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炯炯有神2019-10-25 11:063,224

  康王靖王面面相觑,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安王哪儿来的那么多钱。

  难不成真的要倾家荡产?

  不可能吧?

  实际上,安王确实表现出了一副倾家荡产的架势,从皇宫回来后,就召集管事,让他把两个庄子一个商铺给卖了。

  在京城这地,说是寸土寸金都不为过,安王的铺子地段又好,传出消息要卖之后,立刻有人过来要买,本来这间铺子就值三万两,听说安王卖铺子是为了筹钱,为的边境的官兵之后,商人自动提了一万两,给了四万两。

  两个庄子也卖了二十万两,加一起就足足二十四万两。

  听着挺多,但离五十万两还差一半。

  没奈何,安王又把库房里收着的古董字画之类的拿出来卖,王府里像样的摆设也都搬了出去,云太妃和苏小小也各自支援,这才把许诺的五十万两凑齐。

  ——自然,这是明面上做给众人看的。实际上,有一座银矿在手,安王还真不差钱。

  安王当着朝臣的面,把五十万两的银票交到户部尚书手里,宋大人握着银票,感动的泪流满面,“王爷真是高义!臣替边关的将士们谢谢王爷了。”

  安王摆摆手,“为了边关百姓,为了朝廷稳定,本王出点力是应该的,当不得宋大人一声谢。只是本王能力有限,只能筹措到这些了。”

  宋大人连连道,“够了,够了,王爷一人之力就能捐出如此之多的银子,已经足够了!”

  虽然宋大人表现的有做戏的嫌弃,但当看到安王真的交出来五十万两银子后,朝臣们对安王无不赞不绝口。

  他们这些日子都关注着安王府的动静,安王府变卖东西自然没有逃过他们的耳目,现在百姓中间流传的全是安王的好话,甚至那些书生们还要联合上书,请求让安王登基为帝。理由也简单,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越是在国家危机的时刻,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

  现在谈国家危机有点早,但边境不安是明摆着的事实。这种情况下,几个王爷里面,唯有安王率先站出来捐钱,也唯有安王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倾其所有支援边境官兵,也唯有安王是真真切切的关心边境将士和百姓的安危,如此忠义高德仁善,不正是明君所必须的品质吗?这样的人不让他登基,难道要让那些汲汲营营,只顾着自己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人上位?

  相比起这些人对安王的夸赞,靖王康王差点气死。

  “不就是捐了五十万两白银吗?那些酸儒恨不得把他夸出一朵花儿来,直把他说的堪比尧舜,也不看看他那德性,他也配!是了,我说他怎么豁出去捐那么多钱呢,一定是他一早就算好了,故意这么做的。说不定还是他的人散布他的好话,推波助澜的提议让他登基,真是奸诈阴险!”

  靖王骂骂咧咧的,气的够呛。

  成王皱眉,很看不上靖王这动不动就摔杯子刷茶壶的暴躁性子,“不管是不是他布局,推波助澜做的,他捐了五十万两银子是事实。你既然没有这魄力,就不要咬着这点不放。现在咱们该想想接下来怎么办。”

  事到如今,康王也顾不上和成王的隔阂了,同样端坐在一旁,附和道,“对,当务之急,是得想想下一步怎么做。我已经让人去拦着那些书生上书了,但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民心现在站在老九那边,要是老九再做出几样邀买人心的举动,咱们也就不必和他争了,争不过。”

  靖王知道他们说的都是事实,只是心里始终压不下这口气,灌了一大杯茶压压火气,这才道,“不是说从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那找把柄吗,也别拖着了,就趁着这个机会下手吧!”

  原本还想着慢慢来,毕竟就如同兵部尚书说的,他任兵部尚书才一年,比他更早的是侍郎,而侍郎是靖王或康王的人。怕牵连了自己的人,所以他们才想着慢慢图谋,想个完全之策。但是现在么……牵连了自己人就牵连了自己人吧,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用一个主事或者侍郎的位置拉下来一个尚书,这买卖值得!

