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其实没想过陈家真能搜出什么。
陈家人太少了,也没有什么强壮的男丁。
陈大金今年才十六,而且他还被人打伤了。
贼人闯进门的时候正好起来如厕,被打晕在茅房门口。
这种情况下,陈家几乎不可能是偷粮食的贼。
可是搜还是要搜的。
结果,真被杨大富搜出了东西?
周春梅也有些意外。
她定睛看了一眼那两袋粮食,那粮食袋子上竟然写了“宋守忠”三个字。
周春梅:“……”
就猝不及防。
这不是她家用来装粮食的袋子吗?
村里人家家户户都有专门装粮食的袋子。
因为每年秋收后都要晒谷,幕天席地地晒,晒一天不够,要连续晒上好几天。
谷场的地都是连着的,大多数人家都守着自家的谷场,自家的谷子,但也有一些贱人喜欢盯着人家的谷子占便宜。
甚至还有把人家装好的谷子连袋子一起扛走当做自家的。
后来,家家户户装谷子的袋子筐子都做上了记号。
大多数人家不识字,做的记号简单,所以还是有拿错的。
但宋家的袋子筐子从来不会拿错。
因为宋文庭是读书人,宋家的这些家私都统一写上了家主“宋守忠”的名字。
一开始是“宋”,但小池村姓宋的人家不少,后来就改成了“宋守忠”。
这两袋粮食袋子上都写着“宋守忠”。
周春梅黑着脸看向刘氏,“希望你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咱们衙门见。”
刘氏的脸都憋红了,不知道是吓的还是气的。
马氏已经跳了出来,“好你个陈婆子,你这个小偷,贼子,偷我家的粮食,你不要脸!”
赵氏看着那两袋粮食也气红了眼,她哆嗦着嘴唇,没骂出声,但立即上前去拉扯粮食袋子。
刘氏开不了口不能说话,可眼看着自家粮食被人拿走,立即就扑了上去。
赵氏一点都不含糊,她上去就挠了刘氏两下子,尖声道:“这是我家的粮食!那上面还写着我爹名字呢!”
沈初七给宋云秀使了个眼色,这小丫头机灵得很,立即大声道:“怪不得污蔑我家偷粮食,原来偷到我家头上来了!”
“杨叔,就只有我家的粮食吗?村里其他人家的粮食呢?”
杨大富的脸也很黑。
如果说村里的粮食是被流民偷走的,那没办法。
那些流民都不要命的,而且敢溜进村偷粮食的,多半手里还有刀。
这样的亡命之徒,村民们可没办法。
但如果偷粮食的其实是本村的村民呢?
那就太过分了!
小池村的村民大多世世代代在村子里扎根,乡亲邻里之间大多知根知底的。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大家在一个村子住着,你们偷大家的粮食?
杀千刀的!杨大富恨不得把偷粮食的小贼揪出来,拎着他的衣服领子,到他家祖宗坟前问问。
臭小子!你为啥偷大家的粮食?
他盯着刘氏,语气冷漠,眼神逼视,“说!偷粮食的是谁?你家大金?”
刘氏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眼神中透着惶恐。
可是就是说不出话来。
陈雪花此时总算意识到了什么,“没有,我家没有偷大家的粮食!没有!这个粮食是我在地里捡的!”
陈雪花跟她娘一样,抓尖要强,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人缘并不好。
只是年长的婶子不跟她一般见识。
但也不喜欢她。
人缘不好就直接导致没人相信她的话。
家家户户都丢了粮食,就你家,还在地里捡到了粮食?当大家伙都是三岁小孩呢?
“胡说!谁家好好的粮食不在粮窖里收好,非要放你家地里?”
“就是,这女娃子也真是,就算想说谎也要编个像样的。”
陈雪花面色涨得通红,“真的是捡来的,不是我们偷的,我们没这个本事偷粮食啊!”
宋云秀看着她这个样子只觉得痛快。
之前在山上,明明她跟冬枣拉了她一把,救了她一命,可她非要说是她们推她,陈刘氏还想跟她们讹钱?
真是活该!
“呸!你说的话我们一个字都不信!”
宋云秀还把之前陈雪花在山上撒谎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天在山上挖野菜的人很多,主要是大家都缺粮食,都想从后山弄点补给。
现在听宋云秀说起来,大家都回过神来。
“对,陈雪花这个丫头说的话不可信,她爱撒谎!”
“人家冬枣和云秀明明就是救了她,她非要说人家推她,这不是恩将仇报吗?”
“哟,真不愧是母女俩,当娘的恩将仇报,当女儿的当然也要跟娘一样。”
“这母女俩一样无药可救。”
然而村民们不知道,这两袋袋子上写着“宋守忠”的粮食还真是忽然出现在陈家地里的。
陈刘氏去地里拔萝卜的时候看到这两个鼓鼓囊囊的袋子,打开一看,竟然是粮食,她赶紧就搬回了家。
搬回家之后也没注意袋子上有没有标记。
只是刚才周春梅提出要搜查她家的地窖时,她才想起来,自家还有两袋来历不明的粮食。
所以死活不愿意让人搜查。
但现在,粮食已经被拎出来了。
完了!一切都完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两个袋子上竟然写着“宋守忠”的名字。
刘氏只觉得眼前一黑。
“周春梅,一定是你害我!”
她心想。
只可惜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她的神色格外绝望。
一想到自家的粮食要被拿出来分给村里人,刘氏的心都在滴血。
她开始后悔了,她不该因为这两袋粮食洋洋自得,故意去招惹周春梅。
其实她就是眼红周春梅的日子又好过了。
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杨大富对村民们道:“除了守忠家的两袋粮食,她家地窖里应该没有其他人的粮食。”
但已经搜出了两袋不是她家的粮食,杨大富说这话已经没用了。
有人道:“我不信,我要自己下去看看。”
那人一边说着一边钻进了地窖。
过了一会儿就从里面拖出了一袋粮食。
刘氏见了,目眦欲裂,那可是她自己的粮食啊!那袋子上面分明就有她家的记号!
可那人洋洋自得道:“这个记号是我家独有的,这袋粮食是我家的。”
这人是小池村出了名的二流子。
二流子,即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
他叫许二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