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矛盾
桃笺2017-08-10 21:003,178

  这出神之人正是杨复,他自然不是独自前来,而是陪着万芳出来观灯的。

  七月成亲,转眼到正月便已将半年,燕尔之期未过,其中冷暖,却当真是只有自知。

  “夫君在看什么呢?”万芳虽来了京城好几年,但前头都在守孝,便是知道京城元宵热闹,也不能出门游玩。如今成了亲,做媳妇虽比做姑娘辛苦些,却也有一桩好处,便是出门容易,故而早几天就嚷着要出来观灯,今日天还不黑就拉了杨复出门,一路兴致勃勃,东指西指,与杨复评说那些好坏。

  这会儿到了午门广场之上,又远远见了皇帝,万芳更是兴奋,连跟杨复说了几句话,却是未得回复,不由得有些疑惑,转头便见他怔怔看着远处,便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是见着什么人了?”

  杨复醒过神来,收回目光,淡淡道:“仿佛看见个故人。”瞥了一眼万芳道,“这边灯也看过了,还是早些回去,母亲毕竟是一人在家中呢。”

  杨婶守寡之人,又素性安静,自是不会出来观灯的。其实若依杨婶的意思,女子贞静为要,元宵节下鱼龙混杂,自以不出门为宜。然而万芳早就张罗着要去,杨婶也不好阻止,却也少不得嘱咐他们早些回来。

  杨复知晓母亲略有些不快,且小夫妻二人出来,却让母亲独自在家中,他也觉得有些愧疚,这灯便看得有些不安稳,想着早些回去。

  万芳却是盼了好几个月,打定主意今夜要好生游玩。她毕竟自幼长在乡下,来了万府锦衣玉食什么都好,只是轻易不得出门实在拘束得难受。若在孝中也只得罢了,如今既出了孝,可不是像卸了笼头的马,只想着欢腾几下呢。

  且这元宵佳节,还有些别的意味。宋人便有词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正是这上元灯夜。元宵佳节,亦是小儿女难得地能不受世礼人情拘束,双双成游的日子。

  万芳自己挑中的夫婿,又是新婚,自是想着多多亲近。只是杨婶原就行止贞静,守寡之后更是性情冷清,教导得杨复亦是规规矩矩,处处守着个礼字,如此一来,倒显得万芳有些行止不妥,自己都觉得好生别扭。

  按说回了自己屋里会好些,可杨家宅院窄小,新房与杨婶所居之处不过一墙之隔,便是房中有什么动静,都能听得清楚。有时万芳说笑声大了些,便能听到婆婆屋里有咳嗽之声,虽不知究竟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杨复自己就先收了笑容,万芳自然也就说不下去。

  如此过了数月,万芳也觉得憋得难受,巴不得借了元宵灯夜与杨复出门走走,携手共行,随意说笑,免得总有双眼睛在脑后盯着似的不自在。

  待到了街上,果然见了不少年轻夫妻,有儿女的各自或携或抱,尚无儿女的并肩而行,都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万芳不由得心里也欢喜起来,不自觉地也向杨复身边靠过去,隐隐盼着杨复也能携了她的手,在这街上慢慢行走。

  可惜杨复只要出了屋门,便是一副规矩的模样,便是街上人多,也只是伸出手臂来替她挡一挡,始终未曾如她所愿一般拉了她的手并行。

  万芳虽有些失望,但毕竟满街都是花灯,看得她目不暇接,也就顾不得别的了。这会儿她玩兴正浓,听见杨复说要回去,不假思索便道:“这时候还早呢。那边还有几条街,听说不光是灯,还有许多吃食并新鲜玩艺儿,总要过去瞧瞧才好。”

  杨复微微皱眉:“母亲独自在家中,总不好我们只顾自己在外面游玩……”

  万芳不由得就有些不快起来。虽说是想着小夫妻出门,但碍着礼数,出门前也问过婆婆是否要同来,是杨婶自己推了。这会儿却又说因杨婶在家,要早些回去,岂不是有意折腾人么?

  “娘自己说不要来的……”

  杨复眉头皱得更紧:“母亲不喜出来走动,我们也当多念着些才好,总不好让母亲独自在家。”

  万芳更不快起来:“不是留了春兰春蕙在家里?有她们陪着母亲说话呢。”

  杨复默然。春兰春蕙是万芳带来的陪嫁丫鬟,杨婶素来是不用的。何况春兰还好,既本分又勤快,春蕙却是时常嘀嘀咕咕的,嫌杨家清苦。杨婶看在眼里,自然更不会去支使她。今日虽说留了这两个丫鬟在家,杨婶也必不用她们相陪的。

  万芳只当自己说服了丈夫,遂把此事抛到脑后,转头去望着午门上头,兴致勃勃地问道:“听说你是见过皇上的,皇上长什么样子?”

