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文兴时间不长,沿用的基本都是大凤国科考制度。乡试包括考童生、考秀才,府试是考举人,每年有两场,三月初五和十一月初五,主要是这时候还处于寒冷时节,人们基本没什么事情可做,可以充分地准备科考。
大燕国的功名分有四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除了进士要到国都安城考取,其他的都在本地,举人在当地府里,童生秀才在县里,考场由官衙设点,都是官衙附近条件好的书院、学堂。
童生、秀才三天的考试时间,考试之前有一个类似明朝乡试的规定“联名结报”, 就是由同县的五个同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互相担保,如果其中一个人的身份造假,其他四个人都会受到牵连,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互相监督,当然其中是有风险的,比如有冒名顶替、夹带、有意破坏试卷、冒籍、隐瞒身世、违反考场纪律等行为,其他人就会受到牵连,最轻三年内不得报考。也有另一种选择,请一位当地秀才作保,可这样一来,风险转到了秀才身上,一旦其中一个考生出了问题,这个秀才也会被取消功名,可想而知除非知根知底,不然是没有秀才愿意做这样的担保的。
在以前大燕国的功名文武不分家,可相对来说要偏向武一些,后来分开了,考文的不考武,考武的不考文,文武功名相等,这样一来,没过几年考文的明显上升,毕竟穷文富武,学武实在太花钱了。
洛默言考的是文,依她的意思想要妹妹都考文,感觉文要安全些,而且看趋势以后大燕国可能要走上重文轻武的路,因为学文的多了,另外武有她教也就够了。小二小三同意了,可小六小七不愿意学文。两个小妹妹再过一个月就十二岁了,性子也显现出来,小七又倔又拧,小六是小七的跟班,小七做什么,她一律跟从。洛默言这几个弟弟妹妹,小的一概比大的成熟。郝先生也说,小六小七学武的时候年纪刚好,又有这方面天赋,走武功这条路也不错,洛默言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妹妹长大了,知道选择了,她也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事事替她们决定。好在小二小三还听她的,总算有点安慰。
她不知道是,小二很随性,对考什么都无所谓,而小三则是被学文的那种做事走齐了章程,风过水无痕,全不着痕迹的艺术深深吸引,在她看来,这就是一种成就的享受。
洛默言若是得知了真不知道会作何感受。
洛默言几个姐妹是郝先生的学生担的保,不用再排队联名结报,也将风险降到了最低,直接领取考牌。绕过县衙黛瓦白底的照壁墙,看见衙门里的公差多了不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严防不懂规矩的学生到处乱跑,尤其是二进院里的礼房外,更是有十几个官差在维持秩序,不准来联名结报的学生们说话,以便礼房内的问话能不受打扰。
洛默言带着妹妹们和郝先生的秀才功名的学生,一个很文雅的女子,由小吏带到考牌房,炕上坐着四个妇人,一张长案摆在炕前,上面堆放着些木牌,巴掌大小,上面有个孔,系着红绳,木牌上刻着编号,进考场拿着这样的考牌才能叫你进去。
问了姓名、籍贯、个人情况、文考武考、保人情况等等,又写下洛默言等姐妹的外貌,相貌差点便写“中下之姿”,普通相貌则写“中等之姿”,相貌好的则写上“上等佳姿”,在上等那就是“绝佳之姿”了,这也是包括了形体的。不要小看这几字评语,将来封官基本上都优先录用那些上等、绝佳,总之一样的成绩,相貌越好的评价越有机会,至于那些残疾、容貌毁了的、奇丑等基本上是没机会的,这也是为了保证官员们的整体形象。
单论洛默言容貌,饱满的额头、眉清目秀,斯文雅致,称得上“上等佳姿”,可和四位妹妹站在一起就显得普通多了,最后被评了个“中等之姿”。小二小三评的是“绝佳之姿”,小六小七年纪尚小,还带着稚气,评的是“上等之姿”,都比洛默言评语好。洛默言也不在意这些,接过评语纸条放好,这到时候是要贴在考卷上的。然后和保人签字用印,这位文雅的女子也正式成为洛默言姐妹五人的保人,最后是交钱,考牌二十文,容貌评价十五文,还有捐卷资钱一百五十文。不过都知道洛默言姐妹结了两门过硬的姻亲,交钱当然也就免了。
拿到考牌就等着十一月初五这天考试了。
