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叹谁是赢家
静好居2015-10-25 09:428,470

  在绵绵的山脉理,哪座是巨峰?在滔滔的江河中,何水是主流?

  宋金两国,赵构与秦桧,完颜亶与完颜兀术,敢问,谁是赢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用绝对的赢家,也没用长长久久的输家。

  或许,历史在冥冥之中,隐藏着不可认知的秘密——命运密码!

  命运密码,无以解读,无可阻挡,亦无法躲避。

  降萼殿林苑,吴央照常在这里练武、抚琴、看书。

  这是她,每天上午的必修课。下午,忙于后宫的一些,必须她过问与解决的事情。晚上,多半会去慈宁殿,或者接见赵瑗、赵璩等家人。此外,基本不闻窗外事。除非赵构问到,她才会说说自己的看法。赵宋,严禁后宫干政的祖宗家法,还是蛮有约束力的。然而,她的天职是守护,守护她能够守护,或者必须守护的人和事。所以,她有自己的大内侍卫。但凡有什么她要过问的事,都是通过他们去完成。赵构对此,从来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吴央的侍卫,早在建炎初年,就形成了。由此,承接更替下来。赵构,早就养成了“凡吴央所为他默许”的习惯。因为,这是他们夫妻二人,一明一暗演绎双簧的协奏曲。

  “吴娘娘,永宗在紫萼轩候等多时,所以老朽擅自来报。”蓝珪听琴声止息,赶紧走进茅屋通报。吴央表示,让他进来。自己走到廊亭,坐下等候。

  “娘娘,秦桧奏请,派人到台州,取回綦崇礼生前草诏的一些文书,说是收录归档所用。陛下,恩准了。怎么办?”永宗,一脸为难。

  “这个秦桧,死到临头,还是放心不下那份草诏么?”

  “秦桧也太坏了。时值绍兴25年冬,秦桧已经为相十八年。这十八年里,其罪恶,简直罄竹难书。秦桧的‘一言堂’,来自大兴典狱、文字狱,株连无辜,不容异己,造孽多少冤魂。秦桧,国之巨蠹,竭民膏血。其积蓄财富足可敌国,其家富于左藏库(国库之一)数倍。秦桧,摧毁国防,败坏军力。由于秦桧的卖官鬻爵,新上任的军官根本不会治军,只会捞钱。为将帅者,不治兵而治财,刻剥之政行,而附摩之恩绝;市井之习成,而训练之法坏。近二十年间,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这些人整天朝游暮宴、安富尊荣、醉生梦死。南宋初年军队的抗敌锐气,经秦桧主政十七八年间,几乎丧失殆尽。秦桧的罪孽,尽池墨而难书,却每得皇帝赏赐。”

  他这么说完,心下无声补充。

  秦桧,还妄想孤立皇帝,这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也许,自以为得逞,洋洋自得了吧。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螃蟹抓虾,渔夫在后。

  殊不知,吴皇后油盐不进。虽然攀上亲戚,依然难以接近。不仅没有能够收买吴皇后,就连王继先、张去为,反被吴皇后将计就计,化为己用。秦桧,自然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多少年来,皇后吴芍芬,暗中吩咐他保护下多少人和事,粉碎过多少阴谋,又做过多少益事、善事,他已经记不清了。

  殊不知,一切,都在皇帝赵构的掌控之下:符合心意,顺水推舟;不合心意,以秦桧治之,自己坐享其成。

  秦桧,乃皇帝赵构棋盘中,一枚棋子而已的命运,任谁,也无以改变。

  然而……

  永宗想到这里,见娘娘依然不发话,便道:“娘娘,这一次是秦桧打探到了一些端倪,认为这份草诏,极有可能在台州谢家。谢家是綦崇礼的女婿家。臣担心,谢家会不会因此遭难。”

  吴央她脑海里,一直思考着,这次应当如何应对台州,即将发生的事情。永宗的担忧,打断了她推演的思绪,便回话道:“秦桧死前,如果不去弄来,也许死不瞑目呢。而我们,绝对不能让他拿到,绝不能让他销毁。我们不是一直都在关注他们的动静吗?这次也一样,见招拆招即可。不过,这次也许无须你们动手,他派去的人就会自动作鸟兽散。所以,你吩咐下去,跟踪而顺其自然,见机行事即可。”

  他听出弦外之音,秦桧命不久矣,便道“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再容忍下去?!”

