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很喜欢戟这种武器,给大家介绍一下也许大家也会很感兴趣!我超爱冷兵器!呵呵……谢谢大家支持《孤魂银狼》NO1方天画戟
此戟乃三国时期第一猛将温侯吕布的掌中宝戟。凭借手中画戟,坐下赤兔,无人可敌。
NO2
画杆描金戟
托塔天王李靖的掌中宝戟,仗手中神戟助姜太公东进五关,最终成就了兴周八百年的业绩。
NO3
恶来铁戟
三国时期的猛将典韦手中的短戟。手提一双八十斤的铁戟,轮动如飞,人莫敢近,被称之为军中“恶来”
NO4
天龙破城戟
西楚霸王项羽所持,长一仗二尺三寸,为天降陨石所制,重一百二十九斤
NO5
银剪戟
薛仁贵的掌中宝戟。掌中银剪戟,东征西讨,冲锋陷阵,大败盖苏文,三箭定天山,敌军闻之丧胆。
NO6
画龙擎天戟
春秋第一武将,南宫长万所有,南宫长万有一绝技,能掷戟于空中,高数丈,以手接之,百不失一NO7
月牙戟
三国武将甘宁所持,曾用此戟也凌统对垒,用于对战张辽。
NO8
天命战戟
中唐名将郭子仪所有,得无尘指点七十二路戟法,所相无敌
NO9
雷火震天戟
西晋成都王所有,逢夜戟锋有火如悬烛
NO10
虎威亮银戟
五代李克用所持,帝王之戟
还有很多持戟名将,例如春秋秦国第一武将褒蛮子,三国太史慈等等但是找不到戟的名字
钩镰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战兵器。又称“麻扎刀”,就是将镰刀用麻绳绑扎在长枪上。用于步兵战斗,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兵器。其形制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专门用于对付敌人骑兵。当骑兵突入阵中,阵中士兵可使用钩镰枪,迫使敌骑不得在己方阵中乱窜。因为钩镰枪可以在地上横割马腿,从而迫使敌军落马,创造战机。
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
钩鎌枪的枪头和普通长枪一样,以刺为主来杀伤敌人,倒向手柄的倒钩则用来钩住敌人。
历史与发展
最早于春秋时期出现,后多用于战场。
这种带钩长枪的始祖是戟。早期的戟是前端有枪头,侧面有横向的刺,与钩镰枪的区别仅仅是侧面的刺不弯曲。即:把戟横向的锋刃向内侧弯,就成了钩鎌枪。在日本正仓院御物中,就能看到带有弯向内侧的矛和戟的枪头。
三国时的飞将吕布就用戟,一杆方天画戟神愁鬼厌,虎牢关前一人一骑独挡关东数十万大军,带起了一股用戟的潮流。唐以后用戟者渐少,而枪法大行。到五代时,名将李存孝、王彦章都是用枪的高手,王彦章更有“王铁枪”之名,遂使军中越发重枪。
到了宋代,钩鎌枪的使用发展到了顶峰。据《武经总要》记载,在用于野战的九种枪中,就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这三种带钩的枪。在宋代攻城战用的枪类兵器中,也有很多是带钩的枪。宋太祖时党项人李继迁占据灵州建立西夏,到元昊即位,军中打造连环马,用铁甲将人马都包裹起来,五骑为一组,冲阵之时一往无前,刀枪箭矢皆不能挡。宋军拿他没什么好办法,累次与其交战都不能胜,就有人想起了过去的戟来,不过戟法多已不传,于是仿着戟的形制在枪上加一个横枝,刺戳之外又多了横拖的作用,以之抵御连环马果然大有成效,从历次实战中总结出了钩镰枪的用法。不过金枪班用钩镰枪却不是为了训什么特殊兵种,因为徽宗皇帝某日偶然见到军中有持钩镰枪者,只觉这枪上小枝横出,内中实有无数至理奥义,只是一时琢磨不透,无法赋词一首,引以为憾。于是就下令金枪班都用钩镰枪,并且要镀金,让他陛下朝夕可睹,有助于触发艺术灵感
岳飞跟兀术在郾城展开决战。兀术指挥铁塔兵和拐子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冲杀过来。岳飞指挥一批使用钩镰枪的士兵应战。钩镰枪带有一个钩子和一个弯镰,先用钩子把敌人的铁盔甲勾下来,然后用弯镰割掉他的脑袋。又出动一批刀斧手,遇到拐子马,专砍马腿。
古籍记载《水浒传》中的徐宁,就是一名使钩鎌枪的战将。徐宁原是宋朝禁军金枪班(枪队)的教头,也是唯一的一位钩鎌枪的传人。在宋军用连环马军大败梁山泊之时,徐宁的表兄弟汤隆就提出使用钩鎌枪破连环马的建议。为此,大战徐宁,并使他入伙梁山泊。梁山泊依靠汤隆制造的钩鎌枪和徐宁训练出来的士兵,终于破了宋军的连环马阵,取得了胜利。
《宋史·岳飞传》记载:“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用的就是麻札刀,即钩镰枪。
