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仗义每多屠狗之辈
明月万里2025-07-02 20:086,728

第一百四十章仗义每多屠狗之辈

  张衮举家投奔汉王,拓跋珪很生气,心里很受伤。

  张衮当初是借口帮助拓跋珪去筹集粮草,可一等一个多月不见人回来复令,等着派人去催他时,却发现张府早已人去楼空。再四处一打听,张衮居然是举家投奔了长安,拓跋珪气得连摔了数个视若珍宝的瓷瓶,还觉得不解气。恨恨道:“刘子源欺我太甚,我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方能解此大恨。”

  拓跋珪越想就越觉得自己委屈,也就越感到气,心想,若不是刘子源一心扫揽,张衮怎么可能会背叛自己。自己在中原地区的屯田垦荒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张衮这一走,自己再把这项大任交给谁去。

  刘子源曾经救过他的命,还曾经卖给他火药,让他消灭了不少仇敌,把慕容勃勃赶到了姚兴那里,把慕容垂打得只有招之功,这些事情,拓跋珪当然全部忘了。

  因为,中原大地,都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才有如今百姓安定,国力强盛的大好局面的。若不是刘子源挖去他那么多的人,说不定他还会发展得更加好的。

  他还梦想着搜罗中原各种人才,令天下士子归心,然后一统中国呢,如今张衮带了个坏头去投靠了刘子源,这口气怎叫他找谁去撒。

  虽然刘子源曾经救过他的命,那不过是阴差阳错而己,无论是人品武功智慧,他自问并不输于刘子源,可为何那多人去投靠刘子源,连自己的兄弟拓跋诚都经常在他面前说他的好话。更甚的是,自己还有求于他,还要跟他买火药,这叫他心里的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拓跋跬也只是恨恨的暗骂几句解气,他也知道,虽然刘子源初入关中,仍在倾势力稳定局面,但以刘子源的底蕴,他暂时还是奈不何刘子源的。

  更何况,还有个慕容垂和慕容宝时刻在盯着他出漏子,他一刻都不敢松懈。

  “也罢,先放过你,等老子收拾了慕容兄弟了再来对付你,先让你过几天好日子去。”拓跋跬咬牙切齿低骂道,随即神色一转,“哼,等老子也研发出火药,再也不求于你了,看你怎么办。”

  拓跋跬费尽心力,花费巨大的代价从洪城挖来了几个火药师父,也想着自己能弄出火药出来。可这几个师父名为师父,实质上却只是在火药局外围帮着搬了几次东西,哪里有机会接触到核心的东西?鼓捣了几年的工夫,也才弄出点火药,虽然效果仍较刘子源的火药差上很多,但仍让拓跋跬感到了无边的力量。

  拓跋跬只是随便怒骂了几句,但他的话却一字不差的落在了某个年轻的侍卫耳中。这侍卫望着拓跋跬出了宫,往火药局而去,恨恨道:“都说主辱臣死,刘子源你这厮,皇上不好出面对付你,老子还怕你什么不成?”

  这个年轻的侍卫却是王家子弟,王迥的小妾的弟弟,也算是个便宜的小舅子。这侍卫没有遇上王迥,却刚刚碰上了王迥的儿子王彦,王彦一听这回事,计上心来,马上想到了些什么。

  拓跋跬迁都平城的次年,好似上天也跟他作对,平城周边发生了几十年难遇的大旱灾,又加之连年用兵,平城四周饥民满地,北皇皇帝拓跋跬拨下三百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王迥适逢其会,参与赈济事宜,发挥着儒家子弟们雁过拨毛的优良传统,他伙同自己的儿子王彦贪墨下了一百万石之多。

  谁知,世上没有漏风的墙,虽然看在王迥的父亲同皇上是亲姑表兄弟的份上,别人不敢告他,却被自己的叔叔王建发现,报到了道武皇帝拓跋跬那里。

  魏道武皇帝有心维护王迥父子,只把王迥撤职了事,但是,王建还不罢休,反复找到魏皇帝说:“法律非陛下一人之法,决不能因为王迥是您的亲戚就袒护他。您如果要做一代明君,就应该学习古代贤君执法不避亲疏,将王迥父子判为死刑!”

