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战国大会(中)
金暑杭2015-10-25 03:564,989

  对视着仗萧恪的目光,萨克哈阿脸上不由浮起一层油汗,举袖擦拭,只听他干笑一声,扯着嘶哑的嗓子道:“不知南阴将军的国主,意愿何为。”

  一时间,场内众人皆放出神识锁定在仗萧恪身上,各人心中明了,此番回答关系重大,战与不战,深有其究,此究要从战国大会的由来讲起。

  一一一一四百多年里,中原大地绝世高人、英雄名将,代代辈出,他们共同演义着这四百多年的风云变幻。有些人厉马分纠、气指江山。有些则随波逐浪、潮起潮落。

  当真是一代王朝起,万骨化轻风。

  公元(906~959年)五代十国。

  四百多年前的中原大地,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你争我夺,割据一方。势力如沙,藩王纷立。史称“五代十国”。

  那时的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直到五代十国的末期横空出了一位奇人,名叫赵匡胤,他一身神妙道法,修为通天,以一人之力,灭杀南汉、南平两国皇主,随后声传天下,引无数英雄来投,一支名为“宋”的义军拔地而起。

  这支义军在赵匡胤的率领下所向披靡,几年间,便将数十个王朝势力连连覆灭。

  直到公元959年,中原大地仅剩最后一个名为“后周”的藩王势力,赵匡胤率万军兵临后周王城,他给出了两个择选,一为国灭,二为归降,后周国主惧其盛威,无奈之下只好归降。战乱了几十年的中原大地,在最后的一场战争中以不流血而告终,赵匡胤随后建立“大宋王朝”,定都“临安”,世号“神宗”。一时间,天下太平,百姓安泰。

  公元(959年~1278年)大宋王朝。

  神宗皇帝在位期间苛苛业业,日夜辛劳,体恤百姓,重用有才之士。只可惜,他年仅五十便忽然驾崩。随后,其弟赵匡义继承皇位。

  赵匡义生性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如今贵为天子,朝野之事覆雨翻云,中原大地来去无阻。可是,这天下却也有他入不了的地方,也有他奈何不了的势力。

  天下第一势力--武林盟。此盟存世上千年,由五个正道巨派联合组成,千年的根基,人才的积蓄,着实深不可测,就连五大魔脉联手与之抗衡也稍逊半筹。

  赵匡义曾有一次到武林盟圣地拜访,不知何故,回宫之后,只见他满面怒容,对发生之事、于心中耿耿于怀。当夜,皇帝寝宫出现一位身穿金色长袍之人,只此一夜,武林盟圣地一行之事,赵匡义心中的恼怒皆统统抛诸脑后。

  从此,他在位期间重文轻武,对文人诗客、商朋贾贵之辈和颜悦色。修习溯龙真源之溯龙师则不屑一顾。直到驾崩,留下口喻:宋室皇帝永重文商,轻贱武人。此后三百年,宋室皇帝皆奉行其道。

  宋朝名曲:临安笑。

  “临安三万达官户,一万有女金步摇,一万有女倾国笑,一万有女……”

  达官小姐道:“公子可是文人诗客。”

  少年英雄道:“不,我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武者。”

  达官小姐啐道:“武者?一身臭气熏天,汗味扑鼻的武者?请回吧,小女子不喜。”

  达官小姐道:“公子可是文人诗客。”

  面白体弱道:“小生这厢有礼。吾乃南村秀才。”

  达官小姐道:“所为何来。”

  面白体弱道:“小生赶赴临安,是为考取功名而来。”

  达官小姐脸上浮起一抹羞红,目光含情道:“公子,且听小女子为你唱一曲“临安笑”。”

  面白体弱道:“小生洗耳恭听。”

  “临安三万达官户,一万有女金步摇,一万有女倾国笑,一万有女……”唱到这,只见达官小姐面上桃红泛滥,春水宜人,转过身,羞答答地唱道:“一万有女“你是才子我便陪你度春宵”。”

  正可谓美人在侧,温香暖帐度春宵,何需去做拔刀相助、路见不平事?

  墨笔一挥,平步青云登朝堂,何需荒废光阴去流汗苦练武,做那万里疆土边关守城将?

