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这个地方,是典型的北方城市气候。
让人觉得舒服的“春天”和“秋天”,几乎都是刚来就走了,对这个没有城市好像没有一点留恋。
反而是潮湿闷热的“夏天”和寒风刺骨的“冬天”,占满了大多数人对瀚海的记忆。
唐颂刚毕业的这年,过年的时间比以往往年都要晚一些。可是,中国人对于春节总是有着一种特别浓厚的情结,所以一月初就已经开始有人采买年货,等着2月9日红红火火过大年了。
元旦刚过,唐颂就接到了大野老师发来的信息。
一看说话的语气,就知道他是群发的:
“今晚19:00,召开春节选题会,大家都拿着选题来。不能请假!”
唐颂看了之后,想都没想就给他回来过去:
“春节能休息几天?”
《新闻第一线》是日播新闻栏目,所以每天都要有记者出去拍新闻,每天都要编辑在家盯着播出。所以,“春节七天小长假”这样高规格、长时间的休假,对于《新闻第一线》的这些编辑记者来说,根本就是“没有的事”。
“应该能保证一人两天吧……”
哎呦我去!
七天的小长假,就这样被无情地压缩成了两天。而且对方的语气还显得这么不确定,唐颂一下子就慌了。
对于外地人来说,“每逢佳节”总是会“倍思亲”的。即便是像唐颂这样,因为“四亲家庭”的缘故不太愿意回家的特殊体质,也不妨碍她对假期的期待向往。想想别人家张灯结彩地过春节、穿新衣,自己却要苦哈哈地拍别人家张灯结彩过春节、穿新衣的美好情景,就让人觉得浑身不自在。
这个消息对唐颂的情绪打击太大了,以致于她临出门前,居然鬼使神差地从冰箱里掏出了一听啤酒,就这么“咕咚咕咚”灌了下去。
可是一出门,她就后悔了。
现在外面正在刮大风。
因为天气预报一向就不准,所以谁也说不清现在究竟是几级风。最直观地就是,目前的风力强到走在路上的人,已经不能用嘴呼吸了——因为只要一张嘴,风就会毫不留情地呼呼往肚子里灌。
可是,偏偏这个时候,肚子里的啤酒也跟着不争气。可能是因为风太大导致走路太卖力气,所以惊动了刚进肚子的啤酒,它们晃晃悠悠地、一个劲儿地往上冒气,搞得唐颂隔上两分钟就要打一次酒嗝。
“外面的风想刮进来,里面的气儿恨不能赶紧跑出去。”——就这样,一来二去地,唐颂的肚子居然成了风和啤酒的“围城”。
就这么艰难地来到电视台,走进11楼会议室,才发现这里早已坐满了“电视新闻围城”里面的人。
唐颂随便拉了把椅子,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了下来。
本来想躲开领导的目光,谁知道张大野比她来得还晚,一屁股就坐在了她旁边。
“大野老师,你看人家别的组的组长,都前排就坐了,你也往前挪挪吧……”唐颂使劲儿忍着酒嗝,想把大野老师劝走,“一会儿他们肯定会找你,一找你就容易看见我,万一派给我个特别难的选题,我这个春节就太惨了……”
“没事没事,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不会那么惨的。”张大野摆摆手,动作看上去倒是挺潇洒,可是脸上却一副“憋坏”的表情。
看他这幅模样,唐颂不由得提高了警惕:“真的?真的不会惨?”
“所有事情都是相对地,”说着话,他还很得意地翘起来二郎腿,用手指着前面的各位,“你看他们,绝对比你惨得多。我跟你保证,你绝对不是最惨的。”
“……”
“你瞅瞅大家伙,谁不是一家老小。平时还不明显,一到过年,别说置办年货、打扫卫生了,就连陪着家里人出去串门、走亲戚都做不到。这一个一个的,就等着回家打架吧……”
唐颂这才抬起头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表情。
可不,每个人的情绪都不高,显然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长假充满了抵触情绪。
“大野老师,你还少说了一点,”唐颂把包打开,拿出了临出门时匆匆准备的“春节选题计划单”,“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长假也没歇成,钱也没赚着……”
“很对!这绝对是最关键的一点!”
“会不会,春节前,就有人要辞职啊?”
“不会!”大野老师一副特别笃定的样子,“咱们单位多鸡贼啊!年终奖都是春节以后两个月才会发。都坚持到现在了,肯定得等着拿了年终奖再走啊!”
所以说,这里就是“围城”。
每年都有大批的年轻人,因为上学时的“新闻理想”、因为记者“无冕之王”头衔的风光,打破了脑袋想要进来;可是,相对应地,每年也都有一批记者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因为没有办法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想尽了办法要从这座“围城”里跑出去。
“春节选题会”开始之后,唐颂才明白过来:坐在后面,真是吃了大亏啊!
除了跑口记者有些应时应景的行业新闻之外,其他人报选题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因为凭空想象实在是太难为人了,所以只能把去年春节期间的节目串联单调出来,从里面挑几条每年的“规定动作”,放在自己今年的春节选题里。
“规定动作”包括什么呢?
