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饮鸩风波亭
静好居2015-10-25 09:427,684

  主审万俟禼,副主审周三畏,审理官罗汝缉等,办理岳飞案子。

  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为何铸被弄得出使金国的下场,已经很后怕。要知道,出使敌国,意味着生死难料。朝廷官员,很少有人自愿出使金国的。当然,王伦是个例外。举宋,几人能够象王伦那般能说会道、八面来风?所以,副主审变成了陪审,审理岳飞,自然都是万俟禼、罗汝缉唱主角了。

  万俟卨将王俊、张俊等人捏造的文案,摆在桌面上,对着岳飞大声呵斥道:“岳飞,国家何负于你,你们父子竟敢伙同张宪共同谋反?”

  岳飞目眦欲裂,愤声辩驳:“对天盟誓,我绝对无负于国家,你们既是主持国法之人,切不应当陷害忠良。你们如要把我诬枉致死,我到冥府也要与你们对质不休!”

  万俟卨一声冷笑:“你说你不造反,那么还记得走访宜兴时,于其桃溪园中一处墙壁上,写下了一则《题记》曰:“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你游天竺寺的时候,在墙壁上题的“寒门何载富贵”的文字吗?既然能写出这样的亲笔文字,绝对是心怀不轨,阴谋造反。前者说明你不满当今圣上与朝廷,要迎回二圣,恢复旧朝。后者说明妄想大富大贵,才能够承载无上荣华。分明就是要谋反,才能获得这些。你说过‘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多少人亲耳所闻。白墙黑字,话出有耳,证据确凿,你狡辩何用?!”

  岳飞见他们恣意诬陷,无可理诉,不由长叹一声,悲愤地说:“我说的黄龙府,指的是燕京,中原人都称燕山为黄龙府。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变成女真东北老窝了?我能说这么不现实的话吗?到现在我才知道,落入了你们国贼之手,使我为国忠心一切都休,一切都成了犯罪!”

  从此,岳飞再也不发一言,任凭狱卒如何呵斥和非礼。

  当然,用刑、拷打岳飞是不敢的。赵宋祖宗家法,法不斩朝臣,邢不上大夫。

  岳飞虽然下野,但也是曾经的朝廷大员。

  之前,从文官来说,最后的枢密副使,曾经的几路节度使。一路节度使,相当于一省最高官员、二品大员,更何况几路乎?

  唐、宋行政制,地方最高行政设置,设“路”,而不是设“省”。

  之前,从武官来说,曾经的一路大将,黄天荡战役后,就获得“辅国功臣”号。接着是太尉,而太尉乃武官最高品级。再后来是太保。太保者,位列三师、三公,一品大员也。

  所以,对岳飞,自然不能、不敢用刑,不能镣铐加身。然而,这不能避免,言行折磨与虐待。好在岳飞忠勇的名声在外,不少狱卒,在没有上司巡牢的时候,都对岳飞很好。经常围着岳飞,要他讲述,怎么打得金狗子屁滚尿流的故事。其中,尤其有个名叫魄顺的狱卒,一直特别用心地,自己花钱,偷偷善待岳飞吃喝。

  经过多日审讯,岳飞始终不承认自己想造反,为了抗议秦桧等人的诬陷,岳飞开始绝食。他想通过一心绝食,希望能唤起皇帝的回心转意。

  ————————————————

  腊月二十七日,晚餐时间。很有同情心的狱卒魄顺,看着天真的岳飞,吃完他送来的饭菜后,终于忍不住向岳飞交了底。

  那是一个温暖的冬日,狱卒与岳飞,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闲话家常。说着说着,狱卒突然长叹一声说道:“我平生一直认为,岳飞是一个忠臣,所以恭敬服侍,不敢有所怠慢。如今看来,你也不过是个佞臣。”

  岳飞十分惊讶,忙问:“为什么?”