  “为何!?秦桧不是挟虏要君吗?你当陛下不知道我的侍卫都做了什么吗?为了宋廷不能先撕毁停战和议,陛下对秦桧不仅听之任之,而且每每哄着、褒着。之前的不说,绍兴十五年夏四月初一,赐秦桧第一区(可以理解为第一府第,也可以理解为“区第一”。区第一,天下第一的意思)。五月,加桧妻外戚子孙官封。冬十月,陛下亲书“一德格天”赐秦桧,并亲自于其府第赐宴。秦桧高挂“一德格天”匾在自家客厅,客厅自此名为:一德格天之阁。十六年二月,诏准秦桧建家庙。十七年春三月,改封秦桧为益国公(原封魏国公)。十九年九月戊申,陛下命人绘秦桧像,亲笔写赞于其上。二十年冬十月,秦桧有疾,没过几天,陛下命执政官员,前往秦桧府第议事。十二月甲子,陛下听说秦桧还朝执政,特准其官轿入宫门,由他的两个孙儿,扶掖其升殿,准不拜。十三年七月,我们让秦桧派出寻找綦崇礼草诏的人,全部失踪。秦桧因此不上朝,陛下无奈,当即赐他围田建康。”

  呵呵……吴央不知是辛辣还是轻蔑地笑了一声,接着道:“天下,有谁得到过皇帝如此源源不断之厚赏?这些,你都是清楚的啊!”

  她抬头注视永宗须臾,又道:“可是你知道吗?陛下与我,为什么大多时候,对秦桧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呢?道理很简单,秦桧在执政方面,还算是能臣的。他一方面,打理朝政不遗余力;另一方面,排除异己、用心险恶,费尽心思地作恶多端,也不遗余力。如果不是顺其自然,形成堆积他的恶名声,而是处处阻挠,让他作恶不成,那岂不是成就他的好名声了?这下,你明白了么?然而,这么做也不容易啊!陛下每赏他一次,回头到我这,都是铁青着脸。尤其,御赐墨宝,一德格天,在其画像上,作赞。这两次,陛下在御殿,莫名大发雷霆,砸碎了不少物品。又比如赵鼎,我对他一向十分敬重,可是他是大名人,被秦桧陷害了,其罪过自然更大。至于张浚,因为他还年轻,又是国之栋梁之材,所以才会暗示其趋利避害。而我们,每次阴了秦桧后,陛下总会对我,露出会心的笑容……”

  她说到“笑容”一词,微微一笑。笑容与神情很是飘渺。

  他不禁暗忖,是啊,娘娘她作为吴监军也好,作为吴娘娘也罢,仅仅为了保护綦崇礼及其家人,他辛永宗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地执行她命令了。

  永宗不禁,也会心一笑。无声行礼告辞,安排保护台州谢家去了。

  ——————————————————

  秦府,秦桧回首一生的经历,足以自傲。他认为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只要拿回那份能够说明他叛国的“草诏”,就谁也奈何不了他了。这一生,就再也别无所求,唯独希望秦氏家族的荣耀,能够代代相传,那才不枉自己一生的奋斗。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看着权臣秦桧,一生最后的心愿。我们不得不感叹,秦桧与兀术的命运,何其的诡异与相似乃尔。

  金国权臣完颜兀术,临终之前,也是希望自己的血脉能够代代相传。可叹,历史给完颜兀术开了个玩笑。兀术寄予厚望的儿子完颜亨,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将,丝毫不懂权谋的可怕与凶残。最终,完颜兀术一脉,彻底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且看秦桧,最终如何下场。

