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研发中心。
"哥!爆了!真的爆了!你知道‘Pagerank’在MIT和斯坦福的内测日均活跃时长是多少吗?平均每人每天87分钟!87分钟啊!那帮geek除了敲代码就是泡在我们的搜索引擎里!",沈绮兴奋不已。
电话那头传来几个年轻男孩兴奋的附和声:"没错!沈总!他们甚至开始在‘微言’上建课题小组了!"
"‘Quad’的好友添加请求都快爆服务器了!"
沈墨华握着电话,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但声音尽量保持平稳:"慢点说,小绮。数据稳定性怎么样?服务器负载?"
沈绮:"稳得一塌糊涂!虽然那帮家伙测试起来简直像DDOS攻击……但扛住了!王工他们加了三个临时服务器组,现在流畅得就像德芙巧克力!哦对了,我还偷偷给他们数据库里塞了几个彩蛋,谁能用‘探索者’搜到特定关键词,就能解锁‘微言’的隐藏表情包……现在那帮天才们都快疯了,整天琢磨怎么触发彩蛋,粘性杠杠的!"
沈墨华轻笑:"就你鬼点子多。用户反馈呢?"
沈绮:"好评如潮!都说界面干净,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广告,搜索精准度超高!尤其是学术资源检索,比现有的那些好用太多了!还有人说‘微言’比发邮件方便,‘Quad’比ICQ更符合他们社交习惯……哥,我们成了!真的!我觉得我们能掀翻那些老古董!"
沈墨华目光扫过办公桌上沈氏集团厚重的财报文件,眼神微动:"嗯。做得很好。告诉团队,这个月奖金翻倍。继续保持监测,任何细节问题都不能放过。"
沈绮:"Yes, sir! 保证完成任务!嘿!听见没!老大说奖金翻倍!…哥!他们要乐疯了!先挂了,我们去啃披萨庆祝了!拜拜!"
电话挂断,忙音响起。
沈墨华放下电话,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了几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时间已过晚上十点,办公区域却亮如白昼,与窗外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的味道——
烤肉的焦香、芝士的浓郁、咖啡的苦涩,还有一丝属于电子设备的、微热的塑料气味。
几十个电脑屏幕同时亮着,上面跳跃着密密麻麻的代码或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曲线。
办公桌之间,散落着堆积如山的披萨纸盒,有的已经空了,有的还剩着一两块冷掉的残骸。
一次性咖啡杯更是随处可见,桌角、显示器旁、甚至地上,像一片战后废墟。几个垃圾桶早已不堪重负,包装纸和餐巾纸冒出了尖。
程序员们大多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头发油腻,衣衫不整,有些人甚至穿着拖鞋。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加班几乎榨干了他们的精力,但此刻,每一张疲惫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极度亢奋的光彩。
"老天!斯坦福那个用户组!他们一天发了三千多条‘微言’!人均发帖量二十加!"
"看这个!伯克利的一个哥们儿,用‘Pagerank’连续检索了十个小时的文献!十个小时!他不需要吃饭的吗?!"
"哈哈哈!快看‘连通’上这个状态!MIT的丹说他靠我们的平台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就在隔壁系!这算法神了!"
"服务器!刚才那波并发请求看到没?漂亮!扛住了!一点延迟都没有!"
