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章
炯炯有神2018-06-27 18:186,538

  猜出太后的计划,安王再和左相安排时就有了针对性。连续数日监视定国公府和梁王府的动静,果不其然发现他们和蜀国人勾结的蛛丝马迹。

  蜀国人行事也隐秘,伪装成穿街走巷的行商小贩在京城内四下活动,平日里传递信息的都是蹲聚在街边墙角的乞丐——这些乞丐并不是谁的人,给钱就办事,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安王和左相的手下压根就没往这些乞丐身上想过,故此,查了许多日子都没有查出来任何结果。

  看着下面人传来的消息,连安王也不得不赞叹一声蜀国人好大胆,好巧的心思,他们就不怕让乞丐传信的时候中间出现差错,导致消息泄露?

  不管怎么说,有了线索,再查下去就容易的多,不多日,连梁王和西郊大营的人勾结的事情都有了眉目,只是一时间还弄不清楚梁王和太后的具体计划。

  琼州马场那边也传来消息,蜀国人的动作越来越频繁,想要侵犯大明朝边境的目的几乎不加掩饰。琼州守将得了消息不敢耽搁,一边严加防备,一边派人八百里加急把琼州的消息送往京城。

  此时距离太后定下的安王成亲的日子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自从先帝病逝后,京城里难得有一件重大的喜事,这几日因着安王要成亲,安王府的管事大肆采买东西,京城里不少商家跟着受惠,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人们见了面,必然先念叨两句安王和安乐侯府小姐的婚事的事情。

  安王知道苏小小不是普通的闺阁小姐,有什么事情也从来不隐瞒她,故此,苏小小也知道朝中形势越发险峻,不过,这却丝毫不能影响她即将嫁给安王的好心情。

  见安王日渐忧心,苏小小反过来安慰安王,“不管太后打的什么主意,总不过是为了对付你和康王几位王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有应对她的办法的。你忘了我的本事?”一边说,一边冲安王眨眨眼,模样俏皮可爱,然后又故做怀疑的看着安王,“要不然,你就是不想娶我,所以才这样?”

  安王哭笑不得,无奈的把苏小小拥进怀里,“胡说,我怎么可能不想娶你。我只是怕太委屈了你。”说着叹息一声,“我原本是想把事情都处理清楚了,所有的威胁都剔除了,再迎娶你入府的——我不想让你陪我一起陷入危险之中。若是事情成了还好,若是事情败了……”依着太后和梁王斩尽杀绝的性子,若是他和康王几人失败了,不用想就知道下场会如何。只要想想苏小小有可能跟着他一起没命,他就心如刀割,后悔自己太过冲动,不该把苏小小一起拖下水。

  苏小小哪能不知道安王怎么想的,反手抱紧安王,道,“可见你是关心则乱了。便是没有你,梁王就能放过我们一家么?别忘了梁王之前打的什么主意。梁王这个人刻薄寡恩,暴虐残忍,气量狭小,睚眦必报。若真让他成了事,依着我大伯父得罪过他的事情,他也必然不会放过我们。所以,不是你连累我,而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一条船上了。要想让船不沉,只能齐心协力,一起将危险扼杀。我现在身份有许多不便之处,若是成了安王妃,行动倒是方便一些。便是太后把我关进庵堂里面,我还能照应一下梁王妃等人,关键时刻把她们一起从庵堂里面救出来,省的成了梁王等人的掣肘。”这是她早就想好了的。她武艺或许不行,但是从师父天机子那学来的一身用毒的本领却是出神入化,撂倒一队禁卫军跟玩似得。

  安王知道苏小小说的有道理,但许多事情却不是知道就能放下心的,低头轻吻苏小小的额头,殷切叮嘱,“不管何时,保全自身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为了谁,我都不希望你冒险。”

  苏小小点头,“那是自然,我这条小命来之不易,我还想好好陪你过以后的日子呢。”要是再死一次,她可不保证自己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安王以为她说的是人生而多艰,压根没往重生的方面想,抱着苏小小说会话,这才依依不舍的告辞。

  结果出门正碰上下衙回来的苏仲春,盯着未来老丈人那张漆黑如墨的脸,饶是安王锻炼的脸皮够厚,也忍不住心头讪讪,硬着头皮上前打招呼,“澈见过世叔。”

  苏仲春黑着脸哼一声,“王爷今天没有去衙门?”都是这臭小子的原因,害的小小匆忙出嫁。现在眼瞅着还有半个月就到了婚期,这臭小子竟然还敢上门缠着小小。这臭小子要不是有王爷的身份护着,他一定好好教训教训对方。

