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祸起药草园林
风起云飞扬2017-03-06 17:042,176

  “可是……这一次,这些法师们,真的治好了,我们的,癫狂病。”

  紧随在,契丹巫神,身后的,几个京城百姓,怯生生的,嗫嚅几句:“我们寻遍了,京城内外,许多的,郎中大夫,都没法医治,我们的病。可是,遇到这些法师,却是治一个,好一个。法师,也并非,全是骗人的!”

  “……”碧荷一时哑言。

  只懂画符念咒,装神弄鬼的,契丹巫师,又怎会,真的能够,治病呢?

  这里边,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蹊跷!

  碧荷心中,暗自思量,决意探查清楚,这一切的究竟。

  “吾等,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为你们驱鬼,来治病。只要,喝下这符水,妖逃鬼散,病除根。”

  这时候,那几个,契丹巫神“正乙真人”,装模做样的,做起了法术,嘴里絮絮念念。

  他们先将,一碗净水,放在药园中的,石桌上,又拿出几张,画好的符纸,搁在石桌上。

  紧接着,点火把,洒松香,坚起桃木棒,准备要,点火烧符,驱邪赶鬼。

  趁着巫师们,忙乱没有察觉,碧荷轻轻,悄悄的,端起石桌上的,那一碗水,喝了一口。

  什么味道,都没有,确实是,一碗净水。

  她又低头,看了一看,那些黄底,红图文的符纸,似乎亦没有,十分特异之处。

  奇怪,这些东西,都不能够,治病啊。

  碧荷的心中,莫名纳罕,犹自反复,思忖琢磨。

  最后,她的目光,盯落在了,那些黄色,描画凌乱红图,文字的,符纸上。

  莫非……奥妙,是这些,丹赤色的墨料?

  碧荷伸指,揩了一点,符纸上的丹墨,凑近鼻前,仔细嗅了一嗅,柳眉不觉,就蹙紧成团,沉声道:“哪来的‘驱鬼’,医治癫狂病?这些巫师用的,分明不过是,一味中药,朱砂……”

  “啊呀呀!啊呀呀!”

  碧荷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契丹巫神,就走上去,将她团团围住,手舞足蹈,呜呀乱叫,面容凶神恶煞。

  “哎呀!”碧荷毫无防备,站立不稳,被他们鲁莽,推搡几下,摔倒在地。

  “碧荷!”高武慌忙,奔过去,搀扶碧荷。

  “嘿,我等是,玉皇大帝的女婿,老丈人嘱托我等,带领天兵,天将下凡,扫荡尔等,妖魔鬼怪……”

  说话间,契丹巫神们,忽而挥舞起,手中的,长剑、桃木棒,劈砍园林里的,药草花木。

  转瞬间,药草园林里,叶落枝断,败柳残花,一片目不,忍睹的,遍地狼藉。

  “住手、住手!你们快,停下来!”

  眼见着,自己辛辛苦苦,照料侍弄的花草,就要被契丹,蛮夷之人,毁于一旦,碧荷的心里,急得如火如烧。

  “这里是,大唐皇上、皇贵妃的,药园圣地,不容许你们,在此放肆、胡作非为!”

  她不顾,一切的,扑了上去,痛哭叫喊,欲要阻止,契丹巫神们的,继续劈伐破坏。

  只可惜,碧荷一人,身单力薄,须臾,就被高大,虏猛的,契丹蛮夷人,推到一旁。

  碧荷重重的,跌落在地,额角磕破了,流出鲜红的血,火辣辣的,疼得她的眼前,金星乱晃。

  “碧荷!”

  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子,受辱受伤哭泣,高武怒火中烧,失去了理智。

  “你们这些,装神弄鬼的妖道,滚出去!统统滚出去!”

  他破口斥骂,抬腿一脚,将其中一个,契丹巫神,“正乙真人”,狠狠踹出,几丈开外。

  回转身,又是一阵,密集如,狂风骤雨的,拳打脚踢。

  高武身材,魁梧强壮,武功道行不浅,那几个,契丹巫师,不及他的,半分武力,三两下,便被打得,鼻青面肿,满口喷血,跌趴在地上,不省人事。

  一时间,药草园林内,尖叫声,打斗声,四下逃窜声,此起彼伏,一众人等,混乱不堪……

  *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皇宫麟德殿内,华贵宴席之上,契丹使臣桑维翰,正摇头晃脑,眉飞色舞的,念诵唐诗,并以深谙,汉地文化,而自鸣得意:

  “《雁门太守行》,是前唐诗人,李贺的,著名诗篇。然而,《雁门太守行》,亦实在是,一首晦涩,难懂的唐诗。初读此诗,吾如坠,云海雾中,感到诗人,在卖弄文采,故弄玄虚;反复诵读,依然感觉,十分诘屈聱牙;即使,经过契丹圣贤,指导后诵读,吾仍不得要领。对于此诗,吾困惑有三,特在此,向在座的,诸位文武贤臣,请教一二:

  首先,《雁门太守行》,当真是一首,七律唐诗么?《雁门太守行》,每句七个字,共八句,表面上看,极像一首,七律诗。但是,全诗不押韵,亦不对仗,显然不是七律。那么它,究竟是,何等体裁的,唐诗呢?吾愚钝,曾经查阅,不少相关文史:中原的诗歌,自前唐之后,分为两大类,即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以‘乐府’为主,继承了,汉魏的诗体;近体诗,则是前唐,新兴的诗体,就是汉人,常说的,‘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盛唐,至‘安史之乱’之间,为了与,当时的,‘古诗’相区别,格律诗亦称为,‘近体诗’、‘今体诗’。它有固定的模式,讲究严谨的,节奏、韵律、音调,与对仗,如:杜甫的,《登高》,是一首七律,王之焕的,《登鹳鹊楼》,是一首五绝。李贺生活在,中唐时期,《雁门太守行》,应当是,一首七律,可是,又不像七律。

  契丹圣贤,曾告知与吾,原来,并非所有,唐诗都是,‘格律诗’。前唐许多诗人,尚还擅长写,‘歌行体古诗’。这‘歌行体’,亦称‘古诗’、‘古风’,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继续阅读:第170章 斗智契丹使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莲舞倾城,妃你莫属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