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死之交一碗酒
小隐山人2015-10-25 04:103,834

  这时张达陈璧娘一行才得上前施礼相见,“感谢承议郎大恩,张达、陈璧娘夫妇二人愿结草衔环一报之。”

  张克成连忙搀起他夫妇二人“些许小事何足挂齿?贤伉俪快快请起。此时日已近午,贤夫妇如方便,且随我到陈府一叙如何?”张克成知道这夫妇二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忠义之士,有心结纳,于是就诚心邀请道。

  “如此甚好,只是太打扰承议郎了”张达、陈璧娘本是豪爽之人,也有心结交张克成,于是便答应下来。

  张达乃饶平世家子弟,荫萌武翼郎,曾任职与广西军中任统制,三年前因母丁忧,又与枢密副使陈宜中有怨,被解军职回乡守孝。孝满就在家乡饶平开了一家武馆,广授门徒。

  陈璧娘是福建云霄陈岱人,其父陈肇于绍兴年间,曾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病逝,赠兴国公。历史上璟炎三年(1278年)五月,陆秀夫、张世杰等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移跸崖山。那时张达刚从广西抗元兵败归家,碧娘即劝其赴厓山勤王,并渡海送夫至钱澳(今广东南澳县境内,后人因碧娘别夫于此亦称“辞郎州”)而归。

  陈璧娘身居家中,心系抗元前线,作《平元曲》寄夫及二弟(其弟陈植、陈格均随帝昺在厓山)“虎头将军眼如电,领兵夜渡龙舟堰。良人腰悬大羽箭,广西略地崖西战。十年消息无鸿便,一纸凭谁寄春怨?日长花柳暗庭院,斜倚妆楼倦针钱。植兮再吸倾六罐,格也一弹落双燕。何不将我张郎西,协义维舟同虎帐!无术平元报明主,恨身不是奇男子。倘妾当年未嫁夫,且效明妃和西虏。虏人不知肯我许,我能管弦犹长舞。二弟慨然舍我去,日睹江头泪如雨。几回闻鸡几濒死,未审良人能再睹!”

  宋亡时,陈璧娘帅娘子军刚赶至厓山,张达已在崖山殉难,她寻得张达尸骨埋葬后,面对家仇国恨,且已身陷绝境,但她仍当面痛斥敌寇与叛臣,最后自刎于厓山海滨,随夫同殉国难。后人为纪念他们夫妇,在厓山慈元庙设立义士祠配享。

  一行人回到陈府,陈维仁、陈瓒正陪同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五品官员正在客厅叙话,见张克成等人进来,陈维仁赶忙介绍“子安,这位就是朝请大夫、泉州通判马羽西(马敬国字)、马大人。”

  “子安等见过马大人”张克成与众人一齐施礼道。

  “子安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誉满浙闽,一首‘精忠报国令人荡气回肠,一首‘送别’更是情深意切,文山兄会面、来信每每提及,羽西思盼相见恨晚。今日一见,果是人中龙凤。羽西倾慕已久矣!”马敬国一边辟还张克成的拜帖,一边拉着张克成的手,寒暄不已。

  “马大人过奖了,马大人为官正直、爱民如子、不畏权贵,晋江百姓誉为青天。大人才是子安的楷模。临来泉州,相爷还特地嘱咐子安,要多多向马大人请教呢。”张克成逊谢道。

  说起马敬国,还有一段趣事,马敬国任晋江知县时,曾智断许、田二人雨伞案,被晋江百姓传为佳话:一天下雨,田连向许忠原借伞,雨后不还,许忠原向田连讨要。田连不但不还许忠原,反而诬赖说伞是他的,两人争吵起来,围拢来不少的观众。田连说:”伞是我的!”许忠原说:”伞是我的!”许、田扯夺雨伞,众人谁也断不清这伞是谁的,看他们吵吵嚷嚷,一直闹到晋县衙。许忠原击鼓喊冤,马敬国急忙升堂,原告许忠原陈述了事情的经过。被告田连仍一口咬定伞是他的。两人各抒已见,马敬国一时作难,不好判断。沉默了一会,马敬国猛然间把惊堂木一拍说:“刁民!屁大的事就到县衙击鼓告状!想试探本官的软硬智愚?……。”随即把伞撕的粉碎,掷下堂来,喝令退堂。原告许忠原从堂上下来,泪涕满面,被告田连则幸灾乐祸,洋洋得意。两人出了县衙刚走到照壁前的南街上,四个衙役赶了出来,传唤二人重回县衙。二人再次跪在大堂上,马敬国和颜悦色地判断,伞是原告许忠原的,被告田连属诬赖,重责四十大板,罚钱十贯,赔原告一把新雨伞。事后许忠原给马敬国送了一块匾额,上刻“明镜高悬”四个大字。

  “好了,你们两个不要互相吹捧了,都是自家人,还是不要太见外的好。这二位是?”陈维仁打断了两个人的客套。

  张克成急忙介绍了张达夫妇二人,并简略讲了事情的经过。

  “那蒲均文是泉州有名的花花太岁,平日里仗着蒲家的势力,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今日天子安给了他一个教训,怕是蒲家不会轻易就此干休。蒲家和知府田真子、左翼军都统制夏璟关系匪浅,可说是蛇鼠一窝。我们还要小心应对才是。我且回府衙一观形势,也好到时做好应对。改日再与子安和诸位接风洗尘。”马敬国又向张达夫妇施了一礼,告辞众人匆匆离去。

  张克成见张达夫妇二人面有忧色,安慰道“张兄,不必介怀,自古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没什么了不起的。再说泉州也不是蒲家可以一手遮天的。”当下又安排海波去调回武大牛一队猎豹营将士,已应不策。

  海波去后,这边安排筵席给张达夫妇压惊。张达夫妇二人拗不过张克成等人,那陈璧娘乃当世奇女子,也没那小儿女之态,谦让了半天,就和张达得坐了主宾席位,纪灵、陈维仁、陈瓒、张克成两边相陪,陈维言、吴鹏、徐天川、柳飞坐了下首。

  大家都是豪爽之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逐渐热闹起来,陈璧娘也是才女,大家谈文论武、指点江山,很有一股挥斥方遒的味道。席间陈璧娘再一次谢过张克成的相救之恩,接着问道“子安在相斗时,所用招式,既有南拳也有北腿,不知师从何人?”

