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打造——美式现代化部队
羽灿2015-10-25 05:563,580

  「本章简介:很多新老中国兵对美国装备只听说没用过,在兰姆伽他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高精尖杀人武器。再高级的武器也要由人来使用,中国兵的聪明和过硬的天赋另美军教官折服。」

  说兰姆伽军营是个监狱一点都不为过,这里曾经在一战时期关押过2万名意大利战俘,属于实打实的英军战俘营监狱。想着当年英国人千里迢迢将战俘从欧洲战场转运到此,其目的不外乎是防止犯人逃跑,可谓用心良苦。如今在此设立培训营是联军总指挥乔大叔的建议。这样,一方面可以收编中国远征军孙将军撤向印度的38师和其他部队的残部。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重新整编,训练这支队伍。因为,印度还在盟军手里,援华武器既然不能从缅甸走滇缅公路进入中国。乔大叔建议部分武器装备干脆在兰姆伽直接配发给中国远征军并教中国军人使用武器,以及军事理论、战术技巧。尤其是这次从国内最新招募的学生兵,军事常识要从零教起。

  H连从汽车跳下来,由董连长指挥列队领取装备。田老杆和家孝他们负责协助,排队时就有人议论说这英国人美佬太客气了,发了一件衣服还嫌不够又发新装。除了大家身上穿得外,老外又给每个士兵配发了3套卡其布军服,其中2套中配的是短裤。最另士兵们感到激动的是皮鞋,每人的脚上都换成了英式半筒皮鞋,高级军官则领到了呢制军服和马靴。部队还配发了带有伪装网的MK-2型钢盔。

  田老杆一边在花名册上登机挑勾,一边感慨:“上次我们穿得是草鞋、打的是绑腿,现在是皮鞋,高袜……”

  有士兵急迫地试穿,发现尺码有些不适找老田商量:“能给换换吗?”

  老田帮着问,负责配发的中国老兵解释说“都一个尺码,没得换,回去自己想办法改改吧。”

  这边发完衣服,那边领取睡袋、饭盒、香皂、毛巾、医药包、针线包、铅笔、橡皮等生活用品。很多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发到后来,每人都扛着一个袋子塞得满满盈盈。

  供给部的老兵对军士长说:“先拿这些吧,其他的以后再发。”

  贵贵说“还有其他的?”

  老兵说:“个人物品还有,不过要等用的时候。比如说雨衣,枪套……等下雨、配枪的时候我们会送去。来,跟我去抬你们的公用物资……”

  家孝和军士长田老杆在领取公用物资时,那边董连长已经召集大家列队集合了。家孝听见连长大声喊:“弟兄们,师长来看大家了……”然后是哗哗哗的掌声。

  远远地听见那个被称为师长的人开始讲话:“你们现在还不算兵,等两个月后,我们再说话就是军队的规矩了。为什么?因为你们手里还没有武器。东西领了一堆,最关键的还没发。为什么?因为你们还不会使用。在这里你们要会用各种武器,包括我身后的坦克战车……”

  家孝一边干活,一边扯着脖子听那个师长讲话,哗哗哗的又是一片掌声。

  田老杆说:“要不你去听讲话,我们几个抬?”

  家孝不好意思地摆摆手,几人一起将一箱箱物资在后勤老兵的指挥下抬上卡车。家孝问:“这些是啥?运到哪去啊?”

  “你们的营地啊,我看看,是在……”说着话查询手里的表单“H连,H连在西沟……”

  “西沟?我们不在这里吗?”

  后勤老兵解释说“这里?这里是指挥部,培训营,供给处。以后你们就熟悉了。军事长,您怎么称呼?”

  “他叫田老杆。”

  老田摇下脑袋“大名田立军,人家是问大名……”

  后勤老兵将老田的名字记下,“好了,你签个字。以后有什么我就找你。”

  “中”

  师长的讲话不算长,而后全连又重新被撵上卡车。大家都莫名其妙地背着自己的宝贝蹬上车。这才又有人提了家孝问过的问题:“我们去哪?”

  田老杆解释说:“这里不是咱们营地,上车,西沟才是我们的家。”

  英军司机自然知道路线,一脚油开到距总指挥部十里远的“西沟”。原来这西沟离指挥部仓库十多里远。早有工兵在那里建了营地,英国工兵围着几间木房在空地上搭建好一大片油绿油绿的新军帐。虽然也是木栅栏铁丝网围墙大门,但仅是象征性的划出个领地而已。营房西面有条大沟,没有水,可能就是这西沟的地名由来。四周由英国士兵端着枪放哨,说是放哨,还是让大家更感觉是在被看押。

  兰姆伽第一天的训练是从清晨开始的,五点起床号叫醒所有人。大家列队,五名美国国教官背着手等候全连的到来。各个班排已经在第一晚民主选出临时负责人。所谓民主是美国人的意思,实际上到基层都是有经验的老兵带学生娃新兵,各班最后没有一个学生兵任职带班。