除夕: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除夕的坚守》,讲的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回家的人;
初一: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春节民俗》,讲的是初一为什么要吃饺子、拜年又有什么讲究;
初二: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特殊的姑爷节》,讲的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陪老婆回娘家的姑爷们;
初三: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春节聚会多 饮酒莫贪杯》,讲的是医院急症室里,因为春节聚会饮酒多了多少病人;
初四: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热门景点门前停车难》,讲的是瀚海市的一些大型公园或者景区停车位紧张,甚至因为游人乱停车造成道路拥堵的情况,最后的主旨当然是倡导大家都能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初五: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商家开张“破五” 不放鞭炮保护环境》,讲的是初五这天很多商铺都恢复营业,有不少商家不再迷信于以前的放鞭炮“破五”,而是改用电子鞭炮;
初六: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假期临近尾声 避免出现节后综合征》,讲的是大家都得收收心了,不然上班了会很不适应;
初七:一定会有一条新闻是《高速公路免费24点结束 合理规划时间保证顺利返程》,讲的是高速公路免费即将结束,收费站拥堵、车主排队的情况。
可问题是,坐在前排的人有优势啊,人家抢先就把好拍、好看的选题都报了一遍。这样一来,在后排就坐的人就很尴尬了。
果然不出所料,选题会开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后三排的记者们,回去重新找。
开完会,唐颂一边往家里走着,一边在犯愁。
虽然去年电视台给频道增加了实习生数量,可是因为当时《新闻第一线》正在推广“大编辑”思想,要培养大量的编辑人才,几乎把所有实习生都纳入了编辑岗。
因为唐颂是后来“压线”进来的,编辑岗的人员已经足够了,这才把她分到了记者岗。
也就是说,唐颂是去年唯一新入职的记者。
也就是说,唐颂连个同样因为编不出来选题、交不了差的同类也找不到。
想到这儿,她忍不住仰头大喊一声,造型很像是在唱《向天再借五百年》:
“老天爷,求你赐我一个选题吧!”
谁知话音刚落,电话就响了。
是大野老师。
“徒弟啊,选题来了!”
“真的啊!”唐颂顿时目瞪口呆,感觉今晚自己真是绝处逢生了,“谢谢老天爷!真是太灵验了!”
“怎么谢老天爷呢?不该谢我吗?”大野老师也觉得莫名其妙,“赶紧的,现在就去!”
“现在?不是给我春节选题吗?”
“什么春节选题啊?有个女孩因为得病,不想拖累家里人,离家走出了……家里人刚把她给找回来,你去医院看看情况……”
唐颂转过头就往电视台走。
没过一会儿,大野老师就来了新指示:
“给你调了摄像,李凯撒一会儿就到。”
“他?”唐颂犹豫了一下,“他不是得在家照顾他爸爸吗?要不还是调别人吧……”
“现在,他最需要的是钱。李凯撒自己一天能拍三四条片子。”
今晚的主人公叫赵小年,是个19岁的姑娘。
等他们见到她时,唐颂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个姑娘长得真白净啊!
也许是因为生病身体太虚弱,也许是人家本来皮肤就是这个颜色,反正人家姑娘一眼看上去就是特别白。
因为医院床位太紧张,赵小年今天晚上住院时只能暂时躺在走廊里的折叠床上。
看见唐颂和李凯撒的肩扛手提的架势,她就知道对方是记者了,于是轻轻点头打了个招呼,但是很快又闭起了眼睛。
“不住院不行了,孩子喘不上气来……”刚一说话,赵妈妈的眼泪就吧嗒吧嗒地往下掉,“都怪我们没本事,让孩子受罪了……”
唐颂压低了声音:“您先别着急,慢慢说,她是什么病?”
“淋巴……还不知道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要是恶性的,俺都不敢想……”赵妈妈情绪太激动,说不了几句话就得停下来哭一会儿。
看见这种情况,李凯撒给赵妈妈倒了一杯水,坐下来陪她拉了拉家常:
“听您口音是东北的呀?”
赵妈妈喝了口水,擦了擦眼泪:“嗯,俺和她爸爸都是东北的,来这儿已经20多年了……就是这口音一直改不过来,别人一听就知道俺们是东北人……”
“东北话好听呀,我也能整几句。我们家门口的东北菜馆特别好吃,有酸菜白肉,和猪肉炖粉条子!”李凯撒的东北话学得有模有样,一下子就把赵妈妈给逗乐了。
“回头去俺们家,俺给你们包酸菜馅儿的饺子吃!”
“那就等赵小年出院以后,咱们一块庆祝庆祝!”
听凯撒这么一说,赵妈妈好像也看到了希望:“等她出院了,俺给你们做一桌子菜!”
唐颂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表情虽然波澜不惊,可心里却热乎乎的——李凯撒果然是做记者的材料,没费工夫就能抓住采访对象的心理动态,三两句话就把对方的情绪安抚下来了。
“听说她前几天还离家出走了?”
“孩子太懂事了……”赵妈妈现在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上个月,孩子开始咳嗽,一晚上一晚上地睡不了觉,俺就带她来看病。一拍片子才知道……孩子的淋巴有毛病,肚子里都是瘤子……俺拿给你们看看……”
说着话,赵妈妈从折叠床边的袋子里掏出了几张“X光”片:
“孩子一听说要住院,当天晚上趁着俺们睡觉了,她自己就跑了……就给俺留了张纸条,说不想给俺们增加负担,还是把钱留给爸爸看病吧……”
“叔叔也生病了?”
“唉,俺老头前年就中风瘫痪了……”赵妈妈摇了摇头,脸上的一道道皱纹纹路格外清晰,“他这一倒下,就离不开人了。俺只能打点零工赚钱,小年连大专也不能去上了,高中一毕业就在面包店里打工了……她还有个弟弟在上高中……不怕你们笑话,现在俺家里的存款,就5000块钱……”
“以后的住院费是个问题……”
“哪交得上啊?”赵妈妈叹了口气,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孩子离家出走了两天,俺都急疯了,满世界找孩子……今天孩子终于接电话了,她也舍不得俺……把孩子接回家,俺就带她来看病了……医院说可以先住院输液,算是缓解一下,但是得让俺们赶紧想办法去,要不然后面的检查也做不了。刚才有个病人家属,给你们打了那个热线电话,说你们能给在电视上呼吁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