  狱卒答道:“君臣不可相互怀疑,否则必定出现变乱。君主一旦怀疑臣子,就会诛杀臣子;臣子一旦怀疑君主,就会背叛君主。如果臣子被君主怀疑,却没有选择背叛,最终仍难免被君主继续怀疑而诛杀;如果君主怀疑臣子,却没有诛杀他,臣子也难免怀疑君主对自己的信任,而最终选择背叛。如今,皇上怀疑你岳少保,所以将以投进监狱,你怎么可能还有机会出去呢?死是必然的。岳少保你若不死,出狱后君臣继续彼此猜疑,你怎么会不防呢?那么,你最终还是要造反,那你自然是佞臣了。”

  狱卒虽然说了一大堆话,几乎就是绕口令。其实说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既然君臣双方的关系破裂,皇上今日不杀岳飞,将来必被岳飞所杀。

  岳飞虽然政治水平不高,但还不傻。狱卒说的道理,他还是听明白了。清醒的岳飞不再绝食,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天。

  岳飞并不怕死,当年他踏入军营的时候,就已经准备马革裹尸了。他遗憾的是,自己不能死在战场上,而是作为一名囚犯,卑微地死在刑场上。

  军人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在战场上,杀尽自己的敌人,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可惜,这个荣耀,自己永远都无法实现了。

  时间缓缓流逝,岳飞心如止水。

  ——————————————

  当晚子夜,两个身穿夜行衣的人,从屋顶揭瓦、悬索滑下,潜入岳飞的牢房。一人带一大包袱,装满了食物与药品。岳飞先是一惊,须臾便明白谁来了。

  两人都戴着斗篷,妹子先说了韩世忠,为岳飞质问、抗辩无效。秦桧以“莫须有”三个字,回答了韩世忠,蒙混视听、混淆是非。

  这一切,身在狱中的岳飞,自然不会知道。

  妹子接着说“所以,鹏举兄,一切正面抗辩,都是徒劳。他们凭着所谓的众口一词,证据确凿,短时间内,很难真相大白。你收拾一下,马上跟阿姐走。改名的良人证,都准备好了。你先走,岳云、张宪,我会拼力争取,以后再去找你。他们两个的所谓证人、证词太多,一时理不清。”

  “我不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道理,我懂!再说,岳云、张宪两个孩子,见我兵权被夺,岳家军被解散,想留下其中一军,是有可能的,而叛逆,绝无可能!”

  “上,不会下旨杀你!祖宗有法,不杀大臣。他对我说过,蔡京、童贯等,不过流徙,何况岳飞乎?”

  “那我就更没有必要走。我一生坦坦荡荡,何必改名换姓苟且偷生?”

  “上,没有此意,不等于那些狗贼没有此意。秦、张勾结,王贵、王俊、傅选等,都被收买而出卖你了。岂不闻,‘三人成虎’的典故么?只要你活着,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三人中的阿姐附和道“是啊,你应当清楚,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所以鹏举你要听劝啊!”

  “我就知道,阿姐还活着,今天终于证实了。能够见到你们姊妹一面,我无憾了。阿姐,你我妹子的安危,我拜托你了!”

  玉梅饮泣,“你难道不清楚,我们同样不能失去你么?”

  “阿姐,生死有命!已经到了无兵、无权的地步,收复河山的梦想成了泡影,活着何用?不被暗害而死,也会自我憋死。”

  “阿姐,查夜时间快到了。你先出去,我留下再陪鹏举一会。”

  “你们一起走!不能再出意外了!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就好。”岳飞,绝决道。

  “是阿,妹子,要是你出意外,一切就更加无望了。你也清楚,他就是牛脾气。”

  “那好,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用药。按推演,腊月最后两天内,即后天开始,你要格外谨慎,不要吃喝他们给你的任何东西。我们带来的吃喝食物,够你吃好几日的。”

  岳飞重复一句“最后两天内,后天开始,吃喝的……”然后,一手抓过绳索,交到妹子手上,用力推她们两个,要她们快走。

  两个,一起拥抱着岳飞,哽咽而异口同声“你要,好好的!”

  岳飞乘势,用力一顶,将妹子举的老高。待妹子上去后,再举起阿姐,使她们更容易攀上屋顶。

  待结拜的姐妹走后,岳飞抱头蹲下,眼泪汩汩而下……

  他清楚自己,又一次放弃了“生”的机会……

  ————————————————

  岳飞,被关押在,权充大理寺院墙内,与岳云、张宪,自然是分别关押。

  院墙内,有一个亭子,叫做“风波亭”。

  这个亭子,之所以叫做风波亭,是因为这个临时的大理寺,紧靠钱塘门,也叫车马门,就是西面紧挨西湖的进城之门。所以,在这个亭子里静坐,能够听到西湖的风浪声。故名,风波亭。

