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卒羸弱反示我以强盛,兵强马壮反示我以不战。兵法之中,隐藏自身实力,让敌军做出误判,是在战场上经常运用的。
但兵法一道,变化万千,又有虚虚实实之言。强大实力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实力,震慑敌军,亦是战场上常为之道。
正如六曲曲长张海龙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知道?知道你也防不住。”一切的根源,都是建立在强劲的实力上。
不管敌军采用任何战法,任何战术,我都能从容应对,战而胜之。
现在的周必,也是这种心态,让出大道,扩大作战空间,就想捆住我的手脚,让我心存忌惮?偏不,忌惮,留给你们曹军。
蛟龙一军拥有强大的实力,是事实,周必信心无比坚定。现在的一军,他能做到邱泽在兖州做到的九成,或许还要更多。
不是信心无比坚定吗?怎么还会是陷阵一军的九成?信心坚定和狂妄自大是两码事,强大的信心,是对自身的清醒认知。
邱泽麾下,陷阵一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周必也不敢确定自己就能完全看透,但有一点,他一定比敌军将领看的深刻。
直到现在,还没有一场战役,能将一军逼到绝境。许褚的虎豹骑,关羽的朴刀手都很强,但在唐河,他们绝对不如邱泽的一军。
正确分析形势,是战将的职责,倘若此时唐河战场上,许褚和关羽的麾下,有一军的实力,那周必,肯定还会这么干!
你再强,我也能应对,战而胜之,是王牌的特性。只不过对那个胜字的理解,各有不同,也会决定战场的走势。
在周必心中,什么是胜?是击败眼前的许褚和关羽吗?那他可以肯定的说,凭眼下蛟龙军的实力,他做不到,他会败。
但就算许褚和关羽联手,心无旁骛之下想要击败蛟龙一军,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会因此失去,进军荆州的战机。
那就简单了,做到这一点,胜利的就是蛟龙一军。哪怕全军上下,六千士卒,尽数战死此间,自己亦战死,也是胜利。
战将的决心,就是士卒的决心,周必记得将军在南山武院说过,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顶的住的战将,才是大将之才。
大将不大将的,周必不在意,此处,他和张海龙邱泽是一致的。我也许不是一块大将的材料,却能将自己做到极致。
唐河之战,面对优势敌军,周必是如此决断的。凝萃山之战,郝昭又何尝不是?刚开始,他是不知道后续有阎象援军的。
看向广陵之战,先登二军的曲宁,做法与周必郝昭,一模一样。
关键时候顶得上去,敢于下决心,是优秀将领的素质。要知道,在他们到达指定位置之时,是没有上级明确军令下达的。
随机应变,是主将用的最多的词。只不过在军事理论不断进步之后,优秀的战将们都能做到,舍弃自身,赢取大局。
许褚亲自率军,开始从侧翼攻击蛟龙一军的玄武阵。敌军的姿态已经摆的相当明显,谋略心理啥的,眼下并不适用了。
战争交锋,针锋相对才是接下来的主题。他的战术也很明晰,既然你蛟龙军不惜死战,我也不惯着你,尽快解决强敌。
尽快解决,是虎痴心中的理想状态,可绝不会体现在军令之中。临阵指挥,许褚拿出了全部的精神,亦有如履薄冰的心态。
其实也不用将军的军令,曹军士卒将校与朴刀手都清楚,接下来,一定是一场恶战。蛟龙一军看上去人少,绝不好对付。
单凭那个玄武阵,他们就有坚强的资本。广陵一战的最后阻击,胡风亲自指挥丹阳军,玄武阵攻守兼备,战阵百变。
任何一个参加过那场战役的人,都清楚眼前的敌军,会有多强。
蛟龙军的确是水军,自大河一战后,甘兴霸名动天下,进位四大名刀之一。而他统领的蛟龙军,也一举进入顶尖强军行列。
不要忘了,原先的军情之中,是定边军的十二队,叶欢身边的亲兵。不管是哪一个作为敌军的主力,都会是嘎嘎硬。
随着双方的交手,仅存在许褚心中,那一丝侥幸也消失不见了。说侥幸也不准确,他只是希望,蛟龙的玄武阵,不如丹阳军。
毕竟这种战阵,对临阵指挥的将领,是要求极高的。比如定边军的走马观花,许褚想要模仿,练习之时,不容有半点放松。
