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看灯
桃笺2017-08-09 21:003,138

  此刻天色刚刚擦黑,街上的人果然已经不少了。

  天气虽然还冷,但京城百姓观灯的热情却丝毫不减。马车、轿子不说,便是步行出来的,有些甚至还拖家带口,也都是兴致勃勃。

  这一路走去,只见街道之上,各家檐下都挂着花灯,虽是有些精工细制,有些一看便知是自家手制,水平不一,但这么一街花团锦簇地挂过去,看起来也别有一番热闹。更有些高门富贾人家,特地叫了工匠在自家门前扎起灯山,那便更是灯火璀璨,引人注目。

  江西那边自然元宵也是要挂灯的,景德镇上的富贵人家也有扎灯山之举,然而毕竟比不得京城这般热闹辉煌。田家虽说住在京城,也是年年都瞧不厌,宋大石一家子是从外头来的,自然更是目不暇接,简直不知看哪里好了。

  “那是前门前扎灯匠人卫家的手艺。”宋端午在马车里,正撩了帘子往外看,便听萧谨的声音慢悠悠在旁边响了起来,顿时脸上微微一热,抬头看去,萧谨却是抬手指着不远处一对狮子绣球灯在说话,眼睛却并不看她,“卫家善扎禽兽之形。还有子弟在宫内坊当差,今年听说宫里扎了一座百鸟朝凤灯山,大约就是卫家人的手艺了。”

  萧谨看上去像是自言自语,可宋端午心里清楚,刚才她正在看那对狮子绣球灯呢。那对灯有一人高,左狮人立,右狮蹲踞欲起,真是栩栩如生。萧谨此刻开口,想来是一直在注意她的视线呢。一念及此,宋端午就觉得脸上又热了些,不好意思再抬头,只低低应了一声。

  萧谨眼睛虽未看她,耳朵却竖着,直到听到宋端午的应答,心里才一松,便转手指向另一边:“那边的走马灯山是赵家的。他家也是扎灯的世家,比卫家不差。”

  宋端午跟着看过去,只见前方一座灯山,却是数十盏大大小小的走马灯堆起来的,此刻每一盏灯都在滴溜溜地旋转,上头绘的人马之形便如同活动的一般,看得人眼花缭乱,竟是一幅活的沙场征战图了。

  这会儿已经到了京城中最为宽阔的几条大街之上,灯山也渐渐多起来。萧谨左右指点着,不单是宋端午和张氏,就连田家女眷们知道得也没有这么清楚,都不禁听住了。

  萧谨一边说着,一边悄悄将目光收回来,投向马车窗口。方才他不看宋端午,是怕在人前与她说话,倒让她臊着了不好意思,这会儿却是一众女眷们都入了神,他才捉着空子多看宋端午几眼。

  宋端午这会儿的确是听入了神,整个人都伏在了窗口。远远近近的灯光映过来,照得她头上耳边的赤金首饰闪闪发亮。萧谨因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看过去,便见乌黑发亮的头发底下是小小的额头,灯光下莹白光洁,眉眼却又浓黑如漆墨点染,眼睛里似乎也映进了无数灯火,暖融融的发亮。

  萧谨看得出神,嘴里的话说了一半便没了声音。好在众人都只忙着看灯,听不见他的声音,也只当再没什么有名的匠人扎的灯,并未在意。只有宋端午,虽然也是目不暇接,却是一直听着萧谨的话,这会儿听他没了声音,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抬头去看,便正正又对上了萧谨的目光。

  这会儿却是比刚才在田家门前离得更近,两人彼此甚至都能看到对方瞳仁里映出的灯光,明亮如星。

  萧谨不自觉地伸出手去——宋端午伏在车窗上太久,脸颊被冷风吹得微微有些发红——手指刚触到那微凉的面颊,两人同时惊醒,宋端午嗖地缩了回去,车帘啪地一声撂了下来。

  萧谨对着那摇晃的棉帘子看了片刻,默默收回手,下意识地捻了捻手指。指尖上似乎还有那细腻滑润的感觉,像是触到了上好的瓷器,润而微凉。

  张氏正靠着窗户看灯看得出神,见宋端午缩了回来,忙问:“可是冷了?这晚上风大,可千万别冻着。”

  宋端午含糊地应了一声,只觉得心口砰砰乱跳,面颊上被抚过之处一阵阵发热,仿佛萧谨的手还在上面似的。天气甚冷,他的指尖又有些粗糙,带着薄薄的茧子,却是温热的,轻轻一触,就仿佛从面颊上一直暖到了心里去似的。