  安王讨好的笑笑,“婚期临近,衙门那边我已经打了招呼,暂时不用过去。”这也是身为王爷的特权。

  苏仲春忍不住敲打一句,“婚前新人双方不宜见面,还望王爷周知。”

  安王,“……”

  苏小小在后面看的发笑,忙上前笑道,“爹,您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见了自己的宝贝疙瘩,苏仲春瞬间脸色回暖,如同冰雪初融般,带着灿烂阳光的味道,“今天衙门里无事,爹爹就早早回来了。爹爹跟这……安王有话要谈,小小你先回去。”

  苏小小给安王一个“多加保重”的眼神,笑向苏仲春,“我去厨房做爹爹爱吃的糕点,一会给爹爹端过去。”

  苏仲春欣慰的一笑,看着苏小小离去的身影,再转头看向安王,脸色瞬间严肃,“王爷跟老夫到书房一叙。”

  安王讨好的笑跟着。

  等进了书房,分宾主落座,安王这才含笑问,“不知道世叔叫澈过来,有何吩咐?”

  苏仲春冷哼一声,“吩咐不敢当,不过有件事情告诉你一声,让你提前有个准备。”

  一看苏仲春的神情,安王知道是真的有事,脸色也跟着严肃起来,“世叔请说。”

  苏仲春沉着脸道,“我在衙门里听到消息,边关那边传来消息,蜀国那边兵力调动频繁,渐渐向边关逼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约莫一两个月内就要再起战事。边关那边一边做好布防,一边上书朝廷,请朝廷做好支援的准备,最好能派出一个能压得住阵脚的人过去,一来鼓励士兵,二来震慑敌军。”

  “蜀国以前是我大明朝的附庸国,自从独立出去后,虽然不像以前一样年年朝贡,却也安分守己,对我大明朝颇为忌惮。现在贸然出兵,怕是所图不小。你半个月后和小小成亲,加之你之前体弱多病,出征边关的事情多半不会落到你身上。但是太后和梁王行事越发狂悖不可推测,你之前几次三番坏了梁王的安王,他现在对你恨之入骨,怕只怕他到时候会寻机报复……梁王不足为惧,但是皇上在太后宫中抚养……”

  太后借用皇上的名义下旨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就是群臣都知道怎么回事,圣旨一下,人们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违背圣旨,否则就是以下犯上,抗旨不尊。皇上再小,那也是皇帝,不容臣子欺辱。

  有这么一个至尊无上的人在太后手里,太后一党就掌握了最大的主动权,除非小皇帝暴毙,否则谁都奈何不了太后和梁王。

  苏仲春说的这些安王都知道,甚至知道的比苏仲春还多。边关的事情早晚都会爆发出来,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面对苏仲春严肃中阴寒关切的眼神,安王心里还是很受用,微微一笑道,“蜀国的事情澈略有耳闻,世叔不必担心。如果澈估计没错的话,太后和梁王多半会将主意打在靖王身上,毕竟靖王岳家手握军权,靖王本人也骁勇善战,在几位王爷中,是最合适的带兵人选。”

  苏仲春点头,“你这话也有道理,只怕到时候靖王不肯带兵……也罢,大不了到时候老夫一力保举靖王,总之,不会让这件事落在你头上。”

  带兵出征,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才能还朝,具体如何,全看战事。蜀国这些年休养生息,国富民强,本就是做足了准备出兵,轻易不会退却,怕是这一战会是持久战。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到。

  但是现在朝中两派的纷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随时一个变故就有可能提前揭开结局。这种情况下离京,就等于退出皇位之争,靖王怎么可能会同意?不止靖王,任何一个王爷都不会同意,所以,到时候怕是朝廷上又是一场纷争。

  安王摇头,“世叔不可。若是世叔上书保举靖王带兵,才是如了太后等人的意。这件事我会和几位王爷商议,到时候我们一力保举梁王出征。”他们几个王爷,不管相互保举谁出征,都等于撕破同盟,虽然他们的同盟建立的利益的基础上,并不牢固,但也不是现在就能撕破脸的。所以,最好还是共同对敌,一致对付梁王,以破除梁王的诡计,虽然胜算并不大。

  苏仲春不是笨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安王的意思,恍然道,“是我糊涂了,确实该保举梁王。”成不成的,至少这是一个态度。

  事不宜迟,这件事情明天早朝时应该就会爆出来,安王也不多呆,起身告辞,“我这就去成王府。”

  苏仲春也不挽留,亲自把人送出门外。

  刚出门,安王就看到王府的下人过来传信,“成王爷派人过来请王爷到成王府叙事,说是有要事。”

  安王点头,“本王知道了。”

  成王等人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苏仲春能听的消息,成王等人也能知道。大约也是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所以才想几个王爷凑在一起商议。

  成王府里,靖王康王早就已经到了,见安王到来,几个王爷先向安王恭喜,“恭喜九弟下个月大喜,我们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九弟但凡有用得着的,到时候只管说一声。你的几个嫂嫂不在,管事们却可以借给你用。”

  安王一一道谢,然后诧异,“难不成我成亲的时候,太后还不允许几位嫂子出来?”

