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赢得金屋好藏娇
小隐山人2015-10-25 10:193,700

  和熙的春风携着暖暖的春意,轻轻抚摸着人们的脸颊,火红的朝阳向大地尽情地抛洒着金色的光辉。

  次日清晨张克成来到后院练武场,例行打了一趟拳后,和赶来的陈璧娘同练了一遍七十四式武当太乙剑,又和张达谈论了一通拳脚。才一起回到花厅,见谢小环在王氏的陪同下,已经在厅内等候了。

  谢小环解开了心结,又休息了一夜,此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见到张克成、陈璧娘、张达进来,迎了上来。先对张达、陈璧娘施了一礼,又小鸟依人地走到张克成身边娇声说道“公子早早便起来了,小环还没来得及前去伺候呢,公子勿要相怪才是。”

  张克成挽住谢小环的柔荑轻声说道“我自己长着两只手,干嘛要让人伺候?你刚到这里,怕是一时难以习惯,没事多和三嫂、姐姐聊聊,若有难处就向她们言及,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才是”。

  谢小环尚未及答话“呀?看看子安弟弟说的,难道嫂嫂还会委屈了小环妹妹不成?这小两口的私房话也好拿到这里来说?”王氏在一旁接声打趣道。

  张克成一下羞红了脸喃喃地不知如何回答。谢小环那可是在欢场里走过来的。挣开张克成的手,上前拉着王氏的手摇晃着“嫂嫂千万不要怪罪子安哦,子安也是知道嫂嫂疼我,他的意思只是怕我不知进退不是?”

  “啊,看看,这才哪里,小环就知道维护夫婿了?”王氏接着打趣。

  “好了三嫂,您就饶了子安吧,您看他脸红的快成关老爷了”陈璧娘笑着劝阻王氏。

  “那个,那个,三嫂,子安给你赔礼还不成吗?”张克成尴尬地结巴道。张克成还是第一次领教女人斗嘴的厉害,不知如何应对。

  “好了好了,你也别再逗子安了,看把给他羞得。”陈维仁笑着圆场道。

  王氏这才放过张克成。大家一起坐下用餐。……用过早餐,王氏陪着谢小环去了后院,几个人便坐下商量事情。陈维仁说道“昨天我已让管家去了趟法石,蒲家的人已经搬走了,家具物什留了下来,已经安排人手整理收拾了,你写的玻璃制作方法我也让人送去了蒲家。现在法石庄园的一应丫鬟、仆女、下人和管事,子安打算怎么安排?”

  张克成说道“我是孑然一身而来,怎么安排还请哥哥、姐姐们拿主张才是。不过我有一个请求,就是姐姐、姐夫你们干脆把孩子接来,我们一起住到法石去。下月我将大婚,姐姐、姐夫,也是我本家的惟一亲人不是?到时也好帮着张罗张罗才是。”

  陈璧娘这次本来是和张达来泉州考察开武馆事宜的,遇到蒲均文后就有些心灰意冷,现在见张克成说的有些凄凉,听了心里也是觉得难过“好!就依子安所说。明天我就回饶平,把孩子接来,另外,家中的丫鬟、仆女也不用从他处寻找,畲族姑娘忠厚老实,也愿意跟我出来。我回去带她百十个过来就是了,只是管家尚无合适人选。”

  “如合适的话,姐姐不妨多招一些,以后咱也组建个娘子军营,就由姐姐率领。”张克成知道历史上陈璧娘就组建过由畲族姑娘组成的娘子营。

  “太好了。我看管家还是请陈相爷物色一个过来,也知根知底能让人信得过。”张达接言道,陈璧娘也是满面喜悦。

  “那我明天就写信给伯父,请他老人家示下如何?”张克成看向陈维仁问道。

  陈维仁点头“如此甚好!不如我们现在一起去法石看看究竟,大家看看有什么意见也好立时改正。”

  ……众人一行男的骑马、女的坐车,在武大牛和他的队员护卫下,陈维义上次从北边换了三百多匹蒙古马,这下众人可是不缺马骑了。一众人等是人人俊丽,个个英雄,数十匹骏马嘶风,当真威风!出了泉州通淮门,沿着沿江铺就的一条石板路缓缓向东南行去,一路走来,两边是看不尽那古色古香的建筑。

  陈维仁骑在马上与张克成并肩而行“这条路叫石头街,长约三里,听泉州老人讲,此名来历有三。”陈维仁向大家介绍道。

  “啊!这破路还有三种说法?三哥快快说来听听”陈维言急不可耐地追问道。

  “一是源于此街是建在石头山下,即岩石下而得名;”陈维仁指着北面的宝觉山、桃花山说“二是源于当年在建造东西两塔时,土门街是因堆土建塔而名,而以石头街开采石料以作建塔之材料而得名;三是蒲寿庚当年开始经营泉州市舶司时,为了便于城区通往刺桐港的商旅来往和货物运输修的这条石条路而名”

  “呸!他蒲贼算什么东西?怎么能因他而名?要是如此,老子明天就扒了这条路”张达嫉恶如仇地恨声说道。大家听了都是一笑。

  陈维仁为转移张达的情绪,又接着说道“这‘法石’来历也是有三。”