  秦桧,开始图谋,由秦熺继承相位。老办法,利用朝堂“一言堂”,筹谋群臣一致口径,力挺秦熺为相“一言谈”。妄图,朝廷大臣众志成城,迫使皇帝就范。

  父子俩,儿子频频出访,父亲频频见客。

  不久,身居九重的赵构,收到了宰相秦桧的辞职信。在信中,秦桧一再表明自己年老力衰,实在无法继续为陛下尽忠,希望陛下能放自己回乡养老。

  赵构有点纳闷,嗜权如命的秦桧,居然自动放弃权力,莫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里面莫非有阴谋?赵构不敢大意,决心谨慎处置秦桧的辞职。

  阴谋,这确实是一个阴谋。

  秦桧,希望秦熺能够继承相位,必须付诸行动。只有利用余生,事先筹谋,秦熺才有可能在秦桧死后,“夺情”起复。

  否则,秦桧一旦死去,按照传统,秦熺必须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还有什么可能当宰相?

  赵构,苦苦思索,秦桧辞职的背后意图之时,恰巧安王赵瑗,拜见母后。吴央于是乘机,对赵瑗予以暗示、提点一番。

  赵瑗,即刻前往求见父皇,揭发了秦桧,辞职背后的目的。赵构恍然大悟,于是下诏不允许秦桧辞职。

  次日,秦熺上阵,也是辞职,赵构当然不允许。

  过了几天,秦桧和秦熺父子,再次请求一起辞职。说是,辞职归故里,是父子二人的共同愿望。希望陛下,能尽快地裁定。

  秦家父子,心急如焚。赵构觉得,秦桧确实是时日无多了,决定深入虎穴,去探探秦桧的虚实。

  赵构的突然到来,使得秦桧父子措手不及。奄奄一息的秦桧,勉强穿起朝服,衣冠不整地拜见赵构。秦桧不发一言,只是涕泪满面。赵构也陪着秦桧,掉了几滴眼泪。随后,将自己随身携带的手帕,赐给秦桧擦拭涕泪。

  这时候,秦桧才图穷匕见,拿出了党羽曹泳等人,共同起草的,要秦熺继承相位的奏折,赵构看了,依然一言不发。

  这时,在场的秦熺,已经急不可耐,问赵构:“谁可以代替家父为宰相?”

  这么问,很有*迫赵构,当着秦桧的面,许诺秦熺继任宰相的口气。

  赵构听了,面罩寒霜,冷冷说道:“此事,不是你能过问的。”

  秦氏父子,相顾无言。赵构走的时候,还顺手赐予,秦府的大管家丁襈,一副金带(腰带)。

  这一举动,看似无意,却内含深意。丁襈虽是秦府的大管家,但却位居江东马步军副总管,手握重兵。赵构特示恩宠,自然加大了,他与秦家父子的离心倾向。

  既然事情已经明朗,双方都在紧急采取措施。

  赵构知道秦桧,不久于人世,秦熺又在图谋相位。当夜,赵构紧急召集,权兵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沈虚中,草拟秦氏父子致仕制词。

  而秦熺,也在召集秦氏一派的官员,再次合谋,上书赵构,要求由秦熺继任宰相。

  然而,为时已晚。完颜兀术死了,完颜亶死了,连兀术的独子,完颜亨也死了。外力,已经无人可以掣肘赵构。

  赵构,第二天就下诏,命秦氏父子一起致仕。

  秦桧父子,其最终命运,可想而知。

  ——————————————————

  秦氏父子,一起致仕。许多实情、案情,真相大白。

  许多大臣,各地官员,包括秦桧的死党,见秦桧大势已去,纷纷弹劾秦桧。弹劾奏章,雪片般飞来,堆满皇帝赵构的御殿案头。

  《宋史。刑法志》(二)中,有明确记载,岳飞父子和张宪的冤狱,完全是由秦桧一手造成的。

  其文曰:诏狱,本以纠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见……(绍兴)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卨锻炼成之。桧以奉上意,飞赐死,诛其子云及宪于市……广西帅胡舜陟,与转运使吕源有隙,源奏舜陟脏污僭拟,又以书抵桧,言舜陟讪笑朝政。桧素恶舜陟,又以诏狱,遣大理官往治之。十三年六月,舜陟不服。桧以奉特旨,舜陟死于狱。飞与舜陟死,桧权愈炽,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谓诏狱,纷纷类此,故不备录云。