有考生的人家来说,这是一件头等大事,各家亲戚都是要送贺礼的,洛默言家姐妹五人同时应考的,更是要摆酒席。在考试的前一日初四中午,城里的妹妹弟弟都回到乡下的宅子,罗平摆了六桌席面,也是顺溜的意思,亲戚朋友纷纷道贺,预祝考出好成绩,城里的洛家、林家、巽家等等都派人送来了贺礼,在一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大家一齐举杯祝考生考出好成绩,一时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而洛默言她们因为次日要考试,被严禁饮酒、严禁食用油腻的肉食、严禁食用容易致泻的一切食物,只能郁闷地看着别人痛快的喝酒吃肉,自己小口吃着豆腐,喝着清汤。次日出时,场面更加隆重,虽然入场时间定的极早,但昨日海吃一顿的亲戚朋友们,还是披星戴月的前来送行,争相帮拎东西,一路上还说得捡着吉祥话说,比如东西掉地上了,不能叫“落第”要叫“及第”……
不单是这里,这一天大燕国的个地方凡是家里有考生的都这样,满大街上都是或长或短的送考队伍,也有看热闹的,也起个早五更,嘻嘻哈哈跟在后头,这叫多数考生都有些不好意思。
这一天的考生们一律穿着正服,所谓的正服类似现代的学生制服,短袄、圆领、紧袖、偏襟,下面穿棉裙子,过膝长靴,颜色一律是下蓝上白,靴子黑色,头上、身上不允许带任何饰品,否则不许入考场。如果家里穷买不起正服,可以到县衙租用,十五文一天。
到了杜家地一所乡学考点学堂前街,守备森严的兵丁在街口便将送行的亲属拦下,只需手持考牌的考生进去。考生们纷纷拿出考牌,接过装着笔墨砚台还有一些吃食的篮子,考武的是拿着自己的兵器,鱼贯进入了警戒线内,身后是亲属们一片祝福叮嘱声……
这声音叫洛默言恍然感到回到了现代高考的时候。
考生们聚集到学堂门前,被官差分成六队站好,等待县令训话。
上次那位县令摊了官司被贬为了奴隶,如今的县令是两年前新上任的,新县令也姓李,出身南方,四十几岁,长得有些干瘦,头戴朝冠,冠上嵌有一颗东珠,身穿赤色官服,下摆秀有鹊图,腰间革带挂有玉佩,脚踏深色官靴,秀美的五官颇为威严。
大燕国的官服大体都是这样,区别在于冠上的东珠、腰带、玉佩、下摆图案,比如李县令的朝冠上一颗东珠,下摆的鹊图案都能清晰表明七品官员的身份。
见考生们都站好,李县令便开始讲话,无非是宣讲一下报效国家,忠于皇上等,然后宣布考试场次,严肃考场纪律。
一共考三天,三天内不得出考场。这个时代也有复试的说法,这三天考不好还有一次机会,而这次机会没把握住那就只能明年来考了。
李县令训完话,五房书吏开始点名,验明正身,搜身、文的领答题纸进去,武的领兵器进去,洛默言姐妹再次得到了照顾,放进去不到两个就轮到她们了,各领了答题纸、兵器进了学堂大院,考武的被官差引到武学堂那边的考场,考文的拿着考牌对照考屋序号,洛默言姐妹三人没在一个考屋,小六小七就不知道了,相互点点头便找了对应的考屋进去。
屋子是向南的大炕,放置一排炕桌,每桌一人,放着一条厚被,中间有隔断,一共三十个桌位。炕是暖和的,屋里烧有地龙,整个屋子很暖和,阳光也很好,还不错的考试环境。洛默言找了桌位坐下,取出那张容貌评价的纸条贴在考卷上方,那里写着“杜家地乡试甲字考屋二零三号牌”,又把答题纸放在一边,然后等待着公布考题。
以前的洛默言考童生的记忆有点模糊,她还是第一次参加古代的考试,感到有点新鲜。
待开考时间到了,衙役锁好学堂大门,李县令写下考题:一篇时文和一首歌赋,后面是要求。
大燕国的时文类似现代的议论文,确切地说是毕业论文,而歌赋相当这个时代的诗词,形式和历史的歌赋差不多少。虽然三年来洛默言没正经学东西,一直在为生计奔波,不过原来这具身体的主人天资聪颖,再加上上一辈子在宫廷做过这类的时文,两道题倒也不难。
开考的时候大约是相当现代的十点左右,三天就做两道题,对会的时间有点长,洛默言在草纸上写了一会,放在那边养了会神,再写了一会,就这样到了晚上掌灯时分。
考生们各自取出自己的蜡烛点上,有的去茅房,茅房设在外间的一个隔断里,外间还设有厨房,对面是监考官轮流休息的地方,反正这三天考生和监考官都不能出去。
洛默言掌了灯翻着篮子里罗平给她准备的吃食,一碗饺子,这是怕多了坏,一小袋小米,这是熬稀饭的,然后是馒头、花卷、葱花饼,煮熟剥好的鸡蛋,还有洗干净的青菜等,农家味十足,用具也是碗碟筷子勺子等等。旁边还有个小包,打开里面是各种松软的小点心,豆沙花糕,蜂蜜果子干露,火腿、蜜饯、红枣,都是上等的。这是慧君托人给她带来的,为的是不用做饭也能点饥,省事省力。想想林童语给小二准备的那一大堆吃食和巽远给小三准备的精简食物,不禁笑了,有点孩子气地想,这个世界还是挺有意思的……呵呵!
