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而今迈步夷州始(二)(求收藏!)
小隐山人2015-10-25 04:113,652

  海东军的编制既定,接下来就是扩军。

  “夷州新设,万里东海疆域有赖我军守护”陆吉先说道,“扩军是必然之举,便将兵额实数告之兵部及枢密院亦无妨。难不成庙堂大臣、这时候还能要求我们裁减兵额不成?虽说海东军属于地方兵备范畴,但现在我军正、辅兵总额超过万人,朝廷及路司总不好意思不‘施舍’一些过来……”

  “现在朝廷财政拮据,指望朝廷怕是很难,福建路更不是什么好鸟,要供养左翼军已是力蹩,再加上我军,定是指望不上。”江稿久在枢密院为小官吏,对朝廷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要维持一支正卒、辅兵达上万人、钱饷兵甲甚至驻营都近乎完全自筹的部队,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更何况海东军编有骑营、步营、水营,复杂程度更是呈几何直线上升。

  “我们先扩军再说,不过大人制定的军饷标准是不是可以先降低一些,与禁军一个标准好了。以后财政宽裕了再提上去也就是了。”武云富还是赞成扩军的,但担心财政吃紧,所以建议到。当下治军虽然是重中之重,却是比较容易做成的一件事情。毕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武官体系,诸事都有脉胳可寻。武云峰手里虽然掌握近有三十万两现银,但是相对要做成的事情,这三十万两银却是只如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张克成的意见,海东军军饷的标准是:正卒每人每月一石米(约110斤)、银八钱、军服鞋袜各两套、辅兵减半。若是按照眼下临安的粮价计算,每位正卒每年折银80两之多,宋朝的正七品的知县,月俸40四十贯,年发绵20两,绢14两,粟20石每年的禄银也不过二百两左右。这样看来海东军军饷委实不低。

  “兵饷还是不能减!我们的目的是一人当兵,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的温饱。这样士卒才会激起舍身为国的责任感。再说夷州不能和临安相比,夷州在短期内就可以做到粮食自给有余。夷州的粮食短期内要限制外流,嗯,许焕记着,凡外运粮食贸易的,税收提高到白分之二百好了。我们先把粮价控制在每石米十二三贯左右,这样一是可以吸引大陆流民,二是也可以提高百姓种植甘蔗、桑树的积极性,有利于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眼下要加大新稻的收储力度,转运使,曹参军你们和汇通钱庄谈,我们再贷四十万两用于新粮的收购和储存,力争今年储粮可达百万石。这样的话夷州明年的粮价会回到一两纹银一石。那时夷州的吸引力将更大。俗话说得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上百万石粮食在手,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张克成分析道。

  关于几个县的架构,大家认为先把镇海、基隆、屏东、彰化、南投的架子搭起来,待运作正常了,再行设立其他县治。

  李国章兼镇海县令、江稿兼任基隆县令、武云峰兼彰化县令、陈景代理屏东县令,由于所发现的金矿、铁矿等矿藏均在南投县境内,于是张克成提议由沈小舟兼任南投县令,大家也同意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除了加大投入,以军垦屯田加农庄的形式进行开垦荒地外,最重要的就是就是建造各类工场。由于镇海附近没有大的河流,对已经习惯使用水力的各个工场来说,这里显然不是最佳的地方。

  了解夷州水文地理的沈小舟建议工场设在彰化的八卦山下,那里接近鹿港,水系发达,又处于嘉南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熟知后世台湾地理的张克成知道。他们这里所说的屏东县实际包含后世的台东县,彰化县则包含玉林、嘉义和台中的一部分。

  前期为安置流民、建造四合院落及大型土楼之需要,岛上取土烧砖已成规模,然而要将海东军的后勤及夷州的民生支撑起来,除取土烧砖外,炼钢铁及铁器制造、军械制造、制药、织造、制糖、造船等都是当前需要迫切进行大规模投入的基础工场作业。

  张克成、武云富等人没来之前,李国章、马德民、纪灵、曹渊、陈景等人前两个月些天都在筹划这些事情,随着临安等地流民的迁徙,现在夷州劳动力资源倒是不匮乏,甚至还需要建建造一些些工场来容纳剩余劳动力,但是要成规模的筹建这些工场,初期没有二十万两银子拿出来是不够的。

  五月下旬李国章等人从泉州出发时,分两次贷了汇通钱庄三十万两银子,加上福州路划拨的七万两。在建造镇海、基隆两城时,由于取消了城墙,大大降低了开支,于是他们拿出十二万两,开发了一座金矿、和顺济、平安商社合股在镇海建了一个造船厂、在南投开了两个铁矿、两个锡矿、三个煤矿,又建了两家制糖厂。这两个月已经开始有了收益,但相对支出却是杯水车薪。眼下一下子又要在彰化、南投、屏东同时建立县治、还要修建鹿耳湾海港,更是倍感捉襟见肘。因此,新稻虽然已经收获完毕,但开仓收购却没提上日程。

  听到张克成要求要实现百万石粮食储备时,作为夷州仓曹参军、监当的曹渊顿时感到压力很大。他耐不住起身嚷嚷着“贷四十万两那里够用,要办的事情太多,大人千万别听李通判的抠门意见,至少要贷100万两!”

