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国军“报到”(一)
漉湖2015-10-25 05:533,202

  民国廿七年八月五日,在徐为民离开刘家潭之后的第7天,国军新编22师148团在团长潘调元的率领下进驻高泉山。

  潘调元此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阎锡山是校友。参加过蒋、阎、冯、李军阀混战的“中原大战”,官至阎系师长,战斗中施展出自己的指挥才华,崭露头角后,因蒋系中央军打败了其他军阀,连阎锡山都逃往大连,他便投入蒋系序列,受老蒋中央军嫡系排挤愤而卸甲归田。日寇入侵伊始,他坐不住了便上书南京国民政府请求让他再次带兵北上抗日,几次上书,老蒋都不待见他。国府迁都重庆后,他就跑到军事委员会去请命,最后老蒋被*得没有办法,骂了句“娘希匹”,把他丢到新编22师当了个团长,而潘调元也不介意官职的大小,孤身一人喜滋滋的就上任了。

  上任伊始,潘调元就对部下说,自己是来抗日打鬼子的,不想也不愿意掺和国民党内部纷争,誓死抗日的请进来,不是真心抗日的请出去。于是全团官兵在他的影响下,决心以死抗敌。原本他是请命上武汉前线参加大会战,无奈上司不同意,他只好尊命奉调湘北。

  武汉会战已历时近两月,战况于国军不是很有利。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陆续已投入了近100个师,日寇在前期也投入近20万人,来势汹汹,后续增援仍源源不断。双方在长江南北两岸,跨湖北、江西、安徽三省,长达400多平方公里的广阔战场上激烈厮杀。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也曾亲赴前线视察部队,进行督战,可想而知,这场战役于双方而言都极为重要:日寇妄图通过攻取武汉,击溃国民政府抗战主力部队,打击政府抗战之决心。因南京保卫战后,国民政府虽已迁都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实际上武汉已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而国民政府也意图通过组织武汉会战,更多地消耗日寇有生力量,迟滞日寇的进攻步伐,从而达到进一步制止日寇向中国纵深地域发动进攻的目的。

  战事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潘调元所部仍只能遵照上峰命令进行整训,于是,他不要命的训练属下将士,他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思想编入训练大纲,要求各营坚决贯彻执行,不得有丝毫懈怠,如有懈怠者,严厉处置,短短几个月时间,这支刚整编的队伍军容军貌焕然一新。在接到调令奔赴湘北战场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国军于武汉战事已呈不利之势,日寇的铁蹄很快就将越过长江南岸,国府已作出在湘与日再行鏖战的战略部署,他认为自己血战沙场的日子即将来到。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眼光,这年的10月24日,蒋介石无奈宣布放弃武汉,25日,武汉沦陷。武汉沦陷后没多久,日寇重整旗鼓,将战火继续燃烧,越过长江南岸,兵临湘北重镇岳州城,第一次将战火烧向三湘大地,激起三湘大地数百万军民同仇敌忾,前仆后继,也再一次证实中国人民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和勇气。但日寇因武汉会战的影响,凸显兵力不足的弱点,虽然兵临岳州城,实无力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于是敌我双方便在岳阳新墙河一带形成对峙局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直到1939年夏秋之际,再次发动攻势,四次长沙会战才拉开序幕,后文再述。

  潘调元带领麾下近两千将士,带着川中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来到湘北,进驻高泉山沿线,算是向湘北人民正式“报到”。他决心在这一块土地上像钉子一样钉牢,与日寇作决一死战。他的这种决心也感染了部下,俗话说“哀兵必胜”,事实最后也证明,像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所说,“我以我血荐轩辕”一样,潘调元成了第一个在四次长沙会战中牺牲的川军名将,也成了刘志刚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光辉形象激励着刘志刚不断前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高泉山东边洒向刘家潭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因为乡亲们发现一支精神抖数,喊着嘹亮口号的国军队伍,排着整齐的方队,正朝刘家潭方向开来。刘尊第连忙组织人手,把平日逢年过节使用的锣鼓搬出来,赶到大路边。当队伍到了村口近半里地时,锣鼓敲响,唢呐吹起,鞭炮连声,好不热闹……

  当一面上书“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22师第148团”的青天白日旗映入眼帘时,刘志刚只见打头的是一名个子并不高,满脸络腮胡的微壮军人,一身笔挺的上校军服,手戴白手套,军容仪整,整个队伍也精神抖擞,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支雄壮之师,威武之师。

