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敲打
三片土豆2025-11-05 19:153,029

沈墨华的行动迅捷而高效,如同他运作任何一桩重要的商业项目。

然而,与纯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决策不同,这次介入需要更精细的考量,尤其是对"岳父"林建国自尊心的呵护。

直接以沈氏集团或他个人名义注资,无异于宣告林家需要女婿的施舍,这绝非良策。

大脑飞速运转,迅速制定了一套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最大限度保全对方面子的方案。

"薇薇,"

他再次接通内部电话,语气冷静清晰,

"联系‘瀚海资本’的梁总。以第三方市场投资机构的正常询价流程,向他透露林氏集团有笔短期融资需求,规模…就定在能覆盖他们最紧迫的那笔到期债务的额度上。强调两点:一,这是基于林氏资产质量和未来潜力的正常商业行为;二,利率可以给予同期市场最优档次,但所有条件必须严格符合商业惯例,无需特殊照顾。"

瀚海资本是一家与沈氏集团有着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却并不为外界广泛知晓的私募基金,以其稳健和专业著称,由沈墨华一位信得过的学长执掌,是执行此类敏感任务的理想白手套。

"明白,沈总。以瀚海资本名义,市场最优条件,标准商业流程。"

唐薇薇重复确认,心领神会。

"嗯,"

沈墨华补充道,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点,

"让梁总在与林氏接触时,可以‘无意间’提及,他们近期关注到宏远集团的一些市场行为似乎过于激进,基于风险分散原则,他们更看好林氏这类有实体底蕴的企业。"——

这既解释了瀚海为何"雪中送炭",又能给焦头烂额的林建国提个醒,让他对真正的对手有所警觉。

"好的,我会准确传达。"

方案迅速部署下去。

瀚海资本的梁总亲自带队,以极高的效率与林氏集团取得了联系。

整个过程完全遵循市场规则:

专业的尽调、严谨的风险评估、反复的条款磋商。

但从接触到资金到账的速度,却快得异乎寻常。

最终,一笔关键的过桥贷款,以令人心动的优惠利率,悄无声息地注入了林氏集团几近枯竭的现金流血脉中。

这笔钱如同精准输送的血液,瞬间缓解了最致命的短期偿债压力,让几乎要停摆的巨轮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得以暂时稳住船身,应对接下来的风浪。

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林建国接触到的始终是专业而尊重人的瀚海资本团队。

他感受到的是市场对其企业价值的认可,是一场"及时雨"般的正常商业合作,而非来自姻亲的、需要他低下头颅接受的施舍。

这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这位深陷困境的老派商人的颜面和尊严。

而沈墨华,在收到唐薇薇关于"瀚海资本与林氏集团贷款协议已正式签署,资金已于今日上午到账"的汇报邮件时,只是简单地回复了两个字:"收到。"

然后便继续投入到其他工作中,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输血缓解林氏的燃眉之急,只是第一步。

沈墨华深知,对付宏远集团这种擅长趁火打劫的对手,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救人,也要敲打,甚至反击。

被动防御绝非他的风格。

他的目光锁定了宏远集团最大的命门之一——

其高度依赖的银行信贷。

宏远近年的激进扩张,离不开几家核心银行的大力支持。

只要能动摇其资金根基,就等于扼住了这条贪婪鲨鱼的鳃。

没有选择大张旗鼓的宣战,而是采用了更精准、更符合他行事风格的方式。

一份会面请求,通过唐薇薇,以沈墨华个人的名义,发往沪上发展银行行长办公室。

沪上发展银行,正是宏远集团最大的资金提供方,与宏远合作多年,关系盘根错节。

会面安排在一家极其私密的会员制俱乐部茶室。

环境清雅,檀香袅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沪上发展银行的刘行长提前五分钟到达,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恭敬。

沈氏集团是沪上金融界的顶级客户,沈墨华亲自邀约,他不敢怠慢。

沈墨华准时出现,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表情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简单的寒暄过后,茶艺师奉上香茗后悄然退下,茶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刘行长,冒昧请您过来,主要是想听听您对近期宏观流动性的一些看法。"