徐宁叫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水浒传》中的徐宁,就是一名使钩鎌枪的战将。徐宁原是宋朝禁军金枪班(枪队)的教头,也是唯一的一位钩鎌枪的传人。在宋军用连环马军大败梁山泊之时,徐宁的表兄弟汤龙就提出使用钩鎌枪破连环马的建议。为此,大战徐宁,并使他入伙梁山泊。梁山泊依靠汤隆制造的钩鎌枪和徐宁训练出来的士兵,终于破了宋军的连环马阵,取得了胜利。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水浒全传》在第五十五回,说的是“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呼延灼摆布连环马”。双鞭呼延灼的连环马着实让梁山的天王晁盖、呼保义宋江等诸位兄弟一时无计可施。次日,宋江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讨论会,研究如何攻破呼延灼的连环马。金钱豹子汤隆出谋建议,窃得金枪将徐宁的祖传镇家之宝——“一副雁翎砌就圈金甲”,“包办赚他上山”。然后,叫徐宁使用他的钩镰枪来破呼延灼的连环马。据说在当时只徐宁一人会用钩镰枪。在第五十六回中,梁山兄弟依计而行,鼓上蚤时迁先盗得圈金甲,铁叫子乐和后用蒙汗药麻翻了追赶时迁讨要圈金甲的徐宁,徐宁终于归顺了梁山。到了第五十七回,就有了“徐宁叫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的出色业绩。
郑成功大将军: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屯兵厦门、漳州东山、龙海一带,其水军日夜训练,与荷兰军队在海上略经几阵均受挫折。郑成功大惊,其原因,是荷兰军船坚炮利,郑成功设计了小船靠近大船,利用钩镰枪钩船跃上致敌之策,均被破招。主要钩镰枪的木柄钩把被荷军腰刀砍断所致。郑成功一时愁容满面,苦无良策。若换铁把太重,使用不便,且装备全军打制不及,后经南山寺一高僧指点,采用截取大榕树下落扎入地里的须根为棍把。制作方法是选取粗细相当的榕根,下部先截断,尔后拿一桶桐油让榕根吸上一天一夜再砍下,装上钩镰枪为把,由于榕树根纹理直上直下,泡足桐油后变得坚韧而又有弹性,利刀砍下反弹不入。龙海一带野生榕树遍地皆是,郑成功仅用一月即收齐制毕装备全军。在收复台湾发起总攻时,郑成功专门组成榕棍军,号榕棍神兵,负责前驱。榕棍大显神威,荷军刀砍不入惊呼神棍。台湾收复后,郑成功尊榕为“大将军”。
古龙刚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孤星传》中有关于钩镰枪使用的描述:“钩镰枪”裴扬不愧为北方武林健者,“倒踩七星步”,身形如行云流水般溜了开去,手腕一翻,已将一条晶光问烁的钩镰枪撤在手上。就在这同一刹那,“弧形剑”裴元也自撤出兵刃,寒光一问,“立劈华岳”,划向蒙面人的后背。蒙面人双掌一错,的溜溜地一转身,裴元的弧形剑刚好递空,右手一截,左指如剑,一招两式,疾如闪电,端地惊人。
“钩镰枪”裴扬干腕一抖,掌中钩镰枪竟当做大枪使带起碗大的枪花,竟施展出“岳家枪法”里的煞手,刺向蒙面人腰下的“笑腰穴”。蒙面人暗自点头,暗忖这“枪剑无敌”裴氏双杰武功的确不弱,须知钩镰枪远比大枪短,在裴扬手上竟能抖起碗大的枪花,功力之深,那蒙面人焉有不识货的道理。当下他也不敢太过轻敌,轻啸一声,运掌如凤,忽又化掌为拳,化拳为爪,竟将“少林”的“罗汉拳”,“武当”的“七十二式擒拿手”,“空手入白刃”以及“峨帽”的“神鹤掌”运用在一处了”。
评论钩镰枪在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五十六回: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一章中记载了钩镰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虽然小说中宣称当初岳飞是凭借梁山好汉徐宁祖先发明的钩镰枪大破拐子马的,不过我们知道立功的其实是斩马刀。钩镰枪相当于在长枪枪尖底部安装一个铁钩,用它来钩住战马的蹄子将其拽到,以便俘虏或杀伤骑兵。在《三国演义》中武将们也常常让士兵用钩镰枪和绊马索来设伏,同时评书《薛刚反唐》中也有罗家将教钩镰枪的情节,大体上古代的演义小说家们认为每朝每代都会有金兀术一样的大发明家发明拐子马、连环马等先进武器蹂躏百姓,因此必须有各种好汉不用斩马刀之类的方便武器,而采用钩镰枪之类的神秘兵器来除暴安良。其实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斩马刀接近一米长的刀身同钩镰枪碗口大的铁钩哪个更容易杀伤战马?不过话说回来钩镰枪确实存在过,不过是作为民间武术用兵器而流传至今的,据史籍记载正规的钩镰枪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部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包铁,长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