  这段记载,与当时的许多史实联系起来,一切就不言而喻了。

  例如,在岳飞系狱之后,凡要搭救他的,大都是去与秦桧交涉和争辩,而上疏给赵构进行谏阻的人,则极少。这就可以知道,《宋史。刑法志》(二)的这段叙述,每一句都是切合实际的。其中的论断,也全都十分公正。

  “名为诏狱,实非诏旨。”

  这句话,最能反映出秦桧、张俊之流,制造岳飞父子,及张宪等冤案的真实情况。所以,只要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实事求是地研讨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便无法否认,皇帝赵构,不是残害岳飞父子和张宪的元凶。

  赵构的近侍、近卫,不是一个说过,皇上每次接见秦桧,靴子里都插把匕首,防着秦桧。可见,秦桧不是赵构的宠臣,赵构对他,毫无信任可言。

  南宋当代的人们,届此也就清楚了历史的真相。

  绍兴25年(1155),赵构为此,进行一次大朝会。满朝文武,一个口径,废黜秦桧一门官位。皇帝赵构,准奏!

  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

  当夜,秦桧得知赵构的旨意,一命呜呼。

  病危中的秦桧,可能是听到了,秦氏一门被废黜的消息,忧愤交加,当夜便死了。

  可见,秦桧直到临终之前,还没意识到自己败在哪里。或许,秦桧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掌控的一切,居然败的这么彻底。为之奋斗一生的权力、权利,终究还是败了,失去了。

  倔强的秦桧,可能根本不承认自己败了。也许,临终前还在想,若不是自己死在赵构之前,自己岂会败?你赵构,无非是胜在年轻。若上天能再给我十年、二十年,我秦桧一定不会败!

  秦桧死了,一门无官,秦氏一门的今后命运,可想而知。

  台州,綦崇礼的女婿谢家,顶着全家被捆绑下狱,也不肯交出“草诏”。押解他们一家的当地差役,与秦桧派出的人,刚刚走出谢家不远,就闻报“秦桧父子致仕”。

  当地差役当即不管谢家人,扬长而去。秦桧爪牙十几人,见势不妙,顿感秦桧父子,大势已去,也撇下谢家人。躲到一边,商量着如何自动“失踪”,自谋生路去。

  永宗安排的便衣,跟踪而来。一直等到此情此景的产生,才亮相出面。当即解开谢家一群男女老幼的绳索,送他们回家。

  在谢家,便衣亮出“大内”侍卫腰牌,报声“我们是吴皇后的侍卫官!”并说明来意。綦崇礼女婿,一听说吴皇后的人,当即取出家翁綦崇礼起草的那份诏书,交给来人。他们也清楚,过往綦大人家,几次遭难,都是吴皇后派来的人,使之化险为夷。其女婿请求,诏书一定要交给吴皇后本人手里。说是当年,家翁綦崇礼有遗嘱,等到秦桧完蛋时,交给吴皇后。

  便衣,当即代表吴皇后与辛永宗,感谢谢家女婿,深明大义,不畏强暴,继承綦崇礼遗志,保存下这份秦桧卖国的铁证,使之昭然于天下。

  呜呼!叱咤风云一生的秦桧,与完颜兀术一样,没有好下场。就算后继有人,那也是王氏后继有人。秦熺,王氏侄儿,秦桧养子也。

  ——————————————————

  秦桧死了,秦熺及其儿子致仕了。

  至此,谋算天下的赵构与秦桧,完颜亶与完颜兀术,这四人,只剩下了赵构。

  赵构笑到了最后,貌似成为最后的赢家。然而,赵构真的是最后的赢家吗?不是,绝对不是!