  靖王冷哼一声,神情厌恶道,“早之前我和你几位兄长就上书,想把你几个嫂子接出来打理你成亲时的用物,偏太后那老虔婆说你几位嫂子进了庵堂后,她的身体有所好转,若是贸然接出,沾染了红尘俗世,怕是会让之前的功夫前功尽弃。且你的亲事自有太妃娘娘打理,又有内务府帮衬,便是不用我们帮忙也不会有事。我们还要再说,太后干脆道,若是不放心,她可以指派几个人帮着你协理婚事,也可以派人来帮着我们协理王府内务……不要脸至此,便是我们有千万种说辞,也无济于事。”

  成王等人也是一脸无可奈何的愤怒。

  “偏太后是长辈,她蛮不讲理,人们顶多说她一句不慈,对她不过是名声有碍,不会造成任何实质上的伤害;若是咱们行差踏错一星半点,便是不不孝。便是咱们能拼着背上不孝的名声,太后手握玉玺,又有皇上在手,如果以此为由对我们加以申斥,甚至禁足,我们也只能受着……”这才是最让人憋屈的地方。

  安王长叹一声,心有戚戚道,“这也是我担忧的。你们也知道,这场婚事是太后强行提前,怕是我和小小头一天成亲,第二天宫中便会下来懿旨,把小小送去和几个嫂子作伴。”

  成王瞠目,“不会吧?毕竟你和弟妹才成亲,太后就不怕别人戳她的脊梁骨吗?”

  康王冷笑,“太后现在已经完全把脸皮扔在了地上,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她岂会在乎别人怎么说她。大不了,等成事之后,她把所有的污点揽在身上,然后躲在后宫不再露面,难道谁还会和一个苍老妇人计较?”

  一席话说的众人默不作声,大家都知道,太后就是这么打算的,把好名声留给梁王,恶名她来背。可惜梁王不争气,有这么强有力的后盾,还被人抓出一堆小辫子,也算是苍天有眼了。

  靖王双拳紧握,恨声道,“真想进宫砸死那老虔婆!”

  成王拍拍他的胳膊,摇头,“所幸朝臣中明辨事理的多,否则我们才是处处被动呢。”

  几个人心有戚戚一会,商量起正事。

  成王道,“边关传来的消息,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吧?”

  众人都有各自的势力,这点没什么好隐瞒的。几位王爷纷纷点头。

  成王脸色沉重,“我怕这是太后的一场阴谋,为的就是把我们几个指派出去。”蜀国跟梁王有勾结的事情,安王已经让人把消息委婉的透漏给了成王几人,几个人虽然没有明说此时,但都默契的知道对方清楚这件事。

  现在成王这么说,靖王等人也不故装糊涂,纷纷点头。

  康王道,“一场战事就想把我们全都指派出去,太后的算盘打的也太好了!难不成以为我们几个都是泥捏的?”

  安王微微蹙眉,“五哥说的有理。怕是太后打的主意是借此机会把我们中的一个指派出去……也很有可能是想借此事来分化我们。”

  众人一时沉默,连最不爱动脑子的靖王也明白安王此话的意思。私心谁都有,此事涉及到个人利益得失,在不能对抗太后梁王的情况下,他们几个王爷之间互相捅刀子完全可能。

  因利益结成的同盟眼瞅着岌岌可危。

  康王扫看众人一眼,最后视线落在安王头上,“小九既然如此说,想必已经有了对策?”

