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朝堂舌战
顾无烟 2016-09-07 17:043,763

  这边柳如月送完喜帖之后,正在闹市里骑着马,突然脑中冒出一个想法,现在时候尚早,何不去京卫指挥使司里看看上官哥哥,心下立即决定,骑着马向京卫指挥使司骑去。

  柳如月到了目的地,下了马,却见京卫指挥使已经戒严,里面聚集了大量的京卫军,看阵势,起码有一千人左右,柳如月正奇怪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见上官羽全副武装的走了出来,她猜测上官哥哥一定又要去执行什么任务了,也不敢走上前去,就这么站在远处看着,一直到上官羽骑着马,领着军消失在前方的拐角处。

  刚刚上官羽也看见了柳如月,他朝着柳如月笑了笑,像是对她说让她放心,自己不会有事情的。柳如月也看到了上官羽冲着她一笑,心里顿时像吃了蜜般甜蜜,她知道上官哥哥一定不会有事的,因此很放心的上了马,朝司徒峰奔去。

  上官羽领着一队京卫军是为了出京去消灭一伙山贼,他今天一大早到司里就有人送来兵部的命令,说京城附近有一伙山贼很是猖狂,居然敢打劫运回京城的官银,朝廷得知此事之后很是愤怒,所以特命上官羽领着一队京卫军前去铲除这一伙山贼。上官羽手下的这些兵也练了好久,就差实战,因此他特意挑选了一些精英,随他一同前去。

  到了山贼所住山寨的山脚下,上官羽查看了一下地形,又问过了附近的居民,他笑着对部下说道:“这群山贼倒也聪明,将山寨建在了这山腰之中,你们看,这里山路陡峭,很难上山,若是官府出兵围剿,山贼只要居高临下,朝下面扔大石头就能将官兵砸死,果然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上官羽略一沉思,说道:“我们不能冒然上山,一旦被山寨发现那我们的处境就不妙了。这样吧,我们就在这山下安营扎寨,等天黑了再动手,料想这群山寨也逃不出我的手心。”于是吩咐部下扎营安寨,并派人守住上山的各个出入口,以防有人逃脱。

  等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上官羽又挑选了一百名京卫军,自己亲自带领,朝着山上进发,在他看来,收拾这些乌合之众,一百个人只多不少。二十名京卫军走在前面,上官羽领着剩下的人走在后面,山路本就崎岖不平,加上夜晚看不见就更加难走了,他们又不能举火把照明,怕被敌人发现,所以只能摸索着前进。

  向前走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上官羽已经感觉到山路越来越陡峭,看来他们离山脚已经有了一段距离了,他让队伍稍稍休息了片刻,正要下令接着向前进发,突然听见山上有一声沉闷的响声,待响声越来越近,上官羽大吃一惊,这是落石的滚动声,他大喊一声“小心!”,话音刚落,就听见几声惨叫,有几名京卫军被落石击中,摔下山去。

  上官羽一咬牙,说道:“弟兄们,如今我们进退不得,只能放手一搏了,给我上!”说着加速朝前走,剩下的京卫军也加快了脚步。

  山上不断有落石滚下来,不断有人被击中滚下山去,听着弟兄们的惨叫声,上官羽的内心一阵揪心,这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兵啊,他立即起了杀意,若是让我上官羽上了山,定要彻底斩杀你们这帮山贼!

  终于,上官羽已然清晰地看到了山上的人影,他目测了一下距离,对剩下的弟兄们喊道,“弟兄们,向山上掷枪!”说着自己从后背抽出一支长枪,用力朝上一掷,正中一个山贼的腹部,那山贼惨叫一声,倒了下去。上官羽的枪一脱手,后面紧接着就有几十支枪齐声飞过,山上的山贼被击中了不少,剩下的山贼吓得落荒而逃。

  上官羽加快了脚步,一跃而上,终于上来了!后面的京卫军也跟了上来,他点了一下人数,差不多就只剩一半了,他抽出腰间的刀,说道:“弟兄们,给我冲!”说着就大喊一声,朝着山贼的山寨冲去。那边一群山贼也手持兵器从山寨里冲了出来,两队交锋,立即杀红了眼,山贼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没有官兵那样训练有素,不一会儿,山贼便落了下风,开始四处逃窜,但上官羽一群人早就杀红了眼,追着山贼一路杀去,直至半夜才停止。

  等上官羽叫底下的人上山打扫战场的时候,上官羽才知道这次山贼基本上都被自己给杀绝了,他看了沾满鲜血的手,有些后悔自己太残忍了一点。但为了给死去的弟兄们报仇,他还是将那些山贼的尸体吊在树上,一把火烧了山寨才领兵离去。

  上官羽灭了这群山贼之后,领兵回了京城,然而就在他回京城的这一天,朝廷里却发生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原来河南大旱和南方洪涝的灾情接连传来,这些地方又有一些心怀不轨的贼人乘机而入,攻击官兵,声势虽然不大,但是也给朝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早朝之上,群臣因为意见不同,互相辩论,甚至于有些大臣激动了就开始说粗话,最后闹到要动手的地步。司徒峰看着朝堂之上乱成一团的大臣,站了出来,吼道:“够了!都给我住口!”司徒峰话音一落,闹事的群臣立即不作声,站立在那里。