  南宋当代的人们,也许都清楚了历史的真相。然而,后人会无情地,给赵构安上一个“昏君”的头衔。

  一、赵构没有收复失地。二、岳飞死在赵构绍兴朝。三、宋金二次和议划淮为疆界。

  就这三条,使赵构在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难免变得模糊,乃至面目全非。

  后人,只凭这三条,不问其他,都基本认可赵构是个昏君。尤其,后金清朝,对南宋历史,大加篡改,肆意颠倒黑白,贬低南宋,贬低皇帝赵构,以彰显其先祖,前金女真人的强悍与伟大。

  事实上,对于赵构来说,匡复赵送,与强敌周旋、迎战前后18年;建成新都临安,让南宋站稳脚跟;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广交海外各邦;复苏经济、文化。承前启后,还给后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赵宋皇家朝廷,各方面都扎实的国家基础,就够了。

  在这样敌强我弱、前朝灭亡,战火绵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使国家屹立不倒,恢复繁荣昌盛,已经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虽然,没有收复失地,还划淮为界。但他努力过了,从1127年,争夺失地到1141年底。如果继续争夺下去,势必民不聊生,国将不国,更别奢谈什么建设新都,予民休养了。

  皇城、御街,全部竣工,已经是绍兴23年(1153)。至于建都之后,是否应当收复失地?朝堂之上一片主和声。就算主战的年代,也是他皇帝赵构主战之下,才有少数主战派,得以有说话的市场,能够发挥一定作用。而子民,刚刚生活过得好些,谁愿意再被卷入战火?

  大宋臣子与子民,经过北宋168年的富足与宽松生活,贪图安逸,成了普遍现象。能够有如岳飞、韩世中、刘锜之类,一心收复疆土之壮士,寥若星晨。而且,岳、韩作古,刘锜老矣。拿什么,拜谁挂帅出征,收复失地?

  这是国内情况。再看敌对国家女真金,女真朝廷,虽然内耗不断,而且易主。然而,其军队依然在发展壮大。

  赵宋皇家,自宋太宗立国,疆土本就不大,中原仅占不到三分之一,遑论其他?

  宋太宗到宋哲宗,也都是“守成”之君。而到了宋徽宗父子,更是守而不成,都成了亡国之君,成为金国俘虏。赵佶已经身死异邦,赵桓依然坐井观天。

  至于开疆拓土,对宋人来说,那更是谈资与神话。

  如是,北宋可以,南宋臣民可以,独南宋开朝皇帝赵构,不可以。

  呵呵,历史,自然是任由后人评说。

  有史料云:“始,朝廷虽数遣使,但且守且和,而专与金人解仇议和,实自桧始。”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从赵构即位,到绍兴八年秦桧再相,历时十一年。南宋朝廷,大体上做了五件事。

  一、养练士卒,形成一支,可与金人抗衡的军事力量。

  二、安集流民,恢复生产,涵养支撑政权的财力。

  三、统一内部,平定靖康以后,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后方。

  四、建立各种典章制度,使遭受战争破坏的社会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五、逐步成熟了,开拓海上丝路的构想与政策,并逐步试行实施。

  其中,前四点都是立足于守与战的。正因为如此,才保住相当于北宋时期,三分之二强的版图。绍兴二年,吕颐浩请求兴师北伐。绍兴四年,赵鼎请求御驾亲征。绍兴七年,张浚请求皇上驻跸建康,赵构都是同意了。

  而第五点,更是伟大创举。就南宋时期之历史时空来说,皇帝赵构书写的历史,无疑是开着南宋大车,滚滚向前的历史。赵构,无疑是使当时的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舵手与领航人。而不是,开着历史车轮倒退的历史罪人。

