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她们已经许久没有见到过这些玩意儿了。”
“今日到你的书楼里面一看,自然是流连忘返。”
“不过冯老哥,倒是你这冯氏商会的七公子,果真有些能量。”
“从前都是径直来到你的办公室里找你,如今仔细端详一番,你这书楼里的偏门古籍还真不少。”
“恐怕有些,就连京城人士都需要费些力气才能找到吧?”
冯华生略显暴力的将手里的纸叠好,一把塞进了柜子中。
随即便笑着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坐到了柳君旁边的椅子上。
同样倒了一盏茶,冯华生先是伸出杯子和柳君碰了一下。
随即一边抿茶,一边摇头晃脑的说道:“那还用你说?”
“这些典籍可是我花了大价钱,让人从七国里一本一本搜罗来的。”
“可谓是门类齐全,琴棋书画,厅堂厨房,只要你能想到的类型,我的乾元书楼里都有,只不过平日柳老弟你没仔细观察罢了。”
咂了咂嘴,柳君随即说道:“书的品类和数量倒是挺多的,就是不知道冯老哥你这当老板的,一共读了多少?”
听到柳君的话,冯华生像是被戳到了什么软肋似的,猛地呛了一下。
随即没好气的瞪了柳君一眼说道:“别在这儿斗嘴了,今天跟你约这个点儿过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大事儿。”
说到这儿,冯华生的脸上收敛起了方才的表情,变成了一副激动兴奋的样子。
只见他端正了一番自己的姿态,随即哈哈大笑着说道:“今天是你我还有签约书楼的大日子。”
“你交给我的西游记前两册,我已经全部印刷完毕,并且已经装订好了,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已经成功出版。”
“今天之所以把你叫过来,就是为了和你商量一下,看看什么时候将其正式出版比较好。”
听到冯华生的话,柳君先是一愣,随即有些诧异的将手里的茶一饮而尽,说道:“这么快,昨天不是还在印刷吗?今天就装订好弄出来了?”
冯华升笑着说道:“这西游记的潜力,你我心里都清楚。”
“一旦出版,单单是在这庆元县就能掀起不小的波澜。”
“如果我再动用一些人脉,多花些价钱将其往外推广。”
“先不说多,就算只在整个青州境内进行宣传,恐怕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再说了,昨天刚刚大放血,被你小子骗走了一万两银子,我自然要想办法好好把这一万两尽快给赚回来。”
柳军撇了撇嘴,不过脸上却始终带着笑意:“真小气,这一万两银子我又不是给你赚不回来,你担心什么?”
说到这儿,柳君咳了两声,清理了一下嗓子,随即一脸神秘地对冯华生说道:“冯哥,我跟你说个事儿。”
冯华生一愣:“什么事儿?你有话直说就行。”
柳君呵呵笑了笑:“我就喜欢冯老哥你这股直爽劲儿。”
“是这样的,这厂子呢,按照我的想法,最好就和你的书厂一样,也办在庆元县城里。”
“这样一来呢,你也方便去视察,我也方便去管事儿,以后先是说书,然后再来找你讨论出版书籍的事儿,最后再到我那个玻璃厂里看看情况。”
“一套流程便能走下来,比之在郊外,光是时间成本就能省下不少。”
听了柳君的话,冯华生先是思索了一会儿,随即点了点头。
他知道柳君说的的确有理。
庆元县城身为一个三流小县,不要说在大乾王朝,就算在青州也不算多受重视。
尽管经过王廉的治理,这几年有了一点翻身做主的苗头。
但是要想成为头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只能慢慢努力,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毫不夸张地说。
如果柳君这次的布局真的能够成功,那他的个人资产,加上柳君的个人资产,就已经能够超过整个庆元县的财政收入。
如果再算上陈刀一份,再将柳君方才说书时新冒出来的那个想法付诸实现。
那么三人一拍即合,就可以联手成立一个商行。
如此想来,复刻冯氏商会的成功,也未尝没有可能。
越想,冯华生的眼睛越亮。
随即拍拍胸脯,当即便跟柳君保证道:“放心吧柳老弟,你这个作坊的位置就交给我了。”
“这样,我就把你这玻璃厂设在我这书厂的旁边,正好这冬天也快到了,你这玻璃厂里不是要烧火吗?”
“我也不用再给这书厂里的工人和抄书人添柴保暖了,直接蹭蹭你们的火,就能顺着过冬。”
“这样以来,一个冬天过去,又能省下不少银子。”
看着眼前精打细算的冯华生,柳君不由得摇了摇头。
不得不说,冯华生除了喜欢装逼以外,还真是勤俭持家。
换做他,如果出身是一个冯氏商行这么大体量的商会的嫡系的公子,绝对不会如此珍惜银子。
看着柳君看向自己的表情,冯华生一下便猜出了他在想些什么。
不由得踹了柳君屁股一脚,气急败坏的说道:“你以为我想心疼这几个银子?”
“还不是因为教训实在太过惨痛,要不是当初跟那什么狗屁博山王朝的皇子赌下一座城,我现在指不定在哪儿潇洒呢。”
柳君挑了挑眉:“你这话我就不乐意听了。”
“冯老哥,要没有那档子事儿,你我又如何能够遇见?又如何能够一起联手干下一番大事业?”
“行了行了,你就别给我洗脑了。”
冯华生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我看你就不应该想着自己去做生意,干脆去帮忙给我的书楼打打广告,就凭你这嘴皮子,恐怕要不了多久,我这乾元书楼的名声就能搞得全天下皆知。”
哈哈笑了笑,柳君又倒了一杯茶,和冯华生手中的茶杯猛的一碰,说道:“敬你一杯酒,我就当冯老哥刚才说的话是在夸我了。”
至此。
两人的生意便算是谈完了。
西游记已经成功出版,接下来经由自己之手,在原来茶楼宣传一番以后,便可以顺利开始了出售。
相信就凭原来茶楼那些每天按时按点钱来听自己说出的茶客对自己的狂热程度。
每个人凑出一些钱来买一本书,应该不成问题,再不济最起码买一册,应该还是办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