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天,《新闻第一线》的热线电话被打爆了。
原因就是唐颂他们拍的这条新闻。
晚上六点半刚过,唐颂就接到了孟欣然的电话:
“唐颂啊,‘孝心女孩’赵小年,是你拍的吗?”
“是……是啊……”唐颂磕巴了一下,心里开始突突打鼓,“是有人投诉我了吗?”
孟欣然是《新闻第一线》热线平台的负责人,负责统计、整理每天接到的热线内容,再上传到共享平台上,方便记者们查询新闻线索。
这个热线平台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接听观众打来的热线电话,另一个是记录对记者的投诉。
因为《新闻第一线》的拍摄,是以调查类新闻为主的,免不了会涉及这方或者那方的利益,所以记者被投诉也不新鲜。
“不是不是,”孟欣然被她突然的磕巴给逗乐了,赶紧解释,“是有人想给赵小年捐钱……”
“真的啊?”唐颂一下子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又马上坐下查了查当天播出的串联单,“我这条新闻才刚播啊,观众反应这么迅雷不及俺耳盗铃呢……”
“现在已经有30多个电话了,都是要给她捐钱的,你有她的账号吗?”
“现在倒是没有,不过我可以马上就找她妈妈要!”
这回,唐颂算是真的见识到了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这对母女已经为了钱的事儿,发愁了一个多月,赵小年已经走投无路到居然要离家出走。结果现在,新闻才播出去不到十分钟,就已经有这么多人打电话来想要帮她了。
还没等她接通赵小年妈妈的电话,手机屏幕上就抢先蹦出了大野老师的号码。
“徒弟啊,‘孝心女孩’的事,明天再去追一条!”
“明天?明天也不会有什么进展啊,怎么也不可能一晚上就给她凑齐了住院费吧?”
“唉!所以我就是说,你们上这个大学根本就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过来跟我实习呢……”虽然看不见脸,不过光听声音就知道,大野老师说这话时,必然是一脸的嫌弃。
“不上大学,电视台能要我吗?”
“也对!”大野老师清清嗓子,“刚才有人打电话要捐钱吗?”
“有啊有啊,有30多个呢,”一提起这个,唐颂就特别兴奋,“我正打算找赵小年她妈妈要账号呢……”
“别别别,要什么账号啊?”他的调门突然提高了八度,“你现在应该联系这些想捐钱的人,明天带着他们把钱交到那个女孩手上!你这个新闻不就有了吗?”
“可是,要是把账号给他们,赵小年今晚就能收到钱……”唐颂有点不情不愿。
虽然嘴上没说,可是她心里的潜台词却是:大野老师,有点太功利了吧。
“你这种心态,就叫一锤子买卖,”电话那头的张大野语气反而和缓了下来,“你告诉我,怎么才能形成‘关注’?播一天效果有限,播两天也差强人意,可是连续播一星期你试试?天天播,天天有人看,这才能形成影响力!如果有了影响力,她的住院费还用愁吗?”
这番话说得唐颂心服口服。
可不是吗?以《新闻第一线》的收视影响力,要是真能播一个星期,“孝心女孩”赵小年的故事肯定能在瀚海街知巷闻。
“大野老师,我错了,”唐颂心悦诚服,后悔刚才居然没想到大野老师还有这么正直善良的一面,“我这周不休息了,我一定得让她播一星期!”
“那得看你的真本事了。我可以跟主任申请,让你这个新闻做‘本周热点话题’。不过,前提是每天的内容都不能一样!你行不行啊?”
“有什么不行的?您就瞧好吧!”
唐颂嬉皮笑脸地立下了军令状,可是刚一挂电话,心里突然又犯起了嘀咕:“哎呦,每天都得不一样啊?我行不行啊?”
既然一时冲动夸下了海口,硬着头皮也得往下干。
她从孟欣然那里要来了有捐款意向的观众电话,挨个给人家打过去,谁知道效果却特别不好。
大多数人的反应都差不多——想捐钱,可是不想上电视。
瀚海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大家对于“上电视”这件事,诚惶诚恐。
平时走在大街上,一看见路边立着摄像机,“吃瓜群众”就会呼啦啦围上去,想看看人家到底在拍点什么。可是只要一把摄像机镜头转过来朝着自己,“吃瓜群众”立马就四散而逃了,而且嘴里还念念叨叨:
“可别拍我!可别拍我!别再把你的镜头崩了!”