  南宋朱熹,也曾指出:“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中则挟虏势以要君……而末流之弊,遗君后亲,至于如此之极也。”当然,这是后话。

  再后,有人借以分析,进入“挟虏势以要君”这一阶段后的秦桧,已经是老虎屁股碰不得了,他的权势已经可以说是一手遮天,无孔不入了。对这样一个人,若还称之为“区区一桧”,还认为他“亦何能”,那若不是真的昧于当时的历史形势,就只能被认为是,有意为秦桧的各种罪恶行径进行开脱了。

  若是,这样的秦桧都翻案了,现实生活中,类似秦桧一样的汉奸卖国贼,就会活得舒服,就不会有背刺针芒的感觉。接下来,再有亡国灭种的大事发生,国内民众就不会再有深度抵抗,而是披着麻痹的神经,象无忧无虑生活在圈中,被人养肥的猪一样静静地等待宰杀。

  ……

  其实,应当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审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

  就拿秦桧来说,并不是一无是处。

  秦桧在中国可是臭名昭著,成了投敌卖国的代名词。其实,秦桧也有他的另一面。

  秦桧在宋徽宗政和五年,中举后被授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后来累近至太学学正,负责当时的太学生教肓。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创制了秦体——宋体字。

  秦桧博学,是个真正的才子,不仅仅因为其书法造诣了得。

  从东海知识词典,找到秦桧的两首诗。他偶作的秦桧的第一首“诗”,只是个“句子”:“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猴孙王。”此句,意境甚佳。

  秦桧的第二首诗,也很不错。题为:“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

  其诗曰:“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仅就字面而言,写得蛮好啊!

  “此心谁与论”,更是耐人寻味,似乎其降金时屈膝苟且,有着难言之隐。

  其与后世,卖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以及曾经有“引刀成一快,何惜少年头。”的汉奸汪精卫等,有的好比。

  秦桧诗中的“韩范”,是指韩愈(字退之)、范仲淹(谥文正)。题中的“伯夷颂”当为韩愈所写,范仲淹所书。伯夷,乃“不食齐粟、饿死山中。”的历史名人,有许多颂扬伯夷的诗文。

  宋代舒岳祥诗云:“四海归周莫不臣,首阳山下饿夫身。清风万古何曾死,愧死当时食粟人。”

  宋代方回诗云:“班固人表吾尝疑,第一武王二伯夷。我谓伯夷可第一,武未尽善宜二之。退之第一唐文人,希文第一宋辅臣。韩为夷颂范为写,三绝谁为什袭珍。”

  其实,秦桧的诗词作品,应当不止这些。也许,后人不齿其人品,难有流传吧。

  宋人叶绍翁的《四朝闻见录》,是被学人公认的一部可信的南宋笔记。上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说是在赵构朝时期,赵构听说,士人王苹,是一个极有才的人。于是,便召王苹对话。结果,王苹以一个布衣之身,入正字中秘,进入了中央机关。王苹14岁的小儿子,王谊跟着父亲进了京城。

  有一天,王谊在书馆,学着皇上诏书的样子,写了一个字条:可斩秦桧以谢天下。没有想到,这个字条,让他家的一个仆人看见了,便对王苹索要一千两黄金。不给的话,便报官告发王苹。王苹说,没钱给。那个仆人,便真的报了官。按当时的刑律,王苹的小儿子王谊,自然是死罪。

  秦桧听说此事后,说:“这是一个孩子写的,干嘛要他死呀。”第二天便奏请皇上。于是皇上下诏,免了王谊的死罪。由此可见,秦桧,也偶有他善良的一面,也偶有做好事、做善事的时候。至于,秦桧为相期间,其政绩,也是不容忽视的。

  存在的,必有其正确性。任何离开历史背景的妄加评说,都是不负责任的。自然,也经不起有识之士与历史真相的考问。

  完颜亶与完颜兀术,毫无疑问地,已经输了自我,输的很彻底。或许,秦桧和赵构的命运,同样会告诉你:没有赢家!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天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