  群臣亦为王建大义灭亲的节*所感动,纷纷赞叹王建修身自律的高尚情*。

  魏道武皇帝一时犯了难,有心救下自己的表侄儿,却又拗不过群臣的一再强烈要求。他要是真的饶过了王迥父子,岂不真成了众中口中的所谓昏君,既这样,他还拿什么来一统中原?

  好在刚刚出现张衮这一回事,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引过去,没有人想起他们。但王彦知道,只要大家一想起来,指不定还是会要自己的人头落地。而帮助道武皇帝出心头恶气,岂不正是立功的机会么?只要立下功劳,皇上饶自己的小命也有了理由了不是。

  再说,平城遭灾,却听说关中地区挺为富庶,要是能为大魏抢来些粮食,不也是将功赎罪的好机会么?

  于是,立即找到王迥,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王迥一直坐着不动,铁青着脸,王彦忐忑不安的望着王迥,想要问是否可行,可一看到王迥那副神情,又强抑住自己不吭声。

  “你小子,”王迥猛的一拍大腿,王彦吓得跳了起,父亲莫不是怪自己太天真了吧。

  “嗯,不错,是我王迥的儿子,”王迥马上变成满脸笑容状,“你小子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二三十年了,这回总算聪明了一回。这可是我父子俩唯一活命的机会了,来,和为父好好的计议一番。”

  潼关,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潼关县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东汉末年建于黄土塬上,因此成关。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在离潼关对岸不过十几里的黄河边上,石壕村依山傍水而立。

  虽然身处乱世,可只要人还活着,就得生活,石壕村地处前后秦同北魏交界的地方,历经多年的战火烽火,这里已经被无数次兵乱犁过,荒野这中,不知有多少的冤魂野鬼飘荡。但因为靠着黄河边上的缘故,人们还是很容易的飘到这里,看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不少人选择了留下来。

  又加之姚兴上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小小的石壕村,不过几年的时间,竟然聚集起数千四处流落至此的难民在此栖居。

  去年听说汉王入主了关中,这里离着长安不远,亦有汉王派的官员们视察过,大家听说过汉王的仁德,因此对生活于此,更加充满信心。虽然石壕村仍处处破烂不堪,但在人们的勤劳耕作之下,如今已是良田万亩,阡陌纵横,牛羊低鸣的太平景象。

  这一日,石壕村的人民仍同往常一般耕作,虽然脸上难掩菜色,身上也是衣衫褴褛,但大家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飘泊了那么久,生在战乱之中,还能活着,还能在汉王的领导下憧憬美好的生活,他们已然十分知足。

  黄河边上,靠岸停泊了数艘大船,但因为黄河、渭河在此交汇,常有轮船在此通过,人们对此并不以为意。

  但当船上陆续下来些人马,平静的河岸边响起了人喊马嘶声,人们隐隐感觉些了不对,但当看着下船的人越来越多,远远望去,竟似有数千人之多的时候,他们似乎又感受了那些久违的惊栗,人们开始慌乱的尖叫着:“不好,胡人来了,快跑。”

  “不要慌,不要乱,帮助老幼妇孺们躲到山里去,青壮们都跟我来,”一个浓眉大眼,身形高大槐梧的汉子,跃到一个小土堆上厉声喝道。

  经历多年的战乱兵灾,人们早学会了很多的避祸经验,不过多时,三百多名青壮已围在这汉子的身边,手中拿着锄头,菜刀,当然,还有的拿着些兵器弓箭。

  其它的人们则扶老携幼,留恋的望了望地里刚刚冒出青色的麦苗,相携着钻进了大山之中。

  “郑二哥,大家伙都到齐了,你说吧,怎么办?”一个满脸络腮胡须,身形粗壮的中年汉子,双手挥着对杀猪瓮声瓮气道,“老子这把杀猪刀,可有些年头没有饮过人血了,今天要是有人敢冲进来,老子定要让他好好的爽一把,看老子的杀猪术能不能让他满意。”