一个疏忽,衔接不上,或者是速度差了一丝,都会在战场上,造成对本军不利的结果。论临阵指挥,胡疯子是很强的。
万人之下我无敌,说的是邱泽,细细分析了兖州之战后,许褚不会怀疑这句话的准确性。乐进将军也说,自己胜不过对方。
那还是在,让他假想,统帅陷阵一军的条件下。而在广陵,胡风统领的则是丹阳军上下,两万余士卒,绝不输邱泽。
那么,周必呢?他会不会拥有,能与前两者并肩的指挥能力?面对定边,许褚不会轻敌,但也希望,敌将没那么优秀。
但几轮接触一过,虎痴心里就清楚了,蛟龙军将领的临阵指挥,协调玄武阵的能力,一定是顶尖的,多半就是周必。
蛟龙军阵之中,并没有周将军的旗号,但根据之前的军情,许褚会做出判断。假如不是周必,那就是情报的失职。
面对虎豹骑的两面佯攻试探,蛟龙军的应对准确到位,张弛有度。唯有上过战场,你才能知道,大战之时的精细控制有多难。
虽然还没有进入主攻阶段,可从敌军的战术动作上,虎痴已经看出了端倪。而他的直觉也在告诉他,敌将很强。
面对敌军的围攻,周必和许褚的心态一样,如履薄冰。每一步,每一个变化,都要做到在快速节奏之中,尽量精雕细刻。
同样的阵型,同样的脚步,同样的变化,你在训练之中能做到精准,战阵上,就未必。强军,王牌,要能做到战阵训练没有区别。
“周将军,将军说的对,宁愿让兄弟们在训练中受伤,也不能让他们在战场上送命,想要如此,就要训练战场一个样。”
“除了会多一些护具,改变一下兵器,其他的一切,都要实战。”
这是兖州大战互相交流之时,邱泽对周必之言。难得的机会,周必紧紧抓住,对陷阵悍将求教,后者亦毫不藏私,和盘托出。
“邱将军,将军的确如此说过,但后来,将军也有军法……”
听了周必此言,邱泽没有解释,只是看着他笑。后者稍稍思索,猛地一拍光头,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接着连连点头。
“将军那是爱兵如子,珍惜弟兄们的性命,我们也一样啊,不让他们在战场上送命,只要能做到,是你怕挨揍还是我怕?”
邱泽一笑,再度出言,周必更是随之颔首。貌似眼前这位陷阵悍将,在全军营首一级将领,挨军棍的次数上,亦是名列前茅。
这不是军情部门专门统计的,他们不会做无聊的事情。但定边军的军法,很多时候都会通报全军,还不能自己统计呢?
到了后来,军中流传一个说法,看一个将领够不够强,你就看他挨的军棍够不够多就行了,挨打越多,证明对方越强。
这是戏言吗?周必不会认为,相反,说的很对。目下按营算,挨军棍最多纪录的,恰恰是三大王牌和陷阵一军。
早些年,张海龙臧空那些家伙,挨军棍如同家常便饭,喝凉水一样。哪怕日后位置不断提高,也依旧会以此为荣。
周将军现在,是有亲身感受的,被将军和甘将军揍的多了,他也觉得自己越来越强。体现在战场上,是蛟龙军伤亡的降低。
同样的仗,现在打和从前打,可能从前要损失百人,现在最多五十人。代价呢?代价是训练时,伤亡数字的提升。
值不值得,你去问定边军任何一个军官士卒,答案都是值得。不光是周必,士卒们也能在战场上,感受到实战训练的好处。
可能唯一有意见的,就是叶欢本人。说什么本将军令行禁止,军法如山,凡事总有特例,在训练强度上,他说了也不算。
麾下越是能打的战将,越是滚刀肉,军棍对他们而言,没有震慑力。于是乎,叶大将军也只能在后勤上,下足功夫了。
对此感受最为深刻,却还不是周必邱泽郝昭这样的战将,而是似严纲、黄忠,纪灵雷薄等后续加入定边军的将领。
每每看着自己麾下训练的那股劲,一开始都会心惊肉跳!相比之前,那哪儿是训练啊,和实战有区别吗?同袍之情在哪里?
不过他们也承认,定边军强悍的战力,就是从此而来。所有的一切,你都可以在战场上找到答案,士卒们,无懈可击。
无懈可击,蛟龙军的玄武阵,带给许褚和虎豹骑士卒的感受,亦是此四字。无论你如何拉扯虚晃,敌军皆沉稳应对。
说沉稳,是对手的气势,实战之中,战术的灵活是常态。一旦你的迂回和拉扯动作出现瑕疵,敌军的反击立刻就到。
想要找到自己的弱点在哪里,无论是战术或是阵型还是时机把握,靠训练不准确,和定边军强军打上一仗,你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