……”
随着一声枪响,一名脸上涂墨的汉子大声喊叫:“放下担子,饶你们不死!”
枪声过后,躲在暗处的匪众齐声呐喊:“放下担子,饶你们不死!”
六十名邓姓男子吓得半数以当场尿裢,然后将担子扔,纷纷作鸟兽散。
好汉不吃眼前亏,邓老大见状也钻进密林。
话说罗国矮、舒振乾一行抄近路来到老山界,等了不到一个小时,邓老大的运炭队伍如期而至出现在视眼里。
罗国矮选出一名高大威武的警员把脸涂黑站在路中央,那架式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余人等则躲在暗处等着宝物送上门来。
当运炭队伍到了眼前,挡路的大汉朝天放了一枪,接着躲在暗处的罗国矮及众人齐声呐喊,六十名挑夫扔掉担子纷纷作鸟兽散。
挑夫离去,罗国矮从树林里出来,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货物。他知道值钱的宝贝藏匿在木炭中间,第一桩大事乃是令所有人把箩筐里的木炭倒出来,众警员按照他的授意把木炭倒出来,当众人照办之后,场景把罗国矮惊呆了——箩筐里倒出来的除了木炭之外就是杂草!
此时,银白元、刘得银一行在城步警察的护送下行走在去往靖州的路上。
他们是昨晚深夜离开桎木山的,再走一个多小时就要抵达寨市了。
寨市位于绥宁县的西南部,是一座千年古镇,秦、汉时期就有人在此居住,三国时诸葛亮曾率大军在此安营扎寨。
唐、宋年间,为逃避战乱,大量苗、侗族人迁徙至此,在寨市周边以族为主,依山傍水建造房屋,一姓一寨或一族一寨,寨子连成一片,寨内建交易市场,故名“寨市”,集居住和商贸功能于一体,是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
清《绥宁县志》记载:唐时这里为溪峒徽州首府,称飞凤徽城;宋元丰四年(1081年)改溪峒徽州为莳竹县,崇宁二年(1103年)又改莳竹县为绥宁县——取“绥之以宁”意。
县衙一直在此。此处虽四面环山,但湘桂古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曾是湖南通往黔、桂、滇的要塞,尤其是莳竹水绕镇北去,经巫水可连通沅水,故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这里是吴、蜀的分界地;清朝时吴三桂、石达开都曾占据过这里。
话说银白元见大家有点倦怠,尤其是刘得银的家人都挑着重担脚步十分沉重,于是打气说:“寨市快到了,各位闻到香味了吗?我闻到了,是冬笋炒板鸭的香味,是鼎锅饭的香味……还有绥宁米酒的味道也渗在里面。”
银白元的一番话让众人囗舌生津,顿时力气倍增,脚下的步子也快了很多。这时候一直走在最后的警察队长来到银白元跟前说:“银老板,这里已经不是城步地界,我们局长说只负责把你们——”
银白元说:“我知道,你放心好了。大家这一路辛苦了,靖州的姜局长已经等在那里了,今晚你们城步的弟兄只管吃好喝好!”
警察队长听了,心下很是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