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穿越了
四月歌2015-10-25 05:593,209

  一觉醒来,只听有人喊:“公子,起床了。”

  “?!”

  昨天说要穿越,难道真的穿越了?立秋一理思绪,脑子里无端多出许多东西: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刘表的幕僚。我成了王粲了?立秋惊骇地想,不是做梦吧,虽然和千子在网上谈得甚是投机,相逢恨晚。莫非真有前世?真的前世有一段感情纠葛?立秋发了一会愣,回过神来,且看这一世如何活法?连忙穿好衣服,却听书童王安道“少爷,今天郡主要请少爷过府赏花。早点洗漱,别误了行程。”还真有这么回事。立秋让王安取出一身新衣换好。梳洗打扮已毕,王安端来早点。前世立秋,虽然已近不惑,妻子却在老家,他一个人在城市打工,典型的孤家寡人,吃穿住行,都是自已解决。所以被端茶送水的伺候,还真有点不习惯。吃过早点,门口却早有郡主的丫环兰儿候着,于是骑上了王安备好的白马。立秋没乘过马,所以这一骑,硌得屁股生疼,心说怎么也没有公共汽车舒服,多明白呀!王安牵着马,丫环兰儿引路,一行三人,来到花园的角门,下了马,兰儿轻轻扣打门环,开门进了花园。眼下正是春暮,荷花初放,荷叶田田。小桥寂寂。蓠落疏疏,几人穿花渡柳,逶迤而行,来到了桂堂。早有丫环接了出来,最后是郡主。“王兄,这边请。”立秋一看,心里头打了一个激灵!真是她?这么像千子。记忆告诉他,这是千子郡主。连忙一拱手“郡主请。”立秋跟在后面,心中愈发惊骇。

  原来,王粲和郡主小时候认识,郡主的父亲,荆州牧刘表,与王粲系同乡,刘表又是王粲爷爷王畅的得意门生,现在刘表官做大了,成了一方之主,而王畅却不得志。故王粲前来投奔刘表,想刘表一定看在恩师的面子上,多多提点,便是情理之中的事。王粲出身于望族,又是名扬四海的才子,刘表打算将他招为东床快婿,才有过府赏花这一出。

  来到厅堂坐下,仆人现茶,茶罢搁盏。还是兰儿前来回话,(郡主已躲在屏风后面去了)。

  “郡主听闻公子有过目不望之才,特备一篇文字,相公请看。”立秋接过看时,是一首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立秋知道,这是刘桢的诗。合上诗绢,倒背如流。背完后得意地向屏风后望去,不想正好看见郡主那双如水的明眸,正从屏风后面望过来。说真的,王粲长得真不怎么样,这一见面,郡主大失所望;但一想到,对方是名扬四海的才子,人中的龙凤,这要成了自己的夫君,那是多荣光的事情。这样一想,刚才的不快,立即烟销云散了。刹那间,四目交汇,目光灼灼。面如桃花初绽,眉若柳叶迎风。剪水双瞳,春江澄水情不尽;髻鬟高耸,满头珠翠笑迎风。一刹那,竟让立秋有种恍如隔世的晕眩。连忙伸手扶住桌角,目光依旧,仿佛寻觅了生生世世,终得相见,不舍离去。

  这不会是梦吧,立秋抓起自己的手臂,轻轻地咬了一口,心一下子凉了,没有一点感觉。原来是梦,真不甘心呀,于是又抬起手臂,狠狠地咬了一口,只听“嗷”地一声惨叫。扭头看时,原来他咬的竟是书童王安的手指头。丫环兰儿笑得直打迭。

  立秋这才从懵懂中清醒过来。这时,如水的琴声从屏风后面漫过来。仿佛在花前月下,月色溶溶,流水淙淙。花季少女,对月憧憬。忽儿心情激荡,仿佛白帝城高,江陵水急,轻舟一叶,云山万重。一会儿,情丝缱绻,云想衣裳花想容,仿佛巫山逢神女,差似举袂约洛鸿,弦弦柱柱情不尽,莫不是,牛郎织女鹊桥情?