  看见国军的长官已快步走来,刘尊第连忙越众而出,“潘长官及麾下国军精英莅临敝村,尊第未克远迎,还望恕罪。”昨日乡保已通知今日潘调元所部将入驻,故他能准确知悉。潘调元也不托大,取下手套,握住刘尊第双手,“刘先生客气,今我等入驻贵村,驱寇杀敌非一日之功,长久于此,叨扰之处尚请海涵。另也请刘先生转告众乡邻,凡我等将士,如有欺行霸市,凌辱乡民之行为者,万望告之,余绝不轻饶。”字字铿锵、落地有声。刘家潭的老少爷们欢呼,“国军万岁!”148团的将士也是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潘调元在全团将士及父老乡亲面前所说的话,深深地烙在刘志刚的心头,他真希望自己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享受乡亲们的热烈欢呼声和无比尊敬的目光,他觉得只有在这一刻才能体现出人生的价值。

  潘调元谢绝了当天中午刘尊第准备安排的丰盛午宴,说丰盛其实也就是鸡鸭鱼肉再加上村里自酿的谷酒。于第一时间召集团部直属连队及各营长官,对驻军安排进行了相应部署,部署完毕要求各营于次日即开始修筑防御工事。他将第一营安排在高泉山接湘北正前方,另外两营分别布于刘家潭和雷村方向,接应一营的防守,三个营呈品字方向列于高泉山周围,团部机关及直属警卫连、通讯连、迫击炮连和卫生队随他一起驻扎于刘家潭。为了方便他指挥和联络,刘尊第主动联系他让其将指挥部设在族学里面,潘调元也不推脱,把警卫人员撒开之后,只留一个班的警卫和团部机关驻扎在族学里,其他直属连队全部驻扎于村外,于是148团在入驻的第一天便完全按照战事需要,进入战斗角色。

  “尊第啊,看来是我当初想错哒,国军内里(方言,里面)也有英雄啊,看这潘团长,跟以前那些‘剿共清乡’的国军绝对不是一窑货(方言,一路货色)。”开贤爹顿了顿拐杖,接着说道,“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驻扎在我们这里,乡亲们有福咯。”

  “那是那是,只要潘长官的部队秋毫无犯,我们还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的,比方说军粮问题。按理,他们来此驻守,是不可能带多少军粮的,迟早要买粮,到时我们可以优惠提供撒。”润世爹也接着说道。

  几个族老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言语之间对潘调率队驻军于此还是充满希望的,刘尊第也没有办法提出进一步商榷的意见,总之,就是为了建立和谐的军民关系,刘家潭还是可以做出让步和牺牲的。这有点像今天的“双拥工作”,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很少见。很多历史小说、回忆录如何评价在抗战时期国军欺压百姓、腐败无能的情况,在这里似乎还好,也许抗战后期出现过上述情况吧,就不在这里啰嗦。

  “各位老人家,我看今天晚上,我们有必要再次请这个潘团长来与大家坐一坐,恰哈酒(方言,喝次酒),把之前我们与雷村商量的协防之事跟他沟通一下,他们是军人,从战事需要的角度想问题肯定要比我们周全。再说,我们也只是提出要协防,该哦是(方言,该怎么)协防,要听听他的意见,或者是由他安排,我们出人出力都好办,是吧?”刘尊第看了看几位老人“我冒得意见,一餐酒可以解决问题,何乐不为啊。”开贤爹朝另外两位老人看去。

  其他二位也点了点头,开贤爹说道:“那我们就一起克(方言,去),另外,尊第你派人通知下雷世平那个老家伙,让他来我们个里(方言,这里)恰酒,反正国军来了,我们迟早都要碰头商量个咋事(方言,这件事),今天请他一路过来,也显得对潘团长的尊重,是吧。”

  于是,这个跑腿的使命又落在刘志刚的头上。雷村雷世平老爷子也不因刘志刚是个细伢子,顾不上对自己是否尊重,就安排村里两个后生扎上轿子,把自己送到刘家潭。毕竟是上了年纪,到刘家潭时,歇息了好大一会才缓过来,开贤爹与几个老人上前握手招呼,大家唏嘘了一阵,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老,刘尊第在一旁也不好多说什么,光听他们扯谈(方言,说话),终于逮住空,把要去请潘调元来赴宴的意思跟世平爹说了一下,雷世平老爷子点了点头二话不说,就起身。众人直赴148团团部驻地——刘家潭村族学而来……

继续阅读:第8章 国军“报到”(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血战高泉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