  宋风使然,朝野内外,皆弃武学文,清修苦练之辈,日渐匿迹。百多十年未见魔脉现世,而另一边又有温柔乡、醉生死,武林盟也经不住气短消长,积累了上千年的浩然正气也统统在这几百年的荒唐里烟消云散,化气归云。

  曾几何时气指天下,今时今日后继无人,不久将来苟延残喘。

  公元(1251年~1368年)蒙元帝国。

  大宋王朝三百年的温柔风将武林盟这座庞然大物给硬生生的拖垮在地,只有寥寥几人还记得,在阴影中、暗角处,魔脉窥伺一旁。

  天山宗,五大魔脉之一,早在五代十国时期便退隐幕后休养生息,经历代宗主悉心培养、百年积累,如今天山宗势力庞大,高手如云,隐隐有魔脉之首的傲世风采。上一任老宗主逝世,新继宗主年少志高,野心勃勃,欲取天下九州,入主中原。

  刚一上位,他便宣布要于天山之颠召开名为“战国”的大会,派出手下分别向绸丝古路最强大的大国发去“参会帖”,如若不来,后果难料。

  收到此帖的分别有蒙古汗国、胡国、青国、西土国和化藏红宫,这些大国、势力的皇主、领袖看了帖上的内容后皆是惊然,只见这大会的事议竟然是“灭宋”。一时间,风云起夕,晨前夜暗。

  蒙古汗国的大汗蒙。哥乃坚毅果绝之辈,他见自己的子民幸福安乐,无忧无虑,此番征战大宋必定将血雨腥风,两国皆伤,于是乎,他第一个站出来拒绝参会。

  防止此风延伸到他国,新继宗主暗中与蒙。哥之弟忽必烈答成协议,不久蒙。哥暴毙,随后,在天山宗强势的拥立下,忽必烈成为新任大汗,于1251年改国号为“元”。

  胡国皇主大怒,胡王与蒙。哥乃过命之交,听闻自己的兄弟是被天山宗与其弟忽必烈害死,于是他立马退出大会,宣称胡国不参。

  胡国一事,新继宗主大为恼火,事收又起,如何不恼,可又颇感无奈,对蒙元所使的扶持之计放于胡国,铁无效用。

  原来,胡国位于绸丝古路最西南的“塔克拉玛干大草原”。大草原之名取自“广阔”之意。上有无数狂猛兽灵,壁如仙牙狮、双头巨虎、角犀等等,其中最为狂猛的兽灵乃白狼,胡国人崇拜自然,奉白狼的兽主“半见”为国之圣兽。

  这胡国位处之地偏远,时下正值兵强马壮,新继宗主虽有十成把握将其举国覆灭,可是,此番一战,宗内高手伤亡绝不在少,而现下夺取大宋乃首要之事。于是,新继宗主强按杀机,将心神先放于剩下的几国上。

  大会在即,参会众国一国易主,一国不参,这剩下的几方国主、领袖思之在思,虑之在虑。

  郭多,房舟之师,藏佛领袖,红宫活佛,信徒敬其为“上师”。郭多上师佛法高深,心慈念善。迫于天山宗之威,终点首。

  青国、西土两位皇主乃无能之辈,贪生怕死之人,见活佛郭多都臣服在天山宗的脚下,他们也点首同意与大宋开战。

  随后,一支由蒙元、红宫、青国、西土四方兵力组成的“战国大军”拔地而起,蒙元乃魔脉直系势力,故列于众国之首,青国、西土与红宫就这般屈辱的成为了蒙元的附属国。大战之故,为统一协调各方军马,各国大旗皆要绣上蒙字,此字一日为属,一日难除。

  不日,战国大军向宋之疆土挥马杀去。

  好色如命的宋皇胆战心惊,又不愿轻易放弃至尊之位,怕宋军兵缺,于是举国召兵,上到六十,下到十四,皆拉入军中迎敌。宋皇令朝中大将挂帅迎敌,大将们一个个平下作威作福,心中早无为国捐躯之斗志,轮翻换了数十个,皆一败涂地。

  这会,文人诗客们又在做何般?

  文风飞扬,才华横溢的文人诗客们,明面乃圣人在世之貌,挑灯苦读万卷治国书。暗地里却夜夜笙歌,美人侍侧,日日逍遥,挥金如雨,家居千回幽院,出行六马拉车。如今,国之大难,需他们报国之时却避走不及,有甚者直接投靠蒙军,出卖大宋机秘,以求换取那富贵荣华与高官厚禄。

  掌权者无为,御敌者无能,智囊者无用,中原大地一时间横尸万里,血流成河。数之不尽的底层百姓流离失所,日夜忍受饥肠辘辘之苦。

  三百年的大宋王朝,在亡国的最后几年里苦苦挣扎,有如一根风雨飘渺的树枝,随时将会“砰”的一声折断。又似一片海中枯叶,一番跌宕浮沉,最终仍是要以海为墓。

  天风迷眼,雨下陈泽。世道轮回,皇权易手。这场外族入侵的大战以蒙人大胜而告终,公元1278年宋亡,新一代王朝蒙元帝国建立。

  天山宗令红宫、青国、西土的大军迁回绸丝古路,新一代掌权者要独享战果。

  蒙人当政,他们极尽之所能的压。迫汉族百姓,一有不顺便大肆屠戮,性情之嚣张,狂虐至极。对待那些不服蒙人统治的汉族百姓与武者,他们绞尽脑汁的想出了一项残忍的刑罚,名为“虫食”。虫之一物来自于蒙古大草原上出没的死亡妖虫,此虫由天山宗派下来的控虫师掌管,这些特殊弟子被人称为“虫官”。