  “啊!也有三说?”大家一时都也来了兴趣。

  “一是源于至和年间(1055~1056年)传说印度高僧初到此地传播佛法,就是坐在石头上演讲佛法,故名为‘法石’;二是古代在法石村的西端有条晋江的支流叫法江,它在现在庄园的北侧形成了一个乌墨沃,法石刚好有个村名叫北石,融‘法江’和‘北石’而得‘法石’之名。三是源于自唐以来,由于各种宗教的传播和民间信仰的盛行,在此地都是因‘石’而发达,都以为是石头有灵验而有法术,故名法石。”

  ……一行人一路说着来到了庄园门外,法石庄园的大门坐北朝南,沿街临江而立,位于整个庄园的东南角,这倒也符合当时民居建筑避讳中轴线的传统。沿街依正门通面宽砌有“入角式”的过街门空,屋脊堆有“双凤朝阳”的彩塑,枋上置有平身科斗拱,中间高达丈余的六扇黑漆厚重的大门,厚约两寸,每扇门上安有铜质门钉:纵十六路、横一百四十路,总计约门钉一万三千多枚。“当真是气度不凡呐!”马德民、纪灵感叹地说道。

  庄园的围墙高大宏伟,墙内四周多建有附设房屋。“这是粗砖入石式的建筑风格”摸了摸围墙墙壁,纪灵说道。

  庄园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庄园内的大厝都是传统的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和瓦片瓦筒的屋顶,为红瓦间以瓦筒压顶,红砖墙加以精细的石雕,雕梁画栋,均是五间开张,进深有九进,分成二三十来个独立院落,都加有“迥向”式厢房,很是气派。在其左右用转曲有序的回廊,贯通南北的避弄等小建筑形式,把各个堂、厅、斋、院落等建筑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各个单位自成格局,整体上又形成严谨方整的统一体系,既互相有别又互相联系。有分有合,各具风格,从而达到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的境界。再围垣以石、砖、瓦砌成集防风、防火、防盗于一体之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相隔绝。在东轴线西侧建有贯穿前后的狭窄长弄,供女眷和仆人行走,故称其为避弄(亦称备弄)取回避之意。

  庄园议事厅正门檐下,*的廊柱上悬有一副对联“志行勤修敬抑传世为德,人伦瞻仰勋爵命于王廷。”和厅堂正门两侧“阶前春色浓如许,户外风光翠欲流。”的对联据说都是出于蒲寿晟之手笔,笔画如刀,倒也遒劲有力。正厅“议事堂”,朝南向阳,广为三间九架。正厅明间面宽一丈四尺八寸,次间面宽一丈一尺六寸,通面宽三丈八尺。

  厅堂高悬“急公尚义”匾额是陈宜中书写,堂屋里一进门对面靠墙一张高条案,上摆着各种陈设,条案前一对太师椅,中间一张八仙桌。八仙桌因为桌面面积大,会比太师椅往前突出一些,突出的那个距离正好摆摆茶杯放放手,也把宾主间的距离隔得比较开。。

  正面两侧分别有八对太师椅,和正中的两个太师椅一样。每两个太师椅中间配有小几案。张克成记得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里的荣国府堂屋时就这样叙述道“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这方才是钟鸣鼎室之家”。

  到了最后一幢大厝,纵深三进,两边护厝,斗拱、梁架、门窗上面雕有飞禽、走兽、花木、鱼虫、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厅堂正面上方,悬挂着“鸣臬闻天”牌匾,正厅及廊室墙上嵌有数十块楠木,上面镌刻泉州名人手迹,书法刚劲有力。映射出大厝不平凡的身世。

  “以后我就住在这里了”张克成关顾四周,满意地说道“姐姐、姐夫就住在我西侧这个院落好了,三哥、三嫂也选我前面这个院。彦靖、台臣你们自选。大牛,你和你的队员就住在大门旁边的院落,回头把你们的媳妇们也接过来。”

  “谢谢总指挥关爱!”马德民、纪灵、武大牛躬身施礼相谢道。

  王氏看了看四周的房舍,家具摆设,满意的点点头“都说是金屋藏娇,子安这金屋可是赢得的噢。”

  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正要再打趣,张克成见势不妙急忙转移话题“我们还是去海云楼看看吧。”

  “海云楼”在庄园的东南部,一座四层高的飞檐式建筑,巍然飞峙在晋江之滨。楼高近十丈,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二色,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伟壮观。

  楼内各层设厅,厅冠祥号,一至四层分别叫做“春福厅”、“夏禄厅”、“秋寿厅”、“冬禧厅”。每登一厅,寓意不同,所观景象更是有异。楼下一道石堤伸向江中,尽头是一座八角拱檐的亭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一碧万顷亭”。

  “海云”一名取自蒲寿庚的号,蒲寿庚号海云。当时的高僧释圆悟曾题《海云阁》以赞其貌“天风来海门,惊浪作飞雨。岸云过已尽,陇树青可数。挂帆鸥鸟外,清吟正凝伫。欲去犹未能,渔灯粲烟渚”

  及至四层“冬禧厅”,众人凭栏眺望,眼望北面群山黛翠,脚下白云涌动,滔滔晋江滚滚东去,南眺晋江县,东临烟波浩淼的泉州湾(也称洛江,下文同),远处的秀涂,就像镶嵌在岚光晦明的波涛中,如同飘渺的海市蜃楼。

  “啊!实在是太美了!岛海山川、舟楫鸥鹭,万般佳景尽收眼底,实在妙不可言。”马德民感叹地到。

  “我看重的不是这个,……”张克成说道。

  ……

继续阅读:第10章 恰是风正时济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塑大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