晚上烧了点开水,熬了点粥和邻座的两个考生一起吃了,吃完坐下写文,收起,睡了,有些考生还在书写着,没过多久也陆续睡了,监考的考官依然轮流看着,前方掌着灯,不时有差官在炕前走着。
第二天依旧,等第三天洛默言把前两天写的检查修改,确定没什么问题才誊抄在考卷上,只等等着时间到出考场。
而武考是骑马、射箭、基础拳脚展示、对打,兵法基础知识、基础排兵布阵等。
就在洛默言姐妹考试的同时,远在安城的曹家祠堂里,曹慕容正站再香案前抚摸着一物,一脸享用的神情。
这是一间宽敞的堂屋,处处都干净光洁,正北横六丈竖三丈共八层的高台香案上,朝南林立着曹家先祖的牌位,厅堂高阔大敞,这是为了能容纳年节祭祖的族人。两边高直入梁的大柱子上各竖挂了一副楠木匾额,八个醒目大字,深深镌刻入木:祖德流芳,万代荣昌。字迹圆润而凝重。
上等的香烛,影影重重的光线,弥漫幽幽檀香,香案上一个深色沉重的长方木匣摆在那,宽尺余,长二尺,四角包金镶玉,竟是极珍贵的沉香金丝楠木,这么大一个匣子,万金难换。
锁扣打开着,盒盖翻开着,里面明黄色的衬底,上头摆着一个双耳卷轴,金黄色上五彩丝线凤纹,且有瑞云,仙鹤,点缀上头。这是圣旨。一旁又放着个黑黝黝的东西,是一块厚厚的拱形铁片,上头刻着竖排的文字,并以朱砂填字,卷首以黄金镶嵌,这是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本是个中空的桶状,宣旨封爵当日,从当中对半剖开,由朝廷和有爵之家各执一半,曹慕容抚摸的正是这沉沉的铁片,上面最前头以黄金锲成四个凝重的大字:封曹家伯爵……
在经过了大半年的努力她终于承爵了!这也意味着她这个过继女在曹家有了地位,曹家成员行事也都要看她三分面子,而将来既要继承长房家产、甚至还有可能坐上曹家的族长,而曹家子女前程也势必受到她的影响。扬眉吐气不说,这种掌控一个家族的感觉真得很好!
曹慕容又呆了一会,才恋恋不舍地盖上盖子,扣下了锁扣,恭恭敬敬地对着匣子施了一礼转身出来。
看祠堂的下人见她出来都忙着见礼,恭顺地送着曹慕容离开,曹慕容神情还是冷冷的,但眉眼却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到了外书房,一个风尘仆仆的亲信正焦急地等着她,见到她慌慌地上前。
“小姐!”
曹慕容眼一瞪,亲信忙退了几步。曹慕容进了书房,盘腿坐在炕上,有侍儿端上热茶下去,并关上了门,曹慕容喝了口茶,这才淡淡地道。
“说吧。”
亲信赶紧小步过来在抗边站下,微微前倾着身子,低声道。
“小姐,我有重要的事要向小姐禀报!”
“什么事?”曹慕容心一跳,但还是慢条斯理地道,放下了茶碗,若无其事地道。
“我去赤峰那边查到了一件事,六姑姑在赤峰那期间当地两伙混子火拼,死了不少人,据说还涉及到了林通判家的二小姐,后来为了照顾林通判的面子才将这件事压下来,我查过了,六姑姑就是在这时候失去消息的。而且我带回了这个。”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