  司徒峰对坐在龙椅上的小皇帝行了个礼,然后面向群臣说道:“朝堂之上,乃庄严圣地,喧哗闹事,成何体统!对于赈灾和平叛到底哪个更紧迫,诸位大臣可以向皇上一一陈述,只要意见中肯,皇上自然会采纳。”

  在朝堂上的各位大臣对司徒峰的话却不以为然,谁都知道现在的皇上根本就处理不了政事,现在政务大权都在辅政大臣的手里,朝廷的一切事物皆由辅政大臣商讨决定,因此只要辅政大臣提出了意见,他们这些小辟只要支持自己投靠的那一个辅政大臣的意见就行了,犯不着强出头。

  朝堂之上一片肃静,司徒峰见无人出来说话,于是说道:“既然诸位大臣都不肯说,那本相就先说了,启禀皇上,臣以为,河南旱灾和南方洪涝比往年更加严重,这也是导致叛乱兴起的主要原因,臣建议朝廷打开国库,派钦差大臣前往灾区赈灾。只要灾情得到了缓解,百姓不再饥饿,不再流离失所,天下自然会感激天子的圣德,叛乱也会不平而止。”

  司徒峰的话一说完,领侍卫内大臣长孙顺就走了出来,他说道:“启禀皇上,老臣有本启奏。刚才丞相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老臣以为,当今朝廷的首要事情是平叛,诸不知这些乱党妄想推翻朝廷,自立为王,对朝廷的威胁巨大。别看现在这些乱党还不成气候,一旦让他们发展壮大了,那朝廷以后想要平叛,就更加难了。所以老臣建议,朝廷下令各州县总兵全力平叛,为朝廷铲除后患。至于赈灾一事,就交给户部办理就行了,哪里还需要派什么钦差大臣。”说完看了司徒峰一眼,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司徒峰早就料到有人会和自己意见相左,他只是有些悲愤,为了自己的私欲,居然可以置百姓的死活而不顾,他又站出来说道:“民乃国之本,若是没有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国家又怎么能存在和强大呢?先帝在世时,常常告诫我们要以民为重,先帝更是放下九五之尊亲自到田地里和农民一起种地,为天下做了一个表率。如今河南大旱,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南方洪涝,许多百姓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难道我们这些吃着皇粮,拿着朝廷俸禄的父母官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受苦受难吗!”司徒峰情绪有些激动,这些话掷地有声,说完便无人出来辩驳了。

  这个时候,又有一人站了出来,司徒峰一看是内阁首辅张玉,这老家伙又要说什么,只见张玉恭恭敬敬向皇上行了个礼,说道:“皇上,老臣有奏,刚刚司徒大人和长孙大人说的都各有道理,都是替皇上分忧。先帝在世时,确实百般告诫我们要以百姓为重,这些话老臣时时记在心里,不敢忘记。然而先帝也曾说过,国家的稳定是第一位的,若是朝廷动荡不安,那百姓也不能安居乐业。因此,老臣建议,由司徒大人负责赈灾一事,户部协同办理;由长孙大人负责平乱一事,由兵部协同办理。不知圣意如何?”

  张玉的这个意见无可挑剔,既赞同了司徒峰赈灾,也没反对长孙顺平乱而且这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还给司徒峰和长孙顺下了一个套,若是司徒峰赈灾不力,那他在朝廷地位势必受到影响;同样的,长孙顺平乱不力,也会降低他在朝廷上的威望,到时候他就能坐享渔翁之利,自己又没费什么劲,何乐而不为。

  张玉的话一说完长孙顺就不干了,他知道张玉这个老狐狸在给他下套,连忙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老臣一片赤胆忠心,为朝廷效力自然万死不辞。但老臣年老体衰,又有多年的顽疾在身,老臣唯恐身体不济,辜负了皇恩,也怕耽误了平乱的大事。”

  张玉却不急,他缓缓说道:“长孙大人过谦了,古人有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前几日老臣还看见长孙大人在家中院子里舞刀弄棒,想必身体没什么大碍,长孙大人就像那战国廉颇,老当益壮,不减当年。”

  这些奉承的话若是放在平时,长孙顺倒还是很爱听,但是这个时候他就没那么喜欢听了,他知道张玉是在给自己挖坑,等着自己往里面跳,他心里想道:“张玉这个老家伙,想整我,门都没有!”张玉的话一说完,他就立即解释道:“首辅大人太抬举老臣了,老臣何德何能,敢和那廉颇相比,老臣只想为朝廷尽心尽力,办好实事,不负皇恩浩荡。如今老臣久不上阵,身子骨再也不如以前了。”

  别看这些人自称“老臣”,其实未必就很好,长孙顺不过四十几岁的年龄,但是已在朝廷多年,所以自称“老臣”,是因为他的资历老。张玉倒是满了五十岁,他称“老臣”倒是名符其实。

  眼看着这两个老家伙要没完没了的斗个不停,司徒峰都有些不耐烦了,他出来说道:“启禀皇上,依臣看,长孙大人既然身体有恙,就不必勉强他了。皇上可以另择一名大臣,替代长孙大人去平乱。”司徒峰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张玉的用心,原本几个辅政大臣互相牵制,谁也不能一手遮天,正好可以暂时稳固朝廷;若是他和长孙顺都离开了朝廷,那张玉势必会架空他和长孙顺,但时候就不妙了。因此,就算他去赈灾了,有长孙顺牵制着张玉,也比张玉一人独大的强。

继续阅读:第58章 随军出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盛世风华:魅颜倾天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