  **

  有了安王带头,短短五天,户部就收到了近一百万两的捐款,加上之前的钱,足够边疆这次打仗的开销了。

  手里有钱心不慌,户部尚书这几天走路都带风——这可是他任职一来头一件大事,他能完成的如此漂亮,也是业绩上极为有力的一笔。

  “老宋啊,你这几天小心一点,我总觉得那几位不安好心。”和户部尚书关系好的刑部尚书下了朝之后偷偷拉住宋大人道,眼睛往靖王那边撇撇,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宋大人顺着他的视线看了一眼,点头,“放心,我早防着他们呢。明天这笔钱就划出去了,只要今天不出纰漏就行。”

  看宋大人胸有成竹,刑部尚书不再多说,“你自己心里有准备就行。”

  所有人都以为靖王他们会动那笔银子的主意,事实上也是如此,只是动的方式不一样。

  寿亲王等人商量过后,决定让威远将军挂帅出征,赶赴边疆御敌。

  临行前,军饷和军械要当众交接,确保无误。

  户部拨了银子,这几天工部紧赶慢赶,连民间的铁匠都征用了,共打造了一万把崭新的长矛和五百副铠甲,兵部清点入库后,连同库里面完好的兵器铠甲,一起移交给了威远将军。

  兵部这边没有问题,接下来是户部。

  户部这边比较繁琐一些,因为有众人捐的银子,为保证户部的人没有贪污,交接的时候需要把这笔银子的账目说清楚,每个人捐了多少,一共收了多少,支出多少,逐一核对。

  一开始谁都没听出有什么问题来,但是最后一统计总收入,账目对不上了,差了三万两。捐款总共收了一百二十三万两,但是账目上记得总账是一百二十万两,而实际上,银子确实是少了三万两。

  少的这三万两哪儿去了?

  人们将怀疑的目光对准了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脸涨得通红,“不可能,本官看过的,就是一百二十万两,怎么会是一百二十三万两?!”猛地扭头看向左侍郎方辅,“账目是你记得,是不是你在账目上面动了手脚?!”

  方辅大声喊冤,“账目虽然是我记的,但是下官可是在大人你的眼皮子底下记得账,一笔一笔的你都看着呢,下官怎么在账目上面做手脚?!下官知道大人你早就看下官不顺眼了,但也不能这么给下官泼脏水!”

  “不是你记得,那账目怎么会出问题?”

  方辅梗着脖子寸步不让,“大人这话说的,账目写好后就由大人你保管,存放银子的库房钥匙也在大人你手里,为什么会出问题大人你不是更应该清楚吗?”

  康王开口道,“无论如何,银子是在宋大人你的手里出了问题,你难辞其咎,本王建议,先把宋大人抓起来,慢慢审问那三万两银子的下落。威远将军这里也别耽搁了,先把这些引起拉走,等那丢失的三万两银子追回来了,再送去边关。”

  安王有心替户部尚书说话,却知道说再多也是枉然。

  即便大家都知道户部尚书是被人陷害的又如何,康王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无论如何,户部是宋大人的地盘,这里出了事,宋大人都难辞其咎,最轻也有个监察不利的罪名,即使最后查明不是他贪墨了这三万两银子,户部尚书的位置他也坐不了了。

  因为户部尚书咬着户部左侍郎不放,而左侍郎确实也接触过账本,最后两人同时被刑部的人带走。

  目的达成,靖王康王隐晦的交换个得意的眼神,对接下来对付安王更加有信心。

  出了户部,安王的脸就阴沉下来,直到回了王府,都没有好转。

  苏小小正在药庐里调药,听说安王回来了,不高兴的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苏小小也没急着赶过去,而是把安王的贴身侍从耿峰叫过来,“出了什么事情,王爷怎么不高兴?”

  耿峰恭敬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对方出手又快又狠,甚至不惜牺牲左侍郎,也要把宋大人给拉下来,王爷大约是被他们给气到了,出了户部后就闷闷不乐的。”

  气到是不可能的,顶多是这件事让安王有了危机感。

  苏小小心里暗暗思忖,也没跟耿峰解释,挥挥手让耿峰下去,想了想,亲自下厨给安王炖了一盅人参养荣汤给安王端过去,“这些日子为了朝堂的事情劳心费力,我给你炖了盅汤,你趁热喝了。”

  安王端着碗,并不急着喝,“我想好了。”

  苏小小也不催他,在旁边陪他坐着说话,“嗯?”

  安王看着苏小小,“老四老五结盟早在我意料之中,我不能强行拆散他们,但却可以让他们自行对立……我决定,继续生病,病重到下不来床,快要死的地步,正好我快二十五岁了……”二十五岁是他的死劫,人人都知道。

继续阅读:第211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帝业凰途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