所以,唐颂打了一圈电话下来,只约到了两个阿姨愿意明天跟她去拍摄。其余的人,唐颂也只能客客气气地把赵小年的银行卡号念给了对方。
“下班了吗?晚上一起吃饭去吧?”
刚刚把明天的拍摄落实好,唐颂就接到了元妙青的邀约。
唐颂一边敲着键盘,填好明天的拍摄计划单,一边歪着头,用肩膀和耳朵夹着手机:“好啊好啊!你最近怎么比我还忙?想叫你出来,约了好几个星期都约不出来……”
唐颂上班的电视台在瀚海市中心,和元妙青上班的望洋集团离得并不远。可是新人嘛,总是有特别多的事情要做。唐颂一般中午都赶不回来吃饭,元妙青晚上又要赶公司的班车回到南郊的职工宿舍,所以她们只能在周末团聚一下。就算唐颂周末不休息,两个人也会约个时间吃吃喝喝——每周一聚,雷打不动。只不过,最近几个礼拜,元妙青的周末突然变得非常忙。
“我错了啊,”元妙青咯咯笑着,笑得春风得意,“所以,今天我主动赔罪。你想吃什么,随便点!”
听到这个笑声,唐颂立马就警觉了起来:“之前突然消失,现在又突然现身,关键是,还笑得这么诡异……元妙青,你说吧,今晚这是个什么局?”
“哎呀,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对方声音中的喜悦之情,已经洋溢到快要从听筒里蹦出来了,“我……谈恋爱了……”
“你个死丫头!什么时候的事儿呀?嘴够紧的啊!”
“不是故意不想告诉你的,”元妙青赶紧解释,“你也知道我的,比较慢热……之前怕不稳定……就谁都没敢说……”
“看来现在是稳定了啊,”唐颂顺手关了电脑,“今晚是要把他带给我这个娘家人,把把关吗?”
“对呀,就是这个意思!不过呢,我觉得……就是他了!”
唐颂选了一个吃家常菜的地方,喝着店里的柠檬水,坐等男女主角出场。
不一会儿的功夫,元妙青就款款走了进来,一眼就看见了叼着水杯、四处乱看的唐颂,于是冲她使劲儿挥了挥手。
唐颂赶紧把水杯放到桌上,正打算也冲他们招手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却不由自主地僵住了。
男女主角站在一起,实在是太有违和感了。
元妙青不是那种“网红脸”姑娘。不过胜在气质出众、性情温和,加上齐腰的飘飘长发,确实也算得上是耐看的类型。
但是,她身边杵着的这位呢,明显不属于这一国。
唐颂目测了一下,对面这位身高也就1米70,猴瘦猴瘦,腮帮子深深地凹在脸上。整个人的形象,生动诠释了《成语词典》上的“尖嘴猴腮”那个词究竟是个什么样儿。
元妙青以前喜欢的男孩子——比如说“高地貌”学长,别管两个人成没成,至少人家看上去也是个堂堂男子汉。
可是,眼前这位,先不说长相如何,最关键的是——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好人呢?
唐颂察觉到,自己笑得这样僵硬,实在是有点不太礼貌。于是,迅速从桌上抓了一张纸巾,装作是要擦嘴巴,顺势用手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这才缓过了劲儿来。
“颂啊,这是王明顺,”还好,元妙青丝毫没有发现她脸上这一系列精彩的表情变化,又回头冲着王明顺介绍说,“这是我大学舍友,也是最好的闺蜜,唐颂。”
“哦哦哦,一直听小元提起你,说你是瀚大的才女,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才女?”唐颂眨巴着眼睛,“这说的是我吗?”
“当然了!小元说,你可是瀚海电视台的大记者啊!必须是才女啊!”
王明顺这一张嘴说话,唐颂倒有点惊讶了。
倒不是因为他说了几句场面话,而是看上去长相有些猥琐的王明顺,说起话来却是文质彬彬的。而且一听就是混进职场多年,语言得体,语调自然,显然也见过些世面。
唐颂当然不会跟头一次见面的王明顺说起,自己是“怎么压线考进的瀚大”,又是“怎么压线考进的瀚海电视台”。于是,只是礼貌地笑了笑,算是完成了彼此寒暄的这个既定流程。
说话的功夫,王明顺也没闲着。
很麻利地帮元秒青拉开了身边的椅子,等她脱了外套,又很熟练地把外套折好,搭在了椅子背儿上。
看到这一幕,唐颂居然有点不好意思:
“也许真是人不可貌相,我怎么就这么肤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