  街上行人越来越多,马车走得越发慢了,又过片刻,前头将近午门,却是根本走不动了。午门扎的鳌山是宫里的手艺,既出来看灯,自然不能错过。更何况到时候皇帝也会登午门与民同乐,虽说到不了眼前,能远远看一眼也是好的。众人便下了马车,步行向前。

  人群之中,摩肩接踵,虽说大都是出来观灯的,却也要防着有些个贼人浑水摸鱼,亦有一号无赖,又专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占妇人的便宜,亦是不得不防。

  田金带着卢氏,田掌柜自是护住了林娘子与田宝。宋家这边,宋大石与张氏自是要顾着宋端午,再加上萧谨,一行人便跟着人流缓缓前行。

  午门前灯火灿烂,宛如白昼。迎面便是两人多高的二龙抢珠灯,那龙姿态矫健,周身且遍布祥云,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顶上悬的大珠却是一盏走马灯,滴溜溜转着,竟然还能缓缓如莲花般绽开,又缓缓再收回去,真可谓巧夺天工。

  这座鳌山后面,又有几座小些的鳌山,或丹凤朝阳、或麒麟现世,或牡丹富贵,不一而足。其实宫里扎的灯,因务求吉祥,倒不如民间的彩灯新颖活泼。但毕竟是宫中手艺,极尽精致奢华,更有龙凤等民间不许用的图样,在细节上又格外用心,因此也吸引无数百姓,引颈踮脚,赞叹不绝。

  这里人实在太多,田宋两家有七八个人,却是难以始终聚在一起,索性约定了何处再相见,便分散了开来。

  宋端午原是与宋大石夫妇在一起,待得看过了几处鳌山,便听前头有人喊了一声:“皇上出来了!”一时间众人都抬头往午门之上乱看,亦有人情不自禁便往前挤,宋端午被人推得脚下略有些踉跄,一转头间已经与宋大石夫妇分了开来,正有些慌乱,萧谨已经赶过来,一把扶住了她,将她往旁边带了带,在一盏莲花灯后站稳了脚。

  宋端午脚上绣鞋都几乎被人踩脱,不禁有些心悸:“这许多人,也太过拥挤了……”

  萧谨低头看着她落了印子的绣鞋,眉头皱了起来:“可伤到了没有?”

  宋端午被踩了一脚,方才有些疼痛,这会儿已缓了过来,活动一下觉得无妨,正要回答无事,萧谨已经蹲了下去,伸手握住她的脚,轻轻在脚面上按了按道:“疼么?”

  宋端午一只脚被萧谨握在手中,只觉得两颊几乎烧了起来,幸而天黑时候,又是站在灯架背后,并无人瞧见。饶是如此,也是心慌意乱,含糊应了两声,忙忙把脚抽了回来,整好裙子道:“并无事的。”

  萧谨也是一时有些忘形,见宋端午两颊火红,艳如桃花,一边暗省自己有些孟浪,一边目光却又有些移不开,竟不知该做什么好了。

  幸而此刻前头爆出一片欢呼,总算把萧谨有点飞出去的魂儿拉了回来,却是皇帝已经登上午门,又有礼部的人出来,对着午门下的百姓宣讲了几句,无非是普天同庆之类的话。有站在前头的百姓,已经跪下磕起头来。

  萧谨定了定神,向午门远远望了一眼,道:“今年不但皇上来了,太子殿下也来了。”远远瞧着午门上的明黄身影旁边,还有道小小身影,亦是穿着杏黄之色,想来便是太子了。至于另一边那一抹近于正红的颜色,除了万贵妃还有哪个?

  说起太子,宋端午不由就有些感激:“上次多亏了殿下……”万贵妃原是要让皇帝开口把她给万通做妾的,幸而被太子找借口拦了。

  须知皇帝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是旨意。万贵妃嫌弃宋端午的生辰,可以随意退亲,可若是皇帝开了口,便是她也不能抗旨。那时候宋端午非进万府不可,可既是命相不好,进门之后会是个什么下场,可想而知。

  萧谨点头道:“殿下仁德宽厚,有此储君,实在是天下之福。”

  此刻礼部之人宣讲已毕,前头百姓山呼万岁,宋端午也跟着跪下,认真向着太子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午门风大,她鬓发衣角都被吹动,萧谨连忙站在上风处替她挡着,温声道:“这里冷些,若看过了不妨别处走走,京城灯市不单是灯,那边街上好些摊子,什么椒盐鹌鹑、香炸豆腐、凉糕金糕、焦圈麻花,不如都去尝尝……”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转身。此刻后头仍有人源源不断过来,萧谨便张了手臂挡在宋端午前头,两人几乎靠在一起,自人流中慢慢远去,却不知灯架另一端,有人望着他们并肩同行的身影,已是微微有些出神了。

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三章 矛盾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