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钱在ASCAP和BMI真正起作用以前,流行音乐界最赚钱的是乐手和歌手,他们从表演和唱片中能得到很多收入,而作曲家只能从唱片销售额中分得极少的一块。;但自从ASCAP等版权组织成立以后,写歌的就成了唱片工业里最赚钱的行当。;早期的经纪人在谈判时最关心的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作者栏里,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金钱的真正来源。;不过,在摇滚乐盛行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本人就是属于某个乐队的音乐家,他们在签约给唱片公司时大都把版权也签了出去,实际上大多数好歌的版权以及相应的大部分收入都已经不属于音乐家本人了。;
一首好歌的版税收入有时是很惊人的。;举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有一首著名的《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的原作者是一对姐妹,她们把这首歌的版权卖给了“萨米出版公司”,后者于1938年将这首歌出版,并注册在ASCAP旗下。;后来“萨米出版公司”被桑斯塔格(Sengstack)家族兼并,这个家族从这首歌中每年都至少获得了100万美元的版税收入。;1988年,桑斯塔格家族以2800万美元的高价把这首歌剩下的22年版权卖给了华纳通讯公司,大发了一笔。;
在版权持有人看来,这样的高收入很正常,因为各种各样的商店和广播等商业机构从播放这首热门歌曲中获得了数倍于此的利润,版权持有人理应分一杯羹。;而美国国会则是版权机构最大的后台,当初就是国会首先通过法律,赋予ASCAP收取版税的权力。;在国会的人看来,金钱是保护创造力的最好的办法,而创造力则是一个国家活力的体现。;现在看来,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美国依照其完善的版权制度,不仅让作曲家们发了大财,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从事这个行当,而且还直接地促进了流行音乐整体的繁荣,使得流行音乐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但是,美国的版税征收制度中的大多数条款都是依照老式运作方式而制定的,现在正面临着来自作曲家方面的很大的挑战。;最近美国的作曲家协会正在通过法律手段挑战拥有大多数版权的唱片公司,他们指责唱片公司在计算作曲家版税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有关专家估计,这场艺术家与唱片公司的新一轮争斗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写美国唱片工业的运作方式,让我们拭目以待。;
电视广告与摇滚乐-一对欢喜冤家
1994年1月3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登出了一篇文章,痛心疾首地向读者宣布:民谣摇滚歌手鲍勃-迪伦创作的歌曲《时代变了》(TheTimesTheyAreA’changin’)被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买去做电视广告歌了。;要知道,这首30年前出版的歌曲曾经被认为是60年代反叛青年们的圣歌!该文作者最后慨叹道:时代终于变了,那个以反叛为标志的火红的60年代终于结束了。;
其实这首歌并不是第一首被卖给电视广告的摇滚歌曲,这方面的始作俑者得说是耐克公司,他们最先意识到摇滚乐在电视广告中的价值,早在1987年就买下了“披头士”乐队的《革命》作为运动鞋的广告歌。;可是,1994年正是充满反叛精神的“垃圾摇滚乐”方兴未艾的时刻,作为美国另类青年们的精神偶像,迪伦却在这节骨眼上把自己给“卖”了,歌迷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摇滚乐和电视广告?这是哪跟哪儿啊!
第二年,媒体又爆出一条新闻:著名摇滚乐队“滚石”把他们的歌曲《让我兴奋起来》(StartMeUp)作为视窗95的广告歌,以1400万美元的天价卖给了微软!而在此之前,这类交易的具体数额大都作为商业机密被严格保密的。;这个天文数字一经公布,普通歌迷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摇滚歌手要出卖自己了:谁能禁得住1400万美元的诱惑呢?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当微软推出视窗XP的时候,比尔-盖茨又选中了摇滚女歌手麦当娜演唱的《光芒万丈》(RayofLight),那笔交易的具体数字被严格保密,可据说盖茨为了赢得麦姐的芳心,开出了数倍于“滚石”乐队的价码。;
