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所言这些当时的封建社会最大的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王朝所能够承受的危机,不是没有人想过,
但是却从没有人会想的那么多,古代社会宗法社会,朝廷的政令只到县一级,乡村的治理完全是依靠大族绅士或者宗族大户所把持,几千年都没有多少变化。
当社会发展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兼并土地的事情就会大范围爆发,无非是会需要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往往是灾年,洪水,或者是外敌入侵。
唐代的王朝在这个时候,以为内社会发展里的不足,还在鼓励和分封不少的食邑之主,王侯公爵的封地大片的土地则是归他们所有,自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这是社会性质决定的,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关,这个时代的学者和精英分子是无法脱离这个固有框架去想的那么深的。
所以杜如晦才会感到惊恐和害怕,他甚至连手脚都凉了!
柴云突然意识到自己闯祸了,自己与古人之间是有数千年的知识积累的,猛的抛出后世多年的研究积累知识,对于古人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也难怪杜如晦会感到震惊和害怕,因为他显然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并且很可能摸到了边际,但却并未深入实际真实的核心。
对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精英来说,皇朝正统,宽抚养民,轻徭薄赋,于民为利才是最关键的的国家富强的根本。
可是当他们遵循的道德和行政方式,突然遇到了问题,该怎么解决,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找到办法。
土地问题是农业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土地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是国之根本,但土地问题该如何最好的处置?
自古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大唐天下的所有土地归皇权皇帝,但是皇帝拥着这么土地他自己又不耕田种地,必然是要将这种庞大资源处置好才行的。
否则必然天下大乱!
加上大唐立国以来,不断地开疆扩土,多出来的土地更是关系到很多人的吃饭问题。
杜如晦可不是平常人,他内心震撼之外,却也能够迅速恢复理智,与柴云有简单了聊了两句,转到个人修养之上。
“君子以仁存心,是否能够普及万民哪?”
柴云说道:“孔曰取义,孟曰成仁,其实后面还有不断有圣贤之人假如忠孝立身之本,我以为这都是好事,也的确是好事,道德教化总还是比严苛竣法要好,可是现在大唐的读书人太少了啊……!”
柴云又说道:“皇帝舅舅准开恩科,这几年也不断有读书的士子前来京城,百姓中读书的热潮逐渐兴起,这都是好事,坏事在于,一旦八股成为铁律,那么读书人多半会成为读死书的人,没有独立思想的读书人往往会成为国家的祸乱之源。”
柴云随即笑道:“我也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但是从我一路走来,进入京城,看到了很多读书人将附庸风雅当做正事,诗文歌赋做的不错,但却没有对事实的真知灼见更没有独立思考之后的治国之策,读死书的人太多了。”
杜如晦问道:“那如何才能让天下读书人不在读死书了哪?”
柴云摊手道:“我也不知道啊,我想大致上朝廷的引导吧,再者说读书十载寒窗为的是当官,这也是朝廷引导的结果,假如官府政令还有朝廷的政策得当,天下读书人恐怕慢慢的不在读死书了也未必。”
说到当官的话题,杜如晦脸上露出微笑,他喝了一口茶盯着柴云。
“云小哥倒真是多思多想有见地的人,不过如果让你当官的话,你将怎么做哪?”
柴云的眼珠子一阵转,随后笑道:“咱大唐的官员大多数都是不错的,当官秉公是底线,但这还毕竟是一个人情世界,中不免要落入很多琐碎的人情世故当中!如果我要当官的话,当然还是清闲一些为好,不过……”
他留下半句话没说,杜如晦似乎对他的话都很重视,此刻也在思索,听他话没说完,就追问了一句:“不过怎样?”
柴云道:“当官要明白为谁当官才行?为朝廷?为皇帝舅舅,还是为了整个国家民族,因为你做了官必然手中掌握了权力,这个力量用在哪里更合适,才是心中衡量的尺度。”
杜如晦点头道:“这话说的不错。”
柴云说道:“再者说,你作为官员,时刻考虑的可不简简单单只是朝廷百姓,还有很多事情是要考虑的,我总觉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是个觉不够,要想着是否能够造福万代才是正经。”
“该如何造福万代哪?”杜如晦再次追问。
柴云再次笑道:“这个我当然也没有细想,毕竟皇帝舅舅不让我当官啊,他现在只给我一个马球总教头的职位,但要说想法,我却真的有几个,莱公想听听么?”
杜如晦噢了一声,身体前倾问道:“说来听听。”
柴云说道:“我真的想到了一件事,如果能够改变的话,对我大唐乃至子孙万代都是有好处的事情,这个事其实就是纸张的事情。”
他指着对面书桌上的纸张说道:“好纸张,工部监造宣州所产,用料多是木材大多是名贵的树木,要早出更好的朝廷用纸,好需要有布錦之物,将之浸泡研磨最后形成纸浆,然后晾晒成型裁切成纸!太浪费了,耗费巨大!”
唐代的造纸之术严格承袭了过去的方式,虽有工艺的改进,但大致没变,尤其是名贵和皇家用纸更是如此。
假如造纸之术不能普及,则势必会影响文化传播,书籍的印刷都会受到影响,要想让天下受教化,文化的普及非常重要,书籍的印刷更是重要。
但一般的官府和有钱人可以用得起纸张,普通人哪?假如在整个国家的穷苦地方,还是一本书都变得珍贵,纸张都是读书人用不起的样子,那大唐还算什么强大的国家?
柴云为杜如晦解释自己的想法的时候,杜如晦自然也带入思考当中,不由的眉头皱了起来。
要知道他平日所用的纸张都是简单的事情,从未去想过这里面包含的巨大的背景因素。
现在柴云提出来之后,自然会引起了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