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夏王没了
胖总2023-08-08 14:552,849

  彼时。

  天下各州。

  新皇登基以来的首次科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着。

  文科暂且不论,虽然此次的目标是面向全国。

  但实际上,却依旧还是那些门阀贵族们的游戏。

  只不过,是由原本的关陇门阀垄断,改为了让天下门阀共同参与。

  好吧!

  其实就是驱狼吞虎罢了。

  杨墨让杨广开科举的目的,压根就没想过让朝局变好。

  因为这不可能,都特么穿同一款裤子的,你能对他们期待啥?

  后世很多人说什么,贪官往往出在寒门,因为穷怕了,所以拼命捞钱。

  这句话呢……是对的,但不全对。

  或者说,不论寒门豪门,本质上都是封建统治阶级,这些人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前面说过,历史上,广哥兴大役,好征战,耗尽了民力。

  但这其中,却难保没有那些勋贵门阀们的功劳。

  毕竟,不论广哥做什么,执行者都是他们。

  再加上隋朝特有的田政户籍制度,即登记在册的百姓,不论山民还是家奴,都会赐田。

  门阀勋贵的家奴有定额,但死了可以补充,且,家奴身死,赐田收回,永业田可继承给主家。

  而有意思的是,历史上,从开皇到大业,短短十数载,隋朝的耕田就从二十亿亩就增加到了五十亿亩。

  且,广哥每每征战还是修工事造大船,都会战死累死百万人口。

  可临了乱世,天下各州,有点实力的豪门世家,却还是能动不动出动几万兵马……

  呵呵。

  总而言之,这场科举,本质上还是杨墨在拉外援。

  时代的局限性,加上时间都不允许杨墨搞什么大动作。

  既如此,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先挑拨关陇勋贵里的武勋文臣,使其上下分裂。

  这一点很容易。

  毕竟,大隋开国时间太短,武川勋贵与那些新兴武勋分层还很明显。

  几乎不需挑拨,他们本来就势同水火,只是缺一个带头扛锅的。

  做完了这些,再以科举笼络各州门阀,为其羽翼,暗中夺权。

  就跟后面李唐做的一样,循序渐进,钝刀子割肉……

  好吧!刀是钝刀,就是涂了毒。

  距离京师千里之外的贝州城。

  一处官府的演武场。

  一身劲装的窦建德,仅仅三拳两脚就干翻了自己对面的壮汉。

  引得台下众人一片惊骇和喧哗。

  台上这汉子是谁?

  身手当真是了得啊!

  “好了,都肃静,武举之地,莫要喧哗!”

  不远处,临时担任主考官的某个官兵将领,随即大声呵斥道。

  不得不说,这人武功不晓得怎样,但那个面相配上一身甲胄,还是挺唬人的。

  喧闹的场面,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好了,下一个!”

  窦建德从台子上下来,迎面走来的就是王伏宝,后面还跟着刘黑闼孙安祖等人。

  “窦老大不愧是窦老大……”

  刘黑闼随即一脸笑哈哈的说道,“对面那人,看着牛气哄哄的,在窦老大手里,连十招都接不住,真他娘废物!”

  “呵呵……”

  窦建德听罢,只是笑而不语。

  王伏宝皱眉看了刘黑闼一眼,这才问道道:“窦大哥觉得如何?”

  “我觉得可以!”

  窦建德知道他问的是什么,点点头,“朝廷这次应该是认真的,那主考官虽看着有些不伦不类,但我观其面相,隐隐带着杀气,加之其周围随行亲兵,应当都是见过血的,不像是随随便便就寻来的人!”

  “嗯……我也这么认为!”

  王伏宝点点头,同样深以为然。

  他也看出来了,那位临时担任主考官的官兵将领。

  或许不是什么一流的武将,甚至二流三流都难。

  但,观其人,确实是个打过仗的。

  官府能把这人找来当武举考官,这不仅是因为以前没办过武举,没经验,同样也体现了此次朝廷的重视。

  如此一来,原本只是抱着过来看看情况,试试水心态的窦建德,直接坚定了,自己要考取功名的想法。

  好吧!

  功名是啥意思,他也不知道。

  反正都是那些老爷们说的,似乎只要通过了,就可以得到功名,成为进士,变成官人。

  对于这等千载难逢的翻身机会,窦建德可不想错过,也不敢错过。

  毕竟,上一次的科举,还是文皇帝搞的,距今都十多年了。

  ‘我一定要考到功名,当上官人!’