  真正的南宋朝廷大理寺,尚在规划中。规划图纸中的大理寺,在临安城,西北面的余杭门入口以东方位。

  进了余杭门往东,依次是:约桥、常平仓、禅符寺、贡院、大理寺、仁和县治所。而贡院与大理寺,又为南北正对位置。

  也就是说,临时的大理寺,与规划筹建中的大理寺,一南一北,相隔很远的。

  而临时大理寺院内的风波亭,却东临岳府、韩府。

  这里的钱塘门、余杭门,并不是紧靠钱塘、余杭的意思,而是用临安所辖附近郡县名字,命名城门。

  紧挨西湖的钱塘门(车马门),进城后以东,依次并排是:风波亭(在大理寺院内西侧,紧邻西湖),规划中的“国子监、太学、武学”,再东便是岳府、韩府、兴庆坊。

  兴庆坊,东临大街。这条大街,为建成后的南北纵向“御街”之中北街(约为今之杭州,中河中路至中河北路之间。)

  姐妹俩,从关押岳飞的屋顶,滑到地面,原路退出。然后来到权充大理寺,院墙内的一个亭子,风波亭。

  夜深人静,姐妹俩坐在风波亭,亭栏上,商议着什么,已经议了很久了。

  其中,妹子有提道:

  “杨说,岳云、张宪,只是普通将领,就没有岳飞的待遇了。已经遍体鳞伤,而且镣铐锁住双脚,秘密劫狱不可能。只能等宣布行刑时,在外面反而有机会搭救。她已经吩咐杨,为防止秦桧来阴的,一旦法寺(大理寺)定下死罪与行刑日期,要事先做好准备。”

  她接着道“阿姐,一旦营救失败。要韩将军主动请缨,护送岳飞家眷,一路南下,远离是非之地。我也会,对上,先打招呼。”

  接着,两人继续商议,有关将会发生在,风波亭之种种恶变的可能性。要阿姐回去,仔细与姐夫筹谋。时间紧迫,要抓紧筹划。

  商议完了,妹子跃上墙头,放下绳索,拉上阿姐,顺利离去。

  ——————————————————

  二十八晚,秦府书房。秦桧,一筹莫展。

  岳云、张宪谋反案,早已经审毕,定性谋反,奏报皇上。可是,皇上一直拖着不批。秦桧试探几次,赵构话里话外,依然说疑点甚多,需要进一步再查实、审理。

  就这样,岳云、张宪谋反案,连带岳飞的案子,始终拖延着,得不到最后的结果。

  只要云、宪案子一定,岳飞就会成为理所当然的幕后主谋。

  秦桧清楚,赵构不忍杀岳飞。自己费尽心机,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秦桧,嘴里吃着柑橘,手中玩弄着柑皮。脸上的皮肤,皱如橘皮,双眉紧蹙,一副苦苦思索的样子。

  这时,秦桧家的阴毒悍妇,妻子王氏走进了书房,看见秦桧这个样子,立即就知道,秦桧是在为岳飞的案子所忧虑。

  王氏做事一向狠辣,看自家官人,如此迟疑,就出言相劝道:

  老汉竟这般缺乏果断吗?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呀!

  你若放虎归山,你曾经这么算计他,我们还有活路吗?

  我听说,杨沂中从庐山带他来的时候,一路上,两个晚上,都有岳飞的旧部,劝岳飞不要前来临安,可以另做打算,远离隐居。不懂死活的岳飞,竟然拒绝旧部的好意搭救,态度坚决地说:“还是应当前去!”

  所以,我说老汉,这样的人,还能够留吗?他不灭你,他的旧部也会灭你。如果,他死了,其旧部就会放弃这种念头。毕竟人都没了,犯不着自己为死去的人,再犯险。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看,你可以安排,先斩后奏,再连环杀人灭口,洗脱自己牵连,这样不就得了?真是榆木脑袋。

  宋,“老汉”带贬义,平时不能随意用这个称谓。王氏此时,连用两次,自然带有对秦桧,优柔寡断的轻蔑之意。

  秦桧,看着神情绝决的妻子,心想:“有时候,女人比男人更凶残。”诚哉斯言!