  安王苦笑,“也不算是对策,顶多算是拙计。”顿了一顿,继续道,“现在唯有我们齐心,在朝堂上一同保举梁王带兵,才有一丝胜算。”他们是可以保举,但最终决定权在皇上,也就是太后手里,要是太后一意孤行,拒不听朝臣的举荐,他们也不能强逼着太后改变主意——如果太后是空有名头的老太太还好,偏定国公一党的势力在朝堂上不容小觑,他们就是想逼迫太后也不可能。

  想到这,安王又补充道,“若是此举不行,咱们也不必惊慌,到时候无论太后指派谁带兵,只需要装病即可。”

  装病这件事情之前大家干过,轻车熟路。

  “而且,明天只会就此事商议,在边关战事未起之前,我们还有时间准备。”

  成王点头,“说的不错。关于太后谋害先帝的事情,我们已经有了些许眉目,现在就差最主要的证据。只要找到证据,太后就别想脱身。”不管太后什么身份,谋害皇帝就是诛九族的大罪,到时候不止太后,就是梁王也别想逃掉。

  康王拧眉,“但是当初给先帝看诊的几位太医已经被太后都杀了,连家眷也没留下一个,证据不好找啊。”当初先帝病情突然恶化,最后不治而亡,太后“伤心太过”之下,迁怒给皇上看病的御医,把那些御医抄家斩首。当时朝臣虽有微词,觉得罪不及家人,太后此举太过暴戾,但想着太后和先帝母子情深,伤心过度之下做出什么破格的举动也情有可原,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太后此举并不是什么伤心太过,而是光明正大的杀人灭口,湮灭证据。

  现在查知真相,成王几人悔的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当初就该救下一两个人来,也好过现在一抹黑。

  靖王硬气道,“不好找也要找。太后行事越来越不择手段,咱们再迂腐下去,就等着太后拆了咱们的骨头吧!”靖王和靖王妃伉俪情深,从靖王妃被太后强逼着关进庵堂后,靖王就对太后恨到极致,要不是还有一丝理智尚存,他早闯进宫把太后给杀了。

  几人又商议一会儿,各自告辞。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太后就边关传来的消息让群臣讨论,同时明确提出,必须要有一命王爷压阵,才能昭显朝廷的气度,也能给边关将士们提气。

  要是搁在先先帝时,这自然是一个积累功勋,抢夺军权的肥差。但现在,明显是一个无底深坑,谁沾谁倒霉。除了那些中立派之外,朝中人人避让。

  成王安王几派的人一致推举由梁王带兵。

  “梁王爷在众王爷中居长,正是该给诸位王爷做出表率之时。现在蜀国图谋不轨,依微臣之见,梁王爷出面震慑最为合适。”成王一派的大臣最先发声。

  “沈大人说的极是。梁王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又在封地历练过数年,由梁王率兵,比其余几位王爷妥当。微臣也推举梁王殿下带兵震慑蜀国。”靖王一派的人紧随其后。

  “不可。梁王殿下虽在封地数年,却是耽于农事,为民谋利。且我大明朝一向国泰民安,未曾有战事,故此,曾大人所说的带兵历练纯属臆测。更何况,先圣宗陛下在时,就说过梁王殿下不宜掌兵,故而,我认为此事还应推举旁人。靖王殿下向来勇武,我认为,靖王殿下带兵最为合适。”梁王一派的人义正言辞的道。

  提起圣宗皇帝,靖王一派的人瞬间哑口。

  先先帝在时,对梁王极为不喜,当时太后为了给梁王谋取助理,曾鼓动朝臣推举梁王接管西大营统领之职,被先先帝以“梁王暴虐浅薄”为由给挡了,太后也因此被先先帝禁足半年之久。

  当时此事无疑是对梁王和太后一党巨大的打击,但时过境迁,此事旧事重提,无疑是不让梁王带兵的一个绝佳的借口。

  康王一派的人冷笑道,“圣宗陛下虽然说梁王殿下不宜掌兵,却也说过梁王殿下不孝不慈,暴虐恣睢,难当大任。依着陈大人的意思,梁王殿下此事兵部侍郎兼禁军副统领的职位也不该担任咯?”既然那么听圣宗皇帝的话,那就赶紧把梁王打发回封地啊?现在扯什么大旗!

  “安大人说的极是。”安王的人出声附和,“微臣记得,当初圣宗陛下早早的让梁王殿下出京,为的是让梁王殿下安心治理好封地,不要再涉足朝政。此时梁王殿下已经离开封地两年,未知梁王殿下打算何时回去?”

  靖王一党的人瞬间反应过来,纷纷拿先先帝的话说事。当年先先帝厌弃梁王的话语太多了,要不是梁王是嫡子,又有定国公一派的人保着,怕是他连封地都不会有。

  这些人的每一句话都像一个大巴掌抽在梁王的脸上,气的梁王须发皆张,拳头紧握,要不是理智尚在,知道此时不能鲁莽,他早就上拳头打人了。

  太后坐在垂帘后面,脸色也十分难看,知道今天事情定夺不下来了,干脆道,“此事改日再议,退朝!”

继续阅读:174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帝业凰途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