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师父的自白——造化弄人几时休
凤于飞前世不叫凤于飞,叫做风瑾,字毓之,是青云书院教书先生凤栖梧的儿子。
大曦皇帝夜云起,年幼时与亲姐夜云熙因北辰敌军压境,被迫割让燕山十六州,以及姐弟俩入北辰做质子来解围城之困。
姐弟俩过了三年惊心动魄提心吊胆的质子生涯,当年的落魄世子后来位极人臣的沈子卿沈大人亲赴北辰,巧施妙计,沿着黄金路,穿越香雪海,死里逃生,重回大曦。
当时内臣不稳,外敌觊觎,夜云起年纪轻轻能够坐稳皇帝的位子,除了有皇姐夜云熙摄政辅国,沈子卿等一干忠臣相扶,还有他的年轻的皇后凤弯弯娘家人助力。
凤弯弯是凤家老将军的女儿,凤老将军手握20万大军,常年驻守栖凤城,云起帝当年顺利亲政,登上皇位,凤老将军功不可没。
凤家七子皆是男儿身,算上女儿身的弯弯,排了八子,也没有生出这第九子来,凤家有本传世传言,凤家人是朱雀后人,神灵血脉。若先祖转世,便将投胎在第九子,那一代凤家人,若有这第九子,便有改换天地,挪移日月,镇守山河之力。
云起帝继位后,谨遵夜氏祖训,伐北辰,收东桑,征千里草原为疆土,据云上之都为要塞,多方倚重凤家军。
凤家军与草原霸主西凌十万铁骑一战中,于祁连山脉遭遇埋伏,凤家七子皆亡,凤老将军认了夜云熙公主的鸾卫统领凤玄墨为义子,做了凤家军的主帅。
虽然是义子,却果真有挪移日月,镇守山河之力。
云起帝借凤玄墨之手,收覆燕山十六州,后灭了北辰,打通西域商路,也算是全了夜氏祖训。
但那都是不相干的话,凤家七子带老将军皆亡,剩一堆孤儿寡母,老弱妇孺,还有独苗嫡孙凤兮炎,凤家再无长男,自此败落。
云起帝时凤兮炎袭了国公府,凤家还算荣光,后来明家军一门独大,凤家无兵权在手,日渐衰落,直到凤栖梧这一代,彻底离了朝廷,做了青云书院的教书先生。
凤栖梧娶了原青云书院老先生的女儿,老先生过世后,便接了青云书院的生计,每日教授青云山下孩童,收点银子也能勉强度日。
风瑾跟了凤栖梧,每日在书院学习,闲了去后山采药换取家用,凤栖梧虽然是个教书先生,但是文韬武略,药理医术,无一不晓,也是细了心的教风瑾。
凤栖梧膝下只有风瑾和一个女儿,自然对男儿更加上心些,教的多,风瑾自小被严厉教导,刻苦学习,但是人是个聪明的,十几岁与山下的秀才论起理来,便已占了上风。
风瑾的娘毕竟是书香门第出身,除了一身的好厨艺教了风瑾的妹妹凤瑜外,琴棋书画这些也是倾心教导这对兄妹,可惜有些命薄,风瑾十岁时便丢下父子两个走了。
风瑾跟着凤栖梧一直在青云书院,十几年未曾去过别处,山下的人去过曦京的,回来描述曦京的繁华,坊间的热闹时,风瑾也萌生向往,想要去看看,男儿志在四方,他读了一肚子的诗书,也想建功立业,扬名立万。
但是他爹,却第一次沉了脸不准他去。
他不明白,如果不考功名,他爹辛苦培养鞭策他又是做什么?只为了等老了让他接青云书院的班吗?
教几岁的孩童,风瑾十二岁时就偶尔代替他爹去授课了,他学的可比这个多得多?
他不明白,他爹为什么不准他去?
他爹跟他说了凤家军的事,当年虽然是葬身战场,但是也是天家无情,怕凤家功高盖主,威胁了夜氏的皇位,所以凤家军统帅易主的事,也是云起帝一手策划的。
凤家军是被皇家伤透了心,所以从此远离庙堂,不再涉足政事。
所以他爹不愿意他去考功名,风瑾历来孝顺,听了这事也是对皇帝没了好感,遂打消了要考功名的念头。
风瑾当时就想着一辈子窝在青云山,死后也葬在青云后山,常伴这片好山好水。
但是事事总有意外,他13岁那年,本要白天去后山采药,但听说皇帝今日围山狩猎,便等到晚上才去,便遇到了让他钟情一生的小姑娘。
阿霓,赐号天虹公主。
他后来无数次的回想,都很后悔,那一日若不去后山该有多好,但是有些事,总不如人意。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他救了云霓回去,终是因为心肠软,他爹教他医术,医者父母心,他没法视而不见。
他原想着将她伤养好了,就送她走,连名字都不想问她,何必问?以后或许再也不会见面了,何况又是个娇滴滴的女娃儿,他觉得麻烦,一点不想和她有过多接触。
可是,他想的这样好,阿霓却不太配合,他几次看见她偷偷将药倒掉,而那些药是他辛苦采来的,他忍了几日,终是有些忍不住想要跟她说,要么好好养伤,要么就赶快走人。
却听得屏风后一向安静的人哭了起来,他吓得过去一看,原是女儿家来了葵水,他才第一次意识到男女之别。
第一次意识到,一直缠着自己喊师父的小公子,其实是个粉雕玉琢的女娃儿。
和山下言语粗鲁的大婶不一样,是真的看着便是细心教养下的大家闺秀,每次换药时他总觉得她的皮肤似乎是比他妹妹的还要滑一些。
却是,连是葵水都不知道的小姑娘,他耐着性子,忍着害臊,跟她讲葵水。
想着这个小姑娘家里连个女眷都没有吗?葵水来了怎么办都不知道?