  说完,还夸张的晃了晃菜刀,人群中传来一阵善意的轻松笑声。

  “好了,牛大壮,别在那里显摆了,等下你别吓得尿裤裆就烧高香了。”有人讥笑道。

  “你敢笑我?”牛大壮瞪大双牛铃般的大眼,恶声恶气道。

  “好了,静静,都静静。”郑二哥摆摆手,人群安静下来。“对方人多,我们只怕不能力敌,冯大树,你带几个机灵点的小伙子,快点去潼关禀告汉王的人马,让他们派人马来收拾这些贼徒。我们其它人,先躲到前面的黑风林里去,尽量不要让贼人们发现了。看贼人们如何作,我们再想办法应付。”

  “好嘞,”身形修长,长着一双长腿的冯大树应了一声,唤过两个伙伴,匆匆离开。其它的人在郑二哥的带领下,急匆匆的钻入了黑风林,悄悄的掩身在树影后,屏声静气,静等着贼人的到来。

  领头的便是那王迥之子王彦,在他身后是整整两千名胡人铁骑。其中,有王家的家兵五百名,找同僚相好的借了一千五百的骑兵,凑足了两千的数,趁着天暖黄河解冻,顺流而下。沿途都是荒原野草,几无人烟,眼看走了数日,这才看到这里沃野连天,急急下了船就上岸了。

  胡人虽不善舟船,但王家却是生于河边的,家里也有些船,如今要用船,直接开过来就是。好在胡人的军队不象汉人那样多的规矩,和哪个相好,借个一两千的,不在话下。

  老父放心不下,也跟了过来,不过毕竟年龄大了,杀戮的事情对付不了,留在船上替他们观望,王彦带队上岸掳掠。

  王家父子虽然想要立功,但还算理性,不敢想象自己就杀到长安城里活捉刘子源,他们自忖还没有那个本事。但在刘子源的地头上掳掠一通,破坏他的民心,让他难受一番,却是他们干得再熟不过了的事。

  望着沿途刚刚冒出头的麦苗,和一望无边的良田,以及隐约掩藏在树丛后的茅草屋,王彦也有些紧张。虽然他是王迥的儿子,但象他这种纨绔,几时上过战场。若不是为了要保命,他才不会来这里。

  但看着策马小心行了数里之路,沿途只看到麦田和村庄,却一个人都没有看到,王彦陡然又生了勇气,拨出长剑向前一指,厉声道:“小的们,跟我冲上去,冲进汉人的村子里,抢他们的钱粮,玩他们的女们去啊。”

  这一会他完全忘记了,他的祖上也是汉人了。

  “冲啊,”这群连甲骨都不全的鲜卑兵,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群强盗,因为,他们打仗的目的本就为了掳掠嘛。这时得了王彦的命令,感觉不到周边的危险,也立即一窝蜂的冲进了村子,一个个踢开了房。

  令他们高兴的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们大概走得匆忙,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带走,他们如愿的从各个粮仓里扛出了一袋袋的粮食。

  望着这群贼人们成群结队的赶着马,驮着一袋袋的粮食送到岸边,郑二哥及他的兄弟们,就算双眼冒火,也只能咬紧牙齿,焦急的望着西边的方向,暗想:“潼关也不过十几里地,怎么汉王的兵马还不来。”

  不过半个时辰的工夫,王彦已将石壕村搬迁一空。可是,整个村子,居然一个人都没有遇到,王彦犹自觉得不解气,唤过几个士兵吩咐道:“这么破烂的房子,留在这里太碍眼了,烧了,全部烧了。”

  村庄四周立即燃起了袅袅的青烟,不过片刻,燃起的火苗很快就吞没了人们栖居的草屋,劈叭声中,屋梁哗啦掉落,被仍有些寒意的冷风中裹挟着在山谷间回响,象是无数不屈的哀曲,象是无数无声的呜咽泣诉。

  可数百个青壮的汉子,数千双不甘的眼神,只能眼睁睁的望着暴徒烧毁了自己的家园,抢走自己的粮食。

  曾经无数次他们也是这样无辜的望着这群强盗们抢走自己的财产,甚至家人。他们无数人梦想的太平生活,难道还很远吗?