  有了老婆的劝说,秦桧恍然大悟,杀岳飞根本不需要证据。杀了云、宪,死无对证。岳飞的死罪,也就坐实了。虽然坐实,也只能判岳飞流徙,但如果暗杀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秦桧,等不到天亮,当夜严令,要主审官万俟卨,再次提审岳飞。bi迫岳飞,在他们炮制的一张供状上,签字画押。然后……

  于是,天未亮,岳飞就被带到风波亭,万俟卨要他签字画押。

  岳飞无言,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时刻到了,无限痛心地,仰望暗黑的苍穹。少顷,便提笔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吴央当晚,获报秦桧下黑手的布置,并没有奏报。分析,杨都统的职务,是理所当然的监斩官。应当会需要杨沂在场,走必要的掩盖程序。

  于是,她要辛永宗,连夜布置,翌日一早救人。辛永宗,负责配合杨沂中,搭救云、宪。岳飞这边,早已与杨沂中商议好的。杨若失败,韩、梁夫妇跟上,执行第二套方案:强硬抢人!

  杨沂中是吴央这边的人,赵构很清楚。赵构同意沂中去庐山带人,本身就含有让岳飞离开是非之地的意思。毕竟,云、宪之案,众口铄金。所有的证人、证词,都极其不利云、宪。而云、宪这边,却拿不出有利的反驳证据。

  法寺(大理寺)依法,普通子民、将士、臣子,谋反,杀无赦;大臣谋反,远流苦寒之地,永不得返回。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算皇帝,也不能无视大宋法律、法度。

  ——————————————————

  绍兴11年,腊月29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

  这日一大早,真是暗无天日的日子。大雨瓢泼,黎明前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黎明前,吴央就起床,匆匆前往御殿,重扣皇帝赵构的卧房门。

  赵构坐起来,揉搓眼睛道“央央,怎么了?还不到卯时吧,天都没亮。”

  吴央急切道:“君上,快!快随我去救人!”

  一听救人,赵构已经清楚怎么回事了。急忙起床,披上棉袍,递给吴央天子剑,就走。

  马车,早就备好,停在门外。双双上车,直奔大理寺。

  马车直进大理寺,直奔风波亭——晚了!

  但见杨沂中,抱着岳飞,坐在风波亭地上。岳飞嘴角,已经流着发黑的血液。

  吴央,立即拔剑。直指主审万俟卨,厉声问:“说,谁指使你下毒?”

  万俟卨嗫嚅道:“他,他是自杀。没有人,下毒。”

  沂中的部下大喊道:“什么自杀!端毒酒的狱卒,已经死在那里。是杨都统要狱卒先喝一口,结果狱卒先喝了一半。狱卒刚刚喝下,才走十几步就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了。”

  万俟卨争辩道:“可是,岳飞喝下的,是不是狱卒剩下一半的酒,谁说的清楚?”

  吴央愤怒之极“怎么?你谋害忠良,还要强加他‘畏罪自杀’之说吗?”

  此时的她,义愤填膺,差点一剑刺进他的胸膛。为了留下主谋秦桧作恶的“人证”,她强令自己克制。

  于是,掉头跑过去,推开沂中,自己从后面,扶抱着鹏举,“鹏举兄,这是解药丸子,你快吞下。”

  鹏举吃力地举手推开“来不及了,我就要……就要离你而去了……”

  看他呼吸已经十分困难,吴央清楚的确来不及了。急切道“那你快说,有何遗愿。”

  “把我安葬在……西湖之西的栖霞岭。黄天荡战役……你在栖霞山埋忠骨,我……我难忘。我,虽然生前……没有能够收复河山……死后,希望我的……灵魂,也要守护你……守护大宋……皇都。再说,我……也喜欢红枫……映……映……朝……霞——”

  岳飞,岳鹏举,十分吃力而断断续续,说到“霞”字,拖着的长音,嘎然而止。头歪一边,停止呼吸……握着吴央的手,松开,垂下……

  “鹏举兄——”

  吴央痛呼一声,跪地,一手扶着鹏举,一手扒下他上身的衣服,亮出前胸,再亮出后背。她要证实,李娃对她说过的,有关刺字的事。

  当“精忠报国”四字赫然眼前,悲怆喊道:

  苍天作证,你看看这位抗金英雄,一身刀剑伤疤,大多在前胸啊!

  陛下啊,你看看这位战神,无比的忠勇吧!

  他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刺字,精忠二字,是陛下的亲笔吧。

  绍兴三年,你御赐这位英雄“精忠岳飞”战旗。岳飞当即带着这面无上荣光的战旗,回家禀报母亲。然后,要妻子李娃,临摹皇上“精忠”二字笔迹,岳飞自己添加“报国”二字。再请求母亲,将这四个字,亲手刺在儿子背上。好让儿子,时刻不忘——精忠报国!