沈墨华端起茶杯,语气平和,如同真的只是一次寻常的业务交流。

刘行长笑着应和,说了些关于央行政策和市场预期的场面话。

沈墨华静静听着,偶尔颔首。

待对方话音稍落,他话锋极其自然却又精准地一转,仿佛只是随口提及一个市场案例:

"说起来,最近市场上有些企业的扩张模式,倒是挺值得警惕。"

轻轻吹开茶沫,目光并未直视刘行长,而是落在杯中澄澈的茶汤上,

"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出身,却盲目追逐热点、杠杆率拉得太满的集团…比如,宏远。"

刘行长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神闪烁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哦?沈总也对宏远有关注?"

"谈不上关注,"

沈墨华语气淡然,

"只是恰好看到一些数据。听说他们最近同时在谈好几个大型地产项目和一笔海外收购?胃口不小。但其核心主业的现金流覆盖率似乎已经连续多个季度低于行业健康值了。"

放下茶杯,声音依旧平稳,却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开始精准地解剖:"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用以抵押获取大量授信的部分资产,估值方式似乎颇为…乐观?尤其是在当前地产市场已有调整迹象的背景下。一旦评估值回调,抵押率恐怕立刻就会触发警戒线。"

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向刘行长,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但每个字都敲在银行家风控最敏感的神经上:"这种依靠高杠杆、多头融资支撑的激进扩张,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资金链的崩塌。届时,最大的风险承担者,恐怕就是其主要合作银行了。"

他没有提林氏一个字,没有一句威胁,甚至没有明确要求银行做什么。

只是用最冷静、最专业的语言,点出了宏远集团激进扩张策略中几个最关键、也最危险的风险点。

每一个点,都直指银行风控的核心担忧。

然而,结合他沈墨华的身份和此刻私下会面的场合,这些"客观分析"的分量,重如千钧。

刘行长的后背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

他岂能听不懂这话里的深意?

沈墨华不仅精准地抓住了宏远的命门,更是在暗示:

继续无条件支持宏远,可能意味着与沈氏集团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甚至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需要独自面对宏远暴雷带来的巨大风险损失。

一边是作风狠辣但根基已显虚浮的宏远,一边是实力雄厚、前景光明且此刻明显对宏远流露出"关注"的沈氏集团…

这笔账,并不难算。

刘行长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勉强,他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借以掩饰内心的震动,然后郑重地点点头:"沈总提醒的是…风险控制始终是我们银行的生命线。对于所有授信客户,我们都会持续密切关注,动态评估,绝不会放松风控标准。"

"那就好。"

沈墨华微微颔首,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友好的风险提示,

"银行业稳健经营,才是实体经济之福。刘行长是明白人。"

又随意聊了几句不相干的话题,便起身告辞,整个过程不超过二十分钟。

送走沈墨华后,刘行长独自在茶室里坐了好一会儿,额角有些湿润。

他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信贷部总经理的电话,语气严肃:"立刻重新全面评估宏远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所有授信额度!对他们在审的贷款申请,一律暂缓,加强审核!尤其是涉及地产抵押的,评估值给我从严把握!"

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迅速在沪上银行圈内泛起涟漪。

沪上发展银行骤然收紧对宏远信贷的风声不胫而走。

其他几家与宏远有合作的银行闻风而动,纷纷重新审视与宏远的合作,有的跟进收紧额度,有的提高了贷款利率,有的则要求追加抵押物。

宏远集团原本顺畅的资金流,几乎一夜之间开始变得滞涩起来。

赵宏远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却一时之间查不清这突如其来的绞索究竟来自何方,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融资成本攀升,扩张计划被迫推迟或缩水。

沈墨华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听着唐薇薇关于银行圈动向的简要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敲打完毕。

接下来,该考虑如何进一步削弱这条鲨鱼的狩猎能力了。

他的目光投向电脑屏幕,上面是关于宏远集团几个核心项目的更深入分析报告。

反击,才刚刚开始。

继续阅读:第二二六章 回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婚非结不可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