  “曹参军休要急躁,饭要一口一口吃,你一下贷那么多用的了吗?”武云富笑着打趣曹渊道。

  让曹渊这么一打岔,大家才发现外面已经黑下来了,屋内何时点上的明烛大家也没有注意到,张克成笑着说道“还真亏了曹参军,不然大家会饿着肚子会议下去呢。今天就议到这里吧。李通判是单身汉,招待一下占城客人,明天给他们一艘四千石商船让他们去临安。我可是要休息一下了。”

  ……

  子爵府由五进院落组成,张达陈璧娘夫妇住在第二进,武云峰一家住在第三进,张克成住在最后的院落内。谢小环自天色刚暗下来的时刻就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急,一遍一遍地要玉梅再去前面看一回,从蒲家跟着过来的小丫头玉梅今年才刚满十四岁。她一连跑了四五趟,有点累了,于是娇嗔道:“看这一下午整的,玉梅的腿都要跑断了,老爷不回来,小姐拿玉梅的腿来撒气也没用啊。”

  “你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妹妹便帮我再去看一回,过两年等你长大啦,我让老爷帮你许个好人家……”谢小环在侍女面前也没有当主人的样子,倒似在哀求玉梅,一边推着她往外走,一边低声地请求道。

  这院子里盼着那人回来的不只她一个,下午时分谢小环腼下脸来,把前天晚上发生的事情向秀萍倾诉了一番,哀求秀萍能让她在今晚有一个向张克成请罪的机会。秀萍虽然有些嫉妒,但也十分同情谢小环的遭遇,于是狠狠说落了谢小环一番也就同意了。到了屋门口又恨恨地跺了一下小脚,嘴里不甘地嘟囔道“死心眼的子安哥,人家上月就是十七岁了,非要人家等到十八岁不可。哼!”

  谢小环在屋内来回地踱着步子,不到院子口去看,心里又念着慌,想着他要是不原谅自己又该怎么办?自己隐瞒他这么久他真的生了自己的气又该怎么办?他要是不要自己了怎么办?心里如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走坐不宁。

  这次玉梅没白跑,玉梅刚走出院门,就迎上了张克成。听着玉梅在外面唤“老爷回来了”,谢小环的心脏扑通乱跳。仿佛一个即将听候宣判的犯人,有着说不出的心慌。

  好不容易从前衙事务中脱身出来,饭都没吃就直接回了内宅,张克成推门进来,看着灯下佳人似玉,站在屏风前怯生生的望着自己,笑道:“怎么,不认得我了?秀萍呢?”

  谢小环这时才反应过来,服伺张克成洗了脸,让他坐在八仙桌前的太师椅上,斟好了茶水奉上,然后上前一步跪在了张克成的面前“妾身知错了,任凭大人责罚!妾身一定洗心革面,绝不对老爷再有隐瞒!”

  张克成还不习惯女人给他跪下,上前搀起谢小环,伸手将她的发髻散开,如鸦秀发如闪着水光的飞瀑,眼前的女人脸颊丰腴,有着成*子的极致美感,鼻梁秀直,嫣红的嘴唇抿出极诱人的曲线,长长睫毛下的眸子透出清离而迷人的光芒,饱含悔恨和期待,又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担忧。

  张克成心软了“你也是担心一母同袍的安全,其实你真正的弟弟谢鲲玉,早在一个月以前就被柳爷从蒲府救出来了。你不应该瞒着我,再难的事我们也应该一同去面对!如果不是柳叶发现得早,你岂不是要做一个枉死的糊涂鬼?”

  “妾身再也不敢了。老爷就饶恕妾身吧!其实谢鲲鹏也是妾身的弟弟,只不过他是苏姨娘生的罢了。”谢小环感动地泣声说道。

  张克成揽过谢小环的蛮腰,用力地抱着她“好了,一切都过去了!过两天就让你的两个弟弟都来看你。”

  嗅着谢小环发际如麝似兰香味,张克成不禁有些迷乱,抱着谢小环的双手也不由得不老实起来……

  这时屋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传来,谢小环只当是玉梅从厢院里回来,腰肢给张克成有力的手臂搂着,便没有挣扎着离开张克成的怀里。

  当听到秀萍的声音时,她的人已走了进来,谢小环忙将张克成按在她胸上的手拨开,闹了大红脸,差点没有勇气抬起头来见人。

  “啊!感情是这样赔罪的啊。看来我来的还真不是时候。你们要是还没饿,我先出去你们继续?”秀萍看见张克成与谢小环的亲热,心里酸酸地不是个滋味,嗔怪地看了张克成一眼,大门不掩就亲热,也不怕给外人撞进来笑话。眼睛滴溜溜的盯着张克成刚才不规矩的手,嘴里夹枪带棒地讥讽道。

  “好了,秀萍妹妹,我喊你姐姐还不成吗?今天委实要感谢你,你且坐下让我来服伺你们。”谢小环也看出秀萍的不快,上前拉住秀萍的手,一通甜言蜜语,秀萍的脸色才算转圜。

  谢小环急忙喊过玉梅一同出去张罗晚餐的事情,张克成笑着在秀萍脸蛋上掐了一下:“嘴尖牙利的,损人都损到骨子里了,你们以后是姐妹,要和睦相处才是啊。”

  秀萍撅着小嘴,用眼剜了张克成一下“还不都是怪子安哥你吗,人家分明已经十七了,还让人家等,你怎么不让小环等?我看你是不喜欢我……”下面的话没说完,就被张克成的嘴巴给吻住了……

  ……

继续阅读:第20章 晋江水急战云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塑大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