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天,大明万历二年快要过年的时候,在京师靠近皇城的地方那个叫做锦衣卫的衙门发生了纵火案,这个消息是飞快的传遍了整个京师,有的人是兴高采烈,有的人是沮丧不已,有的人是事不关己,反正是整个京师都是知道了这件事,即便是街头的平民百姓也是在议论纷纷,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在锦衣卫的头上动土,把这个一向在人们心中像是神一样的地方一把火烧起来了呢?有的人传说是锦衣卫自己作恶多端引来了报应。有人说是锦衣卫衙门里头的力士或者是什么人不小心引发的大火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是三缄其口,对这些事情只字不提,好像是害怕什么似的。于是从下午锦衣卫衙门火起一直到晚上宵禁的时候整个京城的人们都是在议论纷纷,大家都是凑在一起传说着各种各样的最新消息。还有一种说法是大家伙在背地里传说的,不过信得人还是很多的,这个消息是说有人在锦衣卫衙门的地下发现了好几百年前的鬼怪结果锦衣卫的人不敬鬼神才引发了大火,当然在那个时代这种说法是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的,而且也都是越穿越形象,到后来就说成是有神灵从天而降发下了这场大火。
当然这件事并没有这样就算结束,因为就在第二天开始各种奏疏就纷纷进到了内阁,也就自然而然的让万历皇帝看到了。在当天的朝堂上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也是在朝堂上大声斥责这种在锦衣卫纵火的行为,恳请万历皇帝能够把这件事情交给锦衣卫彻查严办。张居正也是上奏两宫皇太后和万历皇帝能够严办这件事,毕竟说这是一起在大明京师重地发生的袭击官衙的事情,恐怕是整个大明朝自从立国以来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呢,这就是造反啊在这个时代看来,要诛灭九族的。但是张居正也是在打听到了一些可靠的消息,心里头也是很疑惑,一般人是不能够进到锦衣卫的这是任何人都知道的,据说好像是什么幼军的人进去放的火。
但是刘守有后来你拿出的证据就直接指明了是幼军的校尉们做的,因为当时刘守有昨天是到京城外面去公干很多事情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回来以后当天夜里就找人了解了情况,知道是什么幼军来借阅案卷,有五个人来,其中就有那个什么路夕路校尉,还有四个人是不认识的,但是这个路校尉要是自己去就罢了要是有和他一起去的人里头有什么大人物恐怕就不是能简简单单解决的了,没看到上面的两宫皇太后是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的在珠帘后面听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要是换在平时知道这种事情恐怕这位太后早就气的不行了,但是今天这件事好像不是那么简单的。万历皇帝也是在上面打着哈欠,好像是昨天晚上没睡好的样子而对于下面群臣的奏疏也是不太关心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很多眼光毒辣的老臣也都是在下面揣摩着上头的意思,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意见。