  “家师乃一少林寺游方僧人。我这两下不足挂齿,倒是张大嫂的拳法怕是和少林有些渊源呢”张克成也不算胡扯,他在少年武校的教练就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哦,你和我夫妇二人也算同门了。张达乃故去的南少林首座智贤长老的徒弟,妾身是从师于定慧师太”陈璧娘欣喜地说道。

  “还请张大哥、大嫂为我等展示一番,也好佐酒,如何?”陈维言起身撺掇道。徐天川等人也附声要求。

  张达是个爽快人,也不过谦,起身略一结束到了庭院,抱拳施礼“献丑了”。随即双脚并立,双拳收于腰间,虎目圆睁,暮然下蹲,拳脚施展开来:海底捞沙、迎面扳手、撩阴、截把捶、撑膀、合身、提地擎天……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缠,招招风驰电掣、虎虎生风。一趟太祖洪拳下来,正是“审势观察细留神,逢弱直冲入中门,遇强避锋绕回合锤”。直到张达抱拳收势,众人这才大声鼓掌叫好。

  张达回到厅内抱拳连声“献丑、献丑”,大家敬酒,他也不虚套谦让,连饮三杯。

  陈璧娘也不娇作,向下人要了一柄宝剑,接剑在手来到庭院,气定神闲当庭站定,刚闻龙吟声起,就见剑华绽放。陈璧娘拔剑出鞘,两脚合拢,双指指天,手腕一翻,剑尖上仰,两刃向东西二方。正是太乙剑第一式起式,接着青龙出海、拨云见日……劈、挂、撩、刺、点、挑。只见场中人剑合一,“翻天兮惊鸟飞,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之不见人”。

  “好一个太乙神剑!”待陈璧娘将六十四式演完收势,张克成不禁喝彩连声。七十四式武当太乙剑乃明朝武当祖师张三丰承得全真*所创,能在宋时看到武当太乙剑的原型,当属不易。张克成不禁技痒。走下厅来对陈璧娘说“大嫂这趟剑法端是不凡,小弟曾跟先师学得另一套太乙剑法,共七十四式,我且演来给大嫂过目。”说完从陈璧娘手中接过宝剑,一招一式演示出来。

  “子安这套剑法快慢相兼,刚柔相含,当真比我这套可全多了,不知子安能否相授?”陈璧娘期盼道。

  “正是要与大嫂切磋,待闲时我把剑谱写下来,交予大嫂。”张克成豪爽地答应。

  “多谢子安了,子安家破人亡,亲人零落,如不嫌弃姐姐,不若我两姐弟相认如何?”陈璧娘殷切地征询到。

  “太好了,我在这个世上又多了一位亲人。如此,姐姐在上,请受小弟一拜!”说完俯身拜了下去。

  “哈哈、哈哈,真是可喜可贺!”众人纷纷上前与二人祝贺。

  张克成又上前拜见了张达“姐夫在上,小弟有礼了”。

  众人又与张达相贺。于是众人回到厅中以酒相庆。

  陈维言端了一大杯酒向张克成道,“子安哥今天认了姐姐,这大喜日子不能有酒无歌,我敬子安哥哥一杯酒,哥哥当为我等放歌一曲。”众人起哄一起叫好。

  张可成接杯一饮而尽,双掌相击大声唱到“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开始张克成一个人唱,慢慢地豪迈的歌声传染了众人,大家跟着也唱了起来,开始只是小声随和,渐渐地也大起声来“生死之交一碗酒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大家正在疯狂地大声吼叫、大杯喝酒,守门的家人拿着一封拜帖,匆匆走来。

  张克成一看,原来是蒲寿庚的拜帖。张克成想了想,告诉家人“原帖璧还,拿我的拜帖去蒲府,就说明日上午我当登门拜访蒲大人。”家人去了。

  “弟弟明日当真要去蒲府?那蒲老贼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头啊?”陈璧娘关心地说道。众人也劝张克成不要去。

  “蒲老贼要来就让他来好了,不知子安您为什么要送上门去”陈瓒也是一头雾水。

  “能者应自知蛰伏之道。眼下时局纷乱,蒲家虽气焰嚣张,但还没有到明目张胆的地方,所谓时势造英雄,时势不予,英雄也难出,何况彼枭雄也!我此去蒲府虽是示弱,但也是去探探蒲家虚实,不会有事的。明天姐夫、陈瓒和徐爷陪我一起去,你们留在外面支应即可。”张克成信心满满地安排。

  “我也陪你一起去”陈璧娘和陈维言异口同声地要求。

  “我们去又不是打架,去那麽多人做什么?”张克成婉谢了陈璧娘等人。

  “大人,今晚我先去探探蒲府虚实如何”貌不惊人、身材瘦小的柳飞接声道。

  ……

继续阅读:第5章 暗影过后不留踪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塑大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