  立秋沉浸在无边的遐想里。琴声不知何时停了。书童王安拽了几次他的衣袖才回过神来。兰儿笑道:“王相公,小姐吩咐了:要你以池塘荷花为题,做一首诗。”立秋一听,考我诗才来着。于是略一思索,吟道:绿水芙蓉伴,春风和柳眠。

  翠裙人不知,歌起慕双鸳。

  写完,递给兰儿,兰儿转身交给郡主。“好诗。王兄……”这千子郡主被王仲宣的诗材所折服。“千妹!”这位,反应倒真快!“喂,喂,糊了糊了。”兰儿笑道,“相公既然有意,我家郡主也有心,何不趁此良晨美景,留下信物,缔结百年之好?”“兰儿!”郡主斥道。“小姐,这金钗,是送与相公的吧。”原来郡主早把金钗拨下,在手中摩挲,满脸晕红。丫环兰儿轻轻抽了出来,递给立秋,立秋也把家传的玉佩取出递给兰儿。立秋知道,这门亲事算是八字有一撇了。后世的相思,终在穿越后得偿,这种感觉真是新奇。

  转日托人上门求亲,做刘家的乘龙快婿。立秋想。

  立秋回到家中,很是疲惫,换上便装,吃罢晚饭,吩咐王安沏上茶水,独自捧着书简用功。正看得入神,却听门上人来回,有南阳诸葛亮来访。立秋大喜,别人不知道,穿越的他却知道诸葛亮,那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呀,未出隆中便定三分天下,高山仰止的存在呀!“快快有请。”立秋一连声吩咐。急忙换上礼服,前去迎接。

  此时的孔明,年方一十六岁,没有羽扇纶巾,风流儒雅的政治家风度。面孔消瘦,身体单薄,穿着也很一般。见立秋迎了出来,连连拱手寒喧,一副落魄书生的模样。立秋哪敢怠慢,连忙叫王安把上好的茶叶拿出来,用接见贵客才用的琥珀杯,亲自沏好茶,恭恭敬敬地递在孔明手里,看得出孔明很是感激。交谈中立秋知道,孔明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他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父亲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3岁时母亲病逝,8岁又死了父亲,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来荆州投奔刘表,安家于南阳郡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建安二年(197年),他的叔父诸葛玄病逝。孔明现年16岁,因为他一没有显赫地家世,二没有官府的举荐,人也没有什么名气,所以一直仕途困顿,默默无闻。当他听说王粲和刘表的关系后,特意前来托他引见。立秋一想那么大的一个诸葛亮,竟然求自己引见,那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后世提起来,也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呀!于是一口答应下来“诸葛贤弟,乃人中龙凤,愚兄一定尽力而为。”这样的高才,当然要向朝庭推荐。就让历史在这拐一个弯吧!诸葛亮也高兴,看得出来,这位王大人很看重自己,这对此时落魄,处处碰壁的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第二天,立秋去拜见刘表。因为他是王粲祖父的一个学生,而现在他又有心招立秋为婿,所以他在内书房接见了立秋。在一起谈论荆州的政治、经济、发展,很自然话题转到了人才的问题上。

  立秋知道,刘表对于属地的管理可说是励精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尽显一代能臣本色,当地各大家族都很拥护,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在天下大乱的东汉末年,算得是一块没有战争硝烟的乐土。各地的名流学士,青年才俊不远千里,前来投奔,老百姓也携妻带子,扶老携幼,纷纷归附。而刘表对他们都能加以安慰赈赡,学者们都能受到资助,得到保护。同是又开办官学,博求儒士。并令綦毋闿、宋忠等撰写五经章句,称之为后定。众人都说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

  立秋于是说“住在南阳的诸葛亮,很有才学,伯父既博求儒士,广揽贤才,此人不可遗露。”

  刘表鄙夷地说:“诸葛亮,就是那个娶丑妇成为别人笑柄的人吗?这样的废柴也会是人才?!”

  立秋据理力争说:“诸葛亮有管仲,乐毅的才能。”

  刘表却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的人也跟着用嘲弄的目光看着立秋。

  “仲宣,这事交给王博士去办吧”刘表挥了挥手,示意立秋不必多说了,立秋只好闭嘴了。立秋扭过身往外走时,还听到下人们的议论,“听说自比伏龙呢,我看伏蛇还差不多!”哈哈……

  心里没来由地涌上一股辛酸,那么大一个诸葛亮,不曾出山已定三分天下,才出世火烧新野,火烧博望,把曹*的追兵打得落花流水,第三把火,火烧赤壁奠定三分天下的大势。留下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美名,流传千古。何等器材!这样的人才,就在刘表的眼皮子低下,刘表却不能识而用之,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这真是对无志者的莫大讽刺。而诸葛亮最终建功立业,扶佐刘备三分天下,在历史上留下最光彩照人的一笔。历史的安排就是这样的富于戏剧性。

继续阅读:第2章:当阳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迷穿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