还好他平时翻医书懂一些,不然真是要头疼了。
这个自称青丘冢的小狐狸,其实不是狐狸精,而是麻烦精吧?
他看她似乎真是不想走了,每次吃饭就赞菜香,仗着腿伤就各种耍赖,来了葵水之后越发的娇气,看着粗鲁,但偶尔带着贵气,他想,这估计是曦京那个贵族家的女儿。
王侯将相,总是大家千金,与他一个天一个地。
青云山是他们的交集,以后便要各奔东西了吧?
他想,以后可能也不会遇到这样有趣的小姑娘了,每日缠着他非要学点穴。
点穴是要脱了衣服认穴位,他要如何教?
想到这里越发的红了脸,不理会她,想让她知难而退,然而这小姑娘越挫越勇,一点也不怕他的冷眼冷面。
他爹约莫是看出来了些什么,只跟他说,伤好就送人走,不要跟这些贵族扯上关系。
他口头答应,但是她伤不好就只能留着,他也没办法,她要偷着倒药,他也拦不住……
有日他回来,看见有一个人跪在她身前,那人有武功底子,姿势恭敬,怕是她家里派人来接她来了。
总是有离别的时候,这一天总是要来的。
他狠了心,想想他爹的嘱咐,跟她终于说了实话,请她走人。
那日,她走时,他未去相送,何必送,既然是要走的。
可是,他整理床铺时才发现,枕头下满满的小字条,都是他的凤字,不知道在屏风后的日日夜夜,她偷着写了多少?
他心中怅然若失,要让自己放下,可是过了两年,他发现,他还是放不下。
他在他爹面前求了一夜,他爹终是准了,所以他出了青云山,去了曦京。
想去看看曦京的桃花,想去看看那个一直写他名字的姑娘,现在好不好。
所以,那一年,曦京桃花开的正红的时候,他高中状元,红袍加身,上殿面圣。
他知道自己皮相好,站在殿中,那些侍女们看着他都红了脸,然而他只长身挺立,敛眉低目,凝神听着皇帝的问话。
皇帝对他甚是满意,策论第一,人又知进退,看着便有当年沈子卿沈相的风范,皇帝看中状元,能做什么?
自然是有意赐婚了,皇帝的长公主。
他想着那个小姑娘,还没见到她,就做了皇家的女婿,会有些遗憾,他只是想知道这个小姑娘现在好不好,如果她嫁了人,他就补送她一份贺礼,若是没嫁人……
“陛下厚爱,臣无以为报,可臣还未建功立业,何谈成家?”
他终是婉拒了皇帝的赐婚,但是皇帝绕了个弯子,说原来的太子太傅告老还乡,空了缺,让他去做这天子帝师,教导太子读书。
他心下明白,教导太子读书,那必然是要连公主一并教的。
皇帝这是拐着弯的硬要将公主塞给他,要他们日日相对培养感情吗?
可皇帝打着教太子的旗号,他刚才不给面子的拒绝了赐婚,若再拒绝一次,岂不扫了天子颜面?
他只能拱手认了。
…………
连着七日,这位公主都告病不来书房,他来时就有人提醒他,这位公主,可不是好伺候的主,先前几位太傅都是被她气走的,他便心里对这位公主有些不喜,难怪皇帝硬要塞给他,原来是个人人头疼的麻烦精不是?
她不来,他正好乐的清闲,每日书房转悠一下,给皇帝做个样子就好。
可是这日,他来了,却看见里面书榻上那位公主睡着了。
果然不是个尊师重道的,在书房就捡着地睡了。
公主在睡觉,他不便入内,便在书房外的桂花树下候着,等人醒来。
等着等着,听见身后的动静,他回头一看,却是觉得。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事事休。
身后的公主,他的学生,也是当年那个自称青丘冢的小狐狸。
两年未见,她眉目间稚气少了,出落得亭亭玉立,比曦京的桃花还要让人移不开眼睛。
而他也要移开,这位是公主,也是他以后的学生,位分尊卑在那里,再多心思,也只能隐在心中。
再次相逢,她对他埋怨记恨,他却心中有些欣喜,总是,见到这个人,也不枉他再来。
日日相处,他耐心教导,她顽劣不堪,却总是渐生情愫。
原以为一生,便是如此,他无心功名,只求翰林修书和她一人,从此横窗泼墨,焚香抚琴,闺房画眉,红袖添香岂不妙哉?
叹只叹,造化弄人!
他无数次后悔,如果他不去考状元,任两人错过……
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凤瑾番外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