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桐的绘图功底其实不错,孙艺宁是行家,她的强项之一就是构图,夏桐的几笔潦草勾勒,足以窥见她的水平。只是,孙艺宁先入为主认为自己在绘图上有优势,就揽过了这项工作,而夏桐没有任何异议,始终都是不争不抢的样子。
孙艺宁按照夏桐表达的意思,修改构图。
画中的一侧是一个少女曼妙的侧影,她倚在拱桥上的白玉栏杆上,她的侧影如诗如画,与周围的美景融为一体。
那双明亮的眼睛如同镜子般映照着世间的美好,眉目传神,是能看透所有美好风景的透彻。
通过凝视画中人的双眸,能从中看到她眼前湖面的波光、柳枝的轻舞、黛山的深远。
人景完美合一,通过少女的视角,让一动不动的景色有了生命力。
“画好了。”再次把画递过去时,孙艺宁说话的语气少了些生硬。
夏桐只看了一眼,“我觉得可以了,你呢?”
“那就定下这个构图。”
两人意见一致没有分歧,对定下的图稿很是满意。
接下来的工作,于两人来说就是如鱼得水,绣功方面,两人没有谁是逊色的。
在第三日中午时,好久没有串门的郑娟过来敲门,“夏桐,你们在吗?”
孙艺宁和夏桐互相对视一眼,照理说现在距离上交作品不过半日,最是敏感的时候,稍微懂得避嫌的都不会主动招惹别组成员。
孙艺宁默默将手上的绣布收进抽屉里,审视了一遍屋内的东西,确保没有和比赛相关的之后,才去开门。
“我猜你们就在房间里。”郑娟不等孙艺宁请进,自己便一脚迈进屋内。
孙艺宁看她丝毫没有压力的样子,不由问道:“你们组的进度这么快?”
郑娟大手一挥,说得十足潇洒:“重在参与嘛,我不像你们,都抱着一个宏伟的目标而来。”
“我们?”夏桐抓住她话里的关键。
郑娟觉得这也没什么,“是啊,你们,还有赵昭她们。”有野心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现在说起赵昭来,她表现得很平常。
夏桐笑笑,没有议论赵昭怎么样,“突然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夏桐这么问是想委婉的提醒郑娟,她这会儿不应该呆在别人的屋子里。
郑娟似乎是领会到了,嘿嘿干笑了两声,“没什么事,就是想问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不用了,我们打算随便吃点就行。”
郑娟起身,打算先离开:“那我先走了,你们忙。”
郑娟离开后,孙艺宁道:“她怎么突然想起找我们了。”
两人都在完成自己部分的刺绣,手上的绣花针上下翻飞,勾画出精美的画面,嘴上一时间倒是无事可做,孙艺宁才有了些想闲聊的心思。她对夏桐的感受,比最初两人见面时,多了几分亲近,她自己将此解读为同舟共济的情谊,实则是因为什么,她没有去深究。
一枚细细的绣花针在夏桐两指之间似染上了生命力,和主人的信念合二为一,定是要将人心中想象的画面展示于眼前的绣缎之上。
落下最后一针,再将线打了一个结,夏桐才淡淡开口:“可能是觉得自己被孤立。”
“被孤立?她这种性格怎么会。”孙艺宁不可思议道。
孙艺宁从很小开始就接触刺绣,许是和她本就内敛的性格有关,才会在如此小的年纪喜欢刺绣这么老派又无聊的手艺。
后来拜了师,师傅对她很严格,从那之后更是潜心于此,交朋友这事儿于她来说很多余。
所以,像是郑娟那样开朗主动的人,在孙艺宁心里就是和自己完全相反的存在,她那样的性格应该在哪都能交到朋友,又何至于被孤立一说。
“大概,玩不到一起吧。”夏桐顿了一下,走到孙艺宁的床边,观察她手上的动作,“就像郑娟刚刚说的,她们是抱着宏伟目标来的。”话里的她们二字被夏桐咬得格外重。
夏桐以前跟着老师傅学刺绣的时候,师傅说过,每个人走针的手法不一样,看她的动作就可大致瞥见这个人的性格。
孙艺宁的动作干净利落,每一针落下之前早已有计算,她的针不随着眼睛而走,随心而走。这样的人就是善于运筹帷幄,做事之前定要有完备的计划,容不得任何超出自己计划的事发生。
是么?好像师傅说得很对,夏桐盯着孙艺宁的手有些失神。
孙艺宁被看得发麻,“你看我做什么?是想偷学我的手艺?”
