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种种,都是站在蛟龙军统领,周必的视角。但从这个角度出发,其实很对战场上的变化,许褚和前者是“心意相通”的。
虎豹骑的战术安排,种种变化,的确是在定县和广陵之战中。汲取的教训。针对定边军的玄武阵,许褚也做了很多的准备。
没有敌军那般雄厚的基础,想要在阵型的变化和复杂程度上,赶上定边军的脚步,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只能尽量予以针对。
阵型稳重,战时百变,许褚对玄武阵有如此总结。他们的器械队,加上弓兵高超的射术,则会让整个玄武阵,如虎添翼。
虎豹骑也好,其余士卒也罢,对上定边军的玄武阵,除了要熟悉他的主要变化,知道应对方法之外,还需限制敌军的远程威力。
如何限制?在曹军和定边的对抗之中,这一点说起来很是无奈,最佳的方法,莫过于用士卒的性命,去吸引对方的火力。
让敌军的轰天炮尽快打光携带的石弹,激战之中,他们一定没有办法及时补充。一旦石弹消耗殆尽,轰天炮会成为摆设。
少了这个远程大杀器的辅助,曹军的反击也会少了最大的障碍。无奈的确无奈,但也是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
倘若你不承认这个事实,还去追求那些看似的理想,实则子虚乌有的战术,不但是白费力气,战场上,只会增加自己的伤亡。
看清敌军的优点,是战将必备,承认敌军的优秀,包括某些环节,不能通过人力来弥补,也是关键!这都是知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味的逞强,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优秀,在定边军,只能称作莽夫。
以前或许还有一点儿可能,但现在,莽夫这个词,是无论如何也用不在许褚身上的。倘若他让你觉得,一定就是故意的。
战损比,会随着战斗的不断推进而有所改变,且是向着曹军有利的方向。此处,周必是承认的,许褚也能看的清楚,不过……
在周必眼中,虎豹骑的发挥是优秀的,他们极为善于袭取,战斗中的教训。但反过来,又何尝不是?蛟龙军战力,不下龙骧太原。
魏郡之战,许褚唯一交手过的,是张合的龙骧军。陷阵也好,先登也罢,没有实战,广陵之战,他又见到了太原的顽强。
谁更强,虎痴不好说,主将的风格,决定了麾下士卒的风格。张合的龙骧军,攻守兼备,更擅长剑走偏锋,令人防不胜防。
主将张合张隽乂,武勇过人,身手可列天下一流。哪怕在之前的司隶大战中,许褚占过对方的上风,也不会有半点的轻视。
上风,不过是斗将,不说无足轻重,却很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张郃在魏郡之战中的表现,有目共睹,名将之姿。
同样的四个字,你也完全用在于禁身上,后者的性格与前者不同,太原军的风格也迥异与龙骧军,他们老老实实,并不起眼。
许褚更愿意用,朴实无华这四个字来形容于禁的太原军。与之交手,想要找到对方一丝破绽,都是千难万难。
于文则的武艺不如张隽乂,根本不重要,对战将而言,最大的本领是统军。论及此处,恐怕高顺也不敢说,自己在于禁之上。
龙骧军奇诡,太原军稳正,那么,唐河之战,周必率领的龙骧一军呢?如果让许褚选择的话,他更愿意用彪悍两个字做比。
一支军队的风格,来援与他们的主将,主将的性格,会决定麾下的风格。甘宁甘兴霸,当年号称公道大王,有侠义之气。
麾下士卒,亦是延续主将的气度,整个蛟龙一军尽皆如此。他们不似太原军那般朴实无华,也不像龙骧军那样,天马行空。
与之作战,扑面而来,就是一股彪悍之气。士卒的精气神,永远在线,对待敌军的目光,也永远都是从上到下的那一种。
但凡是定边军的主力,也许在风格上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也会有所区别,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基础扎实无比。
只要是步军的阵型和战术,没有后者不会用的,不熟练的。强要说分别,只能是谁更擅长,谁更熟练,优秀和卓越的区别。
率领虎豹骑,许褚上来就是全力以赴,他小心翼翼的控制着战局。将所有在之前大战之中的领悟,运用在眼前的实战之上。
眼下,也只能落得个,较为均衡的局面。虎豹骑和蛟龙军,各有长短,谁也占据不了对方的上风,后者的伤亡,略微少些。
骑军对战步卒,后者伤亡更小?身为主将,你能接受吗?虎痴会说,我能接受,兵种之间的差异,被定边军改变了许多。
尤其是他们的军械不断精进,士卒据此,变化除了更多的战术,发挥精良器械的威力。这种战局,在许褚的接受范围内。
他的很多牵扯,虚晃、骗招,都被周必迅速的反应过来,加以针对。尤其是敌军的器械队,他们的攻击,始终在保持节奏。
许褚理想中的状态,是通过给玄武阵的某一环节增压,让敌军的远程不自觉的发动,将其储备的力量,先行发挥出来。
鏖战良久,战局的深入告诉虎痴,周必对此是有所准备的。和自己一样,他对战局,亦是精心控制,尤其注意远程的消耗。
大战良久,日头早已过了中天,直到此刻,许褚还无法判断出,敌军远程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想要逼出来,很是艰难。
犯错?似周必这样的沙场宿将,是不会轻易犯错的。纵使主将有可能失误,他身边的优秀参谋们,也会加以弥补。
猜到敌军的主将,是蛟龙一军周必这样的将领,许褚已经抛开了,引诱敌军犯错的想法。强行这么做,曹军可能会更加危险。
