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李啸云正面持剑冲过来,竟然还不自量力地挥舞手上的宝剑加以抵抗,心里说不出地忌恨着急,面色言不由衷的露出得意的笑容,若是就此将他一杖打死,顺应民心,更为千千万万的汉夏百姓铲除一害,可谓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作为资历颇丰的前辈高人来说,这些事与她时日无多的境况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她要在有生之年一雪前耻,唯一的救命稻草都寄托在李啸云身上的《洗髓经》上,只有它方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才能摆脱困惑折磨,甚至突破多年来武学的瓶颈,直达巅峰,甚至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也唯有这样才能死得瞑目,了无遗憾地离开人世,其他的什么都是天边的浮云。
姬无花没有让李啸云得偿所愿,甚至一招“劈天裂地”未等招数使老,竟然猛然止住真气灌注于手上龙头拐杖之上,尽收劲力,在众人眼里看似力沉招猛,其实只有自己方才明白此举的用心良苦,即使这样她已是病弱不堪的身体很是吃力不消,一个拼尽全力,手上的兵刃又是分量重达五六十斤,单凭兵器的重量挥舞起来已经是武林罕见,想要全力收住去势,中途撤招很是艰难,就像一盆倾尽泼出的水,想要尽数收回,单凭眼疾手快不能办到,更要把握恰到好处,更是难上加难,还要掩盖众人耳目,欲盖弥彰,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姬无花的负气好胜激发自身潜能,不令对手当着众人面前就此了却心愿,既已视他性命与其身上那部武学瑰宝为囊中之物,何须做出愚蠢可笑的行径,暂且留他多苟延残喘一时也相碍无妨。没想到这一使力、收力,需得做到滴水不漏,真比想象中做得艰难千倍万倍。而且身上久病痼疾,几乎什么奇效药石不能痊愈,一切希望都倾注于传闻中那部奇经宝典之上,怎能让其他人染指或是打什么企图,甚至物归原主,也不能容忍接受,所以她不惜冒着自残身亡的危险,陡然收招,做出令人从表面无从看出的破绽来。
龙姓老者与姬无花夹攻李啸云,全神贯注于稳扎稳打,自然看不出身旁姬无花的微妙变化,私藏祸心,还道她是一位坦荡仁怀的正人君子,决计不会容忍李啸云这样的败类,会全力以赴地将其制服。李啸云的举动更令他琢磨不透,竟然面对两大高手的夹击,不避锋芒,反而欺身过来,想拼个你死我活,都说一人拼命万夫莫当,暗自着急起姬无花的处境,大喝道:“姬老太,这小子真是胆大妄为,竟敢轻视你,可别手下留情!”此声一出就像给人一记当头棒喝,姬无花骇然不已,没想到作为一并进退的龙姓老者在旁不住提醒,恐怕会大损之间的交情,还会令自己在武林中的颜面、地位尽失,心里恼生忌恨,这个老头明说是相助一臂之力,其实还不是无时不刻在身边的眼线,心里的伎俩就要被识破,为了颜面着想,不得不恼羞成怒地劈将过去。
李啸云对眼前二人各怀异心自然一无所知,甚至毫不看在眼里,是姑息纵容也好,还是另有图谋也罢,面对两大高手的合力而击都肆无忌惮,可不愿与他们纠缠下去,被他们缠上就是无休无止的麻烦,亟需尽快想出对策,摆脱这群人的束缚,否则迟则生变,危及性命。不论姬无花是奋力一击,直取自己性命扬威立万,在李啸云的眼中都是不可能让其顺遂心愿的。既然胆敢不退反进,心里就决定要令众人大吃一惊。生死只系一线,但凭个人的灵活运用,李啸云欺身上前,可不是单单地拼命,在这群经验丰足的江湖人眼中无疑是自讨苦吃,自寻死路,但在李啸云心里却是另有打算,试想自己不搏一搏、试一试怎知道后果怎样?坐以待毙,束手受死本不是自己一贯作派,何况他年轻气盛,争强好胜、冷静孤傲,与其兄李吟风性格迥异,都说经历的不同,所感受更是大相径庭。李啸云为了报仇不惜误入歧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不择手段,何况他心愿未了,怎能就此被几名形迹不端之徒缠住,裹足不前呢?