这当然是说笑了,手法技术是低级学问,夏桐的水准,早就过了会在这上面下功夫的阶段,孙艺宁现在这么说,只是想转移一下自己的不自在。
“嗯,是啊。”夏桐笑着走开。
孙艺宁手上的活儿,她瞄了一眼应该也很快就能结束。
展示作品的时间,定在了次日早上十点钟,地点在园区的小礼堂里。
这个礼堂是一个类似会议厅的地方,只需要稍加改变一下里面的装饰,就能作为多种用途。
年会、发布会,甚至是小型的文艺演出,话剧表演,都能在这儿举行。当初设计时,就是考虑到会有多种商务需求,才修建了这么一个地方。
三大评委已经就位,座席设置在舞台正下方的第一排,看着阵势十足,渲染出些比赛的严肃紧张气氛。
除了评委外,今天的作品展示环节还邀请了观众,媒体,看似不大的一个小礼堂,满打满算也有两百来号人。
选手的座位在评委身后,参赛的成品已经提前一小时交与主办方,选手们现在要做的,只需要按照抽到的签序上台讲解自己的作品。
除了经手的工作人员,四幅作品全都还在保密状态,即使是评委,也没有能先睹为快的特权。为的就是保留悬念,让评委有直观的第一眼印象,作为打分的一个参考项。
夏桐抽到的签序是三号,算是一个很有利的开始。
“紧张吗?”夏桐低声和孙艺宁打趣,她是很平静的,但看孙艺宁的状态,有些故作坚强了。
孙艺宁正在看台上正在进行讲解的第一组,回头看了一眼夏桐,似乎在说,你在开什么玩笑。
如夏桐赛前所预言的,按照题目来选景,四组里起码有三组都会选择湖边那一隅景观,现在上台的前两组应证了她的话。
有很多观众是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开始时还挺新鲜,对于选手的介绍也很投入。随着新鲜劲一过,观众席里不少面孔都是麻木的样子,就好似看来看去都是这些东西,但素质又让他们不能做出提前离席或是聊天的举动,只能一副神游太虚的模样。
孙艺宁在心中暗自捏了一把汗,如果不是夏桐提醒,她肯定也会坚持同样的选景。虽然她对自己的细节有把握,但如果大家都选一样的选题,就不能让她足够脱颖而出。
轮到夏桐和孙艺宁上台,她们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无疑给台下眼前一亮之感。
三位评委顾及自己当场的身份,不能做出掉价的举动,除了评委外,前面的选手,被受邀参加的媒体,还有观众,已经在下面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抽签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属于比赛的内容,她们第三位的顺序,在前面两组都平平无奇的前提下,只需要一点点创新,就很容易吸引住审美疲劳的评委和观众。
况且,她们选取的角度,和前两组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侧重。
评委来了些兴趣,在第一眼被图案所吸引后,细致看上面的针线分布,对这幅作品作者的基本功也是出奇一致的认可。
问到为何她们能有这种想法,孙艺宁向后挪了半步,她的意思很明显了,让夏桐来做阐述。
夏桐不卑不亢接过话筒,把当时确认如此构图的想法细细阐述,当然她没有把一切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偶尔一句状似无意地提及孙艺宁,将团队的意识放在首位。
评委都是过来人,在人情世故上老辣程度比在座加起来还深,很容易看出夏桐的谦虚,对她这个人又有了些新的认识。
初赛时,夏桐的作品完成度就是极好的,三位评委多少知道些夏桐和林天翊隐晦的关系,对她这个人有了先入为主的成见。饶是她交上去的作品足够打动评委,但人心中的成见,生出时只需一秒,消除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见台下重新有反响的观众,赵昭的胳膊肘在椅子下抵了夏铃一下,两人用眼神交流了些东西,而后,她们看见评审脸上清一水的满意。
赵昭组是最后一个上台的,有了夏桐她们的珠玉在前,后面的如果不是有同样大的创新,其实很难与之抗衡。赵昭很清楚知道,自己的作品赢不了第三组,这个她认。
偏偏问题在于如果不是第三组拔高了整个水平,她们的作品和前两组相比,也是有胜算的。现在,评委看过了好东西,再看她们普通的东西,本来能评七分,现在恐怕只能勉强评五分,这让赵昭怎么能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