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当阳桥
四月歌2015-10-25 05:592,885

  历史上说刘表无四方之志。看来一点也不假。

  但是立秋仍不死心。让孔明去太学应试,让朝庭量材录用,也是一条出路。纷纷投奔的士人举子,不是这个名流的高足,就是那个世家大族的子弟。要不就是有功名在身的名扬四海的青年才俊,他们难道真有多高的学问?就算有,谁能盖过有经天纬地之材,定国安邦之略的孔明呢?!

  回到家中不久,孔明就急急来打听消息。看他一脸希望的样子,立秋委婉地告诉他“贤弟的事,我已跟主公说了,应该问题不大。”看他长出一口气的样子,立秋又说,“本朝的制度你也知道,向官府举荐是一方面,还要考试。”孔明道:“但听仁兄安排”。于是立秋让孔明回去等信。自己开始为他马不停蹄地奔走。两天后,一切就绪,让王安去通知诸葛明天去太学应试。忙完之后,立秋终于松了一口气,料想以孔明的绝世高才,博个一官半职应当不成问题。

  转瞬间,已和郡主相别有日,十分思念。但怎生找个由头去相见呢?封建年代男女授受不轻,不能随便相见的,还是先去托媒人提亲吧。心里忽然患失患得,担心遭到拒绝,颇为踌躇。眼下正是春天,虽然眼下天下大乱,刀兵四起,荆州却一片祥和景象。老百姓春种秋收,安居乐业。忽然想起当阳桥,这里离当阳桥不远,张飞在那喝退曹*百万兵,何不去看看是何样的桥,何样的水?于是吩咐王安去当阳游春,准备些水和食物,马上起程。

  当阳,东临汉水,西抵沮河,南至麦城,北靠荆山。四通八达,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立秋心中想着“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的雄壮场面,心中热血沸腾。但当它急匆匆寻觅而来,登上当阳桥时,发现眼前的景象与想象中的铁马金戈气吞万里的场面大相径庭:桥下水潺湲,远山绿沃若。

  田畴盈黍粟,孤鹜落澄波。

  一刹时,心中他忽然对刘表的养民自保的策略有了一种深深的理解。你看这遍地的庄稼,山上那成群的牛羊,山脚边劳碌的村民。那么和平安宁,你忍心让他们卷入战争的硝烟中,在战火中呻吟,在饥渴中奔命,在生死中挣扎。在残垣中哭泣吗?一将功成万骨枯。两军对垒,死的是谁的父亲,赫赫战功,杀得是哪个的良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想起作为疑兵的荆山,于是牵着马,一路赏玩,走进荆山。两边苍松翠柏,茂林修竹。间或流水淙淙,山花烂漫。偶尔一只白鹤惊起,盘旋往还,清唳不止。渫云寞寞,空翠湿衣。闻弦知雅意,览寺起归心。立秋忽然诗兴大发,令王安取出竹简,铺在草地上,他也跪在地上,待书童研好墨,挥笔写下一首诗:春游鹤闲飞翠帐,泉冽泻银绢。

  紫染白烟秀,红歌绿叶翩。

  春风挥醉手,夏绿媚幽峦。

  这里不久的将来,将杀伐不止,生灵涂炭……

  “呵呵……王兄,春游?夏绿媚幽峦?不敢苟同”一股幽香扑鼻,千子郡主突然从树后冒出来。

  立秋一下子有点晕,古代女子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古代女子不是三寸金莲吗?怎么完全对不上号呢?搜一下王粲的记忆,原来汉朝,对女子的要求还没那么严,尤其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女子也须学武防身。更不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原来,史上称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寸金莲,是在宋朝,程朱理学兴起后的事。

  “怎么打扰了王兄的诗兴吗?”