  “哈哈…”王彦放肆的放声大笑,“这些孬种,都藏得挺深的,现个身叫骂一声都不敢了。都是软蛋,孬种。哈哈,这回先放过你们,下次来了,老子多带点人,多抢几个村子。”

  一路大笑,一路策马狂腾,可犹自觉得仍不爽快,望见路边生机盎然的麦田,一提马缰就进了麦田里,一边还大笑道:“这些愚蠢的汉人,田种得再好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替我们种下的。小的们,且随我来,把他们的麦田全部毁了,哈哈,我好期待啊,看他们看到自己的麦田被毁是什么表情。”

  数十骑开始在宽阔的麦田里开始飞奔。

  “狗贼,找死,老子杀了你。”一声暴喝声,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就在王彦的耳边响起,王彦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猛的被人扑下马背,狠狠摁在地上。

  “杀啊,杀了这群狗贼。”一群双眼冒着怒火的大汉们,再也无法控制住心中的恨意,扛着镰刀、锄头,或者已经有些生锈了的大刀跃出了丛林,同贼人们绞杀在了一起。

  正在得意之中的贼人们,哪里会想到这个时候会遇到偷袭,不过片刻之间,就已经有一百多个被砍翻在地。不过,他们的武器确实太差,有时候砍上好几下,仍只能将这些贼人们砍翻在地,根本要不了他们的命。他们只有举起手中的武器,甚至就从地上捡起石头,用尽全身的力气,使劲往这些贼人们的身上砸去。

  但当贼人们发现,他们居然被两三百的乡民偷袭的时候,来身鲜卑勇士的优越感立即让他们感到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他们很快组织起来,策马返回,不过一会,就已经把这三百多个汉子围在了圈中,但圈子中还有他们的人,他们不敢策马冲来,只好下马应战,狭小的树林里,陷入了近身肉博之中。

  乡民们虽然没有受过任何的训练,但他们有无穷的力量,有着无边的怒火需要发泄,他们全部焕发出了从未有过的力量,同贼人们殊死博杀着,但最让他们胆颤心惊的是,那个黑脸矮壮的屠夫牛大壮,只见他双手挥舞着一具贼人的尸体,将尸体当作了武器,舞得呼呼生风,往自己身边的贼人们砸去。

  贼人们刚想拿刀去扫架,可一看那猛汉中拿着的是他们的头儿,不敢确信头儿有没有死透,手中的武器不由自主就慢了下来,趁着这会儿工夫,牛大壮又砸晕几个贼人。

  但是贼人越来越多,乡民们只有三百多人,贼人渐渐将圈子缩小,乡民们身边的贼人越来越多,而同伴却一个个的倒下,他们渐有左右支拙之感。但他们不能放松,因为只要他们一松劲,马上就会躺倒在地上。

  “兄弟们,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啊。”郑二哥挥起大刀,猛喝一声,又砍翻了一个。可是,他的刀已经卷了不知多们刃口了。内心里在期待着,汉王的兵马什么时候能来,可眼睛却不敢去瞄。

  血肉在纵情的跳舞,大刀在欢快的狂欢,狭小的树林空间里,充盈着浓烈的血腥之味。分不清那是敌人的血肉,还是自己的鲜血在迸射。

  牛大壮已经记不清自己已经砸倒了多少个贼人,也不知道自己换了多少件武器了。他只是机械式的捡起地上的尸体,树枝,任何让他感觉有份量的东西招架着。敌人的长枪、大刀已经在他身上不知道刺了多少伤口,他已经感觉不到流血的痛楚。因为上衣已经染满了鲜血,双眼已经被血雾模糊,眼看摇摇晃晃,就要扑倒。

