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思考决定战术,听上去很荒谬,但作为亲历者,高览却有很深的思考。越是战局紧张的局面,军官士卒的反应,更准。
面对定边军,每一次作战,你都会有新的体验。不做他们的对手,统领他们作战,也是一样的,很多战术,高览都未想过。
之前统领冀州军,像两军相距三十步之内才开弓放箭,保持最大的精准度。二十步三连射,不影响后续作战,高览不敢。
他能想到,但麾下士卒的能力做不到,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种不太好的感受,在龙骧军完全不同了,之前想做而不敢做的战术,高览会发现,龙骧军不但能做到,还能做的更好。
以至于最终大战之时,受战场气氛的影响,高览也做出了好几次,之前甚至都不敢想的战术指挥,龙骧军依旧完美的执行。
那时候,高将军的心中,是有一种幸福感在荡漾的,且从心底感慨,自己的麾下,龙骧军士卒,他们的服从性实在太好。
临阵状态下,高览的大多数军令,都在军官士卒的理解范围之内。当偶尔的情况出现之时,他们也毫不犹豫,以身作则。
如臂使指,这种理想状态,广陵之战中的高览,感受过多次。他会觉得,自己指挥的龙骧军,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当然,也会让他在战后,对自己战术指挥上的失误,更加自责,印象更为深刻。小小的失误,会害了那么好的士卒。
相比高览将军,黄忠在广陵之战中的发挥,庞统于禁都称之为完美!有过数年的历练和实战,他和白马军完全融为一体了。
“汉升,将军说的,当仁不让,那是你厉害,和严某有什么关系?安林那样的仗,你能打,严某去,就得躲着别人。”
当黄将军谦逊之时,严纲之言坦率真诚,也得到了众将的认可。严将军说的对,那不是单纯的指挥,还要面对一众猛将。
许褚不是黄忠,虎豹骑诸将,也不是高览。前者当然很强,但在关羽将朴刀手留下之时,他却无法发挥这支强军的作用。
曹军和徐州军之间,并非没有默契,却远远达不到,龙骧军和白马军,龙骧军和丹阳军那种程度,周必抓的就是此处。
他根本不怕敌军且战且退,如果说之前还会对之有所准备的话,在经过长时间的激战之后,他对敌军有了明确的判断。
且战且退,说起来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在战阵之中想要做到,拥有和向前攻击之时一样的威力,就难到了极点。
就算是自己的蛟龙一军,在目下也做不到兖州之战时,邱泽陷阵一军的程度。那需要长期的练习实战,不是短期可以克服。
我蛟龙一军都做不到完美的战术,朴刀手能做到?好吧,就算有极低的概率,也小到我可以忽略不计了,根本不用去想。
果不其然,朴刀手的抵抗,和周必想像之中的战局,一模一样。他们的斗志顽强,作战强悍,却也超不过,自己的预期。
刀光飞舞,枪影飘摇,血光四溅。这场毫无花巧的对杀,为唐河之战奏出了最强音。顽强的敌军面前,蛟龙士卒酣畅淋漓。
心中的血性,让他们喜欢打眼前的战局,打顽强的对手。速战速决,他们也在用最大的勇武,去实践将军制定的战术。
待许褚冒着蛟龙一军的远程打击,冲到距离五十步之时,朴刀手的已经伤亡过半了。那不过是几个迂回之间,不到盏茶的时间。
许褚现在没有为自己之前的犹豫,后悔的时间,一切只能说是战术选择。周必在战前的预计,比他更准,更为坚定。
四十步,三十步,越往前,敌军的攻击力度越强,虎豹骑倒下的士卒也越多。但他们不会停下脚步,必须全力前冲。
与此同时,号角响起,那般激烈的厮杀之中,蛟龙一军居然说退就退了。如同他们冲击而来之时,退却也是快如清风。
先锋步卒退,远程在精准打击虎豹骑的同时,一并收缩。骑军三十步的距离,眨眼就过,等他们靠近,面前是玄武阵重组。
熟悉的战阵,再度出现在眼前,一般的气度凝练,一般的坚不可摧。只是视觉效果上,比之前缩小了一圈。
朴刀手、虎豹骑、包括许褚在内,多少有些瞠目结舌。其中又以前者为最,他们想像不到,那样激烈的厮杀,能说退就退。
以至于失去了搏杀的目标,他们甚至忘记了要上前追击敌军。或者说,他们有和蛟龙一军决死的斗志,却没有追击的胆气。
朴刀手的胆气和意志不够强?显然不是。眼前的场面,只不过是很强碰上更强,才会产生的,一阵激战,敌军气势太盛。
对,你是可以在气势上不落下风,与之硬抗,一步不退。但要知道,那其中有很多,是被敌军逼出来的,是被动发生的。
当敌军退却,不再给你强压,你还能保持,那种气势吗?之前敌军带给你的压力,杀伤,你还敢不顾一切上前追击吗?
带着这个问题,你要去问周必,周将军一定能给你答案。蛟龙一军能做到,因为我们从来不会被动,气势始终如一。
只不过面临眼前的局面,想要跟上敌军,就要在他们撤退的一刻,毫不犹豫的跟上去,一旦你犹豫了,后续就极难做到。
至于许褚的虎豹骑,周必在之前的作战之中,就对战斗的位置有所安排,残存的朴刀手,成了降速虎豹骑的最好屏障。
前者是战术,后者是细节,两相合一,加上精准的走位,蛟龙一军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结成战阵,重新面对敌军。
八百朴刀手,在这一阵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之中,现在能站着的,不过两百余人,仔细看,还有不少士卒,出现了脚步虚浮。
那不是怕,或者体力消耗过大造成的,或许有些原因,却绝不是主因。当你全力搏杀之时,忽然失去对手,再有眼前局面……
你也可能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和失落,这是对敌军心理的把握。来源则正是南山武院的心理战理论,周必在作战中,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