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比目鱼
钟连城2022-07-04 14:252,773

  “这一点现在还很难判定,从地域看,城步、靖州、新宁、都梁是连在一起的,这些地方历史上出过杨再兴、沫英、蓝玉、杨完者,近的有江忠源、刘坤一、刘长佑等湘军名将。”

  “你认为朱子湘已经找到了吗?”

  “应该是找到了。”

  “何以见得?”

“从银白元店子里的状况可以看出,他的客栈没赚钱,尽管他的生意难以为继,儿子在外地读书也要钱,但他表现得十分淡定,可知他是有持无恐。

如果不是节外生枝因为朱企丰墓把朱子湘拖了这么久,他们早该动手了,现在谭小苦来了,他当然高兴。按正常思维,这是不合常情的,因为收留谭小苦肯定要惹上麻烦。”

  蒋兴和:“嗯,你的分析有道理!”

  话说刘得银离开柞树岭之后,谭小苦与蒋钰莹休息了一天,从第二天开始,他们寻出锄头在附近垦荒、种菜,饿了又一起生火做饭,真正过起了夫唱妇随的日子。

  毕竟都是读过书人,雅兴是少不了的,闲时会去坡上采摘菊花,到溪中捕捉鱼虾,然后吟诗作对,探讨唐诗。

  有一天蒋鈺莹在溪里抓到一条奇怪的鱼,身子呈扁状,花花绿绿,样子与其它的鱼截然不同。

  “小苦,你看这是什么鱼?”蒋钰莹捧着鱼呈到谭小苦眼皮底下。

  谭小苦说:“这种鱼都梁也有,与本地的鱼确实不一样,我也叫不出名字,大家叫它‘师公鱼’。”

  “我到觉得很像一种鱼……”

  “什么鱼?”

  “比目鱼。你见过吗?”

  “没见过,只在书上看到。说是此鱼只有一目,须两鱼相并而行。《尔雅·释地》有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可是这师公鱼有两只眼睛啊?”

  “比目鱼也有两只眼睛,只是都长到同一边。我家里经常吃到,有一年我请人从海边带活的回来,我想养在院中的水池里养,听说还到半路就死了。后来才知道,这种鱼是海里的,我们这里的水不适合它生长。”

  “比目鱼真的要两只鱼在一起才能行走吗?”谭小苦很好奇。“没见过,应该是的吧,不然古人不会将其喻作情爱深挚的夫妻。唐人王建的《横吹曲辞·望行人》云:‘自从江树秋,日日望江楼。梦见离珠浦,书来在桂州。不同鱼比目,终恨水分流。久不开明镜,多应是白头。’”

  谭小苦:“‘思君见巾栉,以益我劳勤。安得鸿鸾羽,觏此心中人。诚心亮不遂,搔首立悁悁。何言一不见,复会无因缘。故如比目鱼,今隔如参辰。’这首魏晋诗人徐干的《室思》也题到比目鱼。”

  蒋钰莹:“同是魏晋诗人的曹丕云:‘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芙蓉含芳,菡萏垂荣。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谭小苦:“曹丕这首《秋胡行》里除了比目鱼,还题到菡萏。宋人董颖的《薄媚》,也有这两样东西:‘华宴夕,灯摇醉。粉菡萏,笼蟾桂。扬翠袖,含风舞,轻妙处,惊鸿态。分明是。瑶台琼榭,阆苑蓬壶,景尽移此地。花绕仙步,莺随管吹。宝暖留春,百和馥郁融鸳被。银漏永,楚云浓,三竿日、犹褪霞衣。宿酲轻腕,嗅宫花,双带系。合同心时。波下比目,深怜到底。’”

  蒋钰莹:“同是宋人,薛师石的《渔父词》云:‘邻家船上小姑儿。相问如何是别离。双坠髻,一湾眉。爱看红鳞比目鱼。

  谭小苦:“还有宋人袁说友的《常通判惠虞美人花亦名双鱼儿花》:好景无穷巷,名园有异姿。春今十分好,花又一番奇。比目红绡结,双鱼碧玉枝。孤窗还遣伴,空忆美人词。’”

  两人吟得起劲,这时山坡上嘈杂的鸟叫把他们惊扰了。谭小苦抬头看看西天,一拍大腿:“啊呀,天快黑了,我们整好的地还没种上菜呢!”