众多的御史言官们可是找到机会了,当初重组幼军的时候他们就反对,说是这会让皇帝陛下失去好好接受学习治国之道的机会,还会把皇帝带坏了,要知道明朝可是以文治国,让皇帝去军营那本来就是文官们看不起的,还要皇帝在那里接受训练更是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当时是首辅张居正给压下来了,现在幼军的人是做了这种事,虽说他们平时也是看着锦衣卫在大明朝嚣张跋扈,但是现在却都是一个劲的说幼军的校尉们目无法纪,在京城胡作非为祸害百姓,这种放火衙门的事更是人神共愤,视同造反,要严办要从严惩处才能按天下人的心,这要是不严办不把幼军撤销了,怕是这大明江山就要毁了,就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亲军就可以这么做,一定要以个说法,甚至是有的御史在朝堂上都要以死谏言了,好几个言官都是在大殿上把头磕的山响,弄得脑袋上血呼啦的,好像是在血水里出来的一样,旁边的小太监是赶忙叫来太医到下面去医治,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下去,就在哪里等着说是要太后和陛下给大家一个说法,弄得大臣们是无言以对,虽然说平时也是需要言官们对自己有作用,但是像这样的近一两年来还是第一次。看着下面的臣子在那里咋咋呼呼好像要是不借这件事把幼军裁撤的话就要亡国似的,慈圣皇太后李氏在珠帘后面不说话,万历在龙椅上打着哈切,好像没睡好的样子。
其实也确实万历皇帝昨天晚上是真的没有睡好,自从他回到皇宫里头把事情还啊没有跟皇太后说完就看到刚才那个去锦衣卫了解情况的太监回来了,太后自然是问了问那个太监在锦衣卫看到的,不过那个太监是内宫的太监是见过万历的,但是当时他只是在注意路夕了,没有注意远处马上的几个人,不过大体的样子还是有印象的,现在看到万历在太后这里并且也是穿着幼军的号衣。虽然他不太明白怎么回事,但是还是在心里面打鼓的,自己在心里讨论了半天才战战兢兢的把那个同知告诉他的事情说了,不过是还算好,他把路夕在门口那段是在这里大说特说,把个路夕说的是指挥整个火场的总指挥一样。太后听完太监说的又把万历留下单独说话。
看着房子里的宫女太监都出去了,李太后才淡淡的对万历说:“你现在长大了,知道发脾气了,一发脾气及还把个衙门烧了,要是再大些的话是不是要把这大明江山都烧掉啊?”
说完这些话李氏皇太后沉默了一会,又缓缓的对万历皇帝说:“今天你晚上就到太庙去,去在列祖列宗跟前好好的想想,是不是现在当皇帝了就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是不是自己看什么不顺眼就可以烧掉,是不是看什么人不顺眼就可以杀掉。你还没有亲政呢,现在你不是说好好的学着治理国家,好好的像你的列祖列宗学习治国之道却是在为了自己的一时之气就办一个好端端的衙门烧掉了,这要是让下头臣子们知道了咱们这大明江山还要不要了。明天早朝的时候下头的人肯定会把事情都报上来,看看你怎处理,是准备以后好好的学会治理国家还是继续这么不知好歹的四处胡作非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李氏皇太后也是累了,摆摆手就叫万历小皇帝先下去。万历小皇帝哪还敢再往别处去啊,直接就是奔了太庙,在列祖列宗的灵位前是整整跪了一个晚上。不过李氏皇太后在下半夜的时候也来了,也是跪在灵位前,一句话也是不和万历说静静的跪着一直到快要上朝了。
现在的朝堂上大家都在看太后要怎么处理这件事,大家伙心里都在想这大明江山可是你们老朱家的,你现在老朱家的儿孙们要是自己都爱惜,把个好好的衙门一把火烧掉,那咱们这些大臣还这么在乎是不是有点傻呢。
既然事情已经是很清楚了,就要看太后怎么处理了,可是太后现在是一句话也不说,下面的臣子也都是幸灾乐祸的等着。
过了好久,就听珠帘后面的慈圣皇太后李氏说道:“哀家准备今天去太庙祭告,众位大人要是没有什么旁的事情就和哀家一起去吧。”说完是起身离开座位就走了,大臣们一听着皇太后要去祭告太庙,出了什么事情呢?也都是心里很纳闷,但是既然是皇太后说了,大家跟着去就是了。