群雄眼前兔起鹘落,没想李啸云这个小贼逆剑锋偏走,专找武功最为高强的姬无花攻去,无疑是在猛虎嘴里拔牙,可惜胜负也在起着微妙变化。姬无花这一迟疑,就此收力又怕身旁一并合击的龙姓老者识破不轨行径,欲罢不能,若是毫不留有余地全力发招,又怕失手真将李啸云活活打死,到时候到手的至宝又失之交臂,手上这一发力,再收力,又使力,只在霹雳弦惊之瞬,已令姬无花叫苦不迭,动作迟滞之余,稍有延误,更不能像往昔一样运力自如了,只怕有苦难言,自己竟以身受内伤,还不得就此全然身退,不由苦凄自嘲,完全就是作茧自缚。
姬无花还未重整气势,调息静气回来,李啸云的身影陡然在身前三尺之外,没想到这位心术不正的高手也是初次偶遇今日的遭遇,即使不死恐怕也会加重体内的伤势,要是再让李啸云从众人眼下逃走,真叫丢人现眼。一时大骇,强忍体内翻江倒海般的剧痛,猛力劈至向下,自恃这招威猛劲势不如起初,至少也叫李啸云根本难以尽数接下,甚至震至内伤,原本稳操胜券,就因转念之下心生贪念,导致最后两败俱伤,姬无花心里不住地讥诮诅骂,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一切且有上天定夺。
李啸云险中求生,机巧聪颖的他且会让对手轻易得手,要是说自己没有强人援助,单凭侥幸,活到现在,未免牵强狂妄:完颜宗弻现在全身心在筹备南下侵宋的军政大事,着手处理许多政务,无暇分心,根本对远在中土千里之遥的义子此时境况不得而知,即使能感同身受,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虽有不少好手暗中保护着李啸云,但不能随时待命,相救急难;就连贵为帝姬的赵瑗瑗对这位桀骜不驯、放浪形骸的俊朗少年心生爱慕,全心全意地扑在他身上,但李啸云总是对其忽冷忽热,令人大失所望,甚至让高贵孤傲的帝姬每每患得患失,李啸云不想赵瑗瑗得知自己此时身在何处,赵瑗瑗自然费尽心思地纠缠不清,无疑也是自寻烦恼。自打本相将自己从龙潭虎穴般的少林寺中救出来,李啸云身边再无可信的人,这一路上他拒绝了哈迷蚩一道回到女真族人的据地,只身独闯江湖,准备要依个人之力施加报复,让整个武林乃至大宋都不得安宁,这样才不至于被人小看,谁料前途艰险,荆棘密布,甚至布满了陷阱,还有打发不尽的对手与仇敌,这种渺茫的苦难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即使这样他也不曾轻言放弃,他要活着,艰难地活着,苦困地活着,甚至扭曲变形地活着,让人意想不到,多少人恨之入骨,也要好好的活下去,直到有足够向世人证明,有朝一日令看不起自己的天下人刮目相看,甚至是难以置信之时,才足够感到一丝慰藉,他的目的是要这个苦难、厄运、悲戚、不仁的世道数倍偿清对自己的亏欠。
“一苇渡江”直朝姬无花右肋下的要穴刺去,毫无迟滞,绝不拖泥带水,虽说剑法并非什么上乘精妙,甚至挫劣技穷,所会的剑招更是寥寥无几,在姬无花这类成名人物面前就如小巫见大巫,可这也是自己从少林寺耳熟能详,潜移默化而来,手中有了削铁如泥、价值连城的宝剑在手,便多了一份自保的利器,就像起到心理慰藉的作用的护身符一样,虽不足以克敌制胜,但也能让对手有所顾忌。如此近的距离出手,手法之快,纯熟无比,这招不知在李啸云心里演变回想了成千上万次,才有今日的成效,姬无花就算不手下留情也决计伤不到李啸云一丝毫发的,原因是她手中的拐杖长及九尺,着手沉重,挥舞起来本是大开大合,能迫使周身之外八尺乃至丈许外的敌手当场重伤,甚至震得骨碎筋裂而死,乃是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极致,武林中人都知道凭借手上兵刃的强横能致对手于身外乃是内力深厚,力大过人,但要是欺身相近,令其根本来不及自护救困,便是再长的兵器也成为花枪,再精妙高明的招式也会一无是处。
李啸云正是将自身与姬无花之间的优劣细细斟酌一番,方才作出这么胆大心细的决策,群雄眼里都以为是自己情知一死,全力拼命,即使是死也会为人所敬佩,便不明白自己的意图,正是发挥“一寸短,一寸险”的极致,何况手中又有绝世利器在手,任由三尺之间的距离,姬无花就是钢筋铁骨也会被刺伤,何况她根本来不及收手自护,兵器的笨重已然令她左支右绌,“一苇渡江”乃是达摩剑法的精纯所在,简单、直接、有效、迅捷无匹,猛烈狠辣,越是实用的剑法都是这样,没有过多的繁琐,没有绚丽夺目的花招,甚至没有一丝高雅、威严的气势,但只要能逼退对手,李啸云的目的便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