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天下武艺无双的战士;他,曾是对爱人情深意切的丈夫;他,曾是对自己无比自信的将军。
这样的人,难道真的是如世人说的那样不堪么?
本书以吕布为主角,自然要谈谈关于吕布的一些见解。不过我声明,本人只是浅谈自己读史书的一些见解,毕竟真实历史过去的太久了,怎么都很难说的清了,而且谈吕布的人也多了,此次就当为博诸位一笑吧……
咱先来说说历史对他为人的一些评价吧。
记得好象不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不少人说吕布的品人不好。说的最多的可能就是弑父、反复无常以及唯利是图这几个代名词了,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做的不得全数的。
据说,吕布的父亲是吕良,是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去世的。
而丁原貌似只是吕布的上司,比较看重他的武勇,所以对他比较亲近。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是比较注重背景身份的,而吕布的父亲虽然也曾是边疆大吏,可毕竟后来被鲜卑人打败了,丢了官。因此,吕布基本上也就是布衣出身,不招人待见也是常理。
至于董卓,也同样只是吕布上司,虽然嘴上说把吕布当儿子,但也只是一种拉拢的手段而已。董卓对吕布刚开始还挺好的,但后来却不是打就是骂。《三国志》说是因为董卓脾气不好,常因为某些小事对吕布发脾气。
说到这里得插一句,吕布会投靠董卓有一个原因是,最开始的时候董卓表现还是比较正义的。后来也许是本性暴露出来了,做了某些恶事的时候吕布进行了劝阻,一而再再而三之后,董卓就开始讨厌吕布了。
所以说吕布弑父只是演义上说的,正史上只有一个董卓算是,这个他自己也承认了。但是董卓那是个祸国殃民的种,如果吕布不杀他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继续遭罪呢。而且董卓的那烂脾气注定是一个只能得意一时的人,吕布能及时选择离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弑父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因此吕布只能算是背主,但在那个乱世背主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不必纠结在这一点上。
至于反复无常,应该是他的性格问题,遇到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有点摇摆不定了,因为要生存嘛,不得不考虑清楚每一个决定的后果。
而唯利是图嘛,我想应该说的是他见谁势大就投靠谁这一点吧。其实,乱世嘛,能活下去挺不容易的,若换了现在的人去到那个时代,指不定能做出什么更离谱的事迹呢。再者,那时唯利是图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这一点也应该予以理解吧。
关于吕布的性格问题,本人感觉他应该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平常不大跟人有过多的交集,这点跟贾诩有点相像吧,所以才跟周边的人关系不怎么好。
他的脾气有时也不大好,但如果知道自己错了的话,也会有惭愧的自觉的。而且他为人自视甚高,对于龌龊的事情想必是不会去做的。不过资料上说他跟下属的女人有暧昧关系,这个具体原因是什么尚不能定论,但我想应该不是他主动的。(抢人老婆的事老曹可没少干,所以拿这个说事倒让人觉得没必要。)
至于吕布的个人武艺说的三国第一,本人不敢肯定,但应该属于顶尖的那种,非常厉害那是肯定的,只要是单挑,应该基本上都是赢的。
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不过主要应该是在骑兵方面,就像他说的,他统领骑兵,曹*统领步兵,则天下可定也。而曹*也是赞同的。
吕布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能力就是外交能力,虽然他跟别的势力交集不多,但每次进行外交他的言辞都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从他说服张扬能对李傕郭汜阳奉阴违、以及最后曹*能对他所说的大为动心就可以看出了。
陈寿评价吕布有勇无谋,其实是言过其词了。
对于阴谋诡计吕布大概是不大会用的,但他还是有一定宏观眼光的。他能弃丁原而投董卓,是因为董卓势大又占据着朝廷这把利剑;背董卓而听从王允的说辞,也是因为董卓已经成为天下人的公敌了;投靠袁绍后能识破袁绍要杀他的阴谋,并能全身而退;就算最后败给了曹*,却能凭借几句说辞就让曹*动心。
纵观其一生,能从布衣爬到一方诸侯的位置,已经很令人佩服了。若真是他有勇无谋的话,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吧?
而且他能得到陈宫、高顺、张辽等一干不错的文臣武将的相助,也说明他还是很有魅力的。
至于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其实倒也怪他自己,他这人的思维还是太单纯了,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又容易相信别人,这样的性格注定是不能在乱世生存下去的,因为他的能力比较让人忌惮。如果最后曹*没有多疑的性格,收了吕布的话,天下大势怕就没有后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了。
最后对于吕布的评价,本人以为:武勇有余但心思单纯,有进取的野心,却容易满足,更适合生存在抵御外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