于是乎众大臣簇拥着万历小皇帝也是一起往太庙去,其实太庙在紫禁城的里面的其实是,每到初一十五啦,什么清明中秋春节的皇帝都要带着文武百官来祭告祖宗的。
可是这次既不是过节,也不是什么祖宗的生辰忌日什么的听说文武百官都要来参祭,也是把太庙的管事太监忙得屁颠屁颠的,好容易是指挥着下头的小太监们把事情都*办好了,于是一群文武百官呼啦啦的都拥挤在了太庙前的广场上。
这个时候万历小皇帝也是换了一身礼服在执事太监的引领下来到了太庙,等了一会也不见慈圣李氏皇太后来,大家都是hi心里头没底。万历小皇帝心里头更是忐忑不安,一个劲的看旁边的冯保。冯保这会儿在那里更是不安的看看这瞧瞧那,瞧着一帮子大明朝的重臣都大冬天的在这太庙前的广场上吹风,还不是的私底下议论几句,也有不是拿目光看看万历小皇帝的,要是说现在这个时候的天气是很冷的了,大家都是在等在这里,等那位慈圣皇太后李氏的到来。
过了小半盏茶的时候,只见太庙的门口来了一个身穿青衣的人,看着身体纤弱,在寒风中像是要摔倒的样子。有离得近的大臣是人认出来了,这是慈圣皇太后李氏啊,怎么穿成这样。只见李氏身上穿着单薄的青衣,在寒风中冻得不轻,但是脸上却是一脸的肃穆,眼神中透着一股慑人的威严,嘴唇抿着,把身上的首饰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统统不带,头发也是简简单单的头上梳了一个发髻,整个人都是比平时还要朴素的多也是给人一种凌冽的气势。
广场上的大臣们一看到皇太后穿成这样来到太庙,都是很吃惊,想这皇太后怕是要有大事情的,要知道在平时祭告太庙的话都是要穿皇家的衮服的,各种礼节各种动作都是不能马虎的。
众大臣也都是呼啦啦的跪倒在地上,请太后珍重身体。太后也是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大殿门口让太监打开门,直接就进去跪在了列祖列宗的灵位跟前的蒲团上。后面是跟着的万历小皇帝,再往后就是一大帮子大文武百官。跪了一会,慈圣皇太后李氏起身从旁边的太监手里接过香,恭恭敬敬的给祖宗上了香,万历小皇帝也是照样做了。大臣们都是在下面连连叩头。
看着下面的大臣,李氏皇太后转过身来看看祖宗的灵位,有赚头对万历小皇帝厉声说道:“朱翊钧,你在祖宗面前还站在那里做什么!?”
万历小皇帝一听,心里是打了一个寒战,赶忙是跪在了灵位前面。看他跪在了蒲团上,太后又说道:“蒲团也是你能跪的?直接跪在地上!”小皇帝灰溜溜的把膝下的蒲团拿开交给旁边的小太监。直接跪在地上的滋味还真是不好受,冰冷的地面咯的腿疼,他现在也是不敢说什么。只好是咬着牙跪下去。
看万历跪好了,慈圣皇太后李氏对众大臣说道:“昨天在锦衣卫纵火的事,你们的陛下也在其中,放火烧锦衣卫衙门的事你们的皇帝也有份儿,他也是在那五个人当中的。你们也就不用在下面猜了,他到是回来和哀家说了,事情哀家也都是了解清楚了,你们的皇帝昨天晚上一直在这里跪倒你们来上朝。现在百官都在这里,哀家就恕罪代替先皇和列祖列宗问一问:陛下,你办的这事情是该你个皇帝该办的吗?你既然不能够做好一个皇帝该做的事,哀家就要恳请诸位列祖列宗同意找一个能做好皇帝本分的人来,现在哀家就问问陛下是怎么想的,要是陛下真是觉得这皇帝做的不舒心,今天就当着列祖列宗和众大臣的面说说。哀家也就是顺了你的意,哀家已经叫人去接潞王了,看看陛下你是怎么想的。就给哀家和列祖列宗一个交代吧。“说完是转身不在看万历小皇帝也不看下面的众大臣,只是在对着一大片灵位在那里抹眼泪。
这番话说出来,不但是万历小皇帝,下面的众大臣,就连在一旁伺候的宫女太监也都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这皇太后那是来这太庙准备废掉这个万历皇帝的!
慈圣皇太后李氏竟然因为一场大火就要在太庙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