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很快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五月份,朔北和平原两郡又涌进了大量流民,除了大楚的一少部分外,大部分都是大周卢龙郡附近几个郡府的。
虽然马上就要面临收获,但是看着头上压下来的一大堆苛捐杂税,很多大周的农民都开始弃地携家逃往平原和朔北两地。最初,地方官府并没有注意此事。毕竟流入平原郡的农民只是少数,大部分都是境内的流民,对于这些随时可能发动暴乱的定时炸弹,地方官员们自然像欢送瘟疫一般欢送他们离去。
但很快,他们就发觉到了不对,不少农民在听到平原郡的土地优惠政策后,立刻放弃地里将熟的庄稼,逃往平原郡,等到官府发现准备拦截的时候,附近几郡的农民已经逃亡了近三分之一。
这些劳动力的涌入,使平原郡的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高,郡内几府的荒地几乎全部被这些农民(流民)开垦完毕,而工商业和郡府内的一些公共事业发展也有了充足的人手。
西北投资兴业银行再次充当了平原郡农业开发的支持者,近二千万金币的小额农业开发贷款被放贷出去,使那些农民能够购买充足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安心做好荒地开垦工作。
朔北郡的农业复兴法案也被推广到了平原郡,这更加鼓舞了那些农民开垦荒地的积极性。
而且今年的天公也很作美,朔北、平原两郡风调雨顺,农作物都获得了丰收,几乎所有的人都眉开眼笑。农户家家户户的屋里都堆满了收获的粮食,农民们也在盘算留下多少供一家人食用和明年的种子,剩余的可以卖得多少钱,又可以还多少贷款。
随着大量劳动力的涌入和全郡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的商人开始涌入平原郡各府投资兴业置产。不断有新的工场作坊、商铺在各府境内开张,整个平原郡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柴阳府的万亩药田基地工程已经开始启动,江南的和顺堂和甘洛的天和堂两家大型制药工场已经分别决定投资三百万金币作为开发基金,并在柴阳府官府的协调下,双方各投资二百万金币建立一家大型制药工场,规模在全大陆都是前所未有。
柴阳府的清流县、双堆县等地的药农们还自发成立了药材生产销售加工合作社,彻底摆脱了以前药价被药商们控制、药材丰收药农减收的不利局面。这一新的农业组织形式的出现很快引起了李青云的关注,并随之把它推广到了各个农业生产领域。
夏绥府的葡萄种植也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一个又一个大型葡萄种植园在府内接连出现,平均每个葡萄园占地都在千亩以上,除了本地商人之外,还有不少来自朔北、甘洛、江南的商人。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了六家果脯工场、两家饮料工场和三家酿酒工场建成。
棉花种植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林文志专门规划了五万亩土地用于发展植棉,来自罗巴大陆的一名商人也已经同意在这里投资一家大型棉纺工场,已经开始兴建场房,预计九月份就可以建成投产。
连山府和沙洲府的旅游业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随着道路工程的竣工以及宣传工作的不断开展,连沙旅游风光带的名声已经响遍了整个中西北地区,各地富商豪绅们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游玩。有很多人来了之后,甚至就在两府府城购房置业,定居在了这里,这也带动了两府房地产业和商业的发展,让孔令达和汤成军欣喜若狂。
事实上,这些嗅觉敏锐的商人们也感觉到了整个大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那么躲到西北李青云这个军事强人的地盘内无疑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平原府的信用合作社也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吸纳了近千名社员的资金后,合作社的基金接近了一千万金币,虽然与西北投资银行和靳陵钱庄的规模不能相比,但对于扶持府内那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已经可以起到很明显的作用了。
在平原信用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仓储物流中心已经开始动工兴建,建成之后,可以辐射到整个西北地区。
朔北和平原诸府也纷纷派人前来平原府考察取经,希望在自己府内也能建立这样一个金融组织。
这引起了刘长清等西北投资银行和靳陵钱庄的股东们的极大忧虑,如果各府全部建立这些信用合作社的话,无疑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共同推举刘长清去游说李青云,希望他能够阻止这些合作社的迅速推广。当然这也遭到了李青云的明确拒绝,让刘长清对此十分不满。
军队的训练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支新军和骑兵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不是缺少战争的历练和铁血的磨砺,他们几乎已经不逊色于几支老部队了。
杨云峰和张世杰分别担任了这两支新军的军长,两只骑兵队的万骑长则分别由延狁人基博和沙洲府原守备沙千里担任。沙千里和史通本来就是至交,在史通归降李青云之后,他也在史通的劝说下,重新出山,负责两支万骑队的训练任务。基博是延狁人族长卡隆的侄子,从北狄草原迁到南方以后,延狁人就一直生活在北狄交给朔北的攀山铁矿附近的草原上,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李青云除了划定一块牧场给他们外,也在平原郡内给他们划了不少耕地,教会他们种地,并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使他们对李青云感激万分。卡隆便主动提出要选出族中的青壮加入朔北的骑兵队,为李青云效命。
对此,李青云自然不会拒绝,他分别从延狁和赤都人中选了七千多名青壮,又从其他部族和平原郡原有骑兵中选了六千多人,混编成两支万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