  蒋钰莹说:“是呀,幸亏这归巢的鸟提醒了我们!”

  两人看到用了几天时间整出来的菜地,这时又想起没有种子,也没有菜苗,不知该在地里种些什么。

  罗国矮、蒋兴和从山洞回到都梁客栈赶上吃中饭的时间。

  席间,罗国矮与蒋兴和有说有笑,候洞猿见了心情十分复杂。罗国矮替老板解决大难题的事已经传到靖州,候洞猿心里明白,那个过去自己连左眼睛都不屑一看的矮子,如今成了老板的红人了。尽管他心里有百般的不情愿,但毕竟已经成为事实。

  饭后,蒋兴和与罗国矮回到房间,稍后候洞猿进来:“老板今天不走吗?”

  蒋兴和:“怎么,我在这里碍着你了?”

  候洞猿:“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老板一路辛苦,应该留下来休息……”

  蒋兴和:“是吗?那就谢谢你的好意了。怎么样,这边的情况还好吧?”

  “我……我正要向老板报告……”

  “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国矮说行了。”

  “是……矮哥——”

  “哎——”罗国矮连忙答应,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流出来。一句“矮哥”第一次从堂堂警官嘴里吐出来,这让罗国矮感到无比的暖心和安慰。曾几何时,在若大的都梁,有谁瞧得起罗国矮?有谁不是把他的存在当作笑话?

  “矮哥,这几天没什么异常情况,那个刘得银还没有回来,客栈里的事都是银白元一个人在打理。”

  罗国矮:“继续注意望乡客栈的情况,特别是刘得银什么时回来一定要掌握。”

  候洞猿:“明白了,矮哥。”

  候洞猿离去,罗国矮继续把玩古兵器,蒋兴和见了也放下茶杯要过古刀:“国矮,这是什么刀?”

  “这叫双手带,也叫长柄大刀,不过这是缩小版的,正确的叫法是小带刀。”

  “是哪个朝代的兵器?”

  “太平天国步兵用的常规兵器。”

  “你拿回来是为了收藏吗?”

  “不是,山路不好走,随别拾一件长一点的兵器当拐杖用用。”

  “哦,我以为是什么宝贝呢。”蒋兴和把小带刀还给了罗国矮。

  “不过说它一点价值没有也未必,这种刀的前身可了不得,目前全世界都没有发现,真要是用一件那可是了不得!”

  “什么宝贝这倒稀有?”

  “陌刀老板听说过吗?这种双带刀的前身就是陌刀。”

  “这名儿听说过,具体是什么来头不太清楚。”

这种宝贝来头很大,唐代历史上英雄辈出,秦琼、尉迟恭、李靖、薛仁贵、李光弼、郭子仪,这些人的成名,陌刀或多或少都为他们立下过功劳。特别是李嗣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陌刀,就没有李嗣业!据《唐六典》记载,陌刀即长刀,由步兵使用。其实陌刀是根据西汉的斩马剑发展改进来的,其形状为两刃刀,适合近战,也可以斩马杀敌。在《唐六典》卷十六中的描述:‘陌刀,长刀也。

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让李嗣业一战成名的一场战役是安禄山造反之后,唐肃宗命令李嗣业抗击在长安作乱的叛军。

当时的叛军大将李归仁率骑兵队进攻唐军,唐军军阵几乎被击垮,一时间乱了阵脚,在此紧要关头,李嗣业手持陌刀一马当先冲向敌军,对面进攻的敌军人马都被他砍倒,一番拼杀之后敌军的进攻势头不再,唐军阵容得以修整并稳住了军阵,唐军此时士气大振,全部拿着陌刀开始冲锋,一举战胜了敌军,杀敌六万多,长安最终被收复。

继续阅读:第143章 陌刀断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墓手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