二者之间,输攻墨守,整个战局,还维持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之内。周必清楚,轰天炮霸王弩,总有用尽的时候,那是不利因素。
但在许褚心中,虎豹骑一样有不利的因素。在他和周必交手的这段时间之内,荆州水军在蛟龙军的打击下,近乎崩溃了。
将无意志,兵无斗志,如此的军队,哪怕装备的再如何强大,也是没有战力可言的。荆州水军,就处在这样的状态之中。
之前被曹军偷袭拿下,所有人心里都有屈辱的感觉。不过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好在之后曹军对他们,并未如传说中那般。
整个荆州水军的士卒体系,几乎被全部保留下来。对一些水军的主将,曹军还表现的十分尊重,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
汉中之战,典韦率领大军步步为营,稳步压进,无论董卓在绝境之中,展现出了多少的奇谋,整体战局,依旧在恶来控制之中。
战局打下去,西凉铁骑可以做出激烈的反抗,但整个战斗,却没有任何的悬念。该稳稳取胜的时候,典韦将军不会给你机会。
倘若不是荆州水军逆流而上的增援,不是荀彧程昱的精心设计,董卓和他的西凉铁骑,怕是早就在蜀中之地,折戟沉沙。
接应西凉铁骑的整个过程,最为关键的就是荆州水军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平时的训练成果,也彻底展露出来。
典韦的遗憾,一是敌军安排巧妙,二也是在蜀中,并无蛟龙军的的存在。倘若在大江沿岸,有一个蛟龙军的水军水寨存在的话。
哪怕荀彧程昱的安排再如何精妙,荆州水军的行动如何迅速,董卓与西凉铁骑,也休想顺利的脱离蜀中,回到荆州。
大江之上,恰是蛟龙军纵横驰骋之所,天下水道,蛟龙无敌。
八个字,看了今天的唐河之战,荆州水军士卒将校,怕也会认为是实至名归。从这场战斗的一开始,蛟龙就没有下死手。
仅仅是针对荆州水军士卒,除了必要的破袭,他们都以劝降为主。
在唐河之处,与蛟龙军决一死战?荆州水军的将领,恐怕想都没有想过,敌军突然出现在这里,对他们而言,也许是好事。
叶大将军的名声,在大汉各地,都是极好的。哪怕是曹操治下的兖州,当时袁绍治下的冀州,包括刘备所在的徐州。
荆州,刘使君与大将军一向亲善,将军待荆州军民,更好。那不是口头上的,这几年荆州的富足,也从侧面加以证明。
船队逆流而上,接应出董卓和他的西凉铁骑,荆州水军的表现,是令曹操和董卓十分满意的,他们看到了这支水军的威力。
可其中也有前提,恰恰是典韦所遗憾的,大江之上,蛟龙军还未来得及在蜀中之处,建立水寨,他们无法对敌军形成牵制。
话说回来,真有蛟龙军士卒在蜀中,荆州士卒的行动,也许就没有那么决绝了,至少他们从未有,与大将军麾下作战的准备。
追踪关羽所部的十二队士卒,受过专门的训练,知道如何给敌军,施加更大的心理压力。此处,定边军军官,亦要受训。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眼前的战局特殊,面对荆州水军,攻心之法,无疑是更好的战术。副统领随后的攻击,也在身体力行。
对后者,他做的更多的是驱离,具体到战术上,甚至可以放过,只有荆州士卒存在的几艘,辎重战船,让他们有所依仗。
至于其他的战船,按照军令,是必须要在此战之中损毁的。
战场上,很多时候,双方之间的交流,并不需要通过语言。默契这个东西,不仅仅存在于同袍之间,也存在与敌我之间。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大战相斥之时,双方首取本方士卒尸身的队伍。不但不会遭受到攻击,敌军甚至可能加以协助。
将辎重船拖到河边,其上的蛟龙军士卒纷纷下船,对荆州士卒登上此船的行为,视而不见。蛟龙通过此举,在传递讯息。
很显然,一段时间之后,荆州水军士卒也接受到了。许褚没有来的带走的虎豹骑辎重,都在这几艘战船之上。
有了他们,荆州水军的士卒,就有了生存下去的保障。哪怕不走水路,他们也有回到家乡的资本,最多就是改变装扮呗。
与周边将军列出玄武阵,大战虎豹骑的激烈不同,剩下的蛟龙水军,在对荆州军的攻击中,由于双方的默契而十分顺利。
在副统领眼中,再有半个时辰,周将军交给他的所有任务,都可以完成了。到那时,他也许会全军登陆,与敌殊死一战!
将军的心意,没有和副统领明说,但看到眼前的战局,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率领一军,周必是定然要黏死许褚的。
要么,歼灭眼前所有的虎豹骑,要么,蛟龙一军尽数战死在此间。很多话,以他和将军之间多年的默契,根本不用语言。
但为全局,何惜一隅?关键之时,任何人都能成为,大战的棋子,或者是弃子。在副统领眼中,那个时机,已经来临了。
义之所在,就该义无反顾,那早已深深溶入,每一名的士卒的血液之中。且看着前方同袍在奋不顾身,谁又不想加入?
副统领唯一可以为蛟龙一军做的,就是留下几颗种子,让一些年青的士卒,架势战船离去报讯,自己的战船,必要时,也能毁掉。
破釜沉舟,对熟悉自己战船结构的蛟龙士卒而言,难度并不大。
对眼前战局,周必和副统领都有所评估,许褚自然也不会例外。荆州水军在蛟龙军的攻击下,早晚会垮,敌军还有后续力量。
也许人数不多,却不能忽视,也要提前做好,与之接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