  “不,没有”,立秋心中所想,怎么也不能跟郡主解释吧,再说也解释不通呀。

  “春天就要走了,我在留恋也留不住,夏天毕竟要来,它已在向我招手……,媚,招手的意思。”立秋说“哦……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立夏……”立秋霍然想起,不由心虚道。但随即眼珠一转说道:“但在我心里,现在正是春天!”立秋说完站起来,一下子搂住千子郡主的柳腰,呢喃道:“郡主,想死我了。”虽然,他和郡主已私订终身。但他这话她会不会斥他轻薄?立秋纵然色胆包天,也是心中忐忑。“你现在才知道,春游也不说带上千子。恨死你了!拧死你!”千子郡主最初脸色窘得通红,但王仲宣毕竟是名闻四海的才子,对春闺少女有着不一般的杀伤力。所以很快,两个人便其乐融融了。

  山水景色美,悠然留连中。

  忘怀尘世事,飘然一放翁。

  哈哈……

  两人一会儿爬上高高的山岩,举目远眺,指点江山;一会站在山之一角,仰望瀑布飞湍,吟诗作赋;“仲宣,看这朵花多美呀,”并插在鬓边,临水顾盼弄姿;立秋不由看呆了。忽然头上被水打湿了,原来是千子弄水,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在山间回荡“仲宣,来呀,追我呀!”哈哈哈……

  当立秋从荆山兴尽而返,回到家中时,得到一个十分意外的消息:“诸葛落第了!”

  怎么会这样!立秋不敢相信。凭孔明的才华,竟然会落第,这也太打击人了吧!

  在汉朝太学考试的基本形式为“设科射策”。就是由教师把疑难问题分作甲乙两种,写在简策上,让学生选择解答。然后根据答题情况评定成绩,并授予相应的官职。孔明选的题目《你对当今时局的看法》孔明答:“当今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当今主上,坐拥数千里疆域,甲兵十余万,兵精将广,应广纳豪杰,以图天下。不然,则应择曹公而侍之,则可以建功立业,荫及子孙万世。”“答得不错呀”立秋说。孔明说“但宋博士却以‘空谈政治,不合时宜’八字作批”。

  曹*与刘表,实有凤鸭之别,这在后人看来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可在当时却未必,刘表号称“八俊”之一,又是汉家宗室。坐拥荆襄,声名极隆,而曹*则为“身世不明”阉竖“遗丑”,纵有雄才大略,但在名声上却远不及刘表。可叹!

  “后来呢?”立秋接着问,看来是他太想当然了。

  “接下来考的是诗,拟乐府旧题,做一首诗。”“这也没通过?”立秋问。

  “没有。宋博士以‘不符乐府格律’作批”

  “做诗应打破陈规,应勇于创新,曹公的诗就以通脱为特色。”立秋说。宋忠,一介白面书生,只知死读书,生于盛世,或混充高职,生于乱世,则不合时宜。立秋腹诽。

  看来,孔明落第原来是理所当然的事。

  正说话,外面有府吏传话,说主公要他去公堂回话。立秋连忙换好公服,跟着府吏来到公堂。心下惴惴不安,因为对人荐举不当,不仅被荐举的人不能用,就是举荐人也有罪。

  果然,立秋一上朝堂,就觉气氛不对,主公绷着脸,大臣们一个个站立两厢,个个满脸端庄严肃。

  “参见主公。”立秋赶紧跪在大堂上行礼。

  “王粲,你可知罪?”

  “微臣有下情回禀。”

  “讲”

  “青年诸葛,非无才,不合时宜尔。时政考题与韩中郎,刘别驾观点同,不为无才,宋大人忠于我主,故不取也。主公为巍巍大汉宗亲,想我主公何等声名、身价,岂是曹贼这等‘身世不明’的‘阉竖’、‘遗丑’所能比!望主公明查”。

  “主公,王大人说得对”。韩中郎,刘别驾也替立秋求情。

  “好,今日之事,要不是韩中郎,刘别驾求情,定然治你举荐不实之罪!”

  “谢主公。”

  “先不要谢我,你即对选拔人才有意见,说说你的看法”。

  立秋一扭脸,看到宋博士脸色发紫,知道他心中非常不服。主公的意思立秋明白,事是你惹出来的,你自己去解决吧。

  立秋说:“主公,自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太学教授,摄于朝庭严令,只重明经,法律。教学比较单一,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臣下以为‘分科教法’对人才的成长更为有利。”

继续阅读:第3章:水中救美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迷穿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