欢呼声、击掌声、键盘的敲击声、还有因为激动而略显沙哑的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热烈的交响乐。
有人兴奋地跳起来,撞倒了旁边的空可乐罐,发出哗啦一声响,引来一阵大笑。
有人抓起一块冷掉的披萨,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牛逼"。
尽管疲惫如同沉重的铅块挂在每个人的眼皮上,但成功的喜悦和数据的刺激像一剂强效兴奋剂,注入每个人的血管里。
阶段性的胜利来之不易,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加倍的回报。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极度疲惫与极度亢奋的特殊气息,像硝烟散尽后胜利的战场,也像黎明前最黑暗却充满希望的时刻。
——————
沈墨华指节分明的手指停留在那份还散发着打印机微热和墨粉气息的数据报告上。
屏幕上,来自大洋彼岸的曲线图陡峭上扬,每一个峰值都像是一记兴奋的呐喊。
嘴角确实牵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像是冰封湖面被春风短暂地吻了一下,但转瞬即逝,快得如同幻觉。
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洁的红木桌面上敲击,笃,笃,笃,稳定得像某种精密仪器的节拍器,与电话那头隐约传来的、属于研发中心的狂欢背景音形成了奇特的二重奏。
"校园模式验证成功,"
他低声自语,声音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客观事实,
"只是第一步。"
那语气里听不出丝毫喜悦,反而带着一种近乎苛刻的冷静。
目光早已穿透了纸面上那些漂亮的数字,投向了更遥远、也更波涛汹涌的海域。
"真正的战场,"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眸色转深,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深水区下潜伏的庞大阴影和暗流,
"在海外其他市场。那里…"
他顿了顿,指尖的敲击声戛然而止。
"巨头环伺,规则…完全不同。"
几天后,新浪研发中心那间隔音效果极佳的小型战略会议室。
空气里飘着现磨咖啡的浓郁香气,但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低压槽。
长方桌旁,核心团队成员正襟危坐,包括眼圈还带着长途飞行疲惫却难掩兴奋的沈绮,以及几位神色严肃的技术与市场高管。
投影幕布上,简洁的海外扩张路线图取代了之前那些令人振奋的用户增长曲线。
沈墨华站在主位前,身形挺拔,没有任何寒暄或庆功的开场白,直接切入冰冷的核心。
"高校内的数据,证明了我们产品的内核竞争力。这很好,是我们走出去的敲门砖。"
他先给予了肯定,但语速平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瞬间将刚刚因初捷而有些燥热的空气压了下去。
话锋随即一转,如同手术刀般精准犀利:
"但接下来,我们要踏入的,不再是相对纯净、充满理想主义的学术象牙塔。"
投影笔轻点,幕布画面切换,几个主要海外市场的版图浮现,上方却如同笼罩着几片巨大的、标着全球互联网巨头Logo的乌云,压迫感十足。
"海外扩张,我们必然会遭遇双重阻力。这不是预测,是必然。"
他的声音清晰冷静,每一个字都像冰珠砸在桌面上,不容置疑。
"第一,"
抬起一根手指,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脸,
"来自当地政府与监管机构。‘数据安全’、‘用户隐私’、‘文化保护’乃至‘国家安全’…这些大旗会被高高举起。审查、听证、针对性立法、甚至直接的市场准入限制。这将是一场法律、政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硬仗,远比技术攻坚更复杂。我们需要组建最强的合规与政府事务团队,不是去适应规则,而是要去理解、影响、甚至参与制定规则。"
稍作停顿,让这番话的沉重分量充分渗透。
"第二,"
第二根手指抬起,他的眼神变得愈发锐利,如同鹰隼锁定了风暴中的猎物,
"来自被我们正面挑战的行业巨头。我们的存在,就是对他们领地的入侵。他们的反扑,将是全方位的、不留余地的。"
语气里没有任何夸张,只有冷静到极致的剖析:
"技术层面,他们会模仿、会升级、会利用其庞大的生态链进行降维打击。商业层面,价格战、渠道封锁、捆绑销售、挖角…所有你们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手段都会出现。舆论层面,他们会操控媒体,将我们塑造成‘不受欢迎的闯入者’、‘规则的破坏者’…甚至,"
微微眯起眼睛,语气降至冰点,
"不排除他们会动用一些…非市场的、游走于灰色地带的手段。这不再是一场商业竞赛,而是一场战争。生存,是唯一的目标。"
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中央空调出风口细微的嘶嘶声。
先前还残存在几人脸上的轻松和兴奋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前所未有的警觉。
沈墨华没有渲染恐怖,他只是用最冷静的语言,勾勒出了那片名为"全球市场"的黑暗森林里真实存在的猛兽与陷阱。
"所以,"
沈墨华总结道,目光沉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短暂的庆祝到此为止。忘掉校园里的鲜花。从现在起,我们需要的是——"
"最顶尖的本地化能力,从灵魂深处理解并融入异质文化。"
"最坚固的技术、法务和公关盾牌,能抵御来自任何方向的明枪暗箭。"
"以及,"
他加重了语气,目光如炬,
"最快的进化速度和最强的韧性。我们要在巨人的围猎下,找到裂缝,扎下根,然后……活下来,长大。"
他没有提高声调,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碎了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将一副真实而残酷的全球征战图景,清晰地铺陈在每一位核心成员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