  窦建德于心中,暗下决心。

  “诶?窦大哥,老王,你们在说啥呢?”

  刘黑闼不合时宜的打断了他们,大大咧咧说道,“咱们还吃不吃酒啊?老黑我可是肚子都饿了!”

  “老黑,你这浑货,怎么就知道吃?”

  孙安祖倒是有些心思的,随即骂道。

  “老孙,你皮痒了吗?是不是想跟咱练练?”

  “你以为我怕你?”

  孙安祖倒是丝毫不虚。

  王伏宝见状,眉头皱起,想开口喝止,但看了看一旁的窦建德,便也没说什么。

  “好了好了……”

  还是窦建德及时打了个圆场,说道,“咱们吃酒去,今天我请客!”

  王伏宝闻言,有些不好意思:“窦大哥,怎么能老让您……”

  话没说完,就被刘黑闼打断:“哈哈,就等着窦老大你这句话了,走走走,吃酒去!”

  说着,当先一步往前走。

  孙安祖见刘黑闼这样,也没再纠缠,只是板着脸不说话。

  王伏宝见此,越发觉得看不惯,心中暗道,这窦大哥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软了,而且也太讲义气。

  看来,有空得找个机会劝劝窦大哥了。

  你拿人家当兄弟,人家可不定拿你当什么呢?

  历史的轨迹,自此开始面目全非。

  要知道,历史上的窦建德是在大业七年,广哥征高句丽时被征召从军的。

  那时的他,虽看清了隋朝外强中干,于是乎率部落草。

  却也因为疏忽大意,致使家人妻儿被官府所杀。

  了无牵挂的窦建德,至此一条道走到黑。

  辗转多年,终于雄踞河北,加九锡,称夏王,与李唐三足鼎立。

  若不是后来李二以身犯险,引得窦建德中计,虎牢关之下大破夏军,还俘虏了窦建德。

  怕是李唐还没那么快,那么容易一统天下。

  毕竟,河北与关陇,本就差不了多少。

  而且真实的窦建德,又颇得民心,是个明主。

  以至于后来窦建德死了,当地百姓还给他立庙祭奠。

  而现在,距离大业七年还有很久,隋朝还沐浴着开皇之治的余晖。

  窦建德这时并不觉得隋朝会亡,对隋朝更无抵触反叛之心。

  现在的他,一心只想通过武举,得到功名,成为官人,让妻儿家人过上好日子。

  未来的夏王,没了!

  彼时的南方,湖州。

  年纪轻轻的沈法兴,刚刚自官府设立的考场走出。

  对于此次的考试,他信心满满。

  不仅仅是因为对自身才学有信心,更是在于,沈法兴看出了朝廷的意图。

  或者说,是皇帝乃至于杨墨意图。

  陛下这是准备要驱虎吞狼啊!

  要是换作旁人,可能还真看不明白。

  可作为被朝廷打压了十几年的沈家,他对此深有体会,朝廷对他们这些“前朝遗民”,是不可能真的信任的。

  而现在,朝廷,或者说陛下居然要开科举,收拢天下士族人才为官,而且还是京官。

  据他沈家的关系网得知,似乎还是贴身随侍陛下处理政务的官。

  这与朝廷之前的做法,简直是大相径庭。

  再加上,如今又是新皇登基……结果几乎显而易见。

  无非就是新帝与权臣之间,争权夺利的戏码。

  而这次科举,怕就是陛下在为此“招兵买马”了。

  毕竟,京中官员,都是那位越国公杨素的党羽。

  陛下无人可用,那可不就看上他们这些“外人”了吗?

  自己这帮人纵使不被信任,但,好就好在,他们不被信任。

  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投靠杨素,只能依靠提拔他们这些人的陛下。

  对此,沈法兴觉得没什么,反而还挺佩服新皇的魄力。

  而他作为沈家当代家主,虽然沈家如今已经大不如前,但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沈法兴觉得,自己无论哪方面,都很符合陛下的“选士标准”。

  因此,他信心满满。

  而历史上,沈法兴也确实有些眼光,看到机会就趁势而起。

  还一度靠着沈家家底,雄据江南,兵威赫赫。

  只不过,当时他所在的南方条件也就那样。

  不说他自身的性格缺陷吧!

  就算他攻下江都,统合江南,也没有与李唐乃至窦建德抗衡的实力。

  所以,不论是沈法兴,还是比之更强的杜伏威,萧铣等人,都没有机会。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八章 都不老实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我被杨广偷听了心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