  虫食刑罚,残忍至极,乃取其妖之幼虫喂入犯人口中,钻入肚中,只消一刻,内中五脏六腑便被妖虫食之殆尽。蒙人当政,曾有无数抗蒙义士死于此项刑罚之手。

  “乱世出豪侠,血醒英雄脉。”

  这一刻,汉人当真是走到了亡族的生死关头,可是,三百年的文弱之风就犹如一把枷锁般顽固地架在众人的头上,那些诗性满怀的文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无利不图的商朋贾贵更是在乱世中大肆敛财,眼前即将发生的厄运他们蒙昧不知,反而对蒙人主子极尽所能的阿谀奉承,任其百般肆虐神州浩土。

  汉族的崛起,如何能放在这些贪图美色、卑鄙无良的人身上呢?

  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大宋王朝,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占据国家的九成人数。无有贵族那般金华银丽/他们衣衫破烂,毫不起眼。无有卖国求荣的文人诗客那般家居千回幽院,出行六马拉车/他们夜无妻陪身侧,日无儿女伴怀,家中贫苦无书读,目中不识半字丁。无有朝堂大将那般玄盔神甲护身,高府名门入住/他们有生之年遭遇乱世,唯有流落街头之选,可就是这些底层的百姓们,一个接一个的唤醒了汉人身心中的英雄血脉,有识之士奋力图强,他们的理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在驱赶肆虐中原的蒙元帝国时,奉献生命中所能抛洒的所有鲜血。

  天山宗控制蒙元取得天下,难免就要与中原大地正道武林盟开战,既然要战,便要雷霆万钧,先发制人,新继宗主倾尽宗内所有高手、弟子前往中原。

  雨沥风狂,树影山昭。正魔大战,一触即发。

  武林盟于大宋亡国的前几年才缓缓醒转过来,他们深知在不做御敌之动,到时魔脉攻来恐怕就只能是被动,十几年的亡羊补牢,现下稍转一丝战力,魔宗来犯,五派领袖即刻率盟内众高手迎战。只见一时间,两大超级势力在中原大地上各施道法撕杀、天地也被照耀的略显黯淡。千奇百怪的神术尽数施展、无知村童的眼瞳中也闪烁出异采,年少的他们拜慕不已。

  武林盟历经三百年大宋王朝的重文轻武之治,积蓄的人才弟子现如今甚是乏缺,在与魔宗一战上略处下风。经久无良策,便出下下策。

  只见,五派领袖纷纷派出各家弟子到中原大地四散招收,如有可塑之辈,立时带回山门,其中有为数不多的少年是奔行千里自愿投身,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光复中原而来。一时间盟内年轻一辈又度兴盛。就这般,正道与魔宗一朝战起、一朝休的征伐,谁也奈何不了对方,只这般不断消耗各自的高手、英才,这段时光在老一辈人回忆中当真是黑暗无度,那魔脉天山弟子光天化日就敢在名城要地、世外圣景里与正道亡命撕杀,完全不顾百姓安危。

  就这般过去了几十年,当年四散招收的年轻一辈弟子卓然成为御盟支柱、战魔新兵。而当年那些奔行千里自愿投身的少年,在这一段时间里将各自门派的顶级玄功尽数融会贯通,长大后每一人皆成为独当一面,具有领袖之风的赫赫人物,如此人物一共有十四名,其中有两人成为了各自门派的掌门。

  当真是身怀灭魔之神术,胸藏圣洁之理想。

  一时间,天山宗被武林盟新一代弟子杀的节节败退,随意一人放于天下都是顶尖高手的魔宗弟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消亡巨损。

  蒙元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无度,而他们的主子天山宗却正好在这一时期被武林盟打的元气大伤,于是,在中原的大地上爆发了元末大起义。

  公元1353年,一支名为“明”的义军拔地而起,明军与四百年前的“宋军”一般,他们是为了这天下百姓而奋战,而明军统帅朱元璋也与那宋军统帅赵匡胤一般无二,具是不世出的奇人。传闻朱元璋乃天道所选的真命龙子,他率军之下,所到之处,横扫披靡。

  几年间,朱元璋的身侧便聚络了数十位具有名将风采的人物,其中有四人更是一等一的盖世英雄,分别是穆中山与铁慕等人,而这四人则各领一部,分别是中山燕部、南铭萧部、鹏冥于部与大明兰部。

  就这般,一方面正道武林盟的年轻一代弟子大战魔宗,而另一方面明军朱元璋四大将等人向蒙元帝国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这两方正义之师其实都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们具是在为汉人收复饱受摧残、支离破碎的河山。

  中原大地正上演着民族复兴的史诗篇章,而绸丝古路则也正在上演着另一出可歌可泣的大战。

继续阅读:第6章 战国大会(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半绸沙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