  新兵训练科目很多,军规、军纪、队列、体能、轻武器使用……很多老兵都了解这38师的师长是西点毕业回来的美式军人,很重视专业正规的部队训练。国内很多部队是按照老黄埔教学体系,有的地方军甚至干脆没有什么军训培养概念,只要教会新兵如何使枪,怎么打响就行。多数是拉去充人数,到战场上顶子弹送死。

  军规、军纪等政治科目是孙师长安排教导队的老兵来讲课,都是用美国人上课的空档。美国人安排的队列、体能课上也由中国老兵代课,偶尔美国人过来指点下,其主要原因是语言不通。学生兵里有英语基础的不少,但水平很低,多数也就是能认识26个字母。上边不得不抽出时间委派老师给大家补习英语。随着从国内开来的部队增加,培训翻译显得越来越紧缺。

  H连进度算是准时,两个月后,全连都能按照要求,背诵军纪、踢出正步、走成阵列、并识别各类轻武器型号以及枪械常识。

  期间军需处派来卡车,送来部队各种武器。美国教官要求所有士兵都要会使用各种武器掌握各种武器性能。这里的武器没有“汉阳造”或“三八大盖”,而是春田兵工厂生产的M1式加兰德。「春田兵工厂可不是日本兵工厂,它全称:加兰德在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因此也有将M1步枪叫春田步枪或加兰德M1。」

  狗娃抱着刚刚发到手的油亮新枪爱不释手。

  家孝说:“车里还有冲锋枪呢!”

  狗娃看也不看,从枪套里翻出拆卸工具,试着摆弄。美军教官巡视路过,看见了连忙阻止。“NO!NO!NO!”

  狗娃没听懂,手上麻利地将步枪拆开,拉出枪簧。

  美军教官哇啦哇啦地喊着英语,狗娃向他憨笑着“啥?我不明白?”

  教官急了,回身找翻译,看见远处家孝正抬着子弹走远。就起身追过去,他知道家孝多少能听懂些,意思是让他回来告诫狗娃,这枪没他的指导是不能随便拆的。

  等教官拉着家孝回来时,狗娃已经将枪重新装好。教官一把抓过步枪,仔细查看。

  家孝对狗娃说:“教官说了,这枪不能拆。你拆完会安装不回来的。”

  狗娃笑笑:“我都装回来了,还把准心矫正了一下。”

  家孝翻译过去,教官撇撇嘴问“你以前用什么枪?”

  狗娃说“我用过日本人的枪,只能压五发子弹,打一枪还得拉一次枪栓。还是这家伙好,上课的时候你不是说这钢枪能压8发子弹吗?一会我试试……”

  老外带着部队在营区外拉出警戒线作为靶场。十多箱7.62毫米子弹已经摆好,对面立着六个带环纸靶。教官让狗娃先来试枪,狗娃压了一弹夹子弹,然后趴在地上瞄了瞄,“砰”!

  对面报靶——零环。

  大家呵呵地笑了,教官也笑了,他让家孝翻译说:“没关系再打第二枪。”

  狗娃本能地想拉枪栓,才发觉这不是他以前使用过的枪。于是瞄准……瞄了半天也没扣动扳机。家孝催促“教官让你打第二枪。”

  狗娃这才打了第二枪。报靶结果——八环。

  教官说:“不错上靶了!”

  狗娃趴在地上说:“枪里还有六发子弹,我能打完它们吗?”

  教官耸耸肩,“无所谓,打吧!”受训士兵都看热闹说:“美国人有得是子弹,只当过年放炮仗,听听响”

  狗娃趴在地上瞄了瞄,然后砰!砰!砰!地连续射击朝对面每个靶子打上一枪。最后一枪,弹壳与弹夹一起“铛”的一声弹出。狗娃笑呵呵地起身说:“真不错!这快抢打起来就是过瘾!”

  教官笑着鼓励道“能把子弹都打出去也算是合格。”

  对面报靶——“六枪,六靶共60环。八发子弹共68环”

  教官听罢笑容凝在脸上,让报靶的英国哨兵重新核查。英国兵跑了一圈答复“长官,我们要换靶子吗?这里都是满环!”

  在实弹射击结束后,美国教官在教学意见上将狗娃评为优秀射手。建议安排进狙击组。其原因有二,第一狗娃步枪射击技术可谓神枪手,但部队配给的M1数量有限,多数步兵配发的是当时最先进的“汤姆式”冲锋枪。其二,在后来的冲锋枪打靶中,狗娃成绩平平。

  通过实际射击考核不少人后来被分配到轻机枪组、重机枪组甚至火焰喷射器组。但任何一个士兵在战场上都能使用来自美国的任何武器。包括:迫击炮,榴弹炮、战防炮。中国人有句俗语:艺不压身!意思是多学无害,至于最后负责什么同样要靠考核和教官推荐。

  远征新军里流传这样的说法,使用“汤姆式”冲锋枪的人其危险指数最高。因为,他们要冲锋在最前面。其次是步枪和狙击手。由于射程远于冲锋枪,他们多数躲在后面。相对再安全的兵种是炮兵,基本上是在后面做火力支援。还有一种传说最安全的是战车组,驾驶M4谢尔曼躲在铁壳里爱谁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玉虎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