  这种话怎么好在外头说?杨复急忙示意她噤声:“不要胡说。这岂是能随意议论之事?”

  万芳有些扫兴:“不过说说闲话……”

  杨复环视一周,见四周众人都只顾看灯,并没人听到万芳的话,这才松了口气,沉了脸道:“此事不是可当闲话说的。你日后总要学着谨言慎行方好。”

  万芳其实只是好奇而已。从前在乡下之时,那田间地头上百姓歇晌说话之时,偶尔也会提到朝廷及皇帝,甚至是宫里头的娘娘们。乡下百姓,多数一辈子都不曾走出过自己的村镇,对远在京城高踞龙庭的皇帝既是仰望,又难免有好奇之心。

  万芳来了京城这些年,开了些眼界,却是并没有瞻仰天颜的机会。这会儿皇帝在午门之上,打下头看过去只能看见一抹明黄,哪里能看清龙颜呢?故而一时心痒,想起杨复是御前对答过的,便顺口问了一句,哪里想得到,却招了杨复一番训诫来。

  至此,万芳欢欢喜喜出来看灯的心情已经坏了一半,也没好气道:“不过说一句罢了,有什么打紧,却要这般小题大做。”

  杨复脸色更难看了些。若是市井之间,这样的闲话说说倒无妨,只要不说出什么不敬之语,倒也没什么人去管。可若是官宦人家,却是要将这样的闲话统统收起,否则往轻里说,是言行无状不知轻重,会招了旁人笑话;若被有心人听见,编排一个不敬的罪名捅上去,也是说得通的。

  万芳自以为是说说闲话,可正是她这种全不在意的态度才最是麻烦,日后应酬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捉了把柄,自己怕还浑然不知。

  “回去罢。”杨复眉头紧皱地说了一句。自成亲之后时日方短,万芳又是新妇,难免要先将素日言行收敛一二;且他又多在衙门里,还真未发现万芳这般的言辞不慎。幸而如今官卑位小,并无太多出去应酬的机会,想来还不致落了什么口实与人,只是却必要细细告诫她,日后万不可如此了。

  万芳却是没想明白这到底有什么紧要,在她看来,不过是与丈夫说句闲话罢了,何至于就这般板了脸?莫不是因着自己不愿在家里陪着婆母,所以丈夫故意挑剔?

  见杨复沉着脸,万芳也不愿在外头就跟丈夫争执起来,只得跟着杨复往回走,心里却是有些忿忿——杨婶平日幽居少言,规矩却不少,在她面前侍奉甚是憋闷,只是知道这位婆母青年寡居不易,故而她都忍了,可自己又不是寡妇,总不能也让她跟婆母一般过这种冷清日子吧?

  就比如说今日元宵佳节,婆母守寡不好出门,却连她也不能出门来痛快游玩不成?毕竟她与杨复新婚燕尔,哪家小夫妻在这时候不是蜜里调油一般,巴不得独处?自己这里倒好,才出来走了几条街,便要赶着回家去陪伴婆母。偏生大家又无甚话好说,不过是三人对坐罢了,到底有何意味!

  杨家所在的巷子里,左邻右舍也大都出去看灯未归,整条巷子都静悄悄的,被远处的璀璨灯火映衬着,越发显得清冷。

  万芳只觉扫兴之极,且也走了不少路,委实有些累,到杨婶面前问了安,便借口去烧洗澡水,径自回自己房里去了。

  她是藏不住什么心事的人,有些不快都显在脸上,杨婶如何看不出来?待万芳出去了,便看了杨复一眼:“这是怎的了?说是出去观灯,可是拌了嘴?她性子是散漫些,慢慢教也就罢了,便有什么,也回家里来再说,莫在外头挂了幌子。”

  杨复按了按眉心,微叹口气,将万芳今日的“闲话”说了:“……若是别的也就罢了,这样的性子,我只怕她三不知的惹出些祸事来。平日我总在外头,还是母亲多教教她罢……”

  杨婶听了这话,也不由得皱起眉头来。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又嫁进了官宦人家,对这些事自然明白:“原是觉得她性情单纯,只要慢慢教些规矩便好,却是没想到这般口无遮拦,万府……”万府也不知是怎么教导的。

  “还是要母亲多费心,好生拘一拘她的性子,给她讲些道理才好……”人都娶进了门,再有不满也不能去找万府问罪,也只得自家想办法了。

  杨婶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继续阅读:第一百六十四章 命案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