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夜晚,天气还有微寒,王天赐在悠悠醒来,只觉浑身酸软,竟似大病初愈一般,暗想莫不是和欧阳大哥多喝了几杯,以致如此?举目望去又见月朗星稀,竟置身于荒野之中,心中大奇。
忽听有人道:你就是欧阳公子?声音轻柔婉转却是个女子的声音。
王天赐循声望去只见远处凉亭之上一俏丽倩影背月而坐,相隔甚远兼夜色朦胧,无法辨认那女子的相貌。王天赐勉力站起来道:我不是。
良久那女子叹道:你又何必不承认?翠姨今日在客栈曾听你亲口说,翠姨办事从不会出差错的。王天赐心道原来她们本是要抓欧阳大哥,误将我抓来了,我与欧阳大哥一见如故,我且不点破,看她们有何图谋。当下只是暗运功力也不答话。
那女子道:你承认了么?王天赐仍不答话。
那女子又道:也罢,公子既不敢承认倒也无妨,公子只需回答小女子三个问题,便可离去。
王天赐暗想,难道这女子深夜将我抓到此处,只是为了求证几个问题么?便道:姑娘请问吧,在下但有所知,决不隐瞒。
那姑娘点头道:第一个问题,请问若要公子和一个未成谋面的女子结为夫妻,公子可愿意?
王天赐心道:这个问题欧阳大哥也曾问过我,真是奇怪。便答道:既然从未见面,日后若是不喜欢,岂不是徒增烦恼?
那女子道:既然未见过面又怎知不喜欢?
王天赐道:感情之事须得两情相悦才好,怎能像市井赌徒一般心存侥幸。
那女子点头叹道:公子所言有理,这必是公子的心里话了。又道:第二个问题,一个男子背弃婚约,让女方沦为笑柄,这男子做的可对否?
王天赐暗道怎么这些问题越问越奇怪?便道:当然不对。
那女子道:既然不对,是否该受些惩罚?
王天赐道:这也要分情况。
那女子奇道:请公子赐教。
王天赐道:若男女双方互无好感,结为夫妻之后岂不是彼此伤害更深?
那女子盈盈拜道:公子高论,令小女子折服,这第三个问题也不必问了,这里是解药,公子服下片刻可解,身后这条路行不远便可到客栈,江湖险恶,公子须得万事谨慎,莫再被抓了。说罢广袖一挥,将一物轻轻抛向王天赐。
王天赐伸手接下,只见是一个白色瓷瓶,便取出一粒解药服下。只觉入口冰凉,直沁五府,片刻之间困倦慵懒之意全消。遂向那姑娘拜道:多谢姑娘赐药。
那姑娘道:深夜请你来,倒是小女子扰了公子清梦。
王天赐笑道:月夜会佳人,本是在下的荣幸。片刻见那女子不答话,始觉自己所言唐突佳人。暗责自己轻浮,便向那姑娘请辞。
那女子道:未知公子有何打算?王天赐道:在下明日欲随朋友前去洛阳参加武林大会。见那女子起身望月沉吟不语,只留下侧倩影。王天赐等了片刻仍不见那姑娘答话,便俯身一揖,转身去了。
却说王天赐行至客栈门口,便见欧阳宇和小妍迎面而来,原来欧阳宇半夜口渴,起床招小二要壶茶喝,谁知回房间不见了王天赐的踪影。又闻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心道不好,必是歹人下毒抓走了天赐,忙呼小妍一起出来寻找。
三人到欧阳宇的房间点灯坐下,小妍趁着灯火将王天赐周身打量个遍,关切的道:哥哥你到那里去了,有没有受伤?欧阳宇也问道:何人抓了你?王天赐于是将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欧阳宇叹道:抓你这女子必是唐小姐。小妍奇道:你怎么知道?王天赐心中已明白几分道:这女子一直把小弟当作欧阳大哥,不知……
欧阳宇叹道:都是愚兄的错,害贤弟受过了,见二人不解,又道:这女子必定是唐家三小姐唐若兰,也就是……也就是愚兄未过门的妻子。
欧阳宇轻叹道:她本是蜀中唐家堡掌门唐傲的三女儿,唐门中人常使暗器毒药,屹立于蜀中数百年,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势力。我欧阳家先人欧阳无涯本是药王孙思邈传人,先人欧阳无涯尊药王为祖师,世代行医济世,我们两家一家专于毒药,一家专于医术,虽无过节,也谈不上交情。两年前,唐门掌门唐傲来金陵求见家父,只说他们家三小姐得了一种怪病,遍访名医无人能医,特来求救。我父亲医者之心远赴西蜀尽力施救,不几日唐小姐便康复了,唐夫人感恩,逢年过节总会送些礼物来,我父亲自然也有所回礼。如此一来,两家便有了往来。数月前,峨眉派掌门静空师太受唐家所托前来说媒,我父亲十分高兴,便答应了下来,此事我一开始便不同意,只是父亲大人已经答应唐门,便命人将我软禁起来。那日唐家送唐三小姐前来完婚,我便趁着迎亲的机会逃了出来。
小妍道:原来如此,你家世代行医,她家世代使毒,你父亲怎会应允?
欧阳宇道:小妍姑娘有所不知,毒术和医术仅一线之隔,唐家虽依靠毒术屹立武林,但并不以此为恶,这倒是无妨。
王天赐点头道:术无好坏,善恶只在使用的人。
欧阳宇道:不错。
小妍又道:峨眉掌门为媒,女方又是唐家小姐,欧阳大哥,你这逃婚可是大大扫了唐家颜面。
欧阳宇苦笑道: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且过一日是一日吧,只是以后遇见唐门中人不免要退避三舍了。说罢摇头苦笑。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只见天色已明,皆无睡意。便下楼用了些早饭,向掌柜的退房辞行。掌柜的却道,三位客官的房钱,一早就由昨晚的马大爷付过了。
王天赐奇道:马掌门走这么早?
掌柜的道:马大爷比各位客官早一个时辰就走了,那时天尚未明,小人也觉奇怪。三人心想,武林中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三不在意,便问明道路辞了掌柜,南下往开封方向去了。其时天下安定,国力强盛,三人拟定从安阳府南下,进入开封府,再由开封府西行,到汝州府,这洛阳便是汝州府衙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