  陛下啊,你过来看看吧!精忠是你的笔迹,报国是岳飞的笔迹,这是你熟悉的吧。绍兴三年的刺字,到今天,新旧刺字,一眼便见分晓。

  陛下啊!有这样精忠报国的逆臣嘛!如果精忠报国者是逆臣,那天下还有忠臣嘛!

  吴央,相信岳飞灵魂尚在,能够听见她的话语。

  她声嘶力竭完了,重新抱着鹏举,喃喃地诉说道:

  鹏举兄,你死得好啊,死得其所!如果你不是被谋害致死,而是战死沙场,那最多是象杨继业与宗泽那样,最多一句“抗辽名将”,一句“抗金名将”就可盖棺定论了!

  而你,南宋第一战将,南宋第一忠良,却被谋害,被算计致死……

  岳飞,你是无敌的战神,你是忠勇的化身!

  这样的你,却死得蹊跷,死得冤枉。你将因为死于千古奇冤,而名垂千古啦!千年、万年后,人们都会以你为榜样,抵抗外侵、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鹏举兄啊!你,名垂千古了,谋害你的狗贼就遗臭万年了……会有这一天的,我发誓!

  所以,民族英雄岳飞,岳鹏举,你,死得其所……你,你死得好……死得……好……你,你安息……安……息——吴央,发出最后一个“息”音,便无声无息,不省人事……

  赵构,双目含泪,慌了手脚……

  就在这时,一位头戴纱罩,身披斗篷的侠士,从亭子飞跃而下,一剑,当胸直刺万俟卨,万俟卨立马倒下。侠士回头,似乎无意撞了一下发懵的杨沂中,扔下“岳云”二字,走了。

  待沂中回过神来,赶到街口,同样是晚了。岳云、张宪,倒在血泊中……

  麾下汇报,等他们天未亮赶到,已经迟了。按死亡气色时间推算,应当是丑时末、寅时初动手的。即半夜三四点钟,云、宪,就被“公然”暗杀了。

  杨沂中,急切说“那你们还不快走,等人家栽赃你们啊!”

  属下一听,赶紧离开现场。杨沂中,噗通一声,无力地跪下,直挺挺地跪在雨水里。泪水,混着雨水,汩汩流淌。对着两个年轻的遗体,嗫嚅道:

  对不起!我太大意了,他们太狡诈了!已经提前派人监视了,还是迟了。我如何向,我的恩人,吴大人交代啊……

  我发誓,今生不杀狗贼,为你们报仇,我誓不为人!

  杨沂中,暗暗捏紧拳头。双拳,爆出一条条青筋。

  天,象破了似的,大雨兼小雨,噼里啪啦、淅淅沥沥,下的昏天黑地,没完没了。似乎,为岳飞、岳云、张宪的屈死,哭泣个没完。

  杨沂中,吃力地称起身子,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走出雨幕,走进雨幕。他必须赶紧离开,布置“舆论”去。

  ——————————————

  风波亭,11岁的银瓶,小名孝娥的岳飞次女,刚刚得报哥哥岳云、准夫君张宪,惨死街头,尚未来得及流泪,又得报父亲岳飞惨死风波亭。已经不会哭,不会流泪,疯狂直奔风波亭,惨叫一声“爹爹——女儿来陪你,一起走——”

  话落,尚未长成的少女,纵身跳下风波亭近旁的水井……

  风波亭,四处回声:一起走……一起走……一起走……

  天亮后,人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为这两个孩子打伞遮雨,有的取来衣物,为这两个小英雄,揩尽血水混雨水,换上干净的衣服。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这里,有义士吗?走啊!与我一起抬着尸体,到大理寺衙门,讨要说法去!”

  立马,不少男子,自告奋勇,一个个伸手,抬起两个死难者,大踏步向大理寺走去。

  等到大理寺,打开衙门,门外,黑压压一片市民,男女老幼、昂首挺胸,写满愤怒,昂扬在雨水中,簇拥着抬着的两具尸体,任由雨水浇打着。

  大家,见门一开,立即潮水般,涌进大理寺……

  密集的雨点,从半夜,滴滴答答,到半夜。

  临安的人们,从天亮,哭到天黑。

  天哭……人哭……

  ——“天下冤之,众多士民为之下泪……”

继续阅读:119、岳飞全案录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