  “牛大壮,挺住,你行的。”郑二哥厉喝道,牛大壮强自又打起点精神,可身上的疲倦感却是无比的强烈,他分明感觉到,一杆长枪就要刺破自己的胸膛…

  “贼子尔敢,”牛大壮听到一声尖厉的呼啸声,然后软绵绵的倒在了地上。

  “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来了。”领头的是一个年轻的将领,挥舞起一把长达五尺的马刀,一边尽情的砍杀着,一边招呼着乡民们。

  “王师…王师来了。”乡民们忍不住就感觉到热泪要涌了出来。被各个朝廷抛弃无数次之后,终于有王师来救他们了。

  领头的是刘子源的义子刘吉。虽然他年纪尚轻,但一在他也算经过大仗,二者也确实是无人可用,因此被如今的枢密院使王镇恶任命为潼关守将。他一得了冯大树的信,便带了三千骑兵赶了过来,没想到,还是来得迟了点。

  这三千铁骑可是历经考验的老兵,只会抢掠,又历经一番厮杀的胡人们怎是对手,不过几个冲击,两千胡人已是多数伏诛。王迥一看神色不对,刚想命令人驾船离开,早有人拦在岸边将他们拦住,全部抓获,无一漏网。

  这时刘吉才开始细细打量这些血肉模糊、衣衫褴褛的乡民们,年轻的心强烈的受到了震撼:若我华夏儿女都如此不畏生死,又何惧胡骑占我国土,戮我百姓。

  他们就象《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些肮脏、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好色猥琐的小兵们,他们不会喊空洞的口号,不敢想象自己是大公无私、无情无欲的圣人,他们更不以救世主自居,认为自己拯救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他们是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在战斗,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告诉世人,他们是一群战斗的男人,是一群永不屈服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的身躯,树起这个民族的精魂。

  仗义每当屠狗辈,华夏正是有了他们,能血脉长存。中国大好河山,正是有了他们,能在无数次风霜雨雪过后,更显娇妍。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哪怕他们穿着再破烂的衣服,哪怕他们只是喊着最粗俗的口号的屠狗之辈。因为,他们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牛大壮终于幽幽醒转过来,一抬眼就看到了一张年轻俊俏的脸,心里一阵慌乱道:“鬼,怎么这么好看的鬼。”

  “什么鬼,”郑二哥没好气的砸向他,刚要挨着,又生生打住,“这是小刘将军,汉王的义子。”

  “我们获救了?”牛大壮不敢相信地说。

  “是啊,”郑二哥神色黯然下来,“两百多个兄弟没了,你小子,不打招呼就冲了出去,吓了弟兄们一跳。”

  “都是我的错,”牛大壮面露戚楚,随即咬咬牙道,“我实在不想再忍了,那些狗贼们抢了我们的粮食还不算,竟还要毁坏我们的良田,竟这样的诋毁我们,不杀了他们,我难消心头之气。”

  “刘将军,我有个不情之请。”随即肃然转向刘吉。

  “请说。”刘吉肃然起敬。

  “若刘将军不嫌弃我牛大壮粗鄙,我牛大壮这两百斤就交给将军了。从此之后,鞍前马后,唯刘将军马首是瞻。”

  “你想好了?”刘吉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

  “老子受够了这种窝囊气了,老子这把杀屠刀再也用不上了,老子从此要拿起杀人的刀,只要哪个贼人再敢欺我,老子定要跟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牛大壮恨恨道。

  “好,很好,”刘吉赞许的点点头,“从此之后,你就跟着我刘吉,和我,和汉王一起,誓要屠尽任何侵入我们家园的强盗,还我同胞们一片清平之地。”

继续阅读:第一百四十一章 无情最是读书之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穿越之五胡称雄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