资本家可不是傻瓜,他们之所以出大价钱买摇滚歌曲,看中的就是摇滚歌曲那非比寻常的号召力。;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变,摇滚乐早已不是另类青年们手中的武器了,它已经变成了普通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一首好歌的出现有时比美女更能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更有一些优秀歌曲的歌词精妙而又富于感染力,如果能让消费者把这些歌曲和某件商品在形象上联系起来,无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可是,一首商业歌曲的使用费可不便宜,商家至少要付两笔费用:版权费和歌手费(俗称母带费),而后者往往会达到很高的数字,这就是为什么电视上出现的歌曲往往不是原唱,而是翻唱的原因,比如前面提到的那首《时代变了》就是这样。;不但如此,由于出卖歌曲会背上“出卖艺术”的黑锅,以至于许多歌手不愿意把歌曲卖给电视广告,所以在这类谈判中广告商往往处在不利的位置。;但在最近,广告商们发现唱片公司越来越好说话了,他们不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而且开出的价码也越来越低。;这一变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这还要从著名摇滚歌手斯汀(Sting)说起。;
2000年,斯汀出版了一张名为《新的一天》(BrandNewDay)的新专辑。;由于没有一首叫得响的单曲,专辑出版后销量一直不好,在公告牌专辑榜上排名70以后。;为了打开销路,唱片公司决定把专辑中的一首名叫《沙漠玫瑰》(DesertRose)的歌曲拍成MTV,按计划斯汀将会坐在一辆轿车里在沙漠中飞驰。;斯汀从十几种款式的轿车中选中了美洲豹的新款S系列。;当时,为了推广这款面向年轻人的新车,美洲豹正在电视上大做广告。;就在斯汀的MTV开机前,经纪人科普兰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美洲豹在广告里加上这首歌呢?这样既省了一笔制作费,又不用花钱去MTV台打榜了。;在征得了斯汀本人的同意后,科普兰跑去和美洲豹谈判,双方一拍即合。;3月20号,这则广告开始出现在美国的电视上。;一个星期之后,斯汀的这张新专辑就上升至排行榜的前20名,而美洲豹的这款S系列也最终成为该品牌70多年的历史上卖得最好的一款轿车。;
与其说是斯汀把自己的歌曲卖给了电视广告,还不如说是斯汀利用的电视广告宣传了自己的新歌。;歌手和商家的位置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斯汀并不是第一个靠广告打开知名度的歌手。;早在1997年,德国大众汽车的一则广告就让一支原本毫无知名度的德国乐队《三人行》(Trio)在美国火了一把。;当时唱片店里摆出的他们的精选集封面新贴了一个小标签,上面写了一行字:AsSeenOnTV(就像在电视中看到的)。;再后来,大众又在广告中播放了英国民歌手尼克-德雷克(NickDrake)的一首《粉红色的月亮》(PinkMoon)。;结果,很多人开始到处打听这首歌是谁唱的。;不久以后,这张同名专辑就卖出了100万张,它们都贴有那个具有魔力的小标签。;要知道,德雷克那时早已去世20多年了,生前他的唱片没有一张卖出过10万的数字。;
以上几个例子在当年都是特例,可最近一段时间,这股风潮愈演愈烈,美国的电视广告上热门歌曲一首接一首,简直成了MTV的翻版。;依靠电视广告打开知名度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电子顽童莫比(Moby)在2000年依靠一则珠宝广告把自己的唱片《播放》(Play)变成了大热门,尝到甜头的他在2002年又出版了一张同样风格的唱片《十八》,里面所有18首歌曲都被他卖给了不同的商家!还有一大批新兴乐队依靠电视广告提高了知名度,光是三菱汽车的广告就先后捧红了BarenakedLadies,DirtyVegas和Wiseguys等三支原本默默无闻的新乐队。;在此风潮的影响下,一批专门卖电视广告歌曲的网站也建立了起来。;在那些网站里你可以输入广告的名字进行检索,找到歌曲和乐队后可以试听,然后掏钱买下。;从此你再也不会到处问别人:那首好听的广告歌是谁唱的?
这个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首先,最近一段时间唱片业不景气,唱片公司花在宣传上的经费越来越少,广告就成了经济效益最高的一种宣传手段。;其次,现在的音乐媒体越来越控制在少数垄断资本家手中,他们根本不关心(或者没有时间去关心)那些新出现的乐队。;于是,电台播放的歌曲越来越单调,越来越保守。;当初斯汀的那首新歌就是因为合唱者是一个阿尔及利亚裔法国人ChebMami而被电台拒绝播放。;大牌歌手都这样,小乐队就更不用说了,于是这些新乐队就只好求助于电视广告。;最后,许多产品都开始面向新新人类,这些新新人类才不会去听广播呢!于是电视上到处可见一批批衣着新奇古怪的年轻人,他们一边听着某个你不知道的新乐队,一边享用着某个公司的新产品……那形象真是酷毙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原本被认为将会破坏音乐的艺术性的电视广告此时却成了推广新音乐的最佳途径。;
当然,也有一些乐手至今仍然拒绝将自己的音乐商业化,尼尔-扬和詹姆斯-泰勒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个。;他们宁可不去赚那钱,也不愿把自己的歌曲同某样产品联系在一起。;想想看,假如有一天你正在舞台上声嘶力竭地演唱某首歌曲,可台下的人却一下子想起了某个品牌的汉堡包,那该是多么尴尬的一幕啊!
可是,这样的乐手越来越少了,而且他们大都是已经成名的歌手。;新人们可不在乎歌迷们把他们的歌曲想成什么。;Smashmouth乐队的主唱说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我们做音